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治療新知

2025032503 1

腫瘤專科醫師對於晚期肝癌的第一線治療之臨床實務建議

高禾醫院細胞治療中心/台中醫院血液腫瘤科 陳駿逸醫師   對於不適合接受局部治療、或儘管接受局部治療,但肝癌病情仍然惡化的中期疾病患者 (屬於BCLC- B分期) 以及肝功能良好的晚期肝癌患者 (屬於BCLC- C分期),則應該建議要進行全身性治療。   下圖顯示肝癌病情仍然惡化的中期或晚期患者的系統治療。 肝癌病情仍然惡化的中期疾病患者以及肝功能良好的晚期肝癌患者之一線治療 Atezolizumab–bevacizumab IMbrave150 評估了Atezolizumab–bevacizumab在手術不可切除的肝癌 中的應用,這是第一個證明Atezolizumab–bevacizumab優於sorafenib,具有生存的優勢的第三期研究。Atezolizumab–bevacizumab組的中位存活時間為 19.2 個月,sorafenib,為 13.4 個月(風險比為 0.66)。與sorafenib組相比,Atezolizumab–bevacizumab組的生活質量指標惡化之情況,也會被明顯延遲。由於bevacizumab相關的出血風險增加,因此要求在入組前 6 個月內進行內視鏡檢查已排除腸胃道出血。ORIENT-32 則是評估bevacizumab之生物仿製藥與抗程序性細胞死亡蛋白 1 (PD-1) 抑制劑sintilimab的合併使用藥物之效果。   Durvalumab–tremelimumab

腫瘤專科醫師對於晚期肝癌的第一線治療之臨床實務建議 閱讀全文 »

202503250201

腫瘤專科醫師對於早或中期肝癌治療與追蹤之臨床實務建議

高禾醫院細胞治療中心/台中醫院血液腫瘤科 陳駿逸醫師     早期 (BCLC 0-A) 或中期 (BCLC-B) 之肝癌的治療 強烈建議對早期和中期之肝癌患者進行多學科團隊管理。   多學科整合醫療決策(考慮到解剖複雜性、共病、潛在的肝功能障礙和異質性腫瘤生物學),可以改善肝癌治療得成果相關。肝腫瘤切除術、動脈栓塞及局部熱療和放射消融療法都是潛在的肝癌治癒性治療方式。肝細胞癌的動脈栓塞療法包括動脈內給藥化療、栓塞物質或放射性粒子以縮小腫瘤;這些療法被認為是緩解息療法,但可能導致腫瘤的完全破壞。   肝腫瘤切除術 對於肝臟保存功能良好的患者,可以切除單一腫瘤(無論腫瘤大小),前提是可以達到邊緣無腫瘤肢手術切除(R0)。肝功能Childe-Pugh 屬於C級的患者並不適合是用手術切除。最近的統合分析表明,門脈高壓症並不是肝腫瘤切除的絕對禁忌症。與開放性手術相比,透過機器人或腹腔鏡切除進行的微創手術可減以少肝腫瘤切除中的失血量、加速肝腫瘤切除後的恢復,並達到相類似的腫瘤學結果。患有單葉、多灶性疾病或週邊大血管侵犯(Vp1-Vp2)且經過審慎選擇的患者可能受惠於肝腫瘤切除;然而,目前並沒有高品質的證據推薦這樣做。   肝腫瘤切除後,50%-70% 的患者會在5年內腫瘤復發。肝腫瘤的復發風險取決於臨床和病理特徵的綜合效應,包括:多灶性、腫瘤大小、組織學分化、血管侵犯的存在以及手術前後血清 AFP 的升高。   所以對於單一腫瘤 >2 cm 且無門脈高壓證據 (BCLC  0 至 A) 的肝癌患者,建議進行肝腫瘤切除手術。對於肝功能達到 Child–Pugh 的A 等級且無明顯門脈高壓或其他禁忌症的患者,建議進行肝腫瘤切除手術。對於肝功能 Child–Pugh 屬於B 級穩定的患者和/或門脈高壓程度較輕的肝癌患者,可以考慮進行肝腫瘤切除手術,但需仔細考慮肝臟失去代償的風險。對於不適合接受動脈內治療的中期肝細胞癌 (BCLC- B) 患者,建議進行肝腫瘤切除手術。而對於肝硬化患者,微創之肝腫瘤切除手術是建議的方法。   腫瘤的熱消融 對於小於 2 cm 的肝腫瘤,射頻消融 (RFA) 已顯示出與手術切除有相似的結果,且侵入性較小。肝腫瘤如果有不錯的散熱情況,這會降低RFA的局部控制率,以及造成鄰近膽囊、腸道、肝門或膽管的腫瘤的毒性風險,這些風險可以透過腹腔鏡方法切除肝腫

