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癌

2025041603 1

腫瘤溫熱治療 局部或胸壁復發乳癌患者的神隊友

對於局部或胸壁復發的乳癌,這種局部復發通常無法手術切除和/或切除需要複雜的手術程序,且會因此造成嚴重的損傷,所以大多會使用放射線去治療前胸壁之局部區域的復發腫瘤。但由於患者大多於復發前,該區域已經接受了一定劑量的輔助性放射線治療,導致此次復發可以給的放療治療劑量會大大減少,導致治療效果大大受限;再者由於放射線治療可能會對心臟、肺和肋骨有著不可接受的毒性,因此臨床上通常無法給予有效控制腫瘤所需要的再次放射治療。這也往往會為此放棄放射線治療控制腫瘤的目標,並且經常因為無法控制的局部腫瘤生長,而導致患者生活品質嚴重低下,並出現疼痛、收縮、出血、潰瘍和感染等症狀。這些症狀也常常導致社會孤立的行為,甚至病情更為失控而出現遠端轉移。   對於局部或胸壁復發的乳癌經常,搭配熱治療確實可以作為一種有效的增加放射線治療敏感性的方法,藉此可以有效降低放射線治療所需要的劑量和衍生的毒性,可以說是局部或胸壁復發的乳癌患者的神隊友。在使用 20-39 Gy 的總劑量的再照射放療分次方案搭配腫瘤溫熱治療,可以實現更好的腫瘤控制。系統性回顧和統合研究之數據分析,證明了腫瘤溫熱治療合併放射線或化學治療局部晚期之乳癌的療效,尤其對需要接受再次放射治療的患者獲益更大。   使用微波的淺層性熱治療雖然也可以讓有效的溫度提高到 >39°C,熱療深度也可達約30–40毫米。然而,微波的淺層熱療技術其實是具有相當大的局限性,因為微波的淺層熱治療無法用一個微波的淺層熱療照野所覆蓋,特別是在身體輪廓不均勻的情況下。對於潰瘍性復發病變,微波的淺層熱療的接觸可能會讓人感到不舒服和疼痛。此外,因此微波的淺層熱療而造成皮膚熱損傷的發生率很高。 放射治療搭配腫瘤溫熱治療 大幅度改善乳癌患者的局部或胸壁復發之腫瘤病灶    

腫瘤溫熱治療 局部或胸壁復發乳癌患者的神隊友 閱讀全文 »

2025040707 1

輔助連續性血糖監測儀(CGM) 讓防治標靶藥物capivasertib的高血糖副作用更輕鬆

細胞治療中心/血液腫瘤科 陳駿逸醫師   使用乳癌/攝護腺癌之標靶藥物AKT抑制劑-capivasertib治療而言,大約有 16% 的患者會出現高血糖症,而Capivasertib 藥物本身就有可能引發嚴重的胰島素阻抗,所以更需要積極的血糖之監控與飲食的管理,甚至要搭配藥物與飲食順序的調整來減緩胰島素阻抗我帶來的負面影響。   雖然嚴重的、危及生命的高血糖之併發症-酮酸中毒( DKA )或高滲透壓之高血糖(HHNK)狀態很少見,僅發生在 0.3% 的病例中,文獻中僅報告了少數病例。更應該隨時警覺酮酸中毒的可能性,即使對於過去沒有糖尿病史的患者也應該如此。   在開始使用乳癌標靶藥物AKT抑制劑capivasertib治療之前,建議在家中開始監測血糖值,臨床上建議每週應該至少兩次密切監測血糖對於發現任何程度的 capivasertib 引起的高血糖是至關重要,而筆者建議最好可以使用連續性血糖監測儀密切監測血糖,並實施更嚴謹的飲食方式之調整。所以,在使用capivasertib治療之時,應該積極藉助連續性血糖監測儀監控血糖,根據高血糖的嚴重程度,可能需要減少capivasertib劑量或停止使用。   連續性血糖監測儀(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CGM)是一種便攜式醫療設備,由一個50元硬幣大小的儀器大,透過皮下注入一個極細的軟針,軟針前端有一個葡萄糖感應器,每隔1分鐘測量皮下組織液裡的葡萄糖再轉換成血糖值,將許多的點(血糖值)串連成線圖,而形成24小時的線圖;依據機型不同,可以連續測量7-14天。透過藍芽將數據傳輸至手機或是平板上的應用程式(APP)。透過線圖可以觀察到血糖波動,例如夜間的血糖變化及飲食、運動、藥物對血糖的影響,並且可以利用即時的血糖數值做進一步的調整並快速處理高低血糖,並觀察處理後的血糖狀態。數據可以上傳至雲端平台提供醫療單位檢視或是下載報告回診時與醫師討論。在 capivasertib 治療期間定期監測血糖至關重要。根據高血糖的嚴重程度,可能需要減少capivasertib劑量或停止使用。   一些臨床試驗推薦二甲雙胍( Metformin)作為 AKT 抑制劑誘發的高血糖的第一線治療藥物。如果使用二甲雙胍後高血糖仍持續存在,則可能適合將鈉-葡萄糖協同轉運蛋白 2 (SGLT-2) 抑制劑納入控制高血糖的治療

