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作用處置

20230622 1

陳駿逸醫師談抗癌藥物截瘤達引起之手足症候群的處置方法及最新作法

手足症候群(Hand-foot syndrome,HFS). 又稱肢端紅腫症(Palmar-plantar erythrodysesthesia, PPE)為化療藥物常見之副作用,又稱為手足皮膚反應或掌足紅腫疼痛或化療引起之肢端紅斑。   手足症候群的徵兆: 輕度到中度的手足症候群症狀包括: 類似曬傷的發紅 腫脹感 刺痛或灼燒的感覺 觸痛或碰到時會很敏感 皮膚緊繃 出現厚厚的老繭和水泡出現在手掌和腳掌   重度的手足症候群症狀包括: 在皮膚上出現乾裂與脫皮屑 皮膚上出現水皰、潰瘍與瘡 非常疼痛 走路困難或很難用手來做事     可能引起手足症候群的化療藥物如: Fluorouracil (5-FU)、Capecitabine(Xeloda®,截瘤達)、Doxorubicin(Adriamycin®,)、Doxil(力得微脂體,lipodox)、 Cytarabine(Ara-C)、Sunitinib(Sutent®,紓癌特)及Sorafenib(Nexavar ®,蕾莎瓦)等。手足症候群之副作用經常會導致抗癌藥物劑量需要減少,有時甚至停藥,  

陳駿逸醫師談抗癌藥物截瘤達引起之手足症候群的處置方法及最新作法 閱讀全文 »

051 1

複方中草藥提取物LC07外用 治療化療capecitabine引起的手足症候群

化療引起的手足症候群:有些病人接受治療的第三個療程就出現,患者最初會發現其手掌拿握東西時或腳掌穿鞋時,會有刺痛感覺;伴隨有手掌腳掌出現腫脹、色素沉著、皮膚變薄容易破裂、對稱性紅斑等症狀,常見於手腳在關節部位的脂肪墊,也就是容易皮膚摩擦受壓迫的部位。 手足症候群較常見於接受5-FU、高劑量cytarabine、capecitabine以及doxorubicin的患者身上,可能是因為化療藥經由手腳部位很細小的微血管網,微量滲透而損傷手腳組織。 標靶藥物也會產生類似的皮膚副作用,稱為手足皮膚反應。病人開始接受治療之後,可能很快(最快是2週)於手足皮膚處出現敏感且呈鱗片狀,外緣發紅並起水泡的病灶,水泡數週之後可能會疼痛且變厚,像雞眼般的角質化增生;此現象不同於前述講的抗癌化療藥物會讓皮膚變薄。手足皮膚反應臨床症狀出現於承受最多壓力的皮膚區域,例如:指尖、趾尖和腳底。較常見於接受 Sunitinib、Sorafenib,這兩個藥物分別用在治療腎臟癌及肝癌,是兩種比較容易產生手足皮膚反應的標靶藥。 關於手足症候群與手足皮膚反應的治療與護理類似,如果病人副作用反應是屬於輕微,沒有疼痛及不舒服,治療療程還是會繼續,但不代表平時就不需理會,病人接受這幾類藥品的療程中,可以先預防皮膚病灶變嚴重的情況。一般建議皮膚乾燥可以塗抹皮膚保養劑,例如凡士林(Vaseline)軟膏或乳液等來減輕症狀;尤其使用標靶藥品,皮膚更需保持水分並預防硬繭形成。另外也建議病患使用棉質手套或棉襪包覆塗抹乳膏的區域,但不要穿得太緊身而摩擦到受傷的部位;若有疼痛紅腫先予冰敷,接著找醫師治療。如果藥物引起的症狀變得嚴重,醫師會考慮減量或停藥,開立具有尿素成份和類固醇藥膏來交替使用。對於手足症候群病患也應避免接觸熱水過久,並避免身體過度暴露於陽光下,造成皮膚敏感發炎發紅。 而化療藥物capecitabine經常用於治療轉移性乳癌,手足症候群是該藥物常見的副作用,經常困擾醫生和患者。嚴重的手足症候群(例如水泡、劇烈的疼痛)可能會對這些患者的生活品質産生負面影響,進而導致劑量减少、甚至停止化療。 有中醫師使用複方中草藥提取物LC07(一種來自中草藥的外用劑)治療化療藥物capecitabine等所引起的手足症候群。 在這項2009年美國臨床腫瘤年會所發表的研究,目的評估了LC07在轉移性乳癌患者使用來處置化療藥物cape

複方中草藥提取物LC07外用 治療化療capecitabine引起的手足症候群 閱讀全文 »

