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癌

2025012002 1

我的乳癌 我的卵巢癌 是家中長輩遺傳給我的嗎?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2010 年,化名為黛比被診斷出患有三陰性乳癌時,她知道她的 DNA 可能在她的三陰性乳癌中佔有重要的角色。黛比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長大,小時候,她的母親和三位姑姑都先後因為乳癌、卵巢癌而去世。於是黛比的腫瘤醫生在知道她的家族癌症病史後,將她轉介給了一位遺傳諮詢醫師。遺傳諮詢醫師遺傳憑藉基因檢測診斷黛比患有 BRCA 基因突變,這使其一生中乳癌的風險增加 72%。     遺傳因素已經被證明會導致攜帶遺傳基因突變者,罹患乳癌和卵巢癌的風險增加。   根據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針對遺傳型家族性癌症症候群 (Inherited Familial Cancer Syndrome)的定義如下,由於單基因發生致病性的突變,導致有很高的罹癌風險。先天上如果遺傳到這些突變的基因(遺傳性基因突變者) ,會在不同程度上增加罹患某些特定癌症的風險,並有可能再遺傳給下一代。   在眾多的遺傳型家族性癌症症候群 (Inherited Familial Cancer Syndrome),其中以遺傳性乳癌與卵巢癌症候群(Hereditary breast and ovarian cancer syndrome,簡稱HBOC)最為普遍。   遺傳型家族性癌症症候群一定要有癌症家族史嗎?   有一個 36 歲且沒有乳癌家族病史的人,於遺傳基因檢測發現其BRCA2基因陽性。這個遺傳乳癌基因是來自她的父親,父親只有一個妹妹,姑姑沒有遺傳到這種基因,所以沒發生乳癌。而這個遺傳乳癌基因是從他的祖父那裡遺傳下來的,所以這種基因以前從未出現過,因為它是透過一個小家庭中的男性成員遺傳下來的。   接下來來認識甚麼是遺傳性乳癌與卵巢癌症候群?   遺傳性乳癌與卵巢癌症候群有9成以上是源自於遺傳性BRCA1或BRCA2基因的變異,這兩個基因皆屬抑癌基因(Tumor-suppressor gene),負責修復損壞的DNA。而除了BRCA1和BRCA2基因的致病性突變外,許多基因突變也都會參與遺傳性乳癌與卵巢癌症候群有關。  

我的乳癌 我的卵巢癌 是家中長輩遺傳給我的嗎? 閱讀全文 »

2025012001 1

認識乳癌和卵巢癌發生的元凶之一 遺傳性乳癌和卵巢癌症候群(HBOC)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在美國卵巢癌患者約有7%-25%是因為遺傳性基因的突變所造成,有這些遺傳性基因的突變會增加罹患卵巢癌的風險。   遺傳性乳癌和卵巢癌症候群(HBOC)是與乳癌和卵巢癌相關的最常見的遺傳症候群,HBOC的發生與BRCA基因突變相關,而基因BRCA1和BRCA2的功能是擔任當體內雙股DNA斷裂修復的任務,是一種重要的抑癌基因。BRCA突變的遺傳方式是體染色體的顯性遺傳。   而某些族群的BRCA突變風險比普通族群高得多,其中包括Ashkenazi猶太人,加拿大法裔和冰島人群。這是因為founder效應,是因為地理或生殖隔離的原因而導致遺傳族群多樣性的下降。   在美國一般的非猶太人口中,與Ashkenazi猶太人口相比,遺傳性BRCA基因突變的風險只有1/400,而Ashkenazi猶太人口的風險則為1/40。   根據“兩次打擊”的假說,當BRCA基因出現遺傳性突變,也就是在該基因的一個拷貝中的突變是遺傳來的,而然後第二個拷貝會因為經歷了體細胞的後天性突變-即第二次打擊,這會讓帶因者的表型受到影響,導致罹患卵巢癌、乳癌、甚至是胰臟癌或攝護腺癌的風險會提高。   BRCA1和BRCA 2基因會製造抑制腫瘤的蛋白,在雙鏈DNA斷裂的同源重組的修復中發揮​​作用。 同源重組的修復機制會在細胞週期的S和G2期中,保護增殖細胞中基因組的完整性。 而BRCA1在DNA修復中具有多種功能,包括識別DNA的損傷,檢查點的活化和募集DNA修復蛋白。另外, BRCA2則藉著招募RAD51重組酶(RAD51)募集到雙鏈DNA的斷裂處,來進行同源重組的修復。   當BRCA1和BRCA2基因的改變,會導致乳癌的高穿透性BRCA1和BRCA2基因出現突變,確實會導致不同的臨床表型。   與遺傳性BRCA 2基因突變的帶因者相比,遺傳性BRCA1基因突變的帶因者其罹患乳癌風險在年輕時就開始增加,其罹患之乳癌較常見的型態是高級別的三陰性(TNBC)乳癌;而遺傳性BRCA2基因突變的帶因者與散發性乳癌相比,更常表現出的反而是管腔B型乳癌。   而醫學上稱的“ BRCAness”,指的是並非由遺傳性BRCA1或BRCA2突變所引起的惡性腫瘤,由於遺傳特徵不同,且同時具有HR修復缺陷的表型和分子特徵。   到80歲,遺傳性BRCA1和BRCA 2基因突變的帶因