腫瘤專科醫師對於早或中期肝癌治療與追蹤之臨床實務建議 閱讀全文 »

202503250101

腫瘤專科醫師對於肝癌診斷的臨床實務之建議

高禾醫院細胞治療中心/台中醫院血液腫瘤科 陳駿逸醫師   肝癌(HCC)是全球第六大常見癌症,也是第三大癌症死亡原因。男性較女性佔比明顯,其發生率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升高。   由於肝癌與慢性肝病有關,建議在出生時應該要接種B型肝炎疫苗,並且慢性B型或C型肝炎肝病患者,應該要儘早進行B型或C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療。   建議所有已經被診斷為 HCC 的活動性B型肝炎患者,應該要接受抗病毒治療。   對於所有已經被診斷為 HCC 的活動性C型肝炎患者,一般建議進行直接抗病毒治療,但治療時機應個別化考量。       肝癌的篩檢 肝癌的篩檢牽涉到對有肝癌風險的患者重複使用肝癌篩檢工具,目的在降低肝癌死亡率。監測的成功與否受到目標族群中肝癌的發生率、有效診斷肝癌檢測的可用性和接受度,以及有效肝癌治療的可用性的影響。   當肝硬化患者每年罹患肝癌的風險是 > 1% ,而非肝硬化患者每年罹患肝癌 的風險 > 0.2% 時,就應該考慮進行肝癌的篩檢。在亞洲患者中,血清 HBV DNA >10 000 拷貝/毫升與病毒量較低的患者相比,其篩檢出每年罹患肝癌的風險更高。 而PAGE-B 的評分是根據年齡、性別和血小板計數,評估接受entecavir或  tenofovir治療的慢性B型肝炎患者的肝癌的風險。   肝臟超音波檢查是肝癌篩檢的標準工具,但敏感性和特異性有其限制,尤其是對於脂肪變性嚴重的肝臟。在西方國家和經驗較少的中心,超音波識別早期肝細胞癌的敏感性明顯低於經驗豐富的醫療中心。若在超音波檢查中加入血清檢驗甲型胎兒蛋白 (AFP) 測量,則可以提高早期肝癌篩檢的檢測率,但仍會產生假陽性結果。  

腫瘤專科醫師對於肝癌診斷的臨床實務之建議 閱讀全文 »