008 1

抗癌有精準營養御守 生命向前走

文:癌症新觀點/話聊俱樂部 陳駿逸醫師 癌症療程順利與否 營養和體力是關鍵。抗癌作戰中,有決心雖然很重要,不過本身也要有耐力、有體力,也才會越來越有信心,來完成一連串的比賽。 老祖宗的抗癌策略:”扶正才能祛邪”。 扶正,培養好自身的體力,持續地維持良好的營養,體力、免疫力、生活品質才會有最佳狀態。如此才能達到   祛除癌症 的最終目的。癌症病患出現營養不良的時候,會造成手術之後的併發症增加,增加感染等併發症,增加住院的天數,造成病患沒有辦法忍受化學治療以及放射線治療的副作用,降低癌症治療的反應,降低生活品質,增加死亡率等等。

抗癌有精準營養御守 生命向前走 閱讀全文 »

2022120701 1

化療引起之周邊神經病變 亟待關注的副作用問題

文:癌歸於好/中西醫腫瘤專科 陳駿逸醫師 化療引起之周邊神經病變(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是由化療藥物沉積周邊神經後而直接損傷周圍神經系統所導致的一種神經毒性副作用。目前,尚無有效的方法來預防或治療,但卻帶給患者許多生活上與工作上、醫療上的不利影響。 首先在治療過程中,癌症患者往往由於化療引起之周邊神經病變的問題可能會減少化療藥物劑量,因此中止了可能治癒或是控制腫瘤的化療方案,甚至因而被迫改變治療方案。 對大多數化療引起之周邊神經病變的患者來說,剛開始的治療就是停用導致周邊神經病變的藥物,之後神經病變大多可能會改善或緩解。 但是,有時候化療很可能是一種延長該名患者生命的重要治療手段,因此在治療療程中停用化療藥物常常顯得異常困難。而且,臨床上患者可能會因為擔心因此失去了原有治療腫瘤的有效方法,而不向醫生陳述或報告其所發生的神經毒性症狀,甚至選擇默默地忍受周邊神經病變的症狀,天真地以為待抗癌成功後不久必能消失。 然而,實際上的困境,無論是化療引起之周邊神經病變的預防性治療,還是化療引起之周邊神經病變發生後的症狀治療,均未顯示出目前的醫療處置有明確的療效。因為目前尚無具有充分支持證據的醫療方法或藥物來治療患者的化療引起之周邊神經病變,因此,目前最好的治療方法仍然是針對化療引起之周邊神經病變的症狀處置。 因此,了解化療引起之周邊神經病變的高危險因子,避免應用或減少可能會導致化療引起之周邊神經病變的藥物;試圖幫助病患找出無害且實用的預防和治療化療引起之周邊神經病變之有效方法和藥物。 另外,在確保化療一定療效的同時,最大程度的減少化療引起之周邊神經病變的不良反應,進而提高癌友的生活品質,已然成為亟待關注的化療相關副作用。 首先是運動對化療引起之周邊神經病變有何作用呢? 根據統計,超過50%患者接受鉑類、長春花鹼類和紫杉醇類藥物化療的癌症患者會發生化療引起之周邊神經病變,其症狀表現為手足麻木、刺痛、疼痛和運動障礙。化療引起之周邊神經病變會降低生活品質,屬於增加死亡率的劑量限制性的副作用。現在並還沒有官方核准之任何可以治療化療引起之周邊神經病變的藥物,而關於運動等行為療法對於化療引起之周邊神經病變效果的研究很少。2016年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發表了一項第3期隨機性、對照性研究的二次分析,主要在探

化療引起之周邊神經病變 亟待關注的副作用問題 閱讀全文 »

