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藥物治療

20240201 1

癌症治療新知戰情室 第31集首播公告:小细胞肺癌老年患者使用免疫治療療效如何? 來自真實世界的證據

癌症治療新知戰情室 第31集YouTube首播公告: 題目: 小细胞肺癌老年患者使用免疫治療療效如何? 來自真實世界的證據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oQKMCWsJcz8 2024年02月01日晚上12:00 開始     小細胞肺癌是臨床上相當棘手的癌症,具有疾病快速進展和轉移的特徵,小細胞肺癌的分期則分為局限期和擴散期。   局限期是指腫瘤的範圍局限在一側的肺臟內,大約是1 至3 期;擴散期則是指腫瘤已遠處轉移、有惡性肋膜積水或心包膜積水,屬於第4 期。將近三分之二的小细胞肺癌患者在診斷時就已經是擴散期疾病,該類患者預後相當不好。過去化療是擴散期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第一線標準治療。   然而化療方案僅能夠為擴散期小細胞肺癌患者帶來中位總體生存期約10個月,遠遠無法滿足臨床需求。近來,隨著免疫治療的快速發展,第一線標準治療已經改弦易轍為化療搭配免疫檢查點治療的方案,該方案可以較先前的化療顯著提高擴散期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時間。目前為止,免疫治療真正在小細胞肺癌領域掀起浪潮的兩個研究,而免疫藥物包含了兩個PD-L1抑制劑:durvalumab和atezolizumab。  

癌症治療新知戰情室 第31集首播公告:小细胞肺癌老年患者使用免疫治療療效如何? 來自真實世界的證據 閱讀全文 »

20240105 1

癌症治療新知戰情室 第28集首播公告:晚期子宮內膜癌的免疫治療相關副作用的處置

癌症治療新知戰情室 第28集YouTube首播公告: 題目: 晚期子宮內膜癌的免疫治療相關副作用的處置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diQIxk0SXSw 2024年01月05日晚上12:00 開始     免疫療法徹底改變了許多不同惡性腫瘤的治療方法,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ICIs) 現在已成為晚期子宮內膜癌患者治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透過阻斷檢查點的蛋白(例如 CTLA-4、PD-1)或是其配體-PD-L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藥物破壞癌細胞的免疫抑制訊號傳導,使 T 細胞重新活化而能夠識別和攻擊腫瘤。 目前的治療共識在晚期子宮內膜癌的各種情況下將 PD-1/PD-L1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作為單一療法、或是與化療聯用、或與 VEGF 標靶藥物聯用。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誘導的整體免疫活化可引起一系列的免疫治療相關副作用( irAE),免疫治療相關副作用本質上是自體免疫反應,可以影響體內任何組織,且嚴重程度各異。免疫治療相關副作用最常影響到皮膚、胃腸系統、肝臟和內分泌系統。 免疫治療相關副作用在臨床表現和治療方面與細胞毒殺性化療引起的毒性有很大不同。

癌症治療新知戰情室 第28集首播公告:晚期子宮內膜癌的免疫治療相關副作用的處置 閱讀全文 »

2023101501 1

晚期婦科癌症的治療 為何經常是多藥物的組合?

文: 癌歸於好/中西醫腫瘤專科 陳駿逸醫師 婦科癌症是女性癌症的重要組成部分。 手術、化療和放射治療後的結果有所改善; 然而,患者確實會經歷與治療相關的顯著副作用。 除了使用多年的經典細胞毒殺性藥物和荷爾蒙藥物外,新型分子標靶藥物和免疫治療藥物的開發目前是照護婦科惡性腫瘤患者中最令人興奮的領域。  

晚期婦科癌症的治療 為何經常是多藥物的組合? 閱讀全文 »

1

晚期肝癌第一線標靶藥物bevacizumab 台灣健保給付規定 自2023年10月1日生效

晚期肝細胞癌第一線用藥: 限atezolizumab(Tecentriq,癌自禦)與bevacizumab(限使用Avastin/癌思停、生物相似藥: Zirabev/力癌停、Alymsys/艾麥思、Onbevzi/安備咨)併用,適用於治療未曾接受全身性療法之轉移性或無法手術切除且不適合局部治療或局部治療失敗之Child-Pugh A class晚期肝細胞癌成人患者,並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Ⅰ.肝外轉移(遠端轉移或肝外淋巴結侵犯)。   Ⅱ.大血管侵犯(腫瘤侵犯主門靜脈或侵犯左/右靜脈第一或第二分支)。  

晚期肝癌第一線標靶藥物bevacizumab 台灣健保給付規定 自2023年10月1日生效 閱讀全文 »

20231011 1

解讀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研究 腎癌術後應給予輔助pembrolizumab免疫治療

