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檢測

—Pngtree—student 1162732 1

分享1位乳癌患者使用免疫複合治療 成功挽回頹勢

自從2010年免疫治療突破了黑色素細胞癌的治療困境後,科學家積極地試著將免疫治療運用在其他的癌症,造就了近來癌症治療繼化學治療及標靶治療後,最重要的治療突破,也逐漸應用於其他癌症,如肺癌,泌尿道癌,淋巴癌,頭頸癌,腎臟癌,當然乳癌也不例外。   目前也有將免疫檢查哨抑制劑運用於乳癌的研究。先前提過,因為T細胞能消滅癌細胞的先決條件是必須能夠辨識出突變癌細胞抗原,換言之,越怪的癌細胞容易被歸為異類(產生新抗原Neoantigen)。尤其是三陰性乳癌,被認為最有機會誘發免疫反應,也因此,目前轉移性乳癌的免疫治療藥物只核准於三陰性乳癌。   這邊分享一位HER-2陰性、賀爾蒙受體陽性之轉移性乳癌,歷經多線賀爾蒙治療,包括CDK4/6抑制劑等以及多線化療失敗,生命垂危之年輕患者,使用使用免疫複合性治療,成功挽回頹勢的案例。如何讓生命垂危之年輕乳癌,成功挽回頹勢,以及其治療的機轉與思維將會於影片中一一介紹。   分享1位乳癌患者使用免疫複合治療 成功挽回頹勢 晚整影音連結 https://youtu.be/GevgkuzlkQw    

分享1位乳癌患者使用免疫複合治療 成功挽回頹勢 閱讀全文 »

个体化医疗与辨证论治及癌症精准医疗的关联性

個體化醫療與辨證論治及癌症精準醫療的關聯性

個體化醫學(personalized medicine)是根據患者的臨床特徵和基因、生物標記物等生物特徵,去“量 身裁製”式地制訂個體化的預防和診療方案,以提高診療的效果。 個體化治療,自古來就有之,中醫裡面的“辨證論治” 就是個體化醫學的思想。 目前,臨床上也有很多個體化的診療措施。例如,按照每個鼻咽癌患者的腫瘤大小、組織形態、部位等,設計個體化的放射治療計劃;依據患者的體表面積給予不同的化療劑量;根據藥物敏感試驗選擇敏感的抗生素藥物;還有結合患者的經濟與健保給付的情况設計出最合適患者的診治方案等,

個體化醫療與辨證論治及癌症精準醫療的關聯性 閱讀全文 »

—Pngtree—fda letter logo 3988801

美國FDA核准belzutifan 用於VHL 疾病相關腎細胞癌

2021 年 8 月,美國FDA 核准 belzutifan 用於治療需要治療、但不需要立即手術的VHL 疾病相關腎細胞癌患者。 根據2期臨床試驗Study-004,這是一項開放標籤的研究,招募了 61 名患有 VHL 疾病相關腎細胞癌的患者。 受試者有97% 之前接受過腫瘤縮小手術。該研究主要療效終點是 腫瘤反應率,在中位追蹤 21.8 個月(其中 30 名患者確認為腫瘤呈現部分緩解)後,腫瘤反應率為 49%。 另外 30 名患者 (49%) 對治療的最好反應是腫瘤穩定。 中位有效時間為 8.2 個月。 未達到中位緩解持續時間。 NCCN專家組將Pazopanib列為推薦的實證等級 2A 類,在某些情況下可用於 VHL 疾病相關但非轉移性病變患者的選擇。 在一項2期試驗中,31 名 VHL 疾病患者使用Pazopanib治療。腫瘤反應率有 42% ,且有 52% 的腎腫瘤特異性反應率。 VHL疾病,其實就是Von Hippel-Lindau症候群,逢希伯-林道症候群  ( Von Hippel-Lindau Disease )。 疾病簡介: 在1904年首先由德國眼科Eugen von Hippel醫師,發現了眼睛當中變異的血管瘤,而1926年瑞典病理學家Arvid Lindau描述了腦部和脊椎的血管瘤。這些文獻闡述是同種疾病的不同變異。此症發病時間並無特定年齡,臨床表現多樣,除造成血管異常增生外,亦伴隨全身多個器官產生腫瘤,腫瘤多半在青年期會出現,這些腫瘤有可能是良性的也有可能是惡性。 Von Hippel-Lindau症候群為第三號染色體短臂上3p25.3位置上的VHL基因發生變異。VHL基因為腫瘤抑制基因,若此基因突變失去功能,將無法抑制細胞不正常的增生而形成腫瘤。 Von Hippel-Lindau症候群的發生率/年齡: 目前國內發生率不明,研究指出國外的發生率約1/36,000。從孩童到七十歲皆有可能發生,任何年齡均有可能罹患此症,而臨床多是在成年之後確認診斷。 Von Hippel-Lindau症候群的種族/性別比: 各種族皆會發生,無明顯差別,男、女性患病率相同,通常腫瘤會同時發生,但统計數據指出腫瘤在不同人種會有差異產生,例:法國人易患神經系统腫瘤,德國人易患嗜鉻細胞瘤,日本人則易患腎腫瘤。 Von Hippel-Lindau症候群的遺