23 1

治療晚期荷爾蒙受體陽性乳癌新療法Imlunestrant 合併Abemaciclib

高禾醫院細胞治療中心/台中醫院血液腫瘤科 陳駿逸醫師 Imlunestrant 是新一代可以穿透腦的口服選擇性荷爾蒙受體降解劑(簡稱SERD),對於ESR1編碼基因發生突變的荷爾蒙受體陽性乳癌也能起到持續的抑制癌症的作用。   在一項名為EMBER-3的第 3 期開放標籤之臨床試驗中,招募了荷爾蒙受體陽性、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 2 (HER2) 陰性的晚期乳癌患者,這些患者在芳香化酶抑制劑的治療期間或之後出現癌症的復發或惡化,可以是單獨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劑的治療,或是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劑的治療與細胞週期依賴性蛋白激酶 4 和 6 (CDK4/6) 抑制劑一起使用。患者以 1:1:1 的比例分配接受單一Imlunestrant藥物治療、單一的標準荷爾蒙藥物治療、或是Imlunestrant 搭配abemaciclib的治療。   該項研究的主要終點是研究者評估對於所有攜帶ESR1基因突變的患者中,以及在所有患者中,使用Imlunestrant與標準治療模式的疾病控制時間,以及在所有同時接受隨機分組的患者中,使用與Imlunestrant單用相比的疾病控制時間。   該項研究的結果: 總體而言,874 名患者接受了隨機分組,其中 331 名患者接受Imlunestrant的治療,330 名患者接受標準治療,213 名患者接受Imlunestrant-abemaciclib合併的治療。在 256 名具有 ESR1基因突變的患者中,使用Imlunestrant治療的中位疾病控制時間為 5.5 個月,而使用標準治療的中位疾病控制時間為 3.8 個月。估計限制平均存活時間為 19.4 個月,使用Imlunestrant療法的患者為 7.9 個月,使用標準療法的患者為 5.4 個月;在整體族群中,使用Imlunestrant的治療的中位疾病控制時間為 5.6 個月,使用標準療法的中位疾病控制時間為 5.5 個月(疾病進展或死亡的風險比為 0.87)。   共計有426 名接受 imlunestrant-abemaciclib 與單用Imlunestrant治療的患者中,中位疾病控制時間分別為 9.4 個月和 5.5 個月(風險比為 0.57)。

治療晚期荷爾蒙受體陽性乳癌新療法Imlunestrant 合併Abemaciclib 閱讀全文 »

2025031802 1

腫瘤科醫師看非小細胞肺癌的基因突變 是如何影響肺癌的發生與發展?

高禾醫院細胞治療中心/台中醫院血液腫瘤科 陳駿逸醫師   基因的突變及訊號傳遞路徑的複雜變化,導致了非小細胞肺癌的發生與發展。大約有70%的肺腺癌患者具備有致癌驅動基因的突變,例如EGFR、ALK和ROS1。這些基因突變會引發受體和蛋白激酶的調節出現異常,進而干擾相關的訊號傳遞路徑,促進肺癌細胞的生長、浸潤和轉移。此外,肺癌細胞還會破壞血管生成平衡,促使腫瘤血管的新生,從而加速肺癌細胞大肆擴張其地盤。   隨著基因檢測技術的快速發展與相關健保NGS的補助費用方案之施行,臨床醫生對非小細胞肺癌發生與發展的認識出現了變化。致癌驅動基因的突變是肺癌細胞癌變的關鍵因素,可以引發肺癌細的發生、發展和轉移。   在非小細胞肺癌中,已發現多種具有重要臨床治療意義的致癌驅動基因突變,例如EGFR、ALK、ROS1等。找出是否具有這些突變,讓醫師是否需要開展標靶治療提供了根據,也可以顯著改善患者的預後。   EGFR是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HER)家族的成員,HER廣泛表達於哺乳動物細胞的表面,EGFR之訊號傳遞路徑對細胞的生長和分化非常重要。在大約50%的非小細胞肺癌病例會具備有EGFR基因突變,主要集中在酪氨酸激酶的外顯子18-21區域。EGFR在肺癌中的高表達可能與其活化後降解減少有關,例如:c-Src會借助抑制受體泛的素化和內吞作用,去上調EGFR的功能水平。此外,EGFR配體的共同表達通常也預示了預後不良,例如乳癌中TGFα與EGFR的共表達,以及大腸直腸癌中EGFR及其配體的聯合過表達。因此,EGFR是肺癌細胞增殖信號的“信標”,EGFR持續啟動(如:肺癌知EGFR基因突變所導致),則會刺激細胞不斷的增殖,從而促進肺癌的發生。   ALK(全名為間變性淋巴瘤激酶),在胚胎發育中發揮關鍵的作用,其在癌細胞中的ALK功能之啟動主要是透過與其他基因的融合、基因擴增和點突變˙啟動三種機制。5%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會存在ALK與EML4的基因融合,EML4-ALK融合可以啟動ALK激酶結構域,透過JAK-STAT6、MAPK、PI3K/mTOR和SHH等訊號傳遞路徑,來促進ALK肺癌細胞的增殖和抑制凋亡,但這類患者標靶向治療反應不錯,生存率較高,藥物選擇也很多,因此被稱為“黃金突變”。   KRAS是RAS家族的重要成員,位於12號染色體上,編碼出一種GTP酶,負責將GTP轉化為G

