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作用處置

20250516

新型降血脂藥物Nilemdo(bempedoic acid/寧脂德)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每錠膜衣錠含bempedoic acid 180 mg。Bempedoic acid的化學名為8-hydroxy-2,2,14,14-tetramethyl-pentadecanedioic acid。分子式為C19H36O5,分子量為344.5公克/莫耳(g/mole)。   適應症 適用於患有異合子家族性和非家族性之原發性高膽固醇血症、或混合型血脂異常的成人病人,作為飲食的輔助治療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 與statin類藥品併用、或併用於statin合併其他降血脂療法,治療已接受最大耐受劑量statin仍無法達到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目標值的病人,或, 單獨或與其他降血脂療法併用,治療無法耐受statin或禁用statin的病人。   劑量 Nilemdo的建議劑量為每日口服一次180 mg膜衣錠,每次一錠。 與simvastatin療法併用 Nilemdo與simvastatin併用時,simvastatin的劑量應限制在每日20 mg (對於患有嚴重高膽固醇血症和心血管併發症高風險的病人,其使用較低劑量而未能達到治療目標,且預期效益大於潛在風險時,simvastatin的劑量應限制為每天40 mg)   施用方式 隨餐或空腹口服使用膜衣錠。應吞服整顆錠劑。  

新型降血脂藥物Nilemdo(bempedoic acid/寧脂德) 閱讀全文 »

2025040707 1

輔助連續性血糖監測儀(CGM) 讓防治標靶藥物capivasertib的高血糖副作用更輕鬆

細胞治療中心/血液腫瘤科 陳駿逸醫師   使用乳癌/攝護腺癌之標靶藥物AKT抑制劑-capivasertib治療而言,大約有 16% 的患者會出現高血糖症,而Capivasertib 藥物本身就有可能引發嚴重的胰島素阻抗,所以更需要積極的血糖之監控與飲食的管理,甚至要搭配藥物與飲食順序的調整來減緩胰島素阻抗我帶來的負面影響。   雖然嚴重的、危及生命的高血糖之併發症-酮酸中毒( DKA )或高滲透壓之高血糖(HHNK)狀態很少見,僅發生在 0.3% 的病例中,文獻中僅報告了少數病例。更應該隨時警覺酮酸中毒的可能性,即使對於過去沒有糖尿病史的患者也應該如此。   在開始使用乳癌標靶藥物AKT抑制劑capivasertib治療之前,建議在家中開始監測血糖值,臨床上建議每週應該至少兩次密切監測血糖對於發現任何程度的 capivasertib 引起的高血糖是至關重要,而筆者建議最好可以使用連續性血糖監測儀密切監測血糖,並實施更嚴謹的飲食方式之調整。所以,在使用capivasertib治療之時,應該積極藉助連續性血糖監測儀監控血糖,根據高血糖的嚴重程度,可能需要減少capivasertib劑量或停止使用。   連續性血糖監測儀(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CGM)是一種便攜式醫療設備,由一個50元硬幣大小的儀器大,透過皮下注入一個極細的軟針,軟針前端有一個葡萄糖感應器,每隔1分鐘測量皮下組織液裡的葡萄糖再轉換成血糖值,將許多的點(血糖值)串連成線圖,而形成24小時的線圖;依據機型不同,可以連續測量7-14天。透過藍芽將數據傳輸至手機或是平板上的應用程式(APP)。透過線圖可以觀察到血糖波動,例如夜間的血糖變化及飲食、運動、藥物對血糖的影響,並且可以利用即時的血糖數值做進一步的調整並快速處理高低血糖,並觀察處理後的血糖狀態。數據可以上傳至雲端平台提供醫療單位檢視或是下載報告回診時與醫師討論。在 capivasertib 治療期間定期監測血糖至關重要。根據高血糖的嚴重程度,可能需要減少capivasertib劑量或停止使用。   一些臨床試驗推薦二甲雙胍( Metformin)作為 AKT 抑制劑誘發的高血糖的第一線治療藥物。如果使用二甲雙胍後高血糖仍持續存在,則可能適合將鈉-葡萄糖協同轉運蛋白 2 (SGLT-2) 抑制劑納入控制高血糖的治療