美國FDA核准belzutifan 用於VHL 疾病相關腎細胞癌 閱讀全文 »

美国FDA核准belzutifan 用于VHL 疾病相关肾细胞癌

2022年NCCN建議:腎癌其他罕見類型的治療選擇

在腎癌其他罕見類型中,腎髓樣癌 (RMC) 極為罕見,約佔年輕人所有原發性腎腫瘤的 2%。 67% 至 95% 的患者會出現轉移性的疾病。化療仍然是這種亞型的治療重點,儘管預後仍然很差。 集合管癌(Collecting-duct carcinoma)也是一種非常罕見的非透明細胞腎細胞癌,通常診斷時就是疾病的晚期。高達 40% 的患者在初次就診時發生轉移,大多數患者在初次診斷後的 1 至 3 年內死亡。集合管癌與尿路上皮癌具有共同的生物學特徵。在一項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指出,有23 名既往未接受過治療的患者接受了gemcitabine與順鉑或卡鉑的聯合化學治療。結果顯示治療反應率為 26%,總體存活期為 10.5 個月。 專家組指出,其他非透明細胞腎細胞癌亞型(如集合管或髓質亞型)患者中,已觀察到細胞毒性化療(gemcitabine與順鉑或卡鉑的聯合化學治療;或紫杉醇聯合卡鉑)以及目前使用尿路上皮癌的其他鉑類化療處方,有助益的。gemcitabine與doxorubicin的聯合化學治療在腎髓樣癌患者也可以產生反應。口服標靶治療通常不會對腎髓樣癌患者產生反應。 Bevacizumab與Erlotinib聯合治療甚至可以在已經重度治療的腎髓樣癌患者中產生反應。在臨床試驗之外,含鉑類的化療方案應該是腎髓樣癌的首選一線治療。 腎癌相關資訊請至: https://www.cancerinfotw.org/ 更多腎癌資訊 請至: https://mycancerfree.com/cancer-5/

2022年NCCN建議:腎癌其他罕見類型的治療選擇 閱讀全文 »