輔助連續性血糖監測儀(CGM) 讓防治標靶藥物capivasertib的高血糖副作用更輕鬆 閱讀全文 »

2025040706 1

乳癌標靶藥物capivasertib為何會引起高血糖副作用及其因應之道

細胞治療中心/血液腫瘤科 陳駿逸醫師   使用針對異常之PI3K/AKT 路徑調控的標靶藥物Capivasertib治療,會讓患者面臨作用的挑戰,因為這些抑制劑具有相關的毒性,包括口腔炎、皮疹、高血糖、噁心、腹瀉和疲勞、嘔吐。   Capivasertib是一種口服選擇性AKT抑制劑,而儘管capivasertib 的臨床成績令人驚艷,但 capivasertib 的臨床使用仍有一定程度的挑戰。一個顯著的不良影響就是高血糖,Capivasertib 引起的高血糖歸因於其對 AKT 路徑的抑制,AKT 路徑是葡萄糖代謝的關鍵調節劑,其抗癌原理是破壞磷酸肌醇 3-激酶 (PI3K)/蛋白激酶 B (AKT)/哺乳動物雷帕黴素靶蛋白 (mTOR) 的訊號通路,這對於調節葡萄糖代謝至關重要。   由於 PI3K/AKT運號通路控制了胰島素的敏感性和葡萄糖的代謝,因此在 PI3K/AKT 標靶藥物治療的臨床試驗中,多達 8成的受試者會出現高血糖。抑制AKT活性可以阻斷脂肪細胞之胰島素依賴性的葡萄糖吸收和調節。此外,編碼大多數糖分解酶的基因,本來主要是受 PI3K/AKT 路徑的轉錄控制;而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是 AKT 的底物,它可以調節肝醣原地分解和葡萄糖攝取。因此,高血糖的發生是 ATK 抑制劑本來就會產生的標靶效應,臨床上更需要有效的方法來解決和監控這種反應。   AKT 受到抑制被認為是與 capivasertib 相關的高血糖的主要原因,使用 capivasertib 的患者中有16%會出現高血糖症,但僅有 0.3% 的患者會出現酮酸中毒( DKA )或高滲透壓之高血糖(HHNK)狀態等嚴重的、危及生命的病例。 所以高血糖是無論先前使否有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使用 Capivasertib 的潛在可能會致命的副作用,仿單建議每週至少監測兩次空腹血糖,直到適當控制。   一些臨床試驗推薦二甲雙胍( Metformin)作為 AKT 抑制劑誘發的高血糖的第一線治療藥物。如果使用二甲雙胍後高血糖仍持續存在,則可能適合將鈉-葡萄糖協同轉運蛋白 2 (SGLT-2) 抑制劑納入控制高血糖的治療方案,或應考慮其他潛在有效的藥物選擇,例如:磺醯脲類藥物(sulfonylureas)或胰島素 [8]。在這種情況下,也可以延請新陳代謝科醫師進行會診。

乳癌標靶藥物capivasertib為何會引起高血糖副作用及其因應之道 閱讀全文 »