文:中西醫腫瘤專科 陳駿逸醫師 對於腎細胞癌患者腎切除術後,目前尚無可用於降低復發風險、且得到高水平實證醫學支持的輔助治療方案。而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第3期臨床試驗KEYNOTE-564證實,腎癌術後輔助pembrolizumab免疫治療,可以顯著改善腎細胞癌患者接受腎臟切除術後的無病生存期   腎癌是泌尿生殖系統的常見腫瘤之一,其中以透明細胞癌占比最多,約有60%~85%。對於早期腎癌,標準治療方式為腎臟部分切除術或者腎臟根治性切除手術。然而手術之後,大約有一半患者之腫瘤會復發,其中大多數出現遠處的轉移。腎透明細胞癌的TNM癌症分期、核分級等危險因子,會深深地影響與預後。同時,對於遠端轉移灶可以手術切除的晚期腎癌,將原發灶及轉移灶手術切除,是會讓患者臨床上獲益,但於此同時,這些患者也同樣面臨較高的術後復發風險。   對於腎癌的術後輔助治療,目前尚無標準建議。在過去,介白素-2、干擾素-α、5-氟尿嘧啶化療等輔助治,都被證實了不具備有改善腎癌患者預後的意義。   隨著VEGF標靶藥物的出現,腎癌的治療方式發生了根本改變。然而,雖然標靶藥物在晚期或轉移性腎癌治療中的作用已經普遍獲得確認,但包括axitinib、pazopanib、cabozatinib在內的藥物,也曾經都在腎癌輔助治療的3期試驗中探索,且都被證實無法因此改善無病生存期。   另外,在一項關於紓癌特 (Sunitinib/舒尼替尼)作為高復發風險之腎癌術後輔助治療的3期試驗(S-TRAC)中,其與安慰劑相比,術後輔助Sunitinib可以顯著改善了無病生存期。因此,美國批准Sunitinib可以用於腎癌的輔助治療。但同期的另一項名為ASSURE的試驗,研究結果顯示,Sunitinib不能改善無病生存期。這兩項試驗結果的差異可能與收錄的人群不同、藥物用量不同等因素相關。

解讀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研究 腎癌術後應給予輔助pembrolizumab免疫治療 閱讀全文 »

20231003003 01

IMpower010試驗結果 肺癌術後輔助免疫治療atezolizumab有助減少復發

針對第1B-3A 期的非小細胞肺癌於手術切除腫瘤後且在輔助化療後,再給予輔助免疫 atezolizumab。   目前亟需要新的術後輔助治療策略來優化早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於完全腫瘤手術切除後的預後。 IMpower010是一項隨機、多中心、開放標籤的第三期臨床試驗,研究的目的是評估IB-IIIA 期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接受含鉑類的樹後輔助化療後,再給予輔助免疫 atezolizumab(tecentriq/阿替利珠單抗)與最佳支持性治療的比較。  

IMpower010試驗結果 肺癌術後輔助免疫治療atezolizumab有助減少復發 閱讀全文 »

20231003001 1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avelumab(如Bavencio,百穩益)台灣健保給付規定 自112年10月1日生效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avelumab(如Bavencio,百穩益)台灣健保給付規定 自112年10月1日生效 限avelumab用於接受第一線含鉑化學治療4至6個療程後,疾病未惡化,且達部分緩解(PR)或疾病呈穩定狀態者(SD)之無法手術切除局部晚期(stage Ⅲ)或轉移性泌尿上皮癌(stage Ⅳ)成人患者之維持療法。   # PD-1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avelumab(如Bavencio,百穩益)台灣健保給付規定 自112年10月1日生效 閱讀全文 »

202309260601

久旱逢甘霖 免疫治療開創早期肺癌治療新方向

古代的人生四大樂事: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肺癌的發病率與死亡率在各種惡性腫瘤中位居榜首,對全球人民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脅。其中,非小細胞肺癌大約占肺癌總數的80%~85%。肺癌是全球癌症死因首位,我國111年肺癌標準化死亡率為每十萬人21.8人,相較於100年時每十萬人26.0人,雖已下降16.2%,但仍高居臺灣癌症死因第一位。肺癌之所以死亡率較高,源自於其早期病徵並不明顯,在臺灣,有一半的個案發現就醫時已經是第4期,且5年存活率僅剩約1成。若能早期發現,5年存活率可達9成以上。    目前國民健康署推動的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肺癌篩檢,所補助的對象包含: 具肺癌家族史:50至74歲男性或45至74歲女性,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 重度吸菸者:50至74歲且吸菸史達30包-年(備註)以上,戒菸未達15年之重度吸菸者。   凡是符合上述資格參加篩檢的民眾,皆可至肺癌篩檢合約醫院進行篩檢諮詢及預約排檢。   若於肺癌第一期、第二期就發現,有半數患者可以存活超過5年,因此肺癌高風險族群早期篩檢、診治很重要。對於可以進行手術切除的早期肺癌患者,根治性手術是潛在可以治癒性且為首選治療的方法。但早期肺癌患者即使進行根治性手術後,即便是很早期的第一B期,乃至於稍晚的第三B期,患者的5年存活率也僅僅只有68%~26%。

久旱逢甘霖 免疫治療開創早期肺癌治療新方向 閱讀全文 »