—Pngtree—kidney 1557449

透過1份整合式基因檢測分析 提高對乳突狀腎細胞癌的理解

2006 年標靶治療時代的來臨,讓腎細胞癌的治療露出曙光,隨著sunitinib 和sorafenib相繼的推出,從根本上改變了晚期腎細胞癌的治療。隨後許多靶向 VEGF/VEGFR 或 mTOR 訊號通路的標靶藥物陸續上市,更豐富了腎細胞癌的治療。而2016年崛起的免疫治療,更讓腎細胞癌的治療出現了更大層次的提昇。 然而,乳突狀腎細胞癌 (papillary RCC, pRCC) 是一種異質性高、且目前了解不完全的腎癌組織學亞型。這種亞型大約佔所有腎臟惡性腫瘤的 15%,乳突狀腎細胞癌為腎細胞癌第二常見的組織學類型。 到目前為止,我們對腎細胞癌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的理解方面,主要集中在透明細胞癌(clear cell)。 乳突狀腎細胞癌是一種異質性疾病,目前尚無公認的 “黃金標準”之全身性治療。而目前美國FDA 沒有核准正式可用於乳突狀腎細胞癌患者的特異性療法。 然而,在這個精準腫瘤學時代,理想的治療方法應該是要本於患者腫瘤中所發現到特定的異常基因和分子而制定醫療計畫。 在2016年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的一篇文章中,作者藉由癌症基因組圖譜 (TCGA) 研究網絡去了解乳突狀腎細胞癌的分子性質。 研究人員研究乳突狀腎細胞癌中所存在的異常通路,以及針對第1 型和 2 型之乳突狀腎細胞癌給予細化的分類,且也取得了重大的進展。 正如幾項針對乳突狀腎細胞癌的臨床試驗結果所披露的,”一刀切”(one-size-fits-all)的治療策略,不太可能為乳突狀腎細胞癌患者帶來優質的結果。對於乳突狀腎細胞癌的相關分子通路進行識別,以及對乳突狀腎細胞癌之亞型的準確分類,使用治療生物標誌物來進行患者的分層,對於優化臨床治療是必要的。 透過整合式基因檢測分析研究,已經確定了幾個與乳突狀腎細胞癌相關的突變基因,包括:MET、NF2、SETD2 和 Nrf2 的訊號通路基因。 然而,這些突變僅在約 10-15% 的乳突狀腎細胞癌中被發現 。 近8成的第 1 型乳突狀腎細胞癌會有7 號染色體增加,或是MET 基因狀態的改變(包括了突變、基因融合或 MET 剪接變體)。 就臨床病理特徵而言,第 1 型與第2型乳突狀腎細胞癌的疾病是不同的,第 1 型乳突狀腎細胞癌預後相對比第2型要好。 兩型乳突狀腎細胞癌的遺傳基因變異也不同 。特別是,無論散發性或遺傳性的第 1 型乳突狀腎細胞癌,經常具備有

透過1份整合式基因檢測分析 提高對乳突狀腎細胞癌的理解 閱讀全文 »

—Pngtree—futuristic blue planet light effect 5958872

三陰性乳癌免疫治療的現在與未來

三陰性乳癌占所有乳癌的15%~20%,侵襲性强,很容易早期復發和轉移。 轉移性三陰性乳癌的全身治療主要是化療,但通常持續緩解的時間不長,中位總體生存時間為12~18個月,迫切需要改進目前的治療模式。 其他腫瘤的研究已經證實,免疫治療可以延長部分患者的存活時間,其中最成功的免疫治療藥物就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和其他新型免疫治療藥物在三陰性乳癌中的研究概況是如何,此外免疫治療在三陰性乳癌的展望又是如何。 因為三陰性乳癌的關鍵特點,讓三陰性乳癌較其他乳癌亞型更可能對免疫治療産生治療反應。首先,三陰性乳癌有更多的腫瘤浸潤淋巴細胞,在其他腫瘤的研究已經證實更多腫瘤浸潤淋巴細胞,會讓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有更好的反應,而且高水平的腫瘤浸潤淋巴細胞與早期三陰性乳癌的預後更好;且三陰性乳癌的腫瘤細胞和免疫細胞都表達出更高水平的PD-L1,爲PD-1與PD-L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提供更好的作用點,而且其他腫瘤的研究已經證實腫瘤中腫瘤細胞和免疫細胞PD-L1表達也與PD-1與PD-L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治療反應有關;最後,三陰性乳癌一般具有更多的非同義突變,因而可以産生更多的腫瘤特異性新抗原,進而可以因此激活更多的新抗原特異性的T細胞,PD-1與PD-L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更可增强這一過程的反應。 儘管PD-1與PD-L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三陰性乳癌的有效反應率,顯著比其他乳癌亞型要高出許多,但療效仍不適很理想,未經特別挑選患者的患者之PD-1與PD-L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的治療反應率只有5%;初次治療且PD-L1陽性的三陰性乳癌患者的PD-1與PD-L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的治療反應率約爲23%。 早期Ib期KEYNOTE-012研究中顯示PD-1抑制劑pembrolizumab用於既往已經接受過治療且PD-L1為陽性的三陰性乳癌患者的治療反應率有18.5%,但隨後的II期KEYNOTE-086研究(NCT02447003)中,170位既往接受過治療、但PD-L1未經特別挑選患者的的治療反應率有爲5.3%。而第三期臨床試驗KEYNOTE-119的研究結果顯示既往接受過治療的晚期三陰性乳癌患者給予pembrolizumab單藥或pembrolizumab加上化療,治療效果都與單獨化療無差異,但腫瘤細胞的PD-L1表達水平高的患者,卻是受益於pembrolizumab單藥或

