Capecitabine(如Xeloda)藥品健保給付乳癌規定修正 自110年2月1日生效
1.Capecitabine與docetaxel併用於治療對anthracycline化學治療無效之局部晚期或轉移性乳癌病患。 2.用於局部晚期或轉移性乳癌,需符合下列條件之一:(110/2/1)
1.Capecitabine與docetaxel併用於治療對anthracycline化學治療無效之局部晚期或轉移性乳癌病患。 2.用於局部晚期或轉移性乳癌,需符合下列條件之一:(110/2/1)
1.限Ixabepilone合併capecitabine用於局部晚期或轉移性乳癌患者,需符合以下條件之一: (1)對taxane有抗藥性且無法接受anthracycline治療者。 (2)對taxane及anthracycline治療無效者。 2.每3個療程需進行療效評估,病歷應留存評估紀錄,無疾病惡化方可繼續使用。
Trastuzumab (如: Ogivri、Herzuma) 台灣全民健保給付規定(自111年12月1日生效): 外科手術前後、化學療法(術前輔助治療或輔助治療)治療後,符合下列所有條件之早期乳癌患者(限使用癌吉清凍晶注射劑 Ogivri、赫珠瑪凍晶注射劑 Herzuma):(111/12/1) Ⅰ.HER2過度表現(IHC 3+或FISH+)。 Ⅱ.雌激素受體(ER)為陰性。 Ⅲ.腫瘤大於2公分。須經乳房超音波或乳房X光攝影或核磁共振診斷。 Ⅳ.且未發生腋下淋巴結轉移之早期乳癌患者,作為輔助性治療用藥。 Ⅴ.使用至多以6個月為限。 #健保給付 #Ogivri #癌吉清凍晶注射劑 #癌吉清 #賀癌平 #herceptin #腫瘤大於2公分 #雌激素受體陰性 #無腋下淋巴結轉移 #Trastuzumab #赫珠瑪凍晶注射劑 #赫珠瑪 #台灣賽特瑞恩有限公司 # HER2 更多陳駿逸醫師的癌症衛教影片請連接 https://mycancerfree.com/videos/ 更多腫瘤治療相關資訊 請連接”陳駿逸醫師 與你癌歸於好” https://mycancerfree.com 更多癌症病友需知 請連接”全方位癌症關懷協會” https://www.cancerinfotw.org/index.php 歡迎參與臉書社團:陳駿逸醫師的用心話聊俱樂部 www.facebook.com/groups/456281992960876/
Trastuzumab (如: Ogivri、Herzuma) 台灣全民健保給付規定(自2022年12月1日生效): 閱讀全文 »
Trastuzumab emtansine (如賀癌寧Kadcyla):(自110年2月1日生效) 1.限單獨使用於HER2過度表現 (IHC3+或FISH+)之轉移性乳癌患者作為二線治療,且同時符合下列情形: (1)之前分別接受過trastuzumab與一種taxane藥物治療,或其合併療法,或pertuzumab與trastuzumab與一種taxane藥物治療。
文:癌歸於好/中西醫腫瘤專科 陳駿逸醫師 肝臟轉移 乳癌患者的噩夢 根據2020 Global cancer的研究數據顯示,自2021年起,罹患乳癌人數已經超過了肺癌,成爲全球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乳癌更是全世界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儘管乳癌全身性的治療取得了十足的進展,拜生物科技及醫藥的進步,乳癌也跟肺癌的診治進展一樣,已經把乳癌患者細分化,根據生物標記可以區分為荷爾蒙受體陽性乳癌、HER-2受體陽性乳癌以及三陰性乳癌。就藥物學角度而言,根據不同型態的乳癌,會有不同的配套治療模式,荷爾蒙受體陽性乳癌就需要荷爾蒙治療,HER-2受體陽性乳癌則是要給予HER-2標靶治療,至於三陰性乳癌則會受惠於化療或是加上免疫治療。