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臟癌

20231228 1

好好做化療YouTube第21集首播公告:轉移性胰臟癌最新的第一線化療NALIRIFOX的研究報告

好好做化療YouTube第22集首播公告: “癌歸於好“醫學教育頻道 新單元 題目: 轉移性胰臟癌最新的第一線化療NALIRIFOX的研究報告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I_5Gcfx_cP4 2023年12月28日晚上20:00  開始 2023年醫學期刊THE LANCET發表了轉移性胰臟癌最新的第一線化療的NAPOLI 3研究。該項研究結果證實,NALIRIFOX化療方案(微脂體irinotecan、氟尿嘧啶、亞葉酸鈣合併oxaliplatin)或可作為轉移性胰臟癌患者全新的第一線標準治療方案。NAPOLI 3臨床試驗是互相比較兩種化療方案AG(nab-paclitaxel合併gemcitabine)與NALIRIFOX於第一線治療轉移性胰臟癌患者的第3期臨床試驗。         胰臟癌素來有著“癌症之王”,是一種死亡率相當高的惡性腫瘤。轉移性胰臟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僅僅只有3%。   目前轉移性胰臟癌患者的第一線標準化療方案有AG(nab-paclitaxel合併gemcitabine)或是FOLFIRINOX方案(irinotecan、氟尿嘧啶、亞葉酸鈣合併oxaliplatin)等,但是這些方案的治療效果還是相對有限的。儘管這十年來對胰臟癌的發病機制的瞭解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在臨床治療轉移性胰臟癌的方面目前仍然缺乏很大的突破。   2023年醫學期刊THE LANCET發表了NAPOLI 3研究,該項研究指出,NALIRIFOX化療方案(微脂體irinotecan、氟尿嘧啶、亞葉酸鈣合併oxaliplatin)或可作為轉移性胰臟癌患者全新的第一線標準治療方案。   化療藥物Irinotecan是一種拓撲異構酶Ⅰ的抑制劑,主要透過其活性代謝產物SN-38發揮細胞毒殺的作用。微脂體irinotecan是一種微脂體的化療製劑(即將化療藥物Irinotecan包裹在脂質體中),這種藥物劑型更有助於化療藥物Irinotecan在轉化為SN-38之前在血液循環中滯留更長的時間,形成較長的循環效應,也就是腫瘤病灶內化療藥物Irinotecan和SN-38的濃度會更高、持續存在時間也會更久),有助於化療藥物Irinotecan療效的提升。   第3期名為NAPOLI 1的臨床試驗,該項試驗的結果證實,與氟尿嘧啶(5-FU)合併亞葉酸鈣的化療方案相比,

好好做化療YouTube第21集首播公告:轉移性胰臟癌最新的第一線化療NALIRIFOX的研究報告 閱讀全文 »

20231102 1

癌症治療新知戰情室 第23集首播公告: 解讀歐洲內科腫瘤學會胰臟癌2023年診治最新共識 (下集)

癌症治療新知戰情室 第23集YouTube首播公告: 題目: 解讀歐洲內科腫瘤學會胰臟癌2023年診治最新共識 (下集)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dhAa0vNSF6Y     針對局部晚期胰臟癌的治療 可以手術切除胰臟癌的治療 手術切除腫瘤是胰臟癌現有的根治性治療手段。經影像學評估後手術切除根治率高且腫瘤切緣為陰性(R0切除)機率高的患者,首選手術治療。手術期間建議對胰頸橫斷和膽總管橫斷邊緣進行冰凍切片的分析,且·應針對外科醫生確定的所有手術切緣都檢視其腫瘤清除率。而·位於胰體或胰尾的腫瘤,建議進行標準淋巴結切除術,並應切除超過16個淋巴結,以便對疾病進行充分的病理分期。   病理分析中應報告檢查的淋巴結總數和淋巴結陽性比率(受侵犯淋巴結的數量占檢查淋巴結數量的比例)。除非有禁忌症,接受手術的患者應接受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LMWH) 的圍手術期之血栓預防措施。若膽紅素水準超過2.5,有膽管發炎患者、可以先接受術前輔助治療,或手術延遲超過2周的患者,先進行膽汁的引流,但由於嚴謹的臨床實證,不建議對可以手術切除的胰臟癌都進行術前輔助治療,除了參與臨床試驗以外。

癌症治療新知戰情室 第23集首播公告: 解讀歐洲內科腫瘤學會胰臟癌2023年診治最新共識 (下集) 閱讀全文 »

20230929 2

癌症治療新知戰情室 第22集首播公告: 解讀歐洲內科腫瘤學會胰臟癌2023年診治最新共識 (上集)