三陰性乳癌免疫治療的現在與未來 閱讀全文 »

用卡博替尼与阿特珠单抗 于肝癌1线治疗的最新研究

精準醫療為罕見癌症患者指出正確治療方向 以組織細胞肉瘤為1個例子

所謂罕見癌症,定義為在任何一年內新診斷該癌症少於 1,250 例,或是在 每100,000 人口中每年少於 6 例該種的癌症。 目前已經有超過 200 種不同類型的罕見或不太常見的癌症,被稱為罕見癌症。 相較於罕見癌症,不太常見的癌症有腦癌、甲狀腺癌、肝癌、胰臟癌、腎癌、睾丸癌等等。 目前已經有數百種不同類型的罕見和不太常見的癌症,當罕見與不常見癌症結合在一起時,數量之大會對民眾的健康和福祉產生毀滅性的影響。根據澳洲癌症的估計,2017 年在澳大利亞,估計有 52,000 人被診斷出患有罕見癌症,其中 25,000 人死亡。 遇到罕見癌症個案對臨床醫師而言,好像是早上一開家門上班,就像遇到白老虎一般,充滿了恐懼與高度不確定感。然而對許多常見癌症的潛在遺傳基因易感性的鑑定,和致病基因突變的確認,已經為癌症患者許多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提出了解套方法。所以對罕見癌症腫瘤進行全面性的基因組分析,可能會提供有關潛在療法、對尋求抗癌療法抗藥性的可能性、臨床試驗和新療法的資訊。 鑑於新藥發現的飛速發展,在罕見癌症初次就診或診斷後,可以進行全面的基因組分析,可能會讓疾病有新的治療方法選擇,可以確定您的癌症是否可能對特定臨床試驗中正在測試的治療產生反應。 而組織細胞肉瘤(Histiocytic sarcoma)就是一種非常罕見的血液系統的惡性腫瘤,組織細胞肉瘤的發病率為0.17/每百萬人,並且偏好發於男性,發病年齡分佈範圍很廣。 其臨床症狀的表現從局部孤立性腫塊到嚴重的播散性疾病,常常伴隨有淋巴結外的病灶,包括皮膚,軟組織,胃腸道和造血系統。表現出體重減輕,發燒和盜汗方面的全身症狀。 有大約25%的病例中,可以是已存在的血液淋巴疾病的轉分化作用。 該病目前缺乏有效全身治療,總生存期大多只有6個月。 最近的基因組學的研究發現,組織細胞肉瘤會出現MAPK/ERK訊號傳遞系統中,會頻繁地出現且有潛在的標靶藥物作用之突變基因,MAPK/ERK訊號傳遞系統出現異常啟動,對組織細胞肉瘤的發病機制具有重要作用。 最近有人發表了一位KRAS基因突變的組織細胞肉瘤的患者治療個案的報告,該名患者經過了MEK標靶藥物trametinib治療後,腫瘤幾乎完全消失。這也充分強調了組織細胞肉瘤在首波第一線治療前,就應該進行基因檢測的需要性,如果發現可能有藥物作用的標靶治療靶點出現,像是這位有KRAS基因突變者,就

精準醫療為罕見癌症患者指出正確治療方向 以組織細胞肉瘤為1個例子 閱讀全文 »