2022120603 1

關於惡性腫瘤傷口的照護 更需要癌症治療專家與專業腫瘤傷口照護團隊積極的介入

認識惡性腫瘤傷口 癌症經常因為病情或是治療的關係,患者會出現皮膚受損與破壞的情況造成惡性腫瘤的傷口,有別於意外傷害所造成的傷口,惡性腫瘤傷口的直接原因是因為癌細胞增生造成組織呈現蕈狀的或浸潤性的生長,進而惡性腫瘤穿透皮膚或轉移至皮膚而造成傷口;另外其間接原因是因為癌症病患的營養狀況不佳、接受了抗癌藥物或放射線治療,或是因為病情導致長期臥床而造成的褥瘡。   造成病患、家屬及醫護人員最為困擾的應當算是蕈狀生長併潰爛的癌症皮膚病灶、外廔管合併皮膚的糜爛、以及褥瘡。但是在處理惡性腫瘤傷口之前,必須要對其病因及特質有充份的了解,才能夠見招拆招。今天就惡性腫瘤造成的蕈狀、且合併潰爛的傷口問題逐一討論。   惡性腫瘤的蕈狀傷口,通常是一種無法癒合的傷口,且經常有惡臭、大量滲出液、出血及疼痛,這些就是其最常見的特性,它可能出現在病患生命的最後幾個月甚至長達幾年之久。惡性腫瘤的蕈狀傷口往往會造成病患、家屬或主要照顧者身心上巨大的衝擊,尤其如果是癌症末期病患出現惡性腫瘤的蕈狀傷口,除了更是極大的困擾。   臨床上蕈狀併潰爛的癌症皮膚病灶常見於乳癌(約占62%)、惡性黑色素瘤、惡性肉瘤與頭頸癌(約占24%)。根據統計,大約有5-10%的癌症病患病程上曾經出現過惡性腫瘤傷口。   惡性腫瘤的蕈狀傷口,因為身體原本正常的組織受到腫瘤壓迫與侵犯,以及癌細胞也會沿著血管與淋巴管擴散、甚至造成微觀上血管與淋巴管的栓塞,導致惡性腫瘤的蕈狀傷口之組織的血液循環、氧氣和營養的供應都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礙,使得正常組織的生存力受損,更導致惡性腫瘤的蕈狀傷口不容易照護的很好。   另一方面腫瘤本身的增生,會讓腫瘤血管在結構上有一定的缺陷、破孔,使得腫瘤內部的血液循環脆弱、且容易受到損傷,種種背景都會導致癌症傷口的組織內微血管的破裂與組織的壞死、以及腫瘤內部的缺氧、pH值下講,進而導致惡性腫瘤的蕈狀傷口容易滋生厭氧細菌。   上述這些生理的病態變化。終會導致傷口的感染、疼痛、出血、滲出物、甚至出現惡臭味。可怕的是,因為惡臭與腫瘤的腫脹所引起外觀改變、或更嚴重者孳生蒼蠅等等,會造成病患與照護者的困擾,更導致了病患出現負面生活態度,諸如沮喪、焦慮、羞愧、窘迫與自我隔離、厭世……等,更因為日常生活需要頻繁更換敷料與惡性腫瘤的蕈狀傷口的複雜度與挫折感,都會導致病患自主活動與獨立性受到限制,病患常會因此”龜縮”在家,家

關於惡性腫瘤傷口的照護 更需要癌症治療專家與專業腫瘤傷口照護團隊積極的介入 閱讀全文 »

2022120533 2

由台灣新冠疫苗的經驗 談如何強化麩醯胺酸預防癌友的口腔黏膜炎??

口腔黏膜炎的中醫調養: 口腔黏膜炎,經常被俗稱為口腔潰瘍。在中醫稱為口瘡、口靡等,最常見的狀況是外傷,包括自己咬到或刮傷等;其次為飲食或生活習慣造成,像是吃太多烤、炸及麻辣食物;或者長期熬夜、壓力大等;有些則是病毒、細菌、黴菌感染,譬如糖尿病或癌症化療患者,免疫力過低時會發現口腔內出現一個個突出的小白點但不會痛。根據統計約40-80%的癌症患者接受化療後會產生口破的情況。中醫認為化療藥物影響脾胃氣血生成,脾胃損傷導致陰血不足、口腔黏膜炎、腸胃功能失調。根據國際醫學期刊研究,針對707位接受含有5-FU為基礎的化療藥物的大腸癌患者,使用調理腸胃功能的中藥,證實可以改善較嚴重的口腔黏膜炎患者的嘴破症狀。 而調理腸胃功能的中藥,首推四君子湯。 四君子湯是傳統中醫流傳下來的藥方,最早出現記載於宋朝的「和劑局方」。而四君子湯就是使用人參、白朮、茯苓及甘草這四種中藥材。一般來說,它具有滋胃健脾、補陽益氣的效果,常應用於治療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肝炎、慢性腸胃炎、貧血、胃腸虛弱、食慾不振、嘔吐、下痢、老人虛弱出血、四肢無力症、痔疾、脫肛、半身不遂、遺尿症等證屬脾胃氣虛者。 認識癌症患著常提及的麩醯胺酸(glutamine): 而目前市售的麩醯胺酸(glutamine)這類的營養品,對於化療引起的口腔黏膜炎是否也有幫助呢? 麩醯胺酸是人體中含量最多的游離胺基酸,主要是由身體的肌肉組織合成,主要是提供腸道細胞、肝細胞與免疫細胞,例如:淋巴球以及巨噬細胞,用麩醯胺酸做為這些細胞進行細胞複製匙後所需能量的來源。 在正常生理情況下,一般靠正常飲食的攝取營養與體內合成麩醯胺酸的話,其產量就已經足夠應付人體正常生理活動所需要。但一旦體內遭受重大的變故,例如:接受重大手術、外傷、燒傷,或是接受放療、化療或是罹患重症的時候,這些時候身體為了因應這些重大事故,身體的代謝會轉換成高度異化代謝的狀態,而這些時候身體的肝、腎臟以及腸道細胞,對於麩醯胺酸的需求量會大為增加,導致原本積存的麩醯胺酸大量消耗,造成血液中的麩醯胺酸濃度下降。當麩醯胺酸的存量急遽減少,而麩醯胺酸的需求量又大為增加時候,麩醯胺酸就會更捉襟見肘,最後嚴重影響到身體組織的修復與腸道及免疫的機能。 以下是麩醯胺酸目前已知的生理功能: l   促進體內 DNA,RNA 及蛋白質的合成。 l 