癌症治療新知戰情室 第22集YouTube首播公告: 題目: 解讀歐洲內科腫瘤學會胰臟癌2023年診治最新共識 (上集)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_kpYRgN-ZO0     2023年09月29日晚上12:00 開始 強烈建議戒煙、限酒、減重至正常水準,藉以降低胰臟癌發病的風險 有胰臟癌家族史的高風險個體應接受遺傳性癌症諮詢,並考慮進行傳性癌症基因檢測; 胰臟癌高風險的個體之癌症篩查應在專業醫療中心進行,通常自50歲(或比親屬最年輕患病個體早10年)開始篩檢,以期早期發現胰臟癌; 胰臟癌首選篩查監測的方式,每年進行腹部超音波內鏡檢查(EUS)/胰臟核磁共振(MRI)檢查。   大約3/4的胰臟癌發生在胰頭,17%-26%發生在胰體和胰尾。胰臟癌的常見症狀包括黃疸(胰頭腫瘤)、腹痛、體重減輕、脂肪瀉以及新發糖尿病或惡化;有時可見十二指腸的阻塞。   影像學檢查

癌症治療新知戰情室 第22集首播公告: 解讀歐洲內科腫瘤學會胰臟癌2023年診治最新共識 (上集) 閱讀全文 »

2023091301

歐洲內科腫瘤學會(ESMO)公布胰臟癌2023年診治最新共識

強烈建議戒煙、限酒、減重至正常水準,藉以降低胰臟癌發病的風險 有胰臟癌家族史的高風險個體應接受遺傳性癌症諮詢,並考慮進行傳性癌症基因檢測; 胰臟癌高風險的個體之癌症篩查應在專業醫療中心進行,通常自50歲(或比親屬最年輕患病個體早10年)開始篩檢,以期早期發現胰臟癌; 胰臟癌首選篩查監測的方式,每年進行腹部超音波內鏡檢查(EUS)/胰臟核磁共振(MRI)檢查。   大約3/4的胰臟癌發生在胰頭,17%-26%發生在胰體和胰尾。胰臟癌的常見症狀包括黃疸(胰頭腫瘤)、腹痛、體重減輕、脂肪瀉以及新發糖尿病或惡化;有時可見十二指腸的阻塞。   影像學檢查 影像學檢查胰臟癌之目的:評估腫瘤位置和大小;胰周圍靜脈和動脈受侵犯的情況;局部區域淋巴擴散的程度和是否有遠端轉移及其範圍(肝臟、淋巴結、腹膜和肺)。 當懷疑為胰臟癌的首選影像學檢查應為多期(包括晚期動脈期和門靜脈期)對比增強性的胸腹部和骨盆腔電腦斷層; 若因胰頭腫瘤阻塞出現黃疸,應在膽道引流或支架置入前進行影像學的檢查 應在開始治療前4周進行影像學檢查 當電腦斷層檢查可及或無法説明診斷或顯示胰腺囊性病變時,可以選則腹部核磁共振(MRI)檢查; 建議採用專用成像方案(dedicated imAG(AG (nab-paclitaxel+ gemcitabine)ing protocols)(;針對影像學結果的綜合分析應納入標準化報告範本中; 不建議使用正子攝影PET-CT來診斷胰臟癌原發腫瘤,但可使用PET-CT對局部胰臟癌進行分期以及判斷是否存在遠處轉移(當影像學可疑或CA 19-9升高) 建議在手術前進行肝臟核磁共振(MRI)檢查,以確認是否存在小肝轉移灶 應在化療開始之前獲得胰臟癌的細胞學或活檢證據,且最好是藉由EUS檢查下獲得 所有局部胰臟癌都應在多學科腫瘤委員會(MDTB)的討論及指導下接受胰腺的影像學檢查、手術。     組織病理學

歐洲內科腫瘤學會(ESMO)公布胰臟癌2023年診治最新共識 閱讀全文 »

20230808 1

中藥研究發現 甘草中的異甘草素(Isoliquiritigenin)可以抑制胰臟癌的進展

文: 陳駿逸醫師 香港浸會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一種從中藥甘草中分離出來的黃酮類化合物-異甘草素(Isoliquiritigenin, ISL)可以抑制胰臟癌的進展。 異甘草素還可以增強傳統胰臟癌的化療藥物治療5-Fu與Gemcitabine的療效。 這是中藥甘草中的Isoliquiritigenin首次被發現在治療胰臟癌方面的抗癌潛力。   該項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植物醫學Phytomedicine》上,並於近期在義大利都靈舉行的 2023 年歐洲癌症研究協會的年會上發表。   胰臟癌是“沉默的殺手 更是癌王” 胰臟癌,是最具毀滅性的腫瘤之一,存活率非常低。  