2025040705 1

乳癌標靶藥物泛抑癌為何會引起相關副作用? 水能載舟 亦能覆舟

細胞治療中心/血液腫瘤科 陳駿逸醫師   Capivasertib是一種口服選擇性AKT抑制劑,Capivasertib 專門針對並抑制 AKT,它是細胞內 PI3K/AKT/mTOR 訊號通路中的關鍵蛋白質,這套訊號通路對癌細胞的生存和增殖至關重要。   AKT 會由 PI3K 酶激活,幫助癌細胞的生長,並逃避細胞的死亡機制。透過抑制 AKT,capivasertib 破壞了此訊號通路,導致腫瘤細胞生長減少,因為癌細胞不再能夠接收生存和生長所需的訊號。此外,capivasertib 透過活化細胞死亡途徑誘導細胞凋亡,導致癌細胞死亡。   此外,當與其他抗癌治療方法(如化療或荷爾蒙療法)結合時,capivasertib 會增強癌細胞的敏感性,使其更容易受到這些治療的影響。   透過阻斷 AKT,capivasertib 不僅在癌細胞中,而且也會在正常細胞中破壞了這些過程,從而導致出意想不到的後果。例如,抑制AKT會影響葡萄糖代謝的調節,導致血糖水平的升高。它還會影響皮膚和胃腸道等組織的細胞更新,引發皮疹、口腔潰瘍、腹瀉和噁心等症狀。   此外,capivasertib 可能會干擾骨髓中的血球生成,導致紅血球、白血球或血小板數目的減少,進而導致疲勞、感染風險增加或出血的副作用。   乳癌標靶藥物AKT抑制劑capivasertib (商品名泛抑癌/TRUQAP) 美國FDA核准的適應症如下:

乳癌標靶藥物泛抑癌為何會引起相關副作用? 水能載舟 亦能覆舟 閱讀全文 »

2025040703 1

使用乳癌標靶藥物AKT抑制劑capivasertib 應該積極監控血糖以防酮酸中毒

細胞治療中心/血液腫瘤科 陳駿逸醫師 乳癌標靶藥物AKT抑制劑capivasertib (商品名泛抑癌/TRUQAP) 美國FDA核准的適應症如下: 與Fulvestrant合併使用,可以治療荷爾蒙受體陽性、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陰性的晚期或轉移性乳癌成年患者。這些患者需要通過FDA認可的基因檢測,確認其具備有一個或多個PIK3CA/AKT1/PTEN訊號途徑上的基因變異。且患者在完成輔助性治療後12個月內乳癌復發,或者轉移性疾病階段經歷過至少一種荷爾蒙治療方案後出現病況惡化。治療持續時間:應持續 TRUQAP 治療,直到疾病惡化或發生無法耐受的毒性為止。   台灣核准的適應症如下: 與 fulvestrant 併用可治療患有荷爾蒙受體陽性、第二型人類表皮生⻑因子受體 (HER2) 陰性,及具備有PIK3CA/AKT1/PTEN任一基因的變異,且曾經接受荷爾蒙治療,但疾病復發或惡化之局部晚期或轉移性乳癌成人病人。治療持續時間:應持續 TRUQAP 治療,直到疾病惡化或發生無法耐受的毒性為止。   TRUQAP 每週給藥的時程: capivasertib為 400 毫克 (2粒的200 毫克錠劑),每日口服兩次 (間隔約12 小時),可隨餐或空腹服用,持續 4 天然後暫停 3 天。第 5 天、第 6 天及第 7 天不給藥。   TRUQAP 錠劑應配水完整吞服,不可咀嚼、壓碎、溶解或剝半。TRUQAP 如果裂開、破碎或不完整,請勿服用。在治療過程中,最常見的副作用(≥20%的患者報告)包括:抽血檢查結果異常、腹瀉、皮膚的不良反應、血糖增加、嘔吐和口腔炎等。   而糖尿病酮酸中毒是指體內胰島素分泌嚴重不足,葡萄糖無法進入細胞內而堆積在血液中,使得血中葡萄糖值偏高,但因缺乏胰島素身體組織無法利用血中葡萄糖,而身體的肌肉或重要器官需要能量,所以會分解體內的脂肪來提供熱能,大量的脂肪分解就會產生大量的酮體,若進一步沒有控制好血糖,就會造成糖尿病酮酸中毒。   儘管capivasertib 的臨床成績令人驚艷,但 capivasertib 的臨床使用仍有一定程度的挑戰。一個顯著的不良影響就是高血糖,Capivasertib 引起的高血糖歸因於其對 AKT 路徑的抑制,AKT 路徑是葡萄糖代謝的關鍵調節劑。這種情況會使得治療更加複雜化,並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由於TR

使用乳癌標靶藥物AKT抑制劑capivasertib 應該積極監控血糖以防酮酸中毒 閱讀全文 »

2025033102 1

BRCA基因突變型乳癌 真的對CDK4/6標靶藥物對的療效不好嗎?