輔助連續性血糖監測儀(CGM) 讓防治標靶藥物capivasertib的高血糖副作用更輕鬆 閱讀全文 »

2025040706 1

乳癌標靶藥物capivasertib為何會引起高血糖副作用及其因應之道

細胞治療中心/血液腫瘤科 陳駿逸醫師   使用針對異常之PI3K/AKT 路徑調控的標靶藥物Capivasertib治療,會讓患者面臨作用的挑戰,因為這些抑制劑具有相關的毒性,包括口腔炎、皮疹、高血糖、噁心、腹瀉和疲勞、嘔吐。   Capivasertib是一種口服選擇性AKT抑制劑,而儘管capivasertib 的臨床成績令人驚艷,但 capivasertib 的臨床使用仍有一定程度的挑戰。一個顯著的不良影響就是高血糖,Capivasertib 引起的高血糖歸因於其對 AKT 路徑的抑制,AKT 路徑是葡萄糖代謝的關鍵調節劑,其抗癌原理是破壞磷酸肌醇 3-激酶 (PI3K)/蛋白激酶 B (AKT)/哺乳動物雷帕黴素靶蛋白 (mTOR) 的訊號通路,這對於調節葡萄糖代謝至關重要。   由於 PI3K/AKT運號通路控制了胰島素的敏感性和葡萄糖的代謝,因此在 PI3K/AKT 標靶藥物治療的臨床試驗中,多達 8成的受試者會出現高血糖。抑制AKT活性可以阻斷脂肪細胞之胰島素依賴性的葡萄糖吸收和調節。此外,編碼大多數糖分解酶的基因,本來主要是受 PI3K/AKT 路徑的轉錄控制;而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是 AKT 的底物,它可以調節肝醣原地分解和葡萄糖攝取。因此,高血糖的發生是 ATK 抑制劑本來就會產生的標靶效應,臨床上更需要有效的方法來解決和監控這種反應。   AKT 受到抑制被認為是與 capivasertib 相關的高血糖的主要原因,使用 capivasertib 的患者中有16%會出現高血糖症,但僅有 0.3% 的患者會出現酮酸中毒( DKA )或高滲透壓之高血糖(HHNK)狀態等嚴重的、危及生命的病例。 所以高血糖是無論先前使否有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使用 Capivasertib 的潛在可能會致命的副作用,仿單建議每週至少監測兩次空腹血糖,直到適當控制。   一些臨床試驗推薦二甲雙胍( Metformin)作為 AKT 抑制劑誘發的高血糖的第一線治療藥物。如果使用二甲雙胍後高血糖仍持續存在,則可能適合將鈉-葡萄糖協同轉運蛋白 2 (SGLT-2) 抑制劑納入控制高血糖的治療方案,或應考慮其他潛在有效的藥物選擇,例如:磺醯脲類藥物(sulfonylureas)或胰島素 [8]。在這種情況下,也可以延請新陳代謝科醫師進行會診。

乳癌標靶藥物capivasertib為何會引起高血糖副作用及其因應之道 閱讀全文 »

