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治療新知

—Pngtree—green gallbladder human organs 2092732

膽管癌又添新標靶藥 Futibatinib (商品名Lytgobi)

2022年光輝的10月,美國FDA又核准膽管癌的第三個新標靶藥,屬於FGFR抑制劑Futibatinib的上市許可申請,Futibatinib可以用於治療攜帶FGFR2基因重排(包括基因融合)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膽管癌患者。 2020年4月,FGFR1-3抑制劑pemigatinib (Pemazyre, Incyte Corporation)獲得FDA加速核准上市,成為全球首個膽管癌的標靶藥物。2021年5月,第2款膽管癌的FGFR1-3標靶藥物Infigratinib也獲准上市。截至發文日止,膽管癌領域,目前已有3款藥物核准上市。 膽管癌是一種罕見的惡性腫瘤,主要見於65歲以上的人群。大約有10~16%的膽管癌患者會出現FGFR2基因重排或融合,導致腫瘤增殖。當一線藥物gemcitabine/順鉑的化學治療失敗後,過去患者缺少有效的治療方法,通常二線治療的有效率皆低於10%,中位疾病控制時間大約為3個月,中位總體生存期只有6~7個月。 Futibatinib是一款口服、高選擇性、不可逆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對於FGFR1-4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該藥物透過與FGFR1-4的ATP結合口袋相結合,抑制FGFR所引發的訓號傳導,從而減少腫瘤細胞增殖,並加速FGFR基因突變的腫瘤細胞死亡。

膽管癌又添新標靶藥 Futibatinib (商品名Lytgobi) 閱讀全文 »

—Pngtree—is the expression really kitten 3884728 1

CDK4/6抑制劑palbociclib於轉移性乳癌的療效存疑?是真的嗎?

CDK4/6抑制劑 乳癌治療的造王者 目前國際權威指南都是推薦使用CDK4/6抑制劑與芳香環酶的抗荷爾蒙治療合,作為停經前、停經後女性乳癌以及男性乳癌,且是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受體陰性的轉移性乳癌患者的第一線標準治療的優先選擇。其實在2015年2月,美國FDA核准了palbociclib(台灣商品名愛乳適,中國商品名愛博新),與芳香環酶的抗荷爾蒙治療合併作為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受體陰性的轉移性乳癌患者的第一線標準治療的優先選推薦。 並於2016年2月美國FDA核准了palbociclib,與fulvestrant的抗荷爾蒙治療合併,作為既往接受荷爾蒙治療期間疾病惡化的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受體陰性的轉移性乳癌患者,作為第二線標準治療的優先推薦。 首個CDK4/6抑制劑palbociclib於轉移性乳癌的療效受到質疑 2022年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公布了關於palbociclib,與芳香環酶的抗荷爾蒙治療合併作為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受體陰性的轉移性乳癌患者的第一線標準治療的重要性臨床試驗- PALOMA-2 試驗中的整體存活時間的療效分析,結果顯示:如此合併的治療模式確實比單一芳香環酶的抗荷爾蒙治療的中位疾病控制時間確實有顯著的改善,但兩組的整體存活時間的結果,卻無統計學上的差異。這個結果,不竟有人要質疑對於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受體陰性的轉移性乳癌患者,palbociclib與芳香環酶的抗荷爾蒙治療合併,是否真的應該作為的第一線標準治療的優先推薦呢? 有許多的解釋及爭論,今天讓我們用真實世界的大型臨床實務研究結果,來探討CDK4/6抑制劑palbociclib於轉移性乳癌的療效究竟是如何? 臨床實務研究對新藥的重要性不亞於臨床試驗研究 真實世界的臨床實務研究結果可以反映真實世界中治療藥物的臨床療效,為新藥提供臨床上客觀的對比根據,證實新藥是否真的可以在臨床實務上可行、可用,真的可以對普羅大眾發揮療效。但真實世界的臨床實務研究結果的解釋,有時候可能會受到缺乏對照組、樣本量較小、追蹤時間短、研究結局定義差異上的限制。

CDK4/6抑制劑palbociclib於轉移性乳癌的療效存疑?是真的嗎? 閱讀全文 »

2022110301

知癌防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第17集 首播公告:認識癌症治療魔法子彈-抗體化療複合體藥物(ADC)

