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OP-2

2024121905 1

局部外用菜花藥imiquimod 治療胸壁或皮膚轉移之乳癌

血液腫瘤科 陳駿逸醫師 imiquimod是一種 Toll 樣受體 (TLR)-7 激動劑,已被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 (FDA) 核准用於治療菜花、生殖器疣、基底細胞癌和光化性角化病。局部外用單一的imiquimod療法可以抑制腫瘤生長,但不會誘導腫瘤完全消退,且抗腫瘤反應依賴於 CD8 的T細胞所介導的適應性免疫反應。但imiquimod搭配放射治療則可能觀察到腫瘤完全消退。 添加化療藥物會導致腫瘤特異性細胞毒性 T 細胞產生更強烈的 IFN-r反應,並提供再攻擊腫瘤的作用。於未治療部位觀察到治療的反應,支持imiquimod在加強適應性免疫方面的作用。 然而imiquimod主要的作用機轉是局部活化施治部位附近的 TLR7+ 細胞。imiquimod已被證明可能會讓黑色素瘤和乳癌皮膚轉移的腫瘤消退,imiquimod在乳癌轉移治療有反應的患者中,imiquimod因此可以強烈觸發了病灶部位之輔助性T細胞1 與細胞毒殺性免疫反應,其特徵是Th-1 趨化因子協調上調、具備Th-1 和細胞毒殺性的T 細胞遷移到腫瘤中,以及活化免疫效應子功能,最終導致腫瘤破壞。 乳癌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它起源於乳腺導管,乳腺導管是外胚層的附屬物,因此通常會導致高達 24% 的乳癌患者出現皮膚轉移。乳癌一旦出現皮膚的轉移,其預後多半不良,且會導致生活品質差,並且會增加出血和感染的風險,進而增加死亡率。目前,治療的選擇是全身化療、手術切除和放療。 通常,乳癌發生皮膚轉移會在乳房次全切除手術後,表現為附近潰瘍、瀰漫性浸潤性病灶或腫瘤、胸壁或殘留乳房組織上皮膚的結節。即使在手術切除和切除後放射治療等常規治療後,皮復復發與轉移也是很常見,這需要新的治療策略。 而研究 10 名患有乳癌皮膚轉移的女性群組中,每週使用imiquimod共 5 天,持續 8 週,評估安全性和免疫學終點。所有 10 名女性都接受過嚴格的預處理,並且之前多次乳癌治療的都失敗。此方法耐受性良好,1 級和 2 級的局部和全身副作用很少,包括類流感症狀和局部注射部位反應。在有反應的患者中,觀察到強健的CD4 和CD8 T 細胞腫瘤浸潤淋巴細胞群,其中2 名有反應者治療後局部細胞激素IFN-r 和IFN-a2 的產生增加。 在2021的醫學期刊Rare Tumors.上有一篇報告:

局部外用菜花藥imiquimod 治療胸壁或皮膚轉移之乳癌 閱讀全文 »

2024112702

乳癌新型藥物-拓達維在晚期轉移性三陰性乳癌的真實治療效果

血液腫瘤科 陳駿逸醫師   拓達維(Sacituzumab govitecan/Trodelvy/戈沙妥珠單抗。簡稱SG)的出現,晚期/轉移性三陰性乳癌(簡稱mTNBC)的治療迎來了新突破。基於ASCENT研究的積極成果,SG已在台灣獲得健保給付,用於mTNBC的二線治療。真實世界證據(Real-world evidence; RWE)是經過嚴謹的真實世界使用的資料驗證、研究設計與分析所得出有關用關藥物的治療方式、藥物潛在好處或風險的臨床證據。所以學術界啟動了多項關於SG在mTNBC中的真實世界的數據。2024年10月1日,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旗下的醫學期刊JCO  Oncology Practice,公佈了SG在美國真實臨床治療的世界,治療mTNBC的二線治療成績,   該研究是一項多中心回顧性研究,收錄了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 5 月期間在美國四個醫學中心接受 SG 治療的 mTNBC 患者。研究者依據RECIST v1.1標準,由主治醫生決定腫瘤療效追蹤評估的間隔(大多為每隔8-12周)。此外,還收集了SG治療失敗後接受優赫得(trastuzumab deruxtecan/T-DXd)治療的臨床後果,包括客觀緩解率(ORR)、PFS(定義為從開始使用SG到影像學或臨床證實病情惡化的時間)和臨床獲益率(CBR)。   該研究共收錄了128例接受SG治療的mTNBC患者,其中115例符合入組標準,均為女性。患者診斷為mTNBC時的中位年齡為58歲,開始SG治療時的中位年齡為60歲。在這115例患者中,73例(占比63.5%)為白人,31例(27.0%)為黑人,1例(0.9%)為亞裔,10例(8.7%)來自其他非特定種族背景。中位查爾森合併症指數(CCI)評分為8分,中位ECOG體能狀態評分為1分(範圍:0-2)。33.9%患者的年齡大於65歲。56.0%的患者為原發性難治性(定義為TNBC術前輔助或術後輔助治療完成後12個月內復發)。HER2 IHC表達程度的評分:0分的為47例(41.6%),1+為43例(38.1%),2+ 且FISH為陰性者有23例(20.4%)。轉移病灶最常侵犯的器官為骨(55.7%)、肺(53.9%)、肝(50.4%)和腦(21.7%)。4例患者(16%)在開始SG治療時接受了腦部的局部治療,其他腦轉移患者為穩定性