2025040705 1

乳癌標靶藥物泛抑癌為何會引起相關副作用? 水能載舟 亦能覆舟

細胞治療中心/血液腫瘤科 陳駿逸醫師   Capivasertib是一種口服選擇性AKT抑制劑,Capivasertib 專門針對並抑制 AKT,它是細胞內 PI3K/AKT/mTOR 訊號通路中的關鍵蛋白質,這套訊號通路對癌細胞的生存和增殖至關重要。   AKT 會由 PI3K 酶激活,幫助癌細胞的生長,並逃避細胞的死亡機制。透過抑制 AKT,capivasertib 破壞了此訊號通路,導致腫瘤細胞生長減少,因為癌細胞不再能夠接收生存和生長所需的訊號。此外,capivasertib 透過活化細胞死亡途徑誘導細胞凋亡,導致癌細胞死亡。   此外,當與其他抗癌治療方法(如化療或荷爾蒙療法)結合時,capivasertib 會增強癌細胞的敏感性,使其更容易受到這些治療的影響。   透過阻斷 AKT,capivasertib 不僅在癌細胞中,而且也會在正常細胞中破壞了這些過程,從而導致出意想不到的後果。例如,抑制AKT會影響葡萄糖代謝的調節,導致血糖水平的升高。它還會影響皮膚和胃腸道等組織的細胞更新,引發皮疹、口腔潰瘍、腹瀉和噁心等症狀。   此外,capivasertib 可能會干擾骨髓中的血球生成,導致紅血球、白血球或血小板數目的減少,進而導致疲勞、感染風險增加或出血的副作用。   乳癌標靶藥物AKT抑制劑capivasertib (商品名泛抑癌/TRUQAP) 美國FDA核准的適應症如下:

乳癌標靶藥物泛抑癌為何會引起相關副作用? 水能載舟 亦能覆舟 閱讀全文 »

2025040704 1

標靶藥物AKT抑制劑capivasertib用於前列腺癌治療時 應該積極監控血糖以防酮酸中毒

細胞治療中心/血液腫瘤科 陳駿逸醫師   標靶藥物AKT抑制劑capivasertib (商品名泛抑癌/TRUQAP) 於2023年11月16日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批准,用於: 與Fulvestrant合併使用,可以治療荷爾蒙受體陽性、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陰性的晚期或轉移性乳癌成年患者。這些患者需要通過FDA認可的基因檢測,確認其具備有一個或多個PIK3CA/AKT1/PTEN訊號途徑上的基因變異。且患者在完成輔助性治療後12個月內乳癌復發,或者轉移性疾病階段經歷過至少一種荷爾蒙治療方案後出現病況惡化。治療持續時間:應持續 TRUQAP 治療,直到疾病惡化或發生無法耐受的毒性為止。   Capivasertib是一種口服選擇性AKT抑制劑,已經在多項臨床試驗中進行了治療轉移性前列腺癌的評估。所以該藥物也有轉移性前列腺癌的患者,因為基因檢測發現有具備有一個或多個PIK3CA/AKT1/PTEN訊號途徑上的基因變異。而精準醫療的使用該藥物。   於CAPItello-281 的第三階段試驗測試了 capivasertib 與abiraterone 搭配 ADT(抗雄性素療法)治療 PTEN 基因有缺陷型的轉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患者,共招募了 1,012 名患者。研究發現,與單獨使用abiraterone 搭配 ADT的治療相比,Capivasertib 與abiraterone 搭配 ADT的治療可以更為顯著改善了放射學無惡化存活期。同樣,CAPItello-280 第三階段試驗評估了 capivasertib搭配docetaxel化學治療與單獨docetaxel化學治療在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 (mCRPC) 患者中的療效。初步結果表明,capivasertib 搭配化學治療的使用可以更為改善無惡化存活期,並有望提高整體存活期。這些試驗強調了 capivasertib 的潛力,特別是對於 PTEN 缺乏的轉移性前列腺癌,作為轉移性前列腺癌的一種有希望的治療選擇。   Capivasertib是一種口服選擇性AKT抑制劑,而儘管capivasertib 的臨床成績令人驚艷,但 capivasertib 的臨床使用仍有一定程度的挑戰。一個顯著的不良影響就是高血糖,Capivasertib 引起的高血糖歸因於其對 AKT 路徑的抑制,AKT

標靶藥物AKT抑制劑capivasertib用於前列腺癌治療時 應該積極監控血糖以防酮酸中毒 閱讀全文 »