目前台灣核准上市的有三種CDK4/6標靶藥物(abemaciclib、palbociclib 和 ribociclib)可以使用於局部晚期或轉移性的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 陰性乳癌的第一線治療。此外,abemaciclib 和 ribociclib 也獲得 FDA 核准可以用於治療復發高風險的 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 陰性早期乳癌。   DNA損傷反應的途徑在乳癌的發病機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大約10%的乳癌病例起因於同源重組相關基因(如:BRCA1和BRCA2)產生致病性且為遺傳性的突變。現實世界和回顧性的研究發現,有致病性的遺傳性BRCA基因突變型乳癌患者相比,相較於有致病性的遺傳性BRCA基因突變型乳癌患者,在使用 CDK4/6標靶藥物的治療效果可能比較差。   對此的一個可能的解釋是在遺傳性BRCA基因突變型乳癌患者中,確實有觀察到 RB1 基因的融合所導致。而這群患者 CDK4/6i 之所以會出現療效不佳的潛在機制為何呢。   與野生型 BRCA (沒有基因突變) 的乳癌相比,有致病性的遺傳性BRCA基因突變型乳癌患者,其使用CDK4/6標靶藥物的治療效果可能會比較差。已經有證據發現,致病性的遺傳性BRCA基因突變型乳癌患者會有對荷爾蒙療法之原發性的抗藥性;而p53基因的突變是某些類型乳癌患者產生CDK4/6標靶藥物的抗藥時候,最常見的基因組改變之一;且CDK4/6標靶藥物的治療反應不良之結果也與p53基因的突變和基因組的不穩定性有關。而且CDK4/6標靶藥物治療可能會造成有利於 RB1基因改變的乳癌細胞其生存的能力,和增殖其選擇性的壓力,從而導致其對CDK4/6標靶藥物的治療產生抗藥性。     臨床前和臨床試驗的證據顯示遺傳性BRCA基因突變與原發性的抗發藥性有關。雖然大多數罹患的是管腔乳癌,遺傳性BRCA基因突變的患者,許多都具有 BRCA2 突變,但目前的文獻也支持 BRCA1 基因的突變與與荷爾蒙療法有抗藥性之間的關聯。在荷爾蒙受體的陽性乳癌中,與 BRCA1野生型的乳房腫瘤相比,BRCA1 基因突變與管腔 B 型、遠端轉移的傾向會增加,並和乳癌細胞的增殖率的提高有關。 BRCA1 與荷爾蒙受體 α (ERα) 之間存在有直接關聯。大約 90% 的遺傳性BRCA基因突變且為荷爾蒙受體陰性乳癌,主要是因為 BRCA1 突變腫瘤因 。    

BRCA基因突變型乳癌 真的對CDK4/6標靶藥物對的療效不好嗎? 閱讀全文 »

2025033101 1

HER2標靶藥物與CDK4/6標靶藥物的合作 開拓三陽性乳癌治療的新格局

高禾醫院細胞治療中心/台中醫院血液腫瘤科 陳駿逸醫師   根據第三期臨床試驗AFT-38 PATINA 的結果,CDK4/6標靶藥物的Palbociclib 合併HER2標靶藥物與荷爾蒙治療,可以顯著改善轉移性、所謂的三陽性乳癌(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陽性)患者的無疾病惡化的存活時間。合併palbociclib組的中位無疾病惡化的存活時間為 44.3 個月,而對照組(也就是目前之標準療法)為 29.1 個月。   轉移性三陽性乳癌深具有侵襲性且難以治療,約佔所有乳癌病例的 10%。過去儘管治療取得了進展,但一些患者對抗 HER2標靶藥物與荷爾蒙治療產生了抗藥性,這凸顯了三陽性乳癌深對更優質的替代療法的需求。   PATINA 研究是第一項證實 CDK4/6標靶藥物的Palbociclib對於轉移性三陽性乳癌有幫助的第三期臨床試驗。這些結果支持了這種以CDK4/6標靶藥物的Palbociclib作為維持治療以減緩疾病進展和改善患者群體臨床結果。   Palbociclib 是一種口服 CDK4/6 抑制劑,於 2017 年獲得 FDA 批准作為初始治療用於局部晚期或轉移性的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 陰性乳癌的第一線治療,對於停經後女性,該藥物與芳香化酶抑制劑聯合使用,對於荷爾蒙治療後病情進展的患者,Palbociclib會與fulvestrant聯合使用。  