乳癌新型藥物-拓達維在晚期轉移性三陰性乳癌的真實治療效果 閱讀全文 »

2024100301

陳駿逸醫師與世界癌症權威Eric P. Winer教授於健康1+1 談精準抗癌新療法,打擊癌細胞的魔法導彈,抗體藥物複合體(ADC)

ADC是近年抗體藥物的最新趨勢,原理是利用抗體藥物的標靶性,與抗癌藥物複合在一起;也就是連接上藥效強毒性高的小分子藥物,使其具有標靶傳輸的特性,精準治療;用於癌症治療而達到專一殺死腫瘤細胞的效果,也可以大幅降低小分子藥物的毒性與副作用,可對抗10種常見癌症。 Timeline: 00:00 追擊腫瘤細胞、避開健康器官新療法ADC 02:05 ADCs在體內對抗癌細胞機制3關鍵 07:40 ADCs精準投放對抗常見10大癌症

陳駿逸醫師與世界癌症權威Eric P. Winer教授於健康1+1 談精準抗癌新療法,打擊癌細胞的魔法導彈,抗體藥物複合體(ADC) 閱讀全文 »

2024091 1

2024年ASCO公告 TROP2 ADC藥物蘆康沙妥珠單抗(Sacituzumab tirumotecan)用於既往未接受過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最新研究數據解析

本集節目將跟各位介紹,於2024年5月在美國芝加哥舉行的2024年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ASCO)所公布,TROP2 ADC藥物蘆康沙妥珠單抗(Sacituzumab tirumotecan)用於先前未接受過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最新研究數據。該2期的臨床試驗名為OptiTROPLung01,(NCT05351788)的研究,在研究蘆康沙妥珠單抗與KL-A167(一種PD-1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兩者聯合使用於第一線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此次公告其初步的研究結果。   Sacituzumab Tirumotecan(蘆康沙妥珠單抗,先前稱為SKB 264/MK-2870)是一種TROP2的ADC(抗體化療複合體)藥物,會透過新型連接子,連接上化療藥物(belotecan的衍生物,是一種拓撲異構酶的抑制劑)。 且這種水解性連接子會讓其在細胞內被pH敏感性酶所切割,進而釋放其所攜帶的化療藥物,且該化療藥物可以穿透細胞膜,實現“旁觀者效應” 的旁殺作用。     結果顯示:Sacituzumab Tirumotecan(蘆康沙妥珠單抗)搭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KL-A167,兩者聯合使用於第一線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此次公告其初步的研究結果顯示出有希望的療效結果,安全性是可以控制。

2024年ASCO公告 TROP2 ADC藥物蘆康沙妥珠單抗(Sacituzumab tirumotecan)用於既往未接受過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最新研究數據解析 閱讀全文 »

20220609 1

2024年ASCO公告最新肺癌Trop-2 ADC 藥物Sacituzumab govitecan(拓達維/Trodelvy)用於第二線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研究數據解析

於2024年5月在美國柏林舉行的2024年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ASCO),公布了最新肺癌Trop-2 ADC 藥物Sacituzumab govitecan(拓達維/Trodelvy)用於第二線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EVOKE-01研究數據解析。   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在鉑類化療和免疫治療失敗後病情惡化時,化學治療 Docetaxel(歐洲紫杉醇/多西他賽)是標準治療選擇,但療效並不理想。拓達維是一種靶向Trop-2的ADC(抗體化療複合體藥物),先前研究發現其在多重治療的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表現出了持久的療效和良好的耐受性。   而這公告之EVOKE-01研究的結果,該試驗是一項隨機、開放標籤的研究,比較歐洲紫杉醇與拓達維在多重治療的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療效和安全性。  

2024年ASCO公告最新肺癌Trop-2 ADC 藥物Sacituzumab govitecan(拓達維/Trodelvy)用於第二線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研究數據解析 閱讀全文 »

20220607 1

2024年ASCO公告最新肺癌Trop-2 ADC 藥物Datopotamab deruxtecan 用於第二線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研究數據解析