因此目前乳癌的預後更是大為改善。 但乳癌患者一旦發生肝臟轉移的預後仍然很差,特別是在全身治療失敗或停止的情况下,儘管缺乏强有力的獲益證據,但乳癌患者一旦發生肝臟轉移,手術切除仍然被視為治療的選項之一,特別是肝臟以外病灶控制良好的情況。 然而,由于乳癌發生肝臟轉移疾病(BCLM)的範圍和部位和身體狀况,乳癌肝臟轉移患者真的可以適合手術的患者,其實是很有限的,不到 20% 的患者有資格成為手術候選人。所以乳癌患者一旦發生肝臟轉移,除了改變全身性治療外,對於局部肝臟轉移病灶進行姑息性的局部治療,包括:經動脉栓塞 (TAE)、經動脈化療栓塞 (TACE) 和選擇性體內放射療法(Selective Internal Radiation Therapy, SIRT)、以及經皮膚的熱消融方法,如:射頻消融 (RFA) 和微波消融 (MWA),都是被認爲可以潜在考慮的局部治療選擇。 相對於其他轉移部位,肝轉移被認為是預後不良的不祥徵兆。而且單一性肝臟轉移在乳癌的情況下是相當少見,僅僅是< 5%。更何況手術不可切除且是化療抗藥的乳癌肝臟轉移患者患者,其中位生存期約莫只有 3-10 個月之間。高達 60%的致命性之轉移性乳癌患者是死於肝轉移所引起的肝功能衰竭 談談選擇性體內放射療法(Selective Internal Radiation Therapy, SIRT) SIRT 是一種動脉灌流的癌症治療方法,不過,所灌入的東西是會放出放射線的同位素物質,以治療肝癌爲例,介入放射科的醫生可以透過病人股動脉切口,直接插入導管進行SIRT的治療,將數以百萬計的放射性微球
文:癌歸於好/中西醫腫瘤專科 陳駿逸醫師 乳癌局部復發 時至今日仍然是部分癌友的痛 乳癌的局部復發代表了是一類異質性的疾病,其預後和首選的治療方法存在有顯著的差異。 因此,乳癌患者出現局部腫瘤復發疾病的最佳處置是需要多學科評估和整合最佳的治療策略。 不幸的是,很少有前瞻性的臨床試驗可以為乳癌的局部復發疾病患者提供最佳治療策略高水平的證據。由於預後因素和患者既往治療的異質性,導致此類的試驗難以設計和執行。此外,隨著原發性疾病診斷和治療處置的改進,乳癌的局部復發變得較以前越來越少見。例如,接受保乳手術、全乳放療和適當全身治療的早期疾病患者發生 乳癌的局部復發的風險約為每年 0.5%。這一比率幾乎是過去幾十年前的一半,過去平均乳癌的局部復發率約為每年 1%。導致成乳癌的局部復發改善的結果有多種原因,包括更好的診斷影像和腫瘤定位、改進的病理技術和注重手術切緣,將放射線更優化地定位以達到預期目標,並增加了更有效的全身治療使用。這些治療進展也顯著降低了接受乳房切除術治療的患者的局部復發率。 在一項針對接受乳房切除術治療且有 1-3 個陽性淋巴結擴散乳癌患者其局部復發的研究中,未接受乳房切除術後放療的其乳癌的局部復發率為 2.8%,而類似的分期乳癌大約提前 15 年的治療之局部復發率為 9.5%。在這項研究中,患者接受新治療且未接受初始放療的新世代患者,乳癌的局部復發風險的的風險比起過去的世代約減少了65%。 是真的局部復發?還是又新長的乳癌? 乳癌的局部復發患者的許多重要預後因素。對於孤立性局部復發的乳癌患者,首先要考慮的問題之一,是確定該疾病是否代表真正的復發還是新的原發,特別是對於那些乳房內復發的患者。 以下的因素提示可能為新的原發:生物標誌物譜和/或疾病組織病理學的變化,與原發腫瘤相比,復發在乳房的不同象限,以及基因表達譜的差異。 MD 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評估了 397 名乳房局部復發的乳癌患者,並將大約一半歸類為新的原發灶,另一半則是歸類為真正復發(基於腫瘤位置、組織學亞型和生物標誌物特徵)。與歸類為真正復發的患者相比,新的原發癌患者具有更好的 10 年生存率和較少的發生轉移的機率,但更可能發生對側乳房癌。 耶魯大學的一項類似研究比較了 70 名歸類為新原發灶的患者,其中60 名患者被歸類為真正復發。同樣,那些新的原發也是具有更好的 10 年總生存率和遠處無病生