中藥研究發現 甘草中的異甘草素(Isoliquiritigenin)可以抑制胰臟癌的進展 閱讀全文 »

—Pngtree—crosshairs 6045892

未來十年癌症精準醫療的六大謎題

癌症精准治療,應該是在相應的疾病階段,根據腫瘤的分子和免疫特徵,為患者選擇適合的抗腫瘤藥物。   而未來十年的精准癌症治療上有哪六大謎題呢?   謎題1:精准癌症治療給予的時機是否正確?   以imatinib (伊馬替尼,Gleevec)治療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為例,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存在有BCR-ABL的融合基因,當患者發展到急變期(Blast Crisis),那麼即使用上imatinib治療,患者中位總體生存期還是不到足1年,這是因為疾病到達這個階段已經出現所謂“克隆進化”(Clonal Evolution),會出現BCR-ABL融合以外的驅動基因,改變了腫瘤生物學行為。   那麼在其它實體癌症的標靶治療,會不會也有類似的情景呢?   而目前各種標靶藥物的治療適應證,大多是用於治療晚期、轉移性的患者,此時患者往往會合併有各種的共突變,這些在疾病較晚階段才出現的共突變,很可能就是標靶藥物的朱隊友,導致該標靶治療無法達到長期疾病緩解的李享目標。   所以理想上應該是要讓標靶藥物盡可能運用在疾病的早期,也就是在腫瘤基因突變尚不太複雜時就導入其治療,如此所面對的疾病格局可能就完全大不同了,或許能夠複製imatinib治療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大成功,但這也就同時意味著,如果能在診斷癌症的過程中就及早佈局完善的基因檢測,且同時已經有大型前瞻性的臨床試驗的研究結果,足以提供標靶藥物運用在疾病早期的充分的可行性證據。     謎題2:致病基因突變何時才會導致癌症發生?  

未來十年癌症精準醫療的六大謎題 閱讀全文 »

001 1

Irinotecan微脂體注射劑(如Onivyde)健保給付規定-自107年8月1日生效

Irinotecan微脂體注射劑(如Onivyde):(107/8/1) 1.與5-FU及leucovorin合併使用於曾接受過gemcitabine治療後復發或惡化之轉移性胰腺癌。 2.需經事前審查核准後使用。 更多陳駿逸醫師的癌症衛教影片請連接 https://mycancerfree.com/videos/ 更多腫瘤治療相關資訊 請連接”陳駿逸醫師 與你癌歸於好” https://mycancerfree.com 更多癌症病友需知 請連接”全方位癌症關懷協會” https://www.cancerinfotw.org/index.php 歡迎參與臉書社團:陳駿逸醫師的用心話聊俱樂部 www.facebook.com/groups/456281992960876/

Irinotecan微脂體注射劑(如Onivyde)健保給付規定-自107年8月1日生效 閱讀全文 »

—Pngtree—low polygon football player sport 6498319

4期胰臟癌應儘早進行基因檢測 精準治療療效佳

國家綜合癌症網絡雜誌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於2022年報告了1例罕見的攜帶FGFR2基因融合的胰臟導管腺癌患者,精準出擊,使用FGFR標靶藥物erdafintib治療反應佳。基準醫療名白判斷出FGFR基因突變在該名患者所引起的腫瘤生物學變異,以及如何在其致癌過程中的作用,並且協助其探索出更適合的治療。 同時該病例成功之經驗,也告知了年輕的胰臟導管腺癌患者,應該儘早進行基因檢測以確定是否有藥物可靶向的基因突變,如:基因出現融合異常,以期更早啟動恰當的治療,特別是KRAS基因為野生型的,而90%的胰臟導管腺癌都會發生KRAS基因的突變。 研究證實常見的胰臟癌,也就是導管腺癌期在腫瘤微環境中的適應性訊號可以促進腫瘤的增殖和生存,特別是Fibroblast growth factors (FGFs,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的訊號傳遞,如此會影響化療藥物的療效,且FGF的訊號傳遞如果過度啟動會協助癌病的惡化。 FGFRs(FGF receptor,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受體)是具有酪氨酸激酶受體作用的一種跨膜蛋白,參與多種的細胞過程,其遺傳學的改變會產生致癌的信號,直接刺激癌細胞生長,有助於形成新的血管供養腫瘤,促進腫瘤對抗癌藥物的抗藥。 當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受體的基因出現重排產生了融合基因,特別是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受體中的FGFR2則會與癌症的發生發展有關,可見於多種癌症類型。 而FGFR2出現基因的融合在肝內膽管癌發生率最高,約為10%-16%,FGFR2突變也可於膽囊癌、乳癌、甲狀腺癌和攝護腺癌出現,只是發生率較低。而大約有5%的胰盎癌具有FGFR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受體的基因,其中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受體的基因融合更為罕見。而目前有FGFR的標靶藥物:FGFR1-4小分子抑制劑erdafitinb,目前可以用於化療後進展的FGFR2或FGFR3突變局部晚期或轉移性尿路上皮癌;以及FGFR1-3小分子抑制劑pemigatinib,用於FGFR2融合或重排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轉移性膽管癌。 國家綜合癌症網絡雜誌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於2022年的病例報告如下: 28歲男性患者,西班牙裔,因為上腹部疼痛就診,影像