腫瘤科醫師看非小細胞肺癌的基因突變 是如何影響肺癌的發生與發展? 閱讀全文 »

20250311 2 1

中西整合癌症治療醫師看桑樹與桑葉在醫學上的應用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桑樹是一種快速生長的灌木或中等大小的喬木,在醫學上的應用上,可以使用整株植物、葉、果實、枝和根。   桑樹全身都是寶。桑樹的果實,桑椹可以用作鎮痛藥、驅蟲藥、抗菌藥、抗風濕藥、利尿藥、降血壓藥、降血糖藥、瀉藥、恢復藥、鎮靜補藥和血液興奮劑。桑樹的樹枝部位可以用作鎮靜劑、利尿劑、滋補劑和收斂劑,常用於治療神經系統疾病。桑樹這個植物含有單寧、類固醇、植物固醇、谷甾醇、糖苷、生物鹼、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胺基酸,以及皂苷、三萜、酚類、黃酮類、花青素、蒽醌、糖苷、維生素和礦物質等。   桑樹的應用如下:抗菌、抗發炎、免疫、鎮痛、解熱、抗氧化、抗癌、抗糖尿病、胃腸道、呼吸、心血管、降血脂、減肥、皮膚病的治療、神經病學的應用、肌肉保護作用。   酪胺酸酶是一種含銅的初級調節多功能酶,負責黑色素的生物合成並決定皮膚的顏色,過多的黑色素沉積會誘發多種皮膚病,如黃褐斑和老年斑。酪胺酸酶抑制劑具有美白皮膚的功效,而在化妝品行業中的使用變得越來越重要。   桑樹的葉子、果實、根皮和樹枝可以作為化妝品的成分。在一項研究中,利用 桑樹果實的乙醇萃取物開發的一種乳液型乳霜,可以顯著降低皮膚的黑色素含量,並且不會引起任何類型的皮膚刺激。而從桑樹的莖和根皮的己烷萃取物中可以分離出白樺脂酸 (C30H48O3),由於其具有抑制酪胺酸酶活性,可用作皮膚美白劑。桑樹的的乙醇萃取物也有優異的酪胺酸酶抑制活性,可用於配製面膜和用於痤瘡治療。而桑椹可以幫助緩解皮膚問題,例如:減少隨著年齡增長而出現的斑點和瑕疵,抑制與自由基相關的氧化活性,從而使皮膚和頭髮看起來更健康、更有光澤。

中西整合癌症治療醫師看桑樹與桑葉在醫學上的應用 閱讀全文 »

2025031005 1

Bevacizumab健保可以給付用於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的第二線治療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1.轉移性大腸或直腸癌: (1)Bevacizumab 與FOLFIRI(Folinicacid/5-fluorouracil/irinotecan)或 FOLFOX(Folinicacid/5-fluorouracil/oxaliplatin)或5-luorouracil/leucovorin 的化學療法合併使用,作為轉移性大腸或直腸癌患者的第一線治療。 I.使用總療程以36 週為上限 須經事前審查核准後使用,每次申請事前審查之療程以18 週為限,再次申請必須提出客觀證據(如:影像學)證實無惡化,才可繼續使用。 III.本藥品不得與cetuximab、panitumumab 併用。   (2) Bevacizumab(除Zirabev 及Abevmy以外)與含有5-fluorouracil/leucovorin/oxaliplatin 的化學療法合併使用,作為先

Bevacizumab健保可以給付用於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的第二線治療 閱讀全文 »