2023092607 1

認識溶瘤病毒及其用於惡性腦膠質瘤治療的最新研究結果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病毒不是只會讓我們生病,你應該沒有想到,我們也可以利用病毒的特性來治病。而病毒療法指的是一種利用生物技術將病毒重新改造以治療疾病的方法。 目前的病毒療法有溶瘤病毒、病毒載體、病毒免疫療法等三個主要發展方向,可以藉由讓基因過度表達,或是基因的敲除、和自殺基因的傳遞等技術達到改變病毒特性的目的。而讓基因過度表達可以藉此去增加目標基因的表現量,基因的敲除則是利用RNA方法使致病基因靜默或是減少表達。至於自殺基因的傳遞引入了遺傳序列,該序列可以誘導細胞的凋亡反應,所以通常此舉會用於殺死癌細胞。   而溶瘤病毒(oncolytic virus)則是透過基因改良的病毒、或是減毒後無害的病毒。選擇性地在癌症細胞內複製,誘導癌症細胞死亡,且又能保存正常細胞。溶瘤病毒是一種利用病毒選擇性地破壞癌細胞的技術。   早在1950年代中期,就有醫師發現某些癌症患者,在感染另一種病毒後,原本的癌症竟奇蹟地出現改善的跡象,這類的機轉大多是因為病毒感染會產生干擾素及腫瘤壞死因子。有些研究者因此萌發了使用這種病毒來治療腫瘤的想法。而在1940年代和1950年代,在動物模型中進行了研究,以評估病毒在腫瘤治療中的使用。在1940到1950年代,開始了一些最早的溶瘤病毒人類臨床試驗。   溶瘤病毒的抗腫瘤作用機制主要透過兩個機制: 溶瘤病毒對於癌細胞所異常表達的細胞表面蛋白是具有天然的趨向性(tropism),所以能夠具有選擇性地在癌細胞內才發生病毒的複製,導致癌細胞受感染而造成癌細胞的破裂和溶解;爾後透過誘導癌細胞的壞死,改變腫瘤微環境,從而激發生物體內的免疫系統原本所負責的全身抗腫瘤的免疫反應。

認識溶瘤病毒及其用於惡性腦膠質瘤治療的最新研究結果 閱讀全文 »

20231124 1

癌症治療新知戰情室 第24集首播公告: 認識溶瘤病毒及其用於惡性腦膠質瘤治療的最新研究結果

癌症治療新知戰情室 第24集YouTube首播公告: 題目: 認識溶瘤病毒及其用於惡性腦膠質瘤治療的最新研究結果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ZMBx0Bd-8Ws 2023年11月24日晚上20:00  開始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病毒不是只會讓我們生病,你應該沒有想到,我們也可以利用病毒的特性來治病。而病毒療法指的是一種利用生物技術將病毒重新改造以治療疾病的方法。 目前的病毒療法有溶瘤病毒、病毒載體、病毒免疫療法等三個主要發展方向,可以藉由讓基因過度表達,或是基因的敲除、和自殺基因的傳遞等技術達到改變病毒特性的目的。而讓基因過度表達可以藉此去增加目標基因的表現量,基因的敲除則是利用RNA方法使致病基因靜默或是減少表達。至於自殺基因的傳遞引入了遺傳序列,該序列可以誘導細胞的凋亡反應,所以通常此舉會用於殺死癌細胞。   而溶瘤病毒(oncolytic virus)則是透過基因改良的病毒、或是減毒後無害的病毒。選擇性地在癌症細胞內複製,誘導癌症細胞死亡,且又能保存正常細胞。溶瘤病毒是一種利用病毒選擇性地破壞癌細胞的技術。   早在1950年代中期,就有醫師發現某些癌症患者,在感染另一種病毒後,原本的癌症竟奇蹟地出現改善的跡象,這類的機轉大多是因為病毒感染會產生干擾素及腫瘤壞死因子。有些研究者因此萌發了使用這種病毒來治療腫瘤的想法。而在1940年代和1950年代,在動物模型中進行了研究,以評估病毒在腫瘤治療中的使用。在1940到1950年代,開始了一些最早的溶瘤病毒人類臨床試驗。   溶瘤病毒的抗腫瘤作用機制主要透過兩個機制: 溶瘤病毒對於癌細胞所異常表達的細胞表面蛋白是具有天然的趨向性(tropism),所以能夠具有選擇性地在癌細胞內才發生病毒的複製,導致癌細胞受感染而造成癌細胞的破裂和溶解;爾後透過誘導癌細胞的壞死,改變腫瘤微環境,從而激發生物體內的免疫系統原本所負責的全身抗腫瘤的免疫反應。   溶瘤病毒的類型 臨床上通常使用經過人為基因改造的溶瘤病毒,可以藉此減弱病毒的致病性,增強免疫原性。目前常用的病毒株主要以腺病毒、牛痘病毒、皰疹病毒和細小病毒H1為代表。例如腺病毒(adenovirus)本身並不是溶瘤病毒,科學家們對其進行了基因改造,使其具有溶瘤病毒的特性,從而能夠用於溶瘤療法。   目前溶瘤病毒療法的給藥途徑有多種方式,選擇上主要依

癌症治療新知戰情室 第24集首播公告: 認識溶瘤病毒及其用於惡性腦膠質瘤治療的最新研究結果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