認識乳癌和卵巢癌發生的元凶之一 遺傳性乳癌和卵巢癌症候群(HBOC) 閱讀全文 »

2025011907 1

造成遺傳性乳癌或卵巢癌,只有BRCA基因嗎?

文:陳彥瑜博士 英國劍橋大學藥物基因醫學博士 健曜國際有限公司研發長/共同創辦人 長庚醫院精準醫學計畫專案顧問 曾任 長庚大學智慧醫療創新學程 兼任教授 怡仁醫院LDTs基因體實驗室主任 麗寶生醫股份有限公司生物資訊長兼分子檢測處長 林口長庚醫院生物資訊中心主任

造成遺傳性乳癌或卵巢癌,只有BRCA基因嗎? 閱讀全文 »

2025011501 1

自2025年02月01日起健保給付Trastuzumab deruxtecan (如:優赫得/ Enhertu)的規定

單獨使用於具HER2 過度表現(IHC3+或FISH+)之轉移性乳癌病人作為二線治療,並同時符合下列情形: (1)之前分別接受過 trastuzumab與一種taxane 藥物治療,或其合併療法, 或pertuzumab 與trastuzumab 與一種taxane 藥物治療。 (2)之前已經接受過轉移性癌症治療,或在輔助療法治療期間或完成治療後6 個月內癌症復發。 (3)合併有主要臟器(不包含骨及軟組織)轉移。 (4)須經事前審查核准後使用,核准後每12 週須檢附療效評估資料再次申請,若疾病有惡化情形即不應再行申請,每位病人至多給付18個療程為上限。 (5)Trastuzumab deruxtecan、trastuzumab emtansine(kadcyla/賀癌寧)和lapatinib 僅能擇一給付,不得互換。   2.單獨使用於ER、PR 皆陰性且具HER2 弱陽性(IHC 1+ 或IHC 2+/ISH-)表現之無法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乳癌病人,且符合下列各項條件: (1)病人身體狀況良好(ECOG≦1)。 (2)須接受過至少一種化學療法治療。 (3)須經事前審查核准後使用,每次申請之療程以12 週為限,初次申請時需檢附ER、PR 皆為陰性且HER2 弱陽性(IHC1+ 或IHC2+/ISH-)之檢測報告。

自2025年02月01日起健保給付Trastuzumab deruxtecan (如:優赫得/ Enhertu)的規定 閱讀全文 »

2024123107 1

局部復發性乳癌 腫瘤溫熱治療有角色嗎?

