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話題

2025011501 1

自2025年02月01日起健保給付Trastuzumab deruxtecan (如:優赫得/ Enhertu)的規定

單獨使用於具HER2 過度表現(IHC3+或FISH+)之轉移性乳癌病人作為二線治療,並同時符合下列情形: (1)之前分別接受過 trastuzumab與一種taxane 藥物治療,或其合併療法, 或pertuzumab 與trastuzumab 與一種taxane 藥物治療。 (2)之前已經接受過轉移性癌症治療,或在輔助療法治療期間或完成治療後6 個月內癌症復發。 (3)合併有主要臟器(不包含骨及軟組織)轉移。 (4)須經事前審查核准後使用,核准後每12 週須檢附療效評估資料再次申請,若疾病有惡化情形即不應再行申請,每位病人至多給付18個療程為上限。 (5)Trastuzumab deruxtecan、trastuzumab emtansine(kadcyla/賀癌寧)和lapatinib 僅能擇一給付,不得互換。   2.單獨使用於ER、PR 皆陰性且具HER2 弱陽性(IHC 1+ 或IHC 2+/ISH-)表現之無法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乳癌病人,且符合下列各項條件: (1)病人身體狀況良好(ECOG≦1)。 (2)須接受過至少一種化學療法治療。 (3)須經事前審查核准後使用,每次申請之療程以12 週為限,初次申請時需檢附ER、PR 皆為陰性且HER2 弱陽性(IHC1+ 或IHC2+/ISH-)之檢測報告。

自2025年02月01日起健保給付Trastuzumab deruxtecan (如:優赫得/ Enhertu)的規定 閱讀全文 »

2025011103 1

腫瘤溫熱治療和癌症免疫療法 是平行的兩條線?還是會擦出火花的兩條線?

血液腫瘤科 陳駿逸醫師   腫瘤溫熱治療具有多重的免疫效應 腫瘤溫熱治療對免疫系統的影響是多重的。   腫瘤溫熱治療會導致癌細胞之腫瘤的抗原主動和被動釋放出來。在臨床上常用的 41-43°C 溫度之腫瘤溫熱治療下,HSP(熱休克蛋白)和腫瘤特異性的癌症抗原,可以從癌細胞的外泌體中釋放出來。當HSP 向癌細胞外的環境釋放增加,會增加腫瘤抗原的呈現,並因此刺激腫瘤周遭淋巴結的免疫細胞活性,從而促進抗癌免疫週期的啟動。   熱刺激後會釋放HSP(熱休克蛋白),會部分透過上調 MHC-I、MHC-II 和多種共刺激的分子(例如 CD80、CD86、CD40),進而促進抗原呈現細胞對腫瘤抗原的攝取,爾後會遷移至淋巴結,隨後活化T 細胞。   此外,腫瘤溫熱治療可以增強 T 細胞所建構的免疫監視系統,還可以上調抗原呈遞細胞(例如樹突狀細胞))上 Toll 樣受體 4 (TLR4) 的表達,並誘導細胞激素、趨化因子和一氧化氮的釋放,這些將有助於誘導適應性的免疫反應。而參與適應性免疫反應,包括 T 細胞和抗原呈遞細胞,同樣會對熱敏感。   腫瘤溫熱治療還可以透過增加c-FLIP(一種主要的抗凋亡調節因子)的消耗,來增加淋巴細胞的持久性,從而增強免疫主力部隊之T 細胞向腫瘤所在處的運輸效率,並誘導位於內皮小靜脈上的細胞間黏附分子1 (ICAM-1) 之表達,這個也會加強 T 細胞運輸至腫瘤組織的運輸效率。此外,腫瘤溫熱治療還可以增加腫瘤的血液灌注,並降低腫瘤內的間質壓力,這可能有助於治療性的共刺激分子或免疫效應細胞浸潤到腫瘤中,以及增加抗癌藥物至腫瘤組織的滲透率。   腫瘤溫熱治療還可以透過誘導識別腫瘤細胞表面的 MICA(MHC I 類多肽相關序列 A)之NKG2D的聚合,來增強自然殺手細胞的遷移和溶解活性。最後,腫瘤細胞的凋亡部分是會藉由熱壓力所誘導之效應 T 細胞中的 Fas 配體 (FasL) 和細胞激素的上調所導致。

腫瘤溫熱治療和癌症免疫療法 是平行的兩條線?還是會擦出火花的兩條線? 閱讀全文 »

2025011101 1

腫瘤溫熱治療是癌症細胞療法的優質幫手嗎??