這是陳駿逸醫師的”知癌抗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 第17集內容 抗體化療複合體藥物(ADC)是目前發展最成熟的魔法子彈,ADC大多是從靜脈輸注 的方式給與進入人體內, 透過特異性抗體所媒介的途徑和非特異性的胞飲作用進入細胞 。 融媒體的酸性和環境和蛋白質水解沒會導致抗體偶聯藥物的 降解,釋放的效應分子會隨後以DNA插入或抑制微小管合成等方式來誘導癌細胞的死亡 另外部分抗體化療複合體藥物還可以發揮”旁觀者效應”, 使得抗體化療複合體藥物所攜帶的細胞毒殺性化療可以依靠其高度穿透細胞膜的特性,可以因此進入周遭鄰近癌細胞 發生殺傷的作用。 本次節目會以下列的藥物分別做一個介紹,以此更淺白地闡述抗體化療複合體藥物的作用機制。 T-DM1是trastuzumab與細胞毒殺姓性藥物DM- 1,通過不可裂解的硫醚連接物區偶聯而成,是最早 研發出來的抗HER2的抗體化療複合體藥物。 目前可以用於術前輔助治療後未達病理完全緩解的HER2陽性乳癌的術後強化輔助治療以及轉移性HER-2乳癌。 T-Dxd(Enhertu) 是繼T-DM1之後的新一代抗體化療複合體藥物。主要是由 trastuzumab 與拓樸異構梅抑制劑 deruxtecan所組成, 及藥物抗體比高達8比1, 遠遠高於T-DM1。 獨特的胜肽聯接子的設計,可讓該藥物在腫瘤細胞中原本就表達上調的溶酶體進行選擇性的破壞裂解,導致有效載荷藥物優先釋放於標的上的癌細胞, 不只保證了這個藥物在循環中的穩定性,也保證了在癌細胞中的特異性殺傷性。另外它具有相當高的藥物膜滲透性,能夠 讓釋出的有效載荷藥物 也能夠釋放到細胞間隙當中,有助於發揮旁觀效益, 產生旁殺的效應這,讓其可以在HER2 蛋白低表達的肺癌、胃癌與乳癌當中產生有效的治療奠定了確切的基礎。 #陳駿逸醫師 #與你癌歸於好 #知癌抗癌翻轉人生小學堂 #癌症治療 更多陳駿逸醫師的癌症衛教影片請連接 https://mycancerfree.com/videos/ 更多腫瘤治療相關資訊請連接陳駿逸醫師 與你癌歸於好https://mycancerfree.com https://www.cancerinfotw.org/index.php

知癌防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第17集 首播公告:認識癌症治療魔法子彈-抗體化療複合體藥物(ADC) 閱讀全文 »

—Pngtree—human organ liver illustration 4700631 1

無法切除肝癌治療的新選擇-免疫加上口服抗血管標靶

過去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療法合併VEGFR2標靶藥物的組合,在無法切除的肝细胞癌(uHCC),其療效如何尚不清楚。 一項發表於2022年的國際性、隨機、開放標籤、3期臨床試驗目的在比較Camrelizumab(卡瑞利珠單抗;一種PD-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合併VEGFR2標靶藥物Rivoceranib(Apatinib,阿帕替尼)與sorafenib(nexavar),用於無法切除的肝细胞癌的第一線治療之療效,孰優孰劣。 患者依照1:1的比例隨機分配至免疫標靶組或nexavar組。根據大血管侵犯和/或有肝臟以外轉移、地理區域(亞洲與.非亞洲)和入組時的血清AFP(<400 vs.≥400 ng/mL)對患者進行分層。

無法切除肝癌治療的新選擇-免疫加上口服抗血管標靶 閱讀全文 »

—Pngtree—anemia amount of red blood 5369771 1

中西醫合併治療缺鐵性貧血

一般社會上普遍認為貧血是女人的專利,其實男性亦有貧血的問題,只是他們忽略了。貧血的種類繁多病因各不相同,據統計,台灣地區19至44歲的育齡婦女中,患有缺鐵性貧血者比例高達60%,是台灣最常見的貧血問題。 何謂缺鐵性貧血? 缺鐵性貧血就是因缺乏鐵質而造成血紅素的合成 有缺陷,使得血液中紅血球內的血色素減少稱之。 造成缺鐵性貧血原因 血液的流失:血液可以從胃腸道、泌尿道、生殖道等地方流失,如血便、黑便、血尿等。 鐵質吸收的減少:長期吃素者或因胃切除、乳糜瀉或胃酸缺乏等病人,由於食物中含鐵質不足或鐵質吸收減少而引起缺鐵性貧血症。 懷孕授乳時、發育中的小孩,因鐵質需求量增加,若無適當的補充鐵質亦會造成缺鐵性貧血症。

中西醫合併治療缺鐵性貧血 閱讀全文 »