於2024年5月在美國柏林舉行的2024年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ASCO),公布了肺癌Trop-2 ADC(抗體化療複合體藥物)Datopotamab deruxtecan 用於第二線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研究數據解析。   對於晚期非小細胞肺癌 患者,在標靶治療、免疫治療和鉑類化療失敗後,目前幾乎沒有任何治療方法是有效的。Datopotamab deruxtecan是一種ADC,簡稱為Dato-DxD,該藥物透過可裂解的連接頭子連接至拓樸異構酶 I 抑制劑的化療藥物,與針對 TROP-2 定向的單株抗體所組成。   在 TROPION-Lung01 的第三期研究中,Dato-DXd 證明了其在先前接受過治療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與歐洲紫杉醇化療相比,疾病控制時間上具有統計學上顯著的改善。  

2024年ASCO公告最新肺癌Trop-2 ADC 藥物Datopotamab deruxtecan 用於第二線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研究數據解析 閱讀全文 »

20240912 1

關於ADC藥物-Sacituzumab govitecan(拓達維/Trodelvy) 於乳癌治療的應用剖析

陳駿逸醫師將透過魔法子彈ADC 第53、54、55與56集,對於ADC藥物-Sacituzumab govitecan(拓達維/Trodelvy) 於乳癌治療的應用進行最新且詳實的剖析。       ADC(也就是標靶抗體化學治療複合式藥物)透過將細胞毒性化療的效力與標靶治療的選擇性相結合,ADC(也就是標靶抗體化學治療複合式藥物)代表了一類獨特且快速增長的抗腫瘤藥物。 在這集節目中,概述第一個健保給付三陰性乳癌治療的ADC藥物-Sacituzumab govitecan(拓達維/Trodelvy)。  

關於ADC藥物-Sacituzumab govitecan(拓達維/Trodelvy) 於乳癌治療的應用剖析 閱讀全文 »

20240715 1

新世代ADC(抗體化療複合體藥物)抗癌藥物 有哪些亮點?

文:陳駿逸醫師 隨著ADC技術的進步,將人源化單株抗體、可以裂解/血漿高穩定的連接子技術,以及在微小範圍內具有細胞毒殺性作用的有效載荷化療結合技術,與”旁觀者效應”之旁殺機制,使ADC作為一種新興崛起的癌症創新型之治療藥物。ADC是一種極具有潛力的癌症治療方式,可以選擇性地向腫瘤遞送高效度、ADC所攜帶的具有細胞毒殺性的化療藥物(或稱為有效載荷/payload)。但目前ADC也面臨到治療上的抗藥性、腫瘤異質性和治療相關不良反應等一系列挑戰。   如何解決這些挑戰呢?   一方面,ADC中的各個組成,也就是抗體、連接子、有效載荷,它們的大幅度進步是提高ADC藥物療效和安全性的重要關鍵。   另一方面,目前已經有幾種新興的ADC劑型,例如:雙特異性ADC、條件啟動型抗體前藥的偶聯物(也稱為probody–drug conjugates, PDC)、免疫刺激的ADC(immune-stimulating antibody conjugates, ISAC)、蛋白質降解的ADC和雙藥的ADC等,都有各自的優勢,能夠應對不同的ADC所面臨的挑戰。舉例來說:雙特異性的ADC和雙藥的ADC具有解決抗耐藥性和腫瘤異質性的雙重潛力;而如果將免疫刺激的ADC和蛋白質降解的ADC與當前的治療方案相結合,可以透過幾種不同的作用機制來實現多重模式的治療。   目前的ADC是由抗體、連接子、有效載荷所組成,這種設計結合了抗體的特異性和有效載荷的高度細胞毒殺性。ADC設計的原理是透過優化每個結構的組成而發展起來的。  

新世代ADC(抗體化療複合體藥物)抗癌藥物 有哪些亮點? 閱讀全文 »

20240418 1

魔法子彈ADC 第37集 :ADC藥物 有望成為 HER2 弱陽性乳癌治療的新選項-2/2

陳駿逸醫師的魔法子彈ADC第0037集YouTube首播公告: ADC藥物 有望成為 HER2 弱陽性乳癌治療的新選項-2/2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n5oyU8-tGJo 2024年04月18日晚上20:00  開始

魔法子彈ADC 第37集 :ADC藥物 有望成為 HER2 弱陽性乳癌治療的新選項-2/2 閱讀全文 »

20240417 1

魔法子彈ADC 第35集 :ADC藥物 有望成為 HER2 弱陽性乳癌治療的新選項-1/2

陳駿逸醫師的魔法子彈ADC第0035集YouTube首播公告: ADC藥物 有望成為 HER2 弱陽性乳癌治療的新選項-1/2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FK8AP1ZagGQ 2024年04月17日晚上20:00  開始

魔法子彈ADC 第35集 :ADC藥物 有望成為 HER2 弱陽性乳癌治療的新選項-1/2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