HER2標靶藥物與CDK4/6標靶藥物的合作 開拓三陽性乳癌治療的新格局 閱讀全文 »

23 1

治療晚期荷爾蒙受體陽性乳癌新療法Imlunestrant 合併Abemaciclib

高禾醫院細胞治療中心/台中醫院血液腫瘤科 陳駿逸醫師 Imlunestrant 是新一代可以穿透腦的口服選擇性荷爾蒙受體降解劑(簡稱SERD),對於ESR1編碼基因發生突變的荷爾蒙受體陽性乳癌也能起到持續的抑制癌症的作用。   在一項名為EMBER-3的第 3 期開放標籤之臨床試驗中,招募了荷爾蒙受體陽性、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 2 (HER2) 陰性的晚期乳癌患者,這些患者在芳香化酶抑制劑的治療期間或之後出現癌症的復發或惡化,可以是單獨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劑的治療,或是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劑的治療與細胞週期依賴性蛋白激酶 4 和 6 (CDK4/6) 抑制劑一起使用。患者以 1:1:1 的比例分配接受單一Imlunestrant藥物治療、單一的標準荷爾蒙藥物治療、或是Imlunestrant 搭配abemaciclib的治療。   該項研究的主要終點是研究者評估對於所有攜帶ESR1基因突變的患者中,以及在所有患者中,使用Imlunestrant與標準治療模式的疾病控制時間,以及在所有同時接受隨機分組的患者中,使用與Imlunestrant單用相比的疾病控制時間。   該項研究的結果: 總體而言,874 名患者接受了隨機分組,其中 331 名患者接受Imlunestrant的治療,330 名患者接受標準治療,213 名患者接受Imlunestrant-abemaciclib合併的治療。在 256 名具有 ESR1基因突變的患者中,使用Imlunestrant治療的中位疾病控制時間為 5.5 個月,而使用標準治療的中位疾病控制時間為 3.8 個月。估計限制平均存活時間為 19.4 個月,使用Imlunestrant療法的患者為 7.9 個月,使用標準療法的患者為 5.4 個月;在整體族群中,使用Imlunestrant的治療的中位疾病控制時間為 5.6 個月,使用標準療法的中位疾病控制時間為 5.5 個月(疾病進展或死亡的風險比為 0.87)。   共計有426 名接受 imlunestrant-abemaciclib 與單用Imlunestrant治療的患者中,中位疾病控制時間分別為 9.4 個月和 5.5 個月(風險比為 0.57)。

治療晚期荷爾蒙受體陽性乳癌新療法Imlunestrant 合併Abemaciclib 閱讀全文 »

2025032003 1

早期三陰性乳癌患者使用免疫治療Pembrolizumab 會提升整體的存活率嗎?