血液腫瘤科 陳駿逸醫師 自古以來,體溫的升高就被認為是人體針對病原體入侵的防禦免疫反應,用熱來治療人類癌症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希臘時代之希波克拉底的著作。   然而,熱作為癌症治療方式在過去幾十年才開始受到西醫界的嚴格評估。   人們發現可以用腫瘤溫熱治療來提高標準癌症療法(例如化療和放射治療)的效率,然而,免疫藥物與免疫細胞療法,可以與腫瘤溫熱治療互相結合來治療癌症,這其實是一個特別有趣的概念,因為腫瘤溫熱治療的顯著臨床效果,是對抗癌免疫系統的重新啟動,這點與免疫藥物與免疫細胞療法有雷同之處。   癌症擁有可以被免疫系統辨識的獨特之腫瘤抗原。樹突細胞在腫瘤部位攝取腫瘤抗原後,它們就能夠透過進入到腫瘤部位周遭之淋巴結、並對處於其內的淋巴細胞針對欲攻擊之癌症進行相對應之免疫的教育與訓練,進而產生專一性的抗腫瘤免疫反應。在擴增產生後,大量具備有專一性的細胞毒殺性之T淋巴球會被運送到腫瘤部位,進行針對癌細胞的殺傷,即為適應性的免疫力,如下圖所示。   圖:透過熱治療可以改善抗腫瘤的適應性的免疫力 熱治療會影響多種因素,進而提高對腫瘤抗原的適應性的免疫力,最終產生針對腫瘤抗原的免疫反應。   身體出現發燒會導致體溫的生理設定值因此升高,透過體內之特定的溫度感應器增加核心的體溫。熱治療與發燒有根本上的不同,因為熱治療會升高核心的體溫,而不會改變生理的溫度設定點。.   越來越多的研究數據支持腫瘤溫熱治療可以作為癌症免疫治療的輔助好幫手。   臨床前和臨床研究結果均發現,搭配輕度的熱治療,亦即加熱溫度之需要在39–45°C範圍內。可以造成某些生理效應(包括癌細胞的死亡),而不會對鄰近的正常組織造成嚴重損傷時,並且可改善抗腫瘤的免疫反應。   熱治療的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溫造成的細胞毒殺性作用和直接殺死腫瘤細胞上。儘管透過儀器將癌細胞或組織加熱至> 42°C 的溫度1 小時、或更長的時間,可以造成顯著的癌細胞被殺滅。因此,輕度的熱治療(即在發燒範圍內,39-41°C)和中度熱療(溫度達到41°C),在臨床治療上是比較容易實現,和病患較能夠耐受。   熱治療後會導致抗癌免疫反應的改善,其中之分子機制包括熱休克蛋白的產生、以及腫瘤抗原呈現細胞的活化和淋巴細胞運輸效率的提升。   溫熱治療會誘導的不同免疫活化機制。

腫瘤溫熱治療是癌症細胞療法的優質幫手嗎?? 閱讀全文 »