2025031004 1

雙免疫藥物-抑癌寧與抑佳妥 為何會是肝癌一線治療的首選?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藥物durvalumab(商品名:Imfinzi/抑癌寧)與tremelimumab (商品名:Imjudo/抑佳妥)於2025年02月01日起健保給付可以用於晚期肝細胞癌(以下簡稱肝癌)第一線用藥的治療。健保給付規定如下:   Ⅰ.限atezolizumab 與bevacizumab 併用,或限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durvalumab 與tremelimumab 併用,適用於治療未曾接受全身性療法之轉移性或無法手術切除且不適合局部治療或局部治療失敗之Child-Pugh A class 晚期肝細胞癌成人患者,並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i.肝外轉移(遠端轉移或肝外淋巴結侵犯)。 ii.大血管侵犯(腫瘤侵犯主門靜脈或侵犯左/右靜脈第一或第二分支)。 iii.經導管動脈化學藥物栓塞治療(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 embolization,T.A.C.E.)失敗者,需提供患者於12個月內>=3次局部治療之紀錄。   II.須排除有以下任一情形: i.曾接受器官移植。   ii.正在接受免疫抑制藥物治療。 iii.有上消化道出血之疑慮且未接受完全治療(須有半年內之內視鏡評估報告)。 III.sorafenib、lenvatinib、atezolizumab 與bevacizumab 併用、durvalumab 與tremelimumab 併用僅得擇一給付,不得互換。 IV.atezolizumab 與bevacizumab 併用或durvalumab 與tremelimumab 併用治療失敗後,不得申請使用regorafenib 或ramucirumab。   雙免疫藥物-抑癌寧與抑佳妥,之所以會是肝癌一線治療的用藥選擇,其實是根據發表於2022年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上的一篇重要的論文” Tremelimumab plus Durvalumab in Unresectabl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單一次的高起始劑量(這種被稱為 STRIDE的輸注方案)之CTLA-4(抗細胞毒性 T 淋巴細胞相關抗原 4)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藥物-抑佳妥,與PD-L1(抗程序性細胞死亡配體-1)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藥物-抑癌寧,過去已經在轉移性或無法手術切除且不適合局部治

雙免疫藥物-抑癌寧與抑佳妥 為何會是肝癌一線治療的首選? 閱讀全文 »

2025031101 1

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新治療藥物 PD-1/VEGF雙特異性抗體Ivonescimab

於2024年5月在美國芝加哥舉行的2024年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ASCO),公布了雙特異性抗體Ivonescimab(AK112/SMT112)搭配化療,在接受EGFR標靶治療失敗的治療EGFR突變非鱗狀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之療效的最新研究數據。 Ivonescimab(AK112/SMT112)是一種抗PD-1/VEGF雙特異性抗體。   過去的1、2期臨床研究顯示,Ivonescimab對接受EGFR標靶藥物治療失敗的EGFR突變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具有潛在療效。這項3期臨床試驗之研究目的在評估和確認Ivonescimab聯合化療與單獨化療在該人群中的療效和安全性。  

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新治療藥物 PD-1/VEGF雙特異性抗體Ivonescimab 閱讀全文 »

2025031001 1

防治大腸癌 從飲食生活做起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多攝取膳食纖維是防治大腸癌的第一步: 膳食纖維是腸胃道的“清道夫”,每日攝取25-30克的膳食纖維,大約需要500公克蔬菜加上200公克的水果與50克全穀雜糧,會有效地促進腸道的蠕動。   防治大腸癌的蔬菜建議,可以優先選擇深色蔬菜,例如綠花椰菜等十字花科蔬菜,其中所含豐富的抗癌植化素-硫苷,需要充分咀嚼或是將其切碎後靜置15分鐘,以便酶解始能生成抗癌物質蘿蔔硫素。因為冷藏後的熟馬鈴薯、香蕉富含抗性澱粉,每日食用20克可以餵養益生菌產丁酸,增強腸道屏障功能   防治大腸癌的全穀類食物,燕麥因為其所含的β-葡聚糖,可以與膽汁酸結合進而降低致癌風險。   防治大腸癌的紅肉攝取: 每週攝取不超過500克的紅肉(約4個手掌大小的熟肉),加工的肉製品例如香腸、火腿應該嚴格控制,因為每日攝取50克的加工肉製品,會讓大腸直腸癌風險增加18%。高度建議用豆類、深海魚肉來替代部分紅肉,且深海魚類富含的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可以抑制腸道的發言。而烹飪紅肉時要避免高溫煎炸,紅肉如果用檸檬汁或大蒜醃制30分鐘後再行煎炸,可減少高溫產生的雜環胺類致癌物。   防治大腸癌的生活建議

防治大腸癌 從飲食生活做起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