由台灣新冠疫苗的經驗 談如何強化麩醯胺酸預防癌友的口腔黏膜炎?? 閱讀全文 »

2022113021 1

癌友要怎麼吃 才可以強化抗癌戰力?陳駿逸醫師告訴你科學上最新的發現

癌症患者要進行合理的營養治療,首先需要正確地評估每位癌症患者的個體營養狀况,篩選出需要營養支持治療的患者,及時給予治療; 爲了客觀評價營養治療的療效,還需要在治療過程中不斷進行再評估,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評估癌症患者的營養狀况,需要有兩項基本觀念: 營養不良,包括營養不足和肥 胖( 超重) ,營養不足主要以患者體重指數( BMI) < 5 kg /m2 ,且需要結合臨床情况作爲判定; 營養失衡的風險,是指因為疾病、手術和營養因素等對患者的臨床結果( 如感染相關併發症、費用和住院天數等) 發生不利影響的風險,並不適只有發生營養不良的風險。 營養失衡的風險具有兩方面內涵: ( 1) 有營養風險的患者發生不良臨床結果的可能性大; ( 2) 有營養風險的患者有更多比例會從營養治療中受益。 首先進行惡性腫瘤患者的營養狀况的初步篩檢,然後進行綜合評估。二者是持續的過程,不能混爲一談。 前者的主要目的是發現已經發生的營養不良或存在營養失衡的風險的患者,尤其是發現存在營養失衡的風險,但尚未出現營養不足的患者,結合臨床情况,制定營養治療支持計劃,這一步驟在癌症患者就診時後就應該完成; 且在任何需要時對營養狀態進行多種指標進行綜合評估,積極發現營養不良引起的併發症, 估計營養的需要量,微調所制定的營養治療計劃,並且再次評估營養治療療效等。 #癌症#營養支持#營養治療#陳駿逸醫師的話聊俱樂部#標靶藥物的副作用 #免疫治療副作用 #陳駿逸醫師 #中西醫癌症治療 #衛生福利部台中醫院 #腫瘤治療 #台中市全方位癌症關懷協會 #陳駿逸醫師的話聊俱樂部 #癌症新觀點醫學教育頻道 #抗癌營養禦守 #擊退癌疲憊 #中西醫結合 #癌症治療 #精准癌症營養 #中國醫藥大學 #臺北榮民總醫院 #血液腫瘤科 #國家衛生研究院 #個體化治療 #精准醫療 #基因檢測 #化療 #免疫治療 #細胞治療 #標靶治療 #癌症溫熱療法 #第二意見諮詢 #癌症營養治療 #遺傳性癌症基因 #癌症副作用處理 #防癌 #中西整合治療 #安寧療護 #癌症中醫治療 #腫瘤傷口照護 癌症營養支持的觀念更多陳駿逸醫師的癌症衛教影片請連接 https://mycancerfree.com/videos/ 更多腫瘤治療相關資訊 請連接”陳駿逸醫師 與你癌歸於好” https://mycanc

癌友要怎麼吃 才可以強化抗癌戰力?陳駿逸醫師告訴你科學上最新的發現 閱讀全文 »

2022112825

癌症患者進行營養風險評估必需要有的基本觀念

癌症患者要進行合理的營養治療,首先需要正確地評估每位癌症患者的個體營養狀况,篩選出需要營養支持治療的患者,及時給予治療; 爲了客觀評價營養治療的療效,還需要在治療過程中不斷進行再評估,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評估癌症患者的營養狀况,需要有兩項基本觀念: 營養不良,包括營養不足和肥 胖( 超重) ,營養不足主要以患者體重指數( BMI) < 5 kg /m2 ,且需要結合臨床情况作爲判定; 營養失衡的風險,是指因為疾病、手術和營養因素等對患者的臨床結果( 如感染相關併發症、費用和住院天數等) 發生不利影響的風險,並不適只有發生營養不良的風險。  