4期胰臟癌應儘早進行基因檢測 精準治療療效佳 閱讀全文 »

—Pngtree—red flat hand drawn human 4724883 1

認識釔90微球體的選擇性體內放射療法以及用於胰臟癌肝轉移的治療

文:癌歸於好/中西醫腫瘤專科 陳駿逸醫師 眾所周知,胰臟癌出現其他器官轉移的預後很差。 以目前主要治療方法gemcitabine或TS-1為中心的全身化療,使其中位總生存期達到 5-10 個月左右。使用 2010 年推出的新型化療方案 FOLFIRINOX 治療晚期胰臟癌的中位總生存期也僅為 11.1 個月,這是迄今為止觀察到的最顯著的生存期改善。 在針對胰臟癌肝轉移的特定治療方案中,胰臟切除時手術切除肝臟腫瘤的併發症發生率高,遠期效果不佳。是否有其他替代的局部治療,例如釔90微球體的選擇性體內放射療法,已被研究作為減緩疾病進展的輔助手段。 體內放射療法(Selective Internal Radiation Therapy, SIRT)是一種動脉灌流的癌症治療方法,不過,所灌入的東西是會放出放射線的同位素物質,以治療肝癌爲例,介入放射科的醫生可以透過病人股動脉切口,直接插入導管進行SIRT的治療,將數以百萬計的放射性微球體經由肝動脉分支直接灌流入肝臟的惡性腫瘤。這種微球體通過動脉的血液流通而進入供應肝臟腫瘤的小血管,之後由于其大小限制最終微球體會卡在腫瘤內,並且向腫瘤直接釋放出高劑量的放射線能量,如:β-射線。由於從體內輻射直接作用於腫瘤,所以病人接受到的輻射劑量較體外放射綫治療高出了許多倍,但卻較不會影響肝臟周圍的器官。在台灣目前核准使用的主要是釔90微球體。

認識釔90微球體的選擇性體內放射療法以及用於胰臟癌肝轉移的治療 閱讀全文 »

wpcd 2022 1

2022年11月17日-世界胰臟癌日 我們對癌王應該有的防治觀念有哪些?

每年 11 月的第三個星期四是世界胰臟癌日,胰臟癌這一可怕的疾已經奪去了全世界許多人的生命。儘管死亡率驚人且許多人目前也深受胰臟癌之苦,但不幸的是,沒有可靠的方法可以在早期發現胰臟癌。 胰臟癌的存活率很低,因為大多數人在已經轉移並已有致命風險時才被診斷為胰臟癌晚期。因此,提高對預防措施的認識,是可以幫助預防胰臟癌。 關於胰臟癌,有一些事情是必需知道的: 胰臟癌發現較晚,此時胰臟癌擴散到身體的其他器官,症狀會變得明顯 只有一小部分胰臟癌患者,大約僅15% 是可能治癒的胰臟癌 早期發現胰臟癌是困難的,因為胰臟位於腹部深處,胰臟癌初期可能沒有任何症狀或症狀模糊,容易被誤診 大多數早期胰臟癌是因其他情況使用腹部檢查時,偶然發現的 乳癌、卵巢癌和胰臟癌之間存在有一定關聯。BRCA 遺傳基因突變會增加罹患胰臟癌的風險。大約 6% 的胰臟癌患者被發現有 BRCA 的基因突變 胰臟癌症主要有兩種類型。一是外分泌癌,二是胰臟的神經內分泌腫瘤(蘋果教父 賈伯斯就是死於該病)。大約百分之九十的胰臟癌病例是外分泌癌 誰是胰臟癌(指的是外分泌癌)的高風險族群? 雖然尚不清楚為什麼會罹患胰臟癌,但如果一名或多名家庭中的成員罹患過胰臟癌或其他特定相關癌症,則胰臟癌罹患的風險會增加。

2022年11月17日-世界胰臟癌日 我們對癌王應該有的防治觀念有哪些?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