血液腫瘤科 陳駿逸醫師   手術不可切除的局部復發性乳癌常常會導致危及生命的情況和生活品質的嚴重影響。大多數患者在復發前之主要治療期間都已經接受過放射治療,並且由於存在不可接受的放療之累積毒性風險,可能會拒絕復發性乳癌之時使用標準劑量的再次放射治療 (簡稱re-RT)。因此,有效的腫瘤控制常常無法達成。   給予輕度熱療(加熱至39-43°C),即使在先前已經接受過放射治療處理後,也可以顯著減少再次放療所需要的療劑量和達成有效的腫瘤反應,且毒性是可接受的。再次放療的相關急性和晚期毒性僅限於 1 級和 2 級。   大約有 75% 的原發性乳癌病例,可以透過乳房保留手術 (BCS) 切除腫瘤組織,而避免全乳房切除術。在標準程序中,BCS 之後會進行輔助放射治療,使用 50-60 Gy 的放療總劑量,以根除殘餘的癌細胞、並降低局部復發的風險。   早期乳癌篩檢以及手術和放療技術的改進,改善了乳癌局部復發的中位數發病率降低至每年 0.6%。然而,隨著乳癌長期存活者數量的增加,日後局部復發風險的患者數量也會因此增加,從而導致局部復發率的中位數累積達到 6.2%。其中以停經前的三陰性乳癌患者,癌症復發率是比較高,而且復發的間隔時間也較短。 BCS 後首次出現的局部復發性乳癌通常會進行全乳房切除術治療,在某些情況下甚至會進行再度的 BCS治療,而後選擇第二次輔助放射治療,但必須權衡累積放射治療之毒性,及其可能會導致嚴重副作用的風險。   如果復發的腫瘤無法透過全乳房切除術、在足夠的安全範圍內完全切除,或者病理學家在再次切除組織的手術邊緣發現癌細胞,那麼所謂的「微觀癌症」之後就具有很高的肉眼可見之復發風險。此外,先前照射區域之胸壁的局部復發,通常是不可手術切除的和/或是需要複雜的外科手術方可切除,這往往會導致重大損傷。由於預期再次放療可能對心臟、肺和肋骨產生不可接受的毒性,所以往往無法進行另一次標準劑量的放射治療,所以可能較無法有效控制腫瘤。  

局部復發性乳癌 腫瘤溫熱治療有角色嗎? 閱讀全文 »

2024122501 1

面對乳癌年輕化,Ribociclib幫助晚期患者的疾病控制以及存活時間的延長

血液腫瘤科 陳駿逸醫師 乳癌是全球及台灣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   根據最新全球癌症統計報告顯示,2022年全球女性新發乳癌約有230萬人,死亡人數為67萬人,發病和死亡都是居女性癌症的首位。其中,荷爾蒙受體陽性/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陰性是乳癌中最常見的分子亞型,大約占所有乳癌的2/3。     近年來,隨著西化的飲食、生活方式的改變和篩查診斷技術的進步,台灣年輕乳癌患者有逐漸增多的趨勢,發病年齡越來越年輕,特別是停經前之荷爾蒙受體陽性/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陰性的乳癌之診療,更是臨床上經常需要面對的問題。隨著荷爾蒙治療搭配細胞週期蛋白依賴性激酶4/6(CDK4/6)抑制劑的標靶藥物,目前已經成為停經前之荷爾蒙受體陽性/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陰性之晚期乳癌的標準治療模式,而其中之Ribociclib(kisquali/擊癌利/瑞波西利)更是能夠讓停經前荷爾蒙受體陽性/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陰性之晚期乳癌患者長期獲益,以其重要的MONALEESA-7臨床試驗為代表性研究。   相較於年紀較大的患者,年輕乳癌患者往往疾病復發轉移風險比較高、總體存活率也較差。據統計,小於40歲的華裔乳癌患者對比起40~49歲患者,5年無病存活率分別為85.5%和88.1%,10年總體存活率則分別為85.0%和88.7%。而對於停經前荷爾蒙受體陽性乳癌患者,年輕患者往往仍未停經,卵巢的功能仍然相當活躍,可能導致更高的雌激素水準,進而導致潛在更高的復發風險,因此,在該類患者的輔助治療中往往需要採用手術或藥物等方式進行卵巢功能的抑制。  

面對乳癌年輕化,Ribociclib幫助晚期患者的疾病控制以及存活時間的延長 閱讀全文 »