2025040703 1

使用乳癌標靶藥物AKT抑制劑capivasertib 應該積極監控血糖以防酮酸中毒

細胞治療中心/血液腫瘤科 陳駿逸醫師 乳癌標靶藥物AKT抑制劑capivasertib (商品名泛抑癌/TRUQAP) 美國FDA核准的適應症如下: 與Fulvestrant合併使用,可以治療荷爾蒙受體陽性、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陰性的晚期或轉移性乳癌成年患者。這些患者需要通過FDA認可的基因檢測,確認其具備有一個或多個PIK3CA/AKT1/PTEN訊號途徑上的基因變異。且患者在完成輔助性治療後12個月內乳癌復發,或者轉移性疾病階段經歷過至少一種荷爾蒙治療方案後出現病況惡化。治療持續時間:應持續 TRUQAP 治療,直到疾病惡化或發生無法耐受的毒性為止。   台灣核准的適應症如下: 與 fulvestrant 併用可治療患有荷爾蒙受體陽性、第二型人類表皮生⻑因子受體 (HER2) 陰性,及具備有PIK3CA/AKT1/PTEN任一基因的變異,且曾經接受荷爾蒙治療,但疾病復發或惡化之局部晚期或轉移性乳癌成人病人。治療持續時間:應持續 TRUQAP 治療,直到疾病惡化或發生無法耐受的毒性為止。   TRUQAP 每週給藥的時程: capivasertib為 400 毫克 (2粒的200 毫克錠劑),每日口服兩次 (間隔約12 小時),可隨餐或空腹服用,持續 4 天然後暫停 3 天。第 5 天、第 6 天及第 7 天不給藥。   TRUQAP 錠劑應配水完整吞服,不可咀嚼、壓碎、溶解或剝半。TRUQAP 如果裂開、破碎或不完整,請勿服用。在治療過程中,最常見的副作用(≥20%的患者報告)包括:抽血檢查結果異常、腹瀉、皮膚的不良反應、血糖增加、嘔吐和口腔炎等。   而糖尿病酮酸中毒是指體內胰島素分泌嚴重不足,葡萄糖無法進入細胞內而堆積在血液中,使得血中葡萄糖值偏高,但因缺乏胰島素身體組織無法利用血中葡萄糖,而身體的肌肉或重要器官需要能量,所以會分解體內的脂肪來提供熱能,大量的脂肪分解就會產生大量的酮體,若進一步沒有控制好血糖,就會造成糖尿病酮酸中毒。   儘管capivasertib 的臨床成績令人驚艷,但 capivasertib 的臨床使用仍有一定程度的挑戰。一個顯著的不良影響就是高血糖,Capivasertib 引起的高血糖歸因於其對 AKT 路徑的抑制,AKT 路徑是葡萄糖代謝的關鍵調節劑。這種情況會使得治療更加複雜化,並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由於TR

使用乳癌標靶藥物AKT抑制劑capivasertib 應該積極監控血糖以防酮酸中毒 閱讀全文 »

2025021701

癌症治療引起的味覺扭曲或受損 該如何因應?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據估計,接受化療、放療或兩者兼有的治療之癌症患者中,大約有50%至75%會出現味覺扭曲或受損。   味覺障礙是一種令患者不舒服或異常的味覺改變,常被描述為有金屬味。輕度味覺障礙通常可以較能耐受性;然而,味覺能力扭曲或受損會影響癌症患者的食慾,減少熱量攝入,導致體重減輕,造成營養不良的狀況,對患者的生活品質產生很大影響。   然而感染、頭頸部創傷或手術、化療藥物和放射線治療,都已被證實會導致味覺的障礙。   雖然接受放射治療的患者最容易遭受味覺障礙的困擾,但其嚴重程度與放射線治療的累積劑量有高度相關。接受放射治療的患者中大約有 70%會出現味覺扭曲或受損。症狀在接受放射治療的第二週或第三週後出現,味覺通常在完成放射治療後 60 至 120 天恢復正常。   多種化療藥物會引起味覺障礙。確切的病因機轉仍不清楚;然而,也存在一些可能的原因,例如味覺和嗅覺細胞受損(這些細胞的周轉率較高,通常是化療作用的標的)、神經毒性和口乾症。例如,正在接受順鉑和vinorelbine的化療,可能引起口腔黏膜炎和味覺障礙   而每位患者的味覺改變情況各有不同,因此,針對味覺障礙的處置的具體建議必需要量身裁製。  

癌症治療引起的味覺扭曲或受損 該如何因應? 閱讀全文 »