文:癌歸於好/中西醫腫瘤專科 陳駿逸醫師 全乳放療及保乳手術後的乳房內復發並不常見。乳房內復發率僅為 5.3%。儘管手術切緣陽性會讓復發風險增加 2 倍,但墨水確定手術切緣其上沒有腫瘤為合適的手術合適的安全距離,因為更廣泛的陰性切緣並沒有顯著降低局部復發的風險。全身治療可以降低了局部復發的風險,<40 歲的年輕患者與局部復發的風險較高有關。 乳癌分子生物亞型也會影響局部腫瘤復發的風險,三陰性和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 2 (HER2) 陽性的乳癌會具有更高的乳房內復發率。然而,這些研究有許多是在 HER2 陽性疾病患者常規使用 HER2 標靶治療之前發表的。對於可手術的乳癌,新輔助治療的使用一直在增加,Mittendorf 等人在 MD Anderson 癌症中心回顧了接受前期手術的患者與接受新輔助化療的患者的局部腫瘤復發率。他們報告說,腫瘤相關因素(分級、雌激素受體 [ER] 狀態、淋巴血管侵犯等)最能預測局部腫瘤復發,而不是化療的順序。 Valachis 等人報告了來自全球 9 個不同中心(4,125 名患者)的數據,這些中心接受新輔助化療後進行 BCT。 10 年局部復發率為6.5%,在 ER 陰性疾病、就診時臨床淋巴結陽性、腋窩缺乏病理學完全反應以及淋巴轉移世病理性 N2 和 N3 疾病的患者,都有更高的局部腫瘤復發的發生率,都與2 年的復發時間與總體結果較差是有相關。 傳統上,保乳手術後出現乳房內復發的患者透過完全乳房切除術治療,可以再進行或不進行重建。而以自體組織重建受到青睞,因為接受放射治療過的皮膚和胸肌通常不能容納足夠的組織擴張以進行基於植入物的重建。 在過去的 20 年裡,對乳房大小與腫瘤大小比例良好的保乳手術後局部腫瘤復發患者,進行再度保乳手術的風潮越來越大。在考慮這種方法之前,局部腫瘤復發的治療,重要的是要根據第一次原發性癌症的年齡和分子生物亞型,確定患者是否適合需要進行基因檢測。諮詢放射腫瘤學專家以確定再次照射是否可行也很重要。 如果接受保乳手術後、局部腫瘤復發乳癌患者是可以接受手術、化療和放療,可以標記可以切除的乳房腫瘤病變部位,並且開始進行全身性治療。這使臨床醫生有機會評估腫瘤反應,並在出現反應不佳或疾病惡化時切換療法。不幸的是,沒有前瞻性臨床試驗數據來指導復發性疾病患者的治療方式的順序。儘管我們傾向於在手術前進行全身治療,但如果接受
文:癌歸於好/中西醫腫瘤專科 陳駿逸醫師 骨質疏鬆症的特徵是骨質密度低,骨組織的顯微結構變差,因骨骼變脆弱,導致骨折風 險隨之增加。由於症狀不易自我察覺,對停經後婦女與老年人是健康上的隱憂。 正常人體骨骼新陳代謝的過程稱為骨重塑(bone remodeling),是由蝕骨細胞經骨吸作用 (resorption)溶蝕老舊或受傷的骨頭,再由造骨細胞在同處分泌骨基質蛋白促使新骨質生成 (formation),而現行用於治療骨質疏鬆症的藥物列於下表一。 表一、現行可用於治療骨質疏鬆症藥物 分類 作用機轉 藥物 抗骨質吸收劑 抑制蝕骨細胞 降低骨吸作用 雙磷酸鹽類:如alendronate sodium(Fosamax® ) 單株抗體RANKL抑制劑:如denosumab (Prolia® ) 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如raloxifene (Evista® ) 促骨質生成藥物 刺激造骨細胞 促進骨質新生 人工基因合成的副甲狀腺素:Teriparatide (Forteo® ) 台灣食品藥物管理署核准另一種開源節流特質的新型抗骨鬆藥物 ,也就是一方面促骨質生成,另一方面也能減少骨質流失藥物的單株抗體藥物-romosozumab(Evenity),使用方法 為每月皮下注射一次,每次注射2劑。 