2024121905 1

局部外用菜花藥imiquimod 治療胸壁或皮膚轉移之乳癌

血液腫瘤科 陳駿逸醫師 imiquimod是一種 Toll 樣受體 (TLR)-7 激動劑,已被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 (FDA) 核准用於治療菜花、生殖器疣、基底細胞癌和光化性角化病。局部外用單一的imiquimod療法可以抑制腫瘤生長,但不會誘導腫瘤完全消退,且抗腫瘤反應依賴於 CD8 的T細胞所介導的適應性免疫反應。但imiquimod搭配放射治療則可能觀察到腫瘤完全消退。 添加化療藥物會導致腫瘤特異性細胞毒性 T 細胞產生更強烈的 IFN-r反應,並提供再攻擊腫瘤的作用。於未治療部位觀察到治療的反應,支持imiquimod在加強適應性免疫方面的作用。 然而imiquimod主要的作用機轉是局部活化施治部位附近的 TLR7+ 細胞。imiquimod已被證明可能會讓黑色素瘤和乳癌皮膚轉移的腫瘤消退,imiquimod在乳癌轉移治療有反應的患者中,imiquimod因此可以強烈觸發了病灶部位之輔助性T細胞1 與細胞毒殺性免疫反應,其特徵是Th-1 趨化因子協調上調、具備Th-1 和細胞毒殺性的T 細胞遷移到腫瘤中,以及活化免疫效應子功能,最終導致腫瘤破壞。 乳癌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它起源於乳腺導管,乳腺導管是外胚層的附屬物,因此通常會導致高達 24% 的乳癌患者出現皮膚轉移。乳癌一旦出現皮膚的轉移,其預後多半不良,且會導致生活品質差,並且會增加出血和感染的風險,進而增加死亡率。目前,治療的選擇是全身化療、手術切除和放療。 通常,乳癌發生皮膚轉移會在乳房次全切除手術後,表現為附近潰瘍、瀰漫性浸潤性病灶或腫瘤、胸壁或殘留乳房組織上皮膚的結節。即使在手術切除和切除後放射治療等常規治療後,皮復復發與轉移也是很常見,這需要新的治療策略。 而研究 10 名患有乳癌皮膚轉移的女性群組中,每週使用imiquimod共 5 天,持續 8 週,評估安全性和免疫學終點。所有 10 名女性都接受過嚴格的預處理,並且之前多次乳癌治療的都失敗。此方法耐受性良好,1 級和 2 級的局部和全身副作用很少,包括類流感症狀和局部注射部位反應。在有反應的患者中,觀察到強健的CD4 和CD8 T 細胞腫瘤浸潤淋巴細胞群,其中2 名有反應者治療後局部細胞激素IFN-r 和IFN-a2 的產生增加。 在2021的醫學期刊Rare Tumors.上有一篇報告:

局部外用菜花藥imiquimod 治療胸壁或皮膚轉移之乳癌 閱讀全文 »

202411270301

間充質幹細胞來源的外泌體 治療骨質流失與骨質疏鬆症

根據疑項統合分析,研究了幹細胞來源的外泌體在治療骨質疏鬆症的功效。根據所有六項骨質密度相關的指標。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病因複雜的代謝性骨病變,主要分為原發性骨質疏鬆症和繼發性骨質疏鬆症兩類。前者常見於 50 歲以上的男性和停經後女性,而後者通常是由長期藥物使用引起的,例如:糖皮質激素。   而甲狀腺功能亢進或其他疾病(例如維生素 D 缺乏和長時間不動)也是促成因素。這些致病因子的出現會讓骨穩態出現失衡的,破壞細胞的通訊及相關訊號因子和訊息通路,導致發炎反應增強、間質幹細胞衰老、免疫調節紊亂、骨細胞凋亡、成骨細胞分化受抑制以及骨吸收與形成失衡。其負面影響則可能包括脂肪生成增加、骨密度和強度降低,以及骨組織微結構破壞。   外泌體療法對治療小鼠模型中的骨質疏鬆症有幫助。然而,外泌體治療人類骨質疏鬆症的潛在用途仍有待在更大、更為生物學相關性的動物模型中探索,並且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以了解可能的作用機制。  

間充質幹細胞來源的外泌體 治療骨質流失與骨質疏鬆症 閱讀全文 »