高禾醫院細胞治療中心/台中醫院血液腫瘤科 陳駿逸醫師   對於三陰性早期乳癌的患者,第3 期臨床試驗KEYNOTE-522的研究數據,在使用免疫治療Pembrolizumab與含鉑類之化療是可顯著改善病理學上腫瘤的完全緩解和無事件生存期,但是否會提升整體的存活率呢?   第3 期臨床試驗KEYNOTE-522之研究方法是收錄了未經治療的 II 期或 III 期三陰性乳癌患,讓她們接受術前輔助治療的方案,而以 2:1 的比例隨機分配,即每 3 週進行 4 個療程的免疫治療Pembrolizumab(劑量為 200 毫克)加上紫杉醇和卡鉑化療之治療方案(也就是免疫加化療之治療模式),或是安慰劑加紫杉醇和卡鉑化療之治療方案(也就是單用化療之治療模式),然後再進行 4 個療程的免疫治療Pembrolizumab加上doxorubicin/cyclophosphamide化療之治療方案(也就是繼續給予免疫加化療之治療模式),或是繼續單用化療之治療模式(doxorubicin/cyclophosphamide)。之後給予確定性手術後,於接受術前免疫加化療之治療模式的患者於手術後接受每 3 週為一個療程的免疫治療Pembrolizumab,最多接受 9 個療程。而接受術前單用化療之治療模式的患者於手術後接受安慰劑治療。   該研究的主要終點是理學上腫瘤的完全緩解率和無事件生存期。而整體存活率是次要研究的終點。   研究的結果如下: 收錄了1174 名患者接受隨機分組,其中784 名被分配到免疫加化療組,390 名被分配到單用化療組。在資料截止日期(2024 年 3 月 22 日),中位追蹤時間為 75.1 個月(範圍為 65.9 至 84.0個月)。 追蹤60 個月時估計之總體存活率–在免疫加化療組為 86.6%(95% 信賴區間 [CI],84.0 至 88.8),而在單用化療組則為 81.7%(95% CI,77.5 至 85.2)。不良事件與免疫治療Pembrolizumab和化療既定的安全性特徵一致。

早期三陰性乳癌患者使用免疫治療Pembrolizumab 會提升整體的存活率嗎? 閱讀全文 »

2025032002 1

認識P53基因突變與李-佛美尼症候群(Li-Fraumeni syndrome)及癌症的關係

高禾醫院細胞治療中心/台中醫院血液腫瘤科 陳駿逸醫師   李-佛美尼症候群 ( (Li-Fraumeni syndrome,簡稱LFS) 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癌症綜合症候群,常與胚系的TP53 致病性或是相似致病性的基因變異有關。   李-佛美尼症候群主要是與位於 17p13 染色體的 TP53 基因發生胚系(遺傳性)之基因突變有關。 TP53 可以編碼 p53 蛋白,這是一種很關鍵的腫瘤抑制因子,參與細胞週期進程的調節、DNA 修復、細胞凋亡和衰老,TP53出現突變會廣泛地導致癌症發展。當腫瘤抑制功能的喪失會導致細胞週期的調控受損、細胞增生不受控制、基因組的不穩定性增加,最終使受到影響的個體容易發生癌症。   所以,TP53 在維持細胞的損傷對 DNA、缺氧和氧化壓力等壓力源的反應中發揮基礎調節作用,從而保障基因組的完整性。與李-佛美尼症候群相關的 TP53 突變範圍包括各種分子異常,包括錯義突變、移碼突變、框內突變、剪接位點突變和無義突變。   當TP53基因發生錯義突變,會導致 p53 蛋白的胺基酸序列改變,損害其結構的完整性和功能能力。而當TP53基因發生無義突變則會導致 p53 蛋白過早被截斷,消除其抑制腫瘤的特性,並因此加速侵襲性腫瘤表型的出現。相較之下,TP53基因發生移碼突變十,會破壞 TP53 的閱讀框架,導致蛋白質翻譯功能異常和功能的喪失;而TP53基因發生剪接位點突變,則會破壞 RNA 剪接的保真度,從而產生不同的表型結果。   李-佛美尼症候群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癌症易感綜合徵,在一般人群中,其盛行率為 1/5,000 至 1/20,000。從地理分佈上來看,李-佛美尼症候群呈現全球分佈,沒有明顯的民族或種族上的偏好。儘管李-佛美尼症候群本身十分罕見,但它在基因變異的滲透力和表現力的方面則表現出相當大的可變性,並且由於修飾基因、環境的影響以及個體之間的腫瘤譜、發病年齡和疾病軌跡都存在著差異。   李-佛美尼症候群滲透性很高,個體一生中患癌症的風險約為 80%。它的特徵是影響多個器官系統產生多種惡性腫瘤。   與其相關的常見腫瘤包括: 軟組織肉瘤、乳癌、腦腫瘤(例如膠質母細胞瘤和髓母細胞瘤)、腎上腺皮質癌和白血病,特別是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與散發病例相比,李-佛美尼症候群相關之癌症的發生年齡通常比較小,許多腫瘤是在兒童期或成年早期就診斷出來。此外

認識P53基因突變與李-佛美尼症候群(Li-Fraumeni syndrome)及癌症的關係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