202501080101

癌症熱治療在多學科整合治療中的定位

血液腫瘤科 陳駿逸醫師 腫瘤溫熱治療通常可與化療和放療合併用於癌症治療。最近,免疫療法已成為一個熱門的研究領域,透過同步進行之免疫療法和熱治療,目前呈現出令人振奮的新方向。   腫瘤溫熱治療是指利用熱量去提高全身和/或局部腫瘤組織的溫度,藉此治療惡性腫瘤。臨床上可以單獨使用腫瘤溫熱治療,也可與放射治療、化療、免疫治療等其他方法合併使用。腫瘤溫熱治療可以依給予的方式主要分為3類:局部腫瘤溫熱治療 、區域腫瘤溫熱治療及全身性腫瘤溫熱治療。   局部腫瘤溫熱治療可以提高局部腫瘤的溫度,藉此治療皮膚或自然體表上之腫瘤,例如頸部淋巴結轉移和皮膚腫瘤。   局部腫瘤溫熱治療也可以透過加熱,去增加其對於器官或四肢的灌注,或是進行腹腔內熱治療,通常也可與化療和深部腫瘤的射頻消融合併使用。而全身性腫瘤溫熱治療多用於治療轉移性的癌症。   熱治療是一種根據腫瘤組織和正常組織對熱的不同反應,加熱病變部位以治療腫瘤的療法。腫瘤中的血管與正常組織的血管不同。正常的血管系統是由小動脈、微血管和靜脈組成的網路。相較之下,腫瘤血管聚集成混亂的毛細血管網絡,其中大部分缺乏平滑肌肉層和神經支配。局部熱治療可以造成血管擴張,血流灌注增加,改善腫瘤的氧合程度,進而減輕發炎和深部組織充血,並降低痛覺神經的興奮性,進而緩解疼痛。   但當加熱溫度高於42°C 時,腫瘤血管系統會因滲透性增加,而直接受損,導致微環境中液體和蛋白質的積聚,並導致間質液的壓力升高,進而導致血管受壓和進一步的血管灌注減少。但在加熱至輕度高溫的過程中,反而導致腫瘤血管的損傷機制,腫瘤的生長和增殖會受到抑制。細胞骨架和細胞膜結構的改變,可以破壞腫瘤細胞的運動、細胞內的訊號傳導,進一步抑制腫瘤的生長和轉移。   區域性加熱至輕度高溫的腫瘤溫熱治療合併化療,可以提高乳癌多發性肝轉移患者的化學治療效果,過程中可以顯著加速化學分子氧與細胞代謝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導致腫瘤及其微環境中的氧化壓力顯著增強,並增加化療誘導的細胞凋亡。   對於晚期卵巢癌和大腸直腸癌,廣泛的腹膜轉移往往是預後不良的象徵。在這些患者中,腹膜復發是一個主要問題。由於腹腔給藥的高選擇性和局部腹腔內化療的藥物動力學特徵,讓HIPEC(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 /腹腔溫熱化學治療) 對晚期卵巢癌和大腸直腸癌患者的生存具有積極

癌症熱治療在多學科整合治療中的定位 閱讀全文 »

2025010711 1

談談人類如何使用熱來治療癌症的歷史吧!

血液腫瘤科 陳駿逸醫師   人類使用熱治療癌症的最早歷史,根據考察可以追溯到古埃及。 根據記載有古埃及科學醫學方法的《埃德溫·史密斯紙莎草紙/Edwin Smith Papyrus》,早在公元前2600 年左右,有一位名叫伊姆霍特普的埃及博學家用加熱的火棍,燒掉了乳房上長出的腫塊。而公元前 2000 年,使用燒灼去局部破壞腫瘤,已經成為當時廣泛使用的癌症治療方法。   而古希臘醫者-希波克拉底在他的格言87中說道: “藥物不能治癒的疾病,可以用刀來治愈。 ”刀不能治者,火能治之。那些火不能治癒的必須被認為是不治之症”。   而在公元936-1013年:阿拉伯人就開始以燒紅的烙鐵來治療頭頸部的腫瘤。   儘管過去醫界對於免疫系統的了解還是很原始,但在 19 世紀末,醫生開始意識到熱不僅可以殺死腫瘤,好像可以驅動身體某個能力(現在知道是免疫力),去破懷癌症。   後來也有人指出,感染有時會讓癌症緩解。 1866年,德國的Busch醫生曾經報告說,他的惡性肉瘤病人在感染丹毒後兩年內,腫瘤竟然完全消失。

談談人類如何使用熱來治療癌症的歷史吧! 閱讀全文 »

2025010709 1

奈米顆粒之癌症熱治療(Nanoparticle-mediated hyperthermia)