—Pngtree—creative badminton player brilliant silhouette 4266564

標靶藥物Bemarituzumab爲FGFR2陽性晚期胃癌提供第一線治療新選項

近十年來,胃癌標靶治療研發之路充滿荊棘,僅有trastuzumab。而Bemarituzumab是一種首創的選擇性結合FGFR2b的人類化IgG1單株抗體,抑制FGF結合到FGFR2b受體,並且引導出抗體依賴性細胞依賴性的細胞毒殺性作用。早期的臨床研究證實,Bemarituzumab單一藥物在實體癌中並無劑量限制性的毒性,並且對於難治性的FGFR2 beta陽性胃癌患者的該藥物之治療的腫瘤客觀緩解率有18%。 關於Bemarituzumab用於治療胃癌的FIGHT臨床試驗,該研究收錄了155個過去未接受任何治療的不可手術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胃腺癌/胃食管交界處腺癌的患者,按照比例1∶1隨機分配至試驗組,接受Bemarituzumab與化療處方mFOLFOX6,每2周爲一個療程,而對照組則是接受安慰劑+ mFOLFOX6,每2周爲爲一個療程。 早先該研究達到主要了研究終點,Bemarituzumab治療組和只用化療組的中位疾病控制時間分別爲9.5個月與7.4個月,接受Bemarituzumab與化療的合併治療,會相較於只有傳統化療,減少了32%的疾病惡化風險。該項研究同時也達到次要的研究終點,接受Bemarituzumab與化療的合併治療,會相較於只有傳統化療,減少了42%的疾病惡化風險。 在可以評估療效的患者中,接受Bemarituzumab與化療的合併治療,會相較於只有傳統化療,可以有更好的治療反應率,分別爲53% 與 40%。在探索性的分析,結果顯示,隨著腫瘤細胞的FGFR2b表達水平提高,療效會更有所改善。 該研究認為,在胃癌患者中,有FGFR2過度表達的比例高達60%以上,而FGFR2過度表達是預後不佳的因素。至於FGFR2b剪接式變異則占胃癌的2.5%~31.1%。 Bemarituzumab是一種首創的選擇性結合FGFR2b的人類化IgG1單株抗體,可以抑制FGFR2b與FGF7/10/22的結合,同時存在抗體依賴性細胞誘導的細胞毒殺效應(ADCC)。Bemarituzumab的加入會比單純化療FOLFOX更能顯著延長疾病控制時間與整體存活時間。 值得一提的是,Bemarituzumab組對比單純化療FOLFOX組的生存曲綫,高度類似免疫治療的生存曲綫,在Bemarituzumab治療半年後才明顯的分開。這與TOGA研究的HER2標靶藥物trastu

標靶藥物Bemarituzumab爲FGFR2陽性晚期胃癌提供第一線治療新選項 閱讀全文 »

—Pngtree—thyroid icon for your project 4892507 1

RET標靶藥物讓甲狀腺癌也登上了精準醫療的殿堂

甲狀腺癌是頭頸部最爲常見的惡性腫瘤。甲狀腺癌其中有95%爲分化型甲狀腺癌(DTC),經治療後長期的預後極佳,20年存活率超過9成。 關於甲狀腺癌的分類: 原發性甲狀腺癌: 轉移性癌:轉移到甲狀腺的癌症主要來自腎臟癌、乳癌、或肺癌 茲就原發性甲狀腺癌各分型做介紹: 乳突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是最常見的甲狀腺癌,大約佔>80%,常盛行於「碘充足」的地區。 乳突癌起源於濾泡細胞,腫瘤常合併鈣化的纖維化,乳突癌通常腫瘤生長緩慢,但診斷時有高達30%的乳突癌在甲狀腺發現有多個病灶,約30~40%病人有頸部淋巴結轉移。超過70%的乳突癌可以攝取放射碘,因此,放射碘的掃描是治療策略的一大重要部分。 濾泡癌(Follicular Carcinoma): 濾泡癌佔原發性甲狀腺癌的10~20%,通常為單一顆腫瘤,發現時其癌症的進展程度通常比乳突癌高,濾泡癌更常浸潤到週邊的肌肉和血管構造。約1/3的濾泡癌病人在診斷是已有遠處的器官轉移,例如肺部、骨頭。但僅有約10%的濾泡癌病人有淋巴結轉移。超過80%的濾泡癌可以攝取放射碘。 Hurthle細胞癌(Hurthle Cell Carcinoma): 佔原發性甲狀腺癌約5%,其惡性度比乳突癌和濾泡癌還要高,更常會有淋巴結和遠處的轉移。僅僅約10%的Hurthle細胞癌會攝取放射碘,因此,完全的手術切除對Hurthle細胞癌尤顯重要。 髓質癌(Medullary Carcinoma): 髓質癌是由濾泡旁的C細胞癌變產生,佔所有甲狀腺癌的5~7%,其中20~25%的髓質癌病人有家族病史,含有RET致癌基因突變,屬於多發性內分泌瘤,髓質癌的惡性度較其它分化型甲狀腺癌高,髓質癌有時會轉移至肝、肺和骨頭。髓質癌會分泌降鈣素(calcitonin)及癌胚抗原(CEA),因此這兩者可作為腫瘤追踪的標記。髓質癌標準的手術方式為甲狀腺全切除術搭配頸部中間分區的淋巴結廓清術。髓質癌不攝取碘,對放射線和化學藥物治療的反應不良。 未分化癌(Anaplastic Carcinoma): 僅佔原發性甲狀腺癌的1~2%,較常發生於長期有甲腺腫(goiter)的老年人,甲狀腺未分化癌為最快速惡化、致命的癌症之一,導致了甲狀腺未分化癌被發現時經常已無法做根除性的手術。出現呼吸道窘迫的病患,則需兼做氣管造口術以保護呼吸道。化學藥