—Pngtree—cartoon unicorn silhouette animal 6273191

認識陌生的癌症-惡性肋膜間皮瘤及其最新的治療方法

間皮瘤是一種發源於胸膜、腹膜、心包或睾丸鞘膜等部位間皮細胞的罕見癌症,其中,胸膜來源的惡性肋膜間皮瘤大約占了81%。 惡性肋膜間皮瘤的形成,或因為工作而暴露於石棉有很大的關係,但亦有部分的個案回顧其生活習慣及工作亦未曾與石棉扯上關係,懷疑是與社區感染的個案。 由於惡性肋膜間皮瘤起病隱匿,惡性肋膜間皮瘤(醫學上稱為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 簡稱MPM)診斷時多已經是晚期,導致治療手段相對侷限,且預後差,患者大致上的中位總生存期大約爲12個月,5年生存率約爲10%。 時至今日的癌症免疫治療時代,抗PD-1免疫治療藥物nivolumab,搭配抗CTLA-4免疫治療藥物Ipilimumab(商品名:Yervoy、益伏)的雙免疫治療方案,很大程度地改善了MPM患者的臨床預後,有望為患者帶來更多的生存獲益。 迄今爲止規模最大的基因組研究證實,間皮瘤有顯著的抑癌基因功能缺失。惡性肋膜間皮瘤的形成,或因為工作而暴露於石棉暴露密切相關,但間皮瘤的腫瘤突變負荷(TMB)比大多數實體癌症要來得低。 惡性肋膜間皮瘤常見的變異基因有:BAP1基因、CDKN2A(P16)基因和NF2基因等。雖然這些抑癌基因在惡性肋膜間皮瘤中經常發生改變,但研究顯示,在惡性腹膜間皮瘤中可能存在致癌基因EWSR1的融合和ALK的融合,這些融合主要出現在沒有已知石棉暴露史的年輕患者。目前而言,針對惡性肋膜間皮瘤的NF2和BAP1基因改變所開發的標靶治療臨床試驗正在進行。 惡性肋膜間皮瘤常見的變異基因之一的BAP1,是間皮瘤中最常見的突變基因,BAP1基因的功能為調控多種基因的表達和轉錄調節,以及涉及DNA的修復,尤其是雙鍵斷裂。BAP1基因發生改變既可以出現在體細胞,也可以發生在胚系細胞,當BAP1基因有遺傳性的突變時候,葡萄膜黑色素瘤、腎細胞癌等其他惡性腫瘤發生會增加,統稱爲BAP1腫瘤症候群。 如何借助影像學檢查診斷惡性肋膜間皮瘤,電腦斷層掃描是目前診斷和監控MPM治療效果的標準像學檢查學方法。而正子攝影對於確定MPM疾病分期方面至關重要,特別是手術前的評估。超過10%預計進行手術治療的MPM患者,在術前評估檢查時發現已經合併有胸外轉移的疾病。此外,核磁共振對於MPM胸壁和膈肌侵犯程度的評估有一定的優勢。 手術治療惡性肋膜間皮瘤需要有完整的術前影像學分期,儘管手術目標是完

認識陌生的癌症-惡性肋膜間皮瘤及其最新的治療方法 閱讀全文 »

—Pngtree—liver icons set 5310957 1

轉移性膽道癌症的新HER2標靶治療

膽道癌症是發生于膽道系統的惡性腫瘤,約占所有消化系惡性腫瘤的3%,特色是癌症侵犯力强,5年存活率更是低于5%,大部分患者發現時已屬於晚期的膽道癌症,失去了手術切除的機會。 目前針對轉移性或是晚期的膽道癌症患者,大多只能給予全身性治療,化療藥物gemcitabine合併鉑類通常是第一線的標準治療,然而當首波治療失敗後,除了積極的症狀控制之外,其他可以選擇的治療非常有限。即使第二線體能上可接受化療,這些治療方案的平均有效率大多低於1成,且具有明顯的副作用和不顯著的治療療效。

轉移性膽道癌症的新HER2標靶治療 閱讀全文 »

—Pngtree—airplane clipart plane taking off 5564333

RET基因融合陽性的非小細胞肺癌之新標靶藥物-selpercatinib(銳癌寧)