血液腫瘤科 陳駿逸醫師   有多種可以局部加熱腫瘤的方法。早先是將腫瘤暴露在外部光照射下(例如:紅外光),或是將腫瘤部位浸入熱水浴中。這些方法只適用於外部容易接近的腫瘤,例如皮膚腫瘤,但不適用於內臟器官上的腫瘤,甚至對於皮膚表淺腫瘤,精確溫度和空間分布之的控制也很困難。   一種較為積極的方法是將金屬探針插入腫瘤內,並優先傳遞能量至金屬探針中沉積熱量。可以使用微波或無線電波,來提高腫瘤內的溫度,這種方法可以使溫度快速大幅地提升,用於消融腫瘤之目的。然而,它往往會在整個腫瘤上形成顯著的溫度梯度,而這種大的溫度梯度使其對於想要在實現刺激免疫力的反應之治療,成效也比較小,   高強度聚焦超音波(HIFU刀)技術的最新進展,已經實現了內臟器官的非侵入性加熱的方式,對於不靠近表面的腫瘤可以藉此技術來達成局部熱治療的目的,而影像技術的搭配,通常對於確保加熱發生在腫瘤內的預定位置和溫度範圍上,有加分的效果。   最近,奈米材料與適當的外部能源活化奈米材料之產生熱量方式亦被用於局部熱治療。當奈米顆粒合理均勻地分佈在整個腫瘤中時,此方法可以實現更精確的溫度控制和腫瘤內更均勻的溫度分佈,而這種nanoparticles熱治療對於熱量分佈和控制的改善,正在促進腫瘤局部熱治療如何刺激全身抗腫瘤免疫反應的更多研究。

奈米顆粒之癌症熱治療(Nanoparticle-mediated hyperthermia) 閱讀全文 »

2025010707 1

抗 HER2 標靶Zanidatamab(Ziihera) 徹底改變肝外膽管癌和膽囊癌的治療

血液腫瘤科 陳駿逸醫師   寫在最前面 Zanidatamab(Ziihera)是一種標靶HER2 的雙特異性抗體,可同時結合HER2 的兩個非重疊表位(epitope),也就是針對兩個雙互補位點(biparatopic binding)結合。2024 年11 月20 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加速批准zanidatamab-hrii(Ziihera,Jazz Pharmaceuticals, Inc.),一種雙特異性HER2 定向抗體,用於先前治療過的、不可手術切除或轉移性HER2陽性(IHC 3+)之膽道癌。   同時FDA 也批准 VENTANA PATHWAY 抗 HER-2/neu (4B5) 兔單株一抗(Ventana Medical Systems, Inc./Roche Diagnostics)作為HER2陽性之伴隨診斷設備,以幫助識別可能有資格接受治療的 BTC 患者Ziihera 治療。   此項適應症的核准是根據HERIZON-BTC-01 (NCT04466891) 臨床試驗之結果,它是一項開放標籤多中心、單臂試驗,受試者為 62 名手術不可切除或轉移性 HER2 陽性 (IHC3+) 膽道癌症的患者,對療效進行了評估。患者必須在晚期膽道癌疾病背景下,先前已經接受過至少一種含有化療gemcitabine的治療方案。   主要療效結果指標是腫瘤客觀緩解率 (ORR) 與腫瘤緩解持續時間 (DOR),由獨立中央審查委員會根據 RECIST v1.1標準評估。腫瘤客觀緩解率為 52%,中位 腫瘤緩解持續時間為 14.9 個月。   zanidatamab處方資訊包含胚胎-胎兒毒性的黑框警告。至少有 20% 接受 zanidatamab-hrii 治療的患者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腹瀉、輸液相關反應、腹痛和疲勞。建議的 zanidatamab-hrii 劑量為 20 mg/kg,每 2 週靜脈輸註一次,直至病況惡化或出現不可接受的毒性。     膽道癌之介紹 膽道癌由一群異質性的罕見腫瘤組成,包括肝內膽管癌(iCCA)、肝外膽管癌(eCCA)、膽囊癌(GBC)和壺腹癌(AC)。由於膽道癌的侵襲性生物學特性和症狀出現較晚,大多數患者確診之實已經是晚期不可手術切除和/或轉移性膽道癌的階段。因此,膽道癌預後很差,5 年總體存活率低於 20%。   長期以來,晚期膽

抗 HER2 標靶Zanidatamab(Ziihera) 徹底改變肝外膽管癌和膽囊癌的治療 閱讀全文 »