癌症患者進行營養風險評估必需要有的基本觀念 閱讀全文 »

—Pngtree—red tanker red refueling gun 3863991 1

癌症患者一定要知道關於營養支持的觀念

癌症是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預計未來幾十年癌症新病例的數量將顯著的增加。 營養不良是癌症患者的共同特徵,是因為癌症存在於體內或是抗癌藥物和手術、抗癌治療所造成的結果。 營養不良會對癌症患者的生活品質和治療的毒性產生負面的影響,據估計,高達 10-20% 的癌症患者死於營養不良的後果,而不是癌症本身。 因此,營養在多科整合的癌症照護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已經有強有力的證據証明,從癌症診斷開始和治療的中途徑就應該同時考慮癌症營養問題,營養支持照護並且應該與抗癌症治療同時進行。然而,在真實世界內,與癌症相關的營養不良在癌症臨床實踐中仍然有很大程度上未被確切地受到醫病雙方的認識、甚至低估和營養支持照護的給力不足。 以下是陳駿逸醫師精心整理給癌症患者,你應該知道關於癌症營養支持的概念:  1.關於營養狀態的篩查和評估 為了及早發現癌症患者是否有出現營養不良或攝取的障礙,我們建議應該癌症患者定期評估營養攝入量、體重變化和體重指數(BMI),並且從癌症一診斷開始就做起,並且根據病情的狀況,反覆地性重複地篩查和評估營養的狀態。。 對於篩查結果屬於營養狀態異常的患者,我們建議對於營養的攝取、營養影響的症狀、肌肉質量、體能表現和全身炎症程度進行客觀且定量的評估。 營養熱量的需求 我們建議,如果不特別去測量癌症患者的總體能量消耗 (TEE),則應該假定癌症患者與健康受試者相似,一般熱量的需求是 25 – 30 kcal/kg/天。 眾所周知,飲食量不足是會導致慢性的營養不良。 為了保持穩定的營養狀態,飲食必須滿足患者的能量需求,也就是總和了靜息時之能量的消耗 (REE)、體能活動所需的熱量以及一小部分是由飲食誘導的產熱。 據一項大型研究指出,癌症患者在與體能活動、身體成分、年齡和體重減輕方面相似的適當的對照組相比,大約有50%的體重減輕患者屬於新陳代謝亢進的。同樣,在新診斷的癌症患者中,有高達47% 的患者屬於新陳代謝亢進的 雖然許多癌症患者的靜息時之能量的消耗 (REE)是有所增加的,但當考慮 TEE 時,與健康個體的預測值相比,晚期癌症患者的總體能量消耗似乎比較低,主要原因是癌症患者的日常體能活動因生病而有所減少。假設癌症患者的總體能量消耗應該要與健康對照組是相似的,所以及早開始營養支持照護絕對是明智的做法。建議癌症患者的蛋白質攝取量應高於 1 g/kg/天,如

癌症患者一定要知道關於營養支持的觀念 閱讀全文 »

—Pngtree—gray creative finger element 4487807 1

陳駿逸醫師告訴你 如何注意癌症治療期間的皮膚和指甲變化?

   更多陳駿逸醫師的癌症衛教影片請連接 https://mycancerfree.com/videos/ 部分癌症治療是可能會導致皮膚和指甲的變化。 建議與您的醫療團隊談談這個議題,瞭解您的治療可能導致皮膚和指甲變化的副作用有哪些。 雖然放射治療和化療引起的皮膚問題通常很輕微,但如果您正在接受造血幹細胞移植、標靶治療或免疫治療,皮膚和指甲的變化可能會更嚴重。如果您發現任何皮膚和指甲變化,請告知您的醫療團隊,以便及時治療。 有時放射治療會導致您身體接受放射線的部分皮膚變得乾燥、脫皮、瘙癢,且皮膚會變紅或變黑。您的皮膚可能看起來像是被曬傷或是因治療變得腫脹或浮腫。 某些類型的化學療法會導致您的皮膚變得乾燥、發癢、變紅或變黑,或者脫皮。您可能很容易出現輕微的皮疹或是出現類似曬傷的表現;這稱為光敏性。有些人也有皮膚色素沉著變化。

陳駿逸醫師告訴你 如何注意癌症治療期間的皮膚和指甲變化?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