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度提高至發燒範圍之中度型全身熱治療 在癌症領域的應用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關於全身熱治療的定義:是透過物理方式引起身體核心溫度的升高,其範圍從可在家中進行的短時間、輕度加熱的應用,到必須在重症加護病房環境中進行的極端型的全身熱治療。 以下為德國熱療協會 (Deutsche Gesellschaft für Hyperthermie) 的指南將全身熱治療分為三個級別,分別是”輕度型的全身熱治療、中度型的全身熱治療(溫度提高至發燒範圍)、極端型的全身熱治療”。 而中度型的全身熱治療(溫度提高至發燒範圍/Fever-Range Whole-Body Hyperthermia ,簡稱FRWBH),指的是當身體核心體溫達到發燒範圍(攝氏38.5-40.5度)後,大多數患者會發現治療很累,但這是一種「有趣」的體驗。護理師將透過同理心溝通、在額頭敷冷布以及相關程序來幫助解決這種情況。可以讓患者透過聽音樂、甚至看影片來分散注意力。有趣的是,體溫調節壓力的發展與核心溫度的升高並不直接相關,儘管溫度穩定上升,體溫調節壓力也可能突然增加或減少。 中度型的全身腫瘤溫熱治療具有高度的多效性,其中尤其是在許多方面與腫瘤微環境 (TME) 和免疫系統有相關性,緊密交織在一起。中度型的全身腫瘤溫熱治療可以降低頭頸部鱗狀細胞癌和患者來源的異種移植癌症模型中的腫瘤間質液壓力。腫瘤間質液壓力隨後會伴隨腫瘤的血流灌注增加,進而增加氧氣的供應,持續性地減少腫瘤缺氧。 由於腫瘤缺氧是腫瘤學中眾所周知的負面影響之預後因子,尤其是考慮到其能夠誘導出對放射線治療的抗藥性,所以中度型的全身腫瘤溫熱治療可以提高體內放射線治療的療效。使用小鼠的大腸癌和黑色素瘤的實驗模型中,就可以在體內證明出相同的效果。而腫瘤間質液的壓力會造成腫瘤相對之下更為缺氧,接受了中度型的全身腫瘤溫熱治療後 24 小時這種情況仍然明顯。另一個研究小組證明,溫度的局部溫和加熱可以減少小鼠乳癌模型中的腫瘤缺氧。 儘管 HPV(人類乳突病毒)相關的頭頸癌,即使是局部晚期癌症也會有相對較好的預後,但對於初次放射治療或放化療後復發的HPV相關的頭頸癌來說,情況則相反。在這種情況下,再次給予放射治療是常用的方法,但通常只能達到短期緩解的效果,因為周圍組織於之前接受過的放療,而讓其有所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