2025010705 1

壺腹癌的精準醫療

血液腫瘤科 陳駿逸醫師   壺腹癌很少見,但發生率卻不斷增加。壺腹癌具有指導治療選擇上的分子基因學改變,特別是在手術不可切除的病例中。這些改變在壺腹癌亞型(腸道、胰膽或混合)中更為常見,建議對於所有無法接受手術的壺腹癌患者應該精準醫療,進行次世代基因定序(NGS),來建構個人化治療的方向。   壺腹癌起源於遠端膽管、胰管和十二指腸交匯處的 Vater 壺腹。但壺腹癌因腸道和胰膽亞型而會有所差異,這些亞型會產生可以指導治療的選擇性改變上的分子基因學改變。   壺腹癌的解剖學和病理學 壺腹周圍癌是指源自胰頭、遠端膽總管和十二指腸的腫瘤。這與壺腹癌不同,壺腹癌則定義為以遠端膽管、胰管和十二指腸交匯處的 Vater 壺腹區域為中心的腫瘤。大多數壺腹癌由具有 3 種組織學亞型的腺癌組成,根據上皮起源可以分為,腸道亞型、胰膽管亞型或混合亞型。腸型壺腹癌起源於腸上皮,而胰膽亞型壺腹癌來自遠端胰管和膽總管。胰膽亞型約佔30~50%,混合亞型約佔5~10%,與腸型壺腹癌相比,胰膽管型壺腹癌具有更具侵襲性的表型。   而免疫組織化學 (IHC) 標記物可以區分這些不同類型。例如:MUC11/CK71 免疫組織化學標記與胰臟導管癌、胰膽來源之壺腹癌和膽管癌有關。相反,MUC21/CDX21/CD201 與腸型壺腹腺癌有相關。   具有腸道表型壺腹癌且無淋巴結受累的患者預後良好,5年存活率為88.4%,中位存活期為172.8個月。而具有淋巴結轉移的胰膽管表型壺腹癌患者的預後最差,5年存活率為20%,中位存活期為7.4個月。在大多數報告的研究中,混合亞型組織學腫瘤患者的預後不差,更接近腸道亞型壺腹癌。此外,顯微靜脈和淋巴管的侵犯,與壺腹癌之遠端轉移和淋巴轉移的風險增加有關。     壺腹癌的流行病學 壺腹癌僅佔胃腸道癌症的0.2%,但自1970年以來發病率一直以每年0.5%至0.9%的速度增加。目前仍不確定是否是影像檢查方式的改進促進了這一增長。對壺腹癌、肝癌、胰腺癌和膽道癌的多項薈萃分析表明,大多數壺腹癌患者為男性且年齡超過60歲,且在過去30年中壺腹癌的發病率不斷增加。黑人種族、較高的分期和級別以及沒有手術治療,會與壺腹癌的臨床結果惡化有關係。    

壺腹癌的精準醫療 閱讀全文 »

2025010703 1

關於壺腹癌之腫瘤基因突變的觀點及精準治療的意義

血液腫瘤科 陳駿逸醫師   組織學、免疫組織化學以及最近的基因組學之生物標記,已經被用來確定最有可能從全身性治療中受益的患者亞群,並希冀藉此改善預後。當代基因組學的評估揭示了基因和細胞訊號路徑的改變,對精準癌症的治療上有潛在的影響。   壺腹癌佔所有胃腸道惡性腫瘤的比例不到 1%,發生率約為每 100 萬人中有 6 例。傳統上使用組織學檢查和免疫組織化學將壺腹腫瘤分為腸亞型、胰膽亞型或混合亞型。儘管關於免疫形態學分類的預後價值的研究結果不一致,但腸亞型壺腹癌會比胰膽亞型壺腹癌,可能表現出更好的存活率。   1.簡介 壺腹腺癌是一種發生於壺腹的罕見惡性上皮性腫瘤。壺腹腫瘤佔所有胃腸道惡性腫瘤的 0.2%,佔所有壺腹周圍癌的 4-16%,佔所有胰十二指腸癌的 9-15%。根據流行病學的資料顯示,壺腹腺癌的年發生率約為每 100 萬人中有 6 例。   壺腹腫瘤是被稱為壺腹周圍腫瘤的一大類腫瘤的其中一部分。   壺腹周圍腫瘤包括壺腹部及其鄰近結構內所產生的腫瘤,包括十二指腸、胰內膽總管和胰頭。在臨床和病理學上很難確定壺腹周圍腫瘤的確切來源,特別是在腫瘤浸潤的情況下。雖然這些壺腹周圍之惡性腫瘤的手術治療(即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是相同的,但壺腹周圍區域腺癌之間的長期結果卻是差異很大。   超過80%的壺腹癌是可以手術切除的,5年存活率達30-50%以上,明顯高於膽管癌和胰臟癌的切除率和存活率。然而,儘管壺腹腺癌的手術可切除率較高,但大多數壺腹癌切除患者仍然會死於該疾病,基因檢測可能在改善預後和治療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壺腹部的解剖 壺腹部是三種不同解剖結構的交叉點:膽管、主胰管(Wirsung)和十二指腸黏膜。通常,遠端膽管在十二指腸壁內與胰管匯合,形成公共通道(長度通常<3毫米),然後通過壺腹(肝胰壺腹)處的乳頭孔排空到十二指腸管腔。平滑肌纖維覆蓋十二指腸內遠端膽總管、胰管和共同通道,並調節流量。有時,遠端膽管和主胰管可分別經由不同的乳頭孔引流,或者經由共同的壺腹孔引流。此外,遠端膽管在進入十二指腸壁之前可以與主胰管匯合,從而形成一個長的公共通道。 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個導管的十二指腸外匯合被認為是先天性異常,並與總膽管囊腫和膽囊癌的存在有關,可能是由於胰臟流出物回流到總膽管所導致。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分類,壺腹腫瘤的中心位於壺腹區域。如果 >75% 的腫

