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T細胞治療癌症實在太夯 CIK療法還需要嗎?
2023年6月健保署署長石崇良透露,目前健保已受理嵌合抗原受體 (CAR)-T 細胞療法tisagenlecleucel成分藥品,用於治療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復發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的申請案。 這幾年,隨著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出現,免疫治療已可說是繼手術、放、化療與標靶藥物之後,第五種抗癌的主力。不過,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免疫療法除了免疫單株抗體的藥物,近年醫學界也積極發展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為免疫細胞療法的發展鋪出新路;此外免疫細胞療法利用免疫細胞培養擴增技術,強化病患對抗癌細胞的能力;簡單來說,免疫細胞治療就是要替病患的免疫大軍實施「精兵強軍」的計劃。 嵌合抗原受體 (CAR)-T 細胞成功治療了 B 細胞相關血癌及多發性骨髓瘤患者,這代表了過繼姓T細胞療法領域的重大突破。 然而,CAR-T 療法並非適合所有癌症患者,並且有些需求仍未得到解決。 特別是,CAR-T細胞的生產成本昂貴、高度技術及專利權密集且藥品運送有困難; 此外,CAR-T細胞治療輸注產生的毒性,例如細胞激素釋放症候群(CRS)和免疫效應細胞相關神經毒性症候群(ICANS),也是值得關注。 細胞激素誘導殺手 (CIK) 細胞等其他的細胞治療產品,有可能可以克服CAR-T細胞治療其中一些障礙。 CIK 細胞是多克隆 CD3+CD56+ T 細胞的異質群體,具有 NK 與T細胞的表型和功能特性。 CIK 細胞的細胞毒殺性是通過NKG2D分子的成員參與,並且以不受到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MHC)限制的方式發揮作用,針對多种血液腫瘤和實體癌症,且無需事先接觸抗原或需要抗原去引發。 CIK 細胞最重要的潛力在於在同種異體環境中其誘導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 反應的能力非常有限,所以引起異體排斥反應通常很輕微。 而且CIK 細胞可以藉由採用簡單且極其高效的擴增方案可以擴增與生產,可實現效應細胞的大規模擴增,並且CIK與 CAR-T 細胞相比,所需的財務投入也較低。 事實上,CAR-T 製造涉及到須於藥廠特定設置集中製造設施,且會使用昂貴的 GMP 級病毒載體進行工程設計,而 CIK 細胞生產則在當地監管機構特許核准的 GMP 設施中就可以成功進行,並且 CIK 細胞治療現已在許多國家獲得許可(包括台灣)。 此外,在接受 CIK 細胞治療的患者中,觀察到類似於 C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