RET標靶藥物讓甲狀腺癌也登上了精準醫療的殿堂 閱讀全文 »

—Pngtree—genetic code in genes 6925044

2022年起 我們該怎麼治療原發位置不明癌症??

這類癌症的預後通常較差,因爲他暗示著癌細胞本身較活躍容易轉移之故。他們是一群具有强侵襲性、高度異質性的癌症,約占所有惡性腫瘤的3%~5%。臨床上因爲確診時候都已經出現遠端轉移,大多已經無法手術切除,所以只能採用的治療手段依賴于經驗性化療,但80%的CUP患者對此的療效不佳,預後幾乎都比較差。 近年來,基于基因檢測的進展,可以對CUP的基因表達譜進行分析,進而判斷腫瘤的組織起源,而讓CUP可以採行器官特異性所指導的治療之希望,有機會落實,進而採用;再者標靶治療和免疫治療的近展更爲CUP的治療帶來新的突破。隨著更多臨床試驗結果的公布,基因檢測指導下對CUP的個體化治療,將改變目前CUP只能采取經驗性化療的格局。茲將2021年對CUP治療突破性作法一一介紹。 1. 基因檢測指導下對CUP行器官特異性治療 對于預後屬於不良的CUP患者,研究證明可以採用基因檢測對基因表達譜分析,以預測CUP患者的腫瘤組織起源之處,並且據此指導患者的後續治療。JAMA Oncol. 2020年共不了一項多中心、非隨機對照的2期臨床研究報告,他們採用NGS二代測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術來預測CUP之腫瘤的組織起源,並且以此報告來指導器官特異化的治療,探討以此方式衍生的治療方式能否改善CUP患者的臨床療效。 該項研究共收錄了97例預後不良的CUP患者,NGS使用RNA測序和DNA測序方法來預測腫瘤的組織起源,患者基于預測的原發腫瘤類型結合基因突變結果,去進行特異性治療。研究結果指出這種治療模式讓CUP患者反而具有良好的預後,一年生存率爲53.1%,中位生存期和中位疾病控制時間分別爲13.7和5.2個月,治療客觀有效率高達4成。 這類癌症的預後通常較差,因爲他暗示著癌細胞本身較活躍容易轉移之故。他們是一群具有强侵襲性、高度異質性的癌症,約占所有惡性腫瘤的3%~5%。臨床上因爲確診時候都已經出現遠端轉移,大多已經無法手術切除,所以只能採用的治療手段依賴于經驗性化療,但80%的CUP患者對此的療效不佳,預後幾乎都比較差。 近年來,基于基因檢測的進展,可以對CUP的基因表達譜進行分析,進而判斷腫瘤的組織起源,而讓CUP可以採行器官特異性所指導的治療之希望,有機會落實,進而採用;再者標靶治療和免疫治療的近展更爲CUP的治療帶來新的突破。隨著更多臨床試驗結果的公

2022年起 我們該怎麼治療原發位置不明癌症??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