關於壺腹癌之腫瘤基因突變的觀點及精準治療的意義 閱讀全文 »

20250107011

陳駿逸醫師介紹壺腹癌的診斷與治療

血液腫瘤科 陳駿逸醫師 壺腹癌的發生率,大約為每10萬人中0.5~0.9例,預後相對較差,局部性壺腹癌的5年存活率為41%~45%,轉移性壺腹癌的5年存活率為4%~7% 。大多數壺腹癌可以區分為腸道免疫組織化學亞型或胰膽免疫組織化學亞型;胰膽亞型的預後較差,中位存活期分別為為 72-80 個月 與 33-41 個月。這兩種亞型尚無針對性的治療,也沒有足夠的科學證據可用於具體的治療建議在輔助或緩和療護情況下制定。所以無法給予術後輔助治療的明確建議,但目前壺腹癌治療的決策應該在跨學科的整合腫瘤委員會中討論,並且應該考慮組織學亞型。緩和治療可以針對免疫組織化學亞型給予大腸癌、胰臟癌和膽管癌的策略。   目前壺腹癌的首選治療方法是胰頭根治性腫瘤手術切除術和系統淋巴結切除術。五年總存活率在 10% 到 75% 之間,取決於臨床分期。     根據資料庫中 5625 例壺腹癌的分析發現,組織學診斷為原發性腺癌。壺腹癌的解剖學定位非常接近膽總管、胰管和十二指腸的上皮細胞,這意味著所有三種細胞類型都可能與壺腹癌腺癌的起源有關。在此基礎上,應該更詳細地描述壺腹癌的組織病理學特徵,將其分為腸亞型和胰膽亞型,但在組織病理學上較不可能對膽道和胰臟來源進行進一步的亞型分析。   除了部分十二指腸的壺腹癌外,腸亞型的壺腹癌也常出現,其組織形態與大腸癌相似,而胰膽管亞型的壺腹癌則類似胰臟癌和膽管癌的生長模式。僅憑組織形態學並不總是能夠區分壺腹癌的亞型,因此可以借助免疫組織化學標記物進行染色。在這裡,通常腸亞型的壺腹癌會表達結腸癌已知的標記物,例如CDX2和CK20,而胰膽亞型的壺腹癌則表達膽管癌和胰腺癌已知的標記物,例如CK7。但高達 20% 的壺腹癌其實是包括這兩種亞型,稱為“混合型”,目前尚無明確的診斷標準。   壺腹癌的亞型的會對預後有相關的影響:胰膽的壺腹癌的之中位數生存期為33-41個月,而腸道亞型壺腹癌則有72-80個月。但胰膽癌亞型的壺腹癌的存活率也明顯優於胰臟癌。     分子基因學檢測 助力壺腹癌的診斷

陳駿逸醫師介紹壺腹癌的診斷與治療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