2024112702

乳癌新型藥物-拓達維在晚期轉移性三陰性乳癌的真實治療效果

血液腫瘤科 陳駿逸醫師   拓達維(Sacituzumab govitecan/Trodelvy/戈沙妥珠單抗。簡稱SG)的出現,晚期/轉移性三陰性乳癌(簡稱mTNBC)的治療迎來了新突破。基於ASCENT研究的積極成果,SG已在台灣獲得健保給付,用於mTNBC的二線治療。真實世界證據(Real-world evidence; RWE)是經過嚴謹的真實世界使用的資料驗證、研究設計與分析所得出有關用關藥物的治療方式、藥物潛在好處或風險的臨床證據。所以學術界啟動了多項關於SG在mTNBC中的真實世界的數據。2024年10月1日,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旗下的醫學期刊JCO  Oncology Practice,公佈了SG在美國真實臨床治療的世界,治療mTNBC的二線治療成績,   該研究是一項多中心回顧性研究,收錄了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 5 月期間在美國四個醫學中心接受 SG 治療的 mTNBC 患者。研究者依據RECIST v1.1標準,由主治醫生決定腫瘤療效追蹤評估的間隔(大多為每隔8-12周)。此外,還收集了SG治療失敗後接受優赫得(trastuzumab deruxtecan/T-DXd)治療的臨床後果,包括客觀緩解率(ORR)、PFS(定義為從開始使用SG到影像學或臨床證實病情惡化的時間)和臨床獲益率(CBR)。   該研究共收錄了128例接受SG治療的mTNBC患者,其中115例符合入組標準,均為女性。患者診斷為mTNBC時的中位年齡為58歲,開始SG治療時的中位年齡為60歲。在這115例患者中,73例(占比63.5%)為白人,31例(27.0%)為黑人,1例(0.9%)為亞裔,10例(8.7%)來自其他非特定種族背景。中位查爾森合併症指數(CCI)評分為8分,中位ECOG體能狀態評分為1分(範圍:0-2)。33.9%患者的年齡大於65歲。56.0%的患者為原發性難治性(定義為TNBC術前輔助或術後輔助治療完成後12個月內復發)。HER2 IHC表達程度的評分:0分的為47例(41.6%),1+為43例(38.1%),2+ 且FISH為陰性者有23例(20.4%)。轉移病灶最常侵犯的器官為骨(55.7%)、肺(53.9%)、肝(50.4%)和腦(21.7%)。4例患者(16%)在開始SG治療時接受了腦部的局部治療,其他腦轉移患者為穩定性

乳癌新型藥物-拓達維在晚期轉移性三陰性乳癌的真實治療效果 閱讀全文 »

2024112701 1

轉移性乳癌當CDK4/6標靶藥物治療失敗後 是否該接著用優赫得?從最新研究數據來看

血液腫瘤科 陳駿逸醫師   在2024年世界著名的聖安東尼奧乳癌研討會(SABCS)上,Aditya Bardia教授團隊公佈了DESTINY-Breast06研究的進一步分析結果。Aditya Bardia教授報告題目為Efficacy and safety of trastuzumab deruxtecan (T-DXd) vs physicians choice of chemotherapy (TPC) by pace of disease progression on prior endocrine-based therapy: additional analysis from DESTINY-Breast06。中文譯為根據乳癌荷爾蒙治療後疾病惡化的速度,來評估優赫得(trastuzumab deruxtecan/T-DXd)與醫師經驗性選擇的化療方案(簡稱TPC)療效和安全性的附加分析:來自DESTINY-Breast06研究的資料。   該研究聚焦荷爾蒙受體陽性、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低表達或是HER2超低表達的轉移性乳癌患者。在接受至少一種乳癌荷爾蒙治療失敗後,優赫得(T-DXd)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表現,是優於醫師經驗性選擇的化療方案的。     DESTINY-Breast06是一項隨機性、第三期臨床試驗,收錄了先前已經接受至少一種乳癌荷爾蒙治療失敗且疾病惡化的轉移性乳癌患者。這些轉移性乳癌患者並未接受過針對轉移性疾病的化療。   該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比較優赫得與醫師經驗性選擇的化療方案的療效,其中醫師經驗性選擇的化療方案包括capecitabine(占比59.8%)、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占比24.4%)和太平洋紫杉醇(占比15.8%)。在研究的意向治療人群中,優赫得的中位疾病控制的時間顯著地長於醫師經驗性選擇的化療方案組,分別為13.2個月與8.1個月,(風險比為0.63,P<0.0001)。   研究進一步探討了先前乳癌荷爾蒙治療療效對患者後續治療反應的影響,分析重點包括第一線使用乳癌荷爾蒙治療搭配CDK4/6抑制劑後,出現疾病惡化時間(TTP),以及根據ESO-ESMO ABC標準的初級與次級的荷爾蒙治療抗藥性。   患者按1:1比例隨機分配接受優赫得方案(5.4 mg/kg,每3周靜脈注射),或醫師經驗性選擇的化療方案。

轉移性乳癌當CDK4/6標靶藥物治療失敗後 是否該接著用優赫得?從最新研究數據來看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