2025011908 01

搭配個人化腸道益生菌 有助減緩癌症治療副作用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當前的癌症治療方法主要包括:手術切除、放射治療、化學治療和免疫治療,以上療法在努力延展患者生存期的同時,往往伴隨有多種副作用。而腸道微生物在人體健康和疾病的發生發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參與了宿主近乎所有的生理生化的過程。 個人化腸道益生菌具有預防疾病、增強免疫力等作用,個人化腸道益生菌可以專一性地、量身裁製式地去強化自身抗癌能力,且能夠改善癌症治療副作用,實現精準醫療的目的。 癌症是目前全世界一個主要的死因,對癌症患者和社會造成巨大的負擔。當前癌症治療主要有四種方式: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化學治療和免疫治療,但治療過程中往往伴隨多種副作用(例如白血球減少、腹瀉、感染、嘔吐、黏膜炎等),會為患者帶來痛苦,因此,尋找更合適的防治措施,儘量減少免疫治療帶來的副作用,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 人體的腸道至少含有500種細菌,居住在腸道的這些微生物可以透過參與多種生物化學反應,對於宿主產生一系列有益的效應,主要包括: 為宿主提供能量、合成多種營養素,並產生多種水解酶; 透過自身抗原的呈遞,調節宿主的免疫力; 通過生態競爭作用,減少有害菌的定植和繁殖; 影響宿主細胞的增殖與血管新生; 調節腸道內分泌功能、神經傳導物質及神經信號的傳導; 影響骨質密度; 參與膽鹽、藥物以及毒素的代謝。腸道菌群與神經系統的疾病、代謝性疾病、自身免疫病、炎性疾病及心血管疾病、過敏與情緒睡眠有密切關係。 如同其他生態系統一樣,腸道微生態具有自我調節的能力,但超出限度時,會引發腸道菌群的微生態失調,這可能會造成腸道內環境、乃至整個機體內之穩定狀態出現紊亂,繼而誘導出疾病(包括癌症)的發生發展。而腸道菌群的失調會誘發致癌微生物的感染(例如幽門螺桿菌)、影響細胞基因組的穩定性、干擾細胞死亡和增殖信號的傳導,以促進正常細胞向永生細胞轉化,誘發癌變。     益生菌對癌症治療副作用的改善效果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 “益生菌是一種或一系列組成明確的且有益於宿主的活性微生物,當攝入一定量後,能夠為宿主帶來有益作用”。但每個人需要攝取甚麼益生菌,其實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個人化腸道益生菌,除了可以透過調節宿主自己局部以及全身的免疫功能,還可以因此調節腸道菌群的平衡,以達到促進營養物質吸收、抑制致病菌的定植、改善腸道的微生態和穩定腸道環境的平衡。 所以個人化腸道益生菌能夠改善

搭配個人化腸道益生菌 有助減緩癌症治療副作用 閱讀全文 »