Romosozumab 為一種人類 IgG2 單株抗體,屬於硬化蛋白抑制劑(sclerostin inhibitor)。這個藥物是從病人的基因研究開始,轉成藥物研發,最後成功上市的一個例子。 有一個罕見疾病叫做Sclerosoteosis (直接翻譯叫「骨硬化症」,台灣似乎沒有固定的中文翻譯名稱)。這個罕見疾病在1958年的時候被發現,在1967年的時候才被正式命名。這些病人有一個共同的點,就是骨頭長得非常硬(可能比鴕鳥和吃鴕鳥精的人還硬)。而且這些人的骨頭還真的不太會斷。 後來科學家發現,這個病的病因就是有一個叫SOST的基因突變,沒有辦法製造一種蛋白質。後來科學家把這個蛋白質命名為Sclerostin(硬骨素)。 這個蛋白質在體內的功用剛好和字面上的意義相反。硬骨素會促進破骨細胞吸收骨質,並且阻止成骨細胞造骨,因此會讓骨質越來越差。(我也不知道當初為
主張開源節流 新型的抗骨質疏鬆藥物Romosozumab(商品名:益穩挺,Evenity) 閱讀全文 »
女性面對“生育及哺乳”的關卡,經常是有時歡喜有時憂啊! 女性在是否選擇生孩子的問題上,擁有絕對的話語權。但無論如何選擇,生育與健康的關係是女性都應該瞭解的。 常聽到“生孩子較晚和不生孩子的人容易得乳癌”這樣的說法,是不是正確的?有沒有依據呢? 2021年發表于《Breast Cancer Research》醫學期刊上的一個研究,爲我們提供了這個問題的解答。
曾幾何時,HER2陽性乳癌是乳癌所有分子亞型中預後最差的差,一旦處於轉移性疾病狀態,過去只有傳統化療的選項,導致其中位總體生存期只有15個月。 Trustuzumab是首款HER2單株抗體的標靶藥物,該項藥物的問世是實體腫瘤進入標靶治療的最重要進展之一。抗HER2標靶藥物搭配了化療可以達到最大的治療作用,這可能與HER2表達有一定程度的異質性有關,此外HER2過度表達細胞通常也具有較高的增殖率,所以對細胞毒殺性化學治療有較高反應性。 有鑒于此,開發了抗體藥物複合體(ADC),這一類型的藥物中結合了標靶藥物、化療這二種治療的抗腫瘤特性。抗體藥物複合體一旦接觸到期藥品所設計之癌細胞表面的特定作用點之後, 例如HER2陽性乳癌細胞的HER2受體,就會將抗體後面的化療藥物, 直接投放在到癌細胞裏面。所以化療藥物就能夠定點精準地去攻擊癌細胞, 而不會生到正常細胞。其實這一類藥物早已經出現在你我身邊有好幾年, 乳癌第一款較為多用的抗體藥物複合體(ADC),就是 T-DM1、Kadcyla、賀癌寧,主要是用於HER2型的乳癌病人, 療效非常好. 近來這一年抗體藥物複合體(ADC)的發展越來越多. 例如:針對膀胱癌的 Enfortumab vedotin,而Sacituzumab Govitecan更是可以用於三陰性的乳癌病人,相信在未來幾年抗體藥物複合體(ADC)將會爆炸式出現。所以我們應該要花些功夫好好地了解一番。 抗體藥物複合體(ADC)的藥效動力學 抗體藥物複合體(ADC)是由人源化單株的抗體,主要是免疫球蛋白G(IgG),透過連接子與稱爲”載荷(payload)”的細胞毒殺性化療藥物相互結合。 正常情况下,抗體藉由抗原結合片段(Fab)去辨識以及結合癌細胞表面的靶抗原,透過內吞作用而去內化單株抗體的,經由細胞內的溶酶體進行蛋白質水解或酸化裂解”連接子”,進而在癌細胞內釋放出載荷(payload)的細胞毒殺性化療藥物。這種靶點依賴性的活化驅動方式,讓其更精準地對癌細胞發揮更專一性的細胞毒殺作用,因而可以有效减少藥物的全身副作用。每款抗體藥物複合體的藥物屬性皆不同,其治療上的獲益也頗爲複雜。 抗體藥物複合體如果具有穿透膜性的載荷可以在癌細胞內釋放後,就可以透過” 旁觀者效應”效應,將載荷(payload)上的細胞毒殺性化療藥物擴散到鄰近部位和鄰近細胞,誘導非抗原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