2022年9月21日,美國FDA常規核准口服RET標靶藥物-selpercatinib(LOXO-292、銳癌寧、塞爾帕替尼,Retevmo)治療RET融合陽性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成年患者;同時還核准了Oncomine Dx Target(ODxT)Test(Thermo Fisher Scientific)作為selpercatinib的伴隨診斷試劑。 銳癌寧(selpercatinib)建議口服使用劑量為: 體重<50kg:早晚口服120mg ; 體重≥50 kg:早晚口服160 mg bid,。 目前台灣核准的適應症為: 1.RET 基因融合陽性非小細胞肺癌 銳癌寧(selpercatinib)適用於治療晚期或轉移性 RET 基因融合陽性非小細胞肺 癌的成人病人。本適應症係依據整體反應率及反應持續時間獲得加速核准。此適應症仍須執行確認性試驗以證實其臨床效益。註:2022年9月21日,美國FDA已經常規核准銳癌寧(selpercatinib) 用於治療晚期或轉移性 RET 基因融合陽性非小細胞肺癌的成人病人。 2.RET 基因突變甲狀腺髓質癌 銳癌寧適用於治療需要接受全身性療法之晚期或轉移性 RET 基因突變甲狀腺髓質癌(MTC)的成人病人。本適應症係依據整體反應率及反應持續時間獲得加速核准。此適應症仍須執行確認性試驗以證實其臨 床效益。 3.RET 基因融合陽性甲狀腺癌 銳癌寧(selpercatinib)適用於治療需要接受全身性療法且以放射性碘治療無效 (若適合接受放射性碘)之晚期或轉移性 RET 基因融合陽性甲狀腺癌的成人病人。本適應症係依據整體反應率及反應持續時間獲得加速核准。此適應症仍須執行確認性試驗以證實其臨床效益。 此前,美國FDA根據多中心、開放標籤、多隊列的臨床試驗LIBRETTO-001(NCT03157128),研究收錄了144例患者,銳癌寧(selpercatinib)的初始總體反應率(ORR)和反應持續時間(DoR)結果,於2020年5月8日加速核准了selpercatinib 用於肺癌的適應症;此次改為常規核准銳癌寧(selpercatinib),則是根據另外172例患者18個月的持續追蹤治療反應的資料。 LIBRETTO-001的研究,總計收錄了316例RET融合陽性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療

RET基因融合陽性的非小細胞肺癌之新標靶藥物-selpercatinib(銳癌寧) 閱讀全文 »

—Pngtree—strategic strategic objectives 3075087

胰臟癌標靶與免疫治療的2022年新思維

本文指的胰臟癌是胰臟導管腺癌,蘋果電腦執行長賈伯斯(Steve Jobs)的胰臟癌是屬於較少見的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跟一般常見的胰臟腺癌不同,存活率較高,讓他得以抗癌七年仍存活。而本文的胰臟導管腺癌則是惡性程度極高,5年總生存(OS)率僅僅只有11%。儘管最新的化療方案FOLFIRINOX已經呈現改善了可切除性胰臟導管腺癌預後的局面,然而80%的胰臟導管腺癌患者確診時已經是處於晚期胰臟導管腺癌,無法接受根治性手術。 這些年來隨著對胰臟導管腺癌生物學和遺傳科學研究的提升,相關基礎研究與臨床試驗推動了胰臟導管腺癌(以下簡稱胰臟癌)關於胰臟癌標靶與免疫治療的新思維。 胰臟癌基因的突變概況 將可以手術切除的早期胰臟癌進行二代基因測序(NGS)發現,以KRAS、TP53、CDKN2A和SMAD4是最常見的突變的基因,頻率有超過90%的胰臟癌都攜帶有致癌KRAS基因的突變。此外,根據癌症基因組圖譜(TCGA)報告,胰臟癌尚有20個頻率低於10%的突變基因,包括: 染色質修飾的基因,例如:ARID1A、KMT2D和KMT2 C、

胰臟癌標靶與免疫治療的2022年新思維 閱讀全文 »

—Pngtree—you know you understand that 3800085 1

癌友們 你必需要知道關於放療與化療的止吐藥物的事

嘔吐是由大腦控制的多步驟反射通路的刺激所引起的。 感知嘔吐的衝動會先傳入至位於髓質的嘔吐中心,然後傳送到大腦皮層;而這衝動是來自化學感受器觸發區(醫學簡稱CTZ區)、咽喉和胃腸道(通過迷走神經傳入纖維)所觸發 當起動嘔吐的衝動傳出從大腦皮層至嘔吐中樞,之後傳送到唾液中樞、腹肌、呼吸中樞和顱神經時,就會產生嘔吐的反應。 化學感受器觸發區、嘔吐中心和胃腸道都有許多神經傳導物質的受體。當化療藥物或其代謝物刺激了這些受體,目前認為這可能是抗癌藥物誘導的嘔吐的主要原因。而參與急性嘔吐的催吐反應之主要神經傳導物質的受體有:血清素受體(醫學上簡稱5-HT3受體)和多巴胺受體。 5-HT3 受體藉由周邊的途徑。而與嘔吐有關的其他神經傳導物質的受體包括乙酰膽鹼、皮質類固醇、組織胺、大麻素、鴉片樣物質和神經激肽-1的受體(醫學簡稱NK1受體,主要位於腦部的嘔吐和前庭中心)。其中以NK1 受體之中樞途徑與延遲性嘔吐最有關聯。 甚麼是延遲性嘔吐?甚麼又是急性嘔吐? 由抗癌劑引起的噁心和/或嘔吐傳統上被稱為化療引起的噁心和/或嘔吐(醫學上簡稱CINV)。CINV通常分為急性、延遲、預期、突破性或難治性的CINV。

癌友們 你必需要知道關於放療與化療的止吐藥物的事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