20241210 1

光生物調節療法(Photobiomodulation,簡稱PBM)治療化療引起的週邊神經病變

血液腫瘤科 陳駿逸醫師 化療引起的周邊神經病變(CIPN)是化療常見副作用,化療後第一個月的發生率為 68%。化療引起的週邊神經病變主要造成之藥物有紫杉醇類、鉑類藥物、長春花生物鹼、thalidomide和Bortezomib。 通常化療引起的周邊神經病變會出現在四肢的遠端,症狀通常是對稱的和雙側的,包括感覺異常、麻木、灼痛、溫度覺喪失和腱反射喪失,感覺神經元尤其受到影響,而運動神經元、自主神經元或中樞神經系統受累則很少見。化療引起的周邊神經病變可能與背根神經節層級的血神經屏障的滲透性有關。 化療引起的周邊神經病變會造成心理困擾、跌倒風險和睡眠品質不佳等合併症而損害患者的日常活動,導致生活品質的顯著下降。 發病機制是神經毒性化療藥物造成粒線體 DNA 損傷、穩定或破壞微管所造成。但化療引起的周邊神經病變的確切病理機制目前仍不清楚。 使用抗憂鬱藥或止痛藥處理化療引起的周邊神經病變,成效有限。在嚴重的化療引起的周邊神經病變情況下,需要延遲和/或減少化療藥物的劑量,如此會影響治療成績,目前並沒有廣泛可接受且高度實證的措施來預防或盡量減少化療引起的周邊神經病變。 化療引起的周邊神經病變會影響 68%患者接受化療。目前的治療策略是基於藥物之副作用症狀進行處置,但治療效果很有限。主要處置藥物包括神經性止痛藥(例如鴉片類藥物、三環抗憂鬱劑、抗驚厥藥、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和非類固醇抗炎藥)、影響離子通道的物質(pregabalin和carbamazepine)和營養補充品。偏向實驗性質的治療方案包括抗氧化劑(例如,α-硫辛酸、穀胱甘肽和維生素E)和神經保護劑(銀杏葉、麩醯胺酸)、補充鈣/鎂。但還是以減少化療藥物的治療劑量或停止化療被認為是目前治療化療引起的周邊神經病變最有效的方法,但隨之而來的是化療療效是否會打折,接踵而至的癌症失控。 光生物調節療法 (PBM), 或稱為低強度雷射療法,是由 Endre Mester 於 1967 年發現。 PBM主要是應用雷射二極體或發光二極體產生的可見光和/或(近)紅外光來刺激組織修復並減少發炎和神經性疼痛。光生物調節療法(PBM)是癌症患者副作用症狀進行處置與支持治療的新興治療工具。,對於癌症治療副作用之口腔黏膜炎和放射性皮膚炎,有一定的成效。 PBM 在化療引起的周邊神經病變的處置是有有幫助的,且回溯性研究分析發現,PBM

光生物調節療法(Photobiomodulation,簡稱PBM)治療化療引起的週邊神經病變 閱讀全文 »

2024120307 1

光生物調節療法(Photobiomodulation)可以防治癌症治療引起的副作用嗎? PART 7 化療引起的掉髮及未來展望

血液腫瘤科 陳駿逸醫師   接續光生物調節療法(Photobiomodulation)可以防治癌症治療引起的副作用嗎? PART 6   https://mycancerfree.com/totally-6/pbm6-photobiomodulation-t-2024-12-03/   化療引起的掉髮 化療引起的掉髮是常見的副作用,大約 65%的患者會有此困擾,發生率高度依賴所使用的化療藥物種類。化療引起的掉髮是因為具有細胞毒殺性化療對快速分裂細胞(包括毛基質細胞)的直接影響,這種副作用被認為是癌症患者最不樂見的副作用,尤其是女性。在化療期間甚至之後,化療引起的掉髮都會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以及有效應對疾病的能力。由於頭髮是女性吸引力和個性的重要標誌,化療引起的掉髮可能會導致身體不滿意和治療後的心理調適不良。此外,化療引起的掉髮還可能誘發頭痛和頭皮疼痛 。目前並沒有核准可用於化療引起的掉髮的治療藥物,唯一可用的預防措施是基於頭皮冷卻的冰帽。然而,這種治療的成功率差異很大,並且會帶來某些併發症(例如感覺寒冷、皮膚乾燥、噁心、輕微頭痛)。   關於化療引起的掉髮之光生物調節療法(Photobiomodulation,簡稱PBM)的使用,過去於應用 PBM 治療雄性禿和斑禿的臨床試驗中顯示出積極的結果。PBM刺激毛髮基質角質細胞幹細胞的增殖,或者是活化真皮的乳頭細胞。   目前針對化療引起的掉髮,建議使用近紅外線波長(400-1100 nm) 的LED/雷射裝置進行化療引起的掉髮的治療,功率密度(治療表面照射度)為10-150 mW/cm2,總劑量為2 Einstein(810 nm 處的光子注量 =每個治療區域執行 9 p.J/cm2)。治療應每週重複 3 至 4 次,持續 6 至 8 週,臨床益處是最顯而易見的。   未來展望

光生物調節療法(Photobiomodulation)可以防治癌症治療引起的副作用嗎? PART 7 化療引起的掉髮及未來展望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