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話題

2025021704

光生物調節療法(photobiomodulation therapy/PBMT)治療帕金森氏症新利器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帕金森氏症是一種進行性嚴重的中樞神經系統的 神經退化性疾病。此病最突出的特徵是黑質細胞減少和α-突觸核蛋白的積累,特別是在腦幹、脊髓和皮質區域。除了藥物治療帕金森氏症外,還可以考慮其他療法,例如手術、細胞療法和雷射療法。   在2022年《雷射醫學科學雜誌》的研究中,收集了有關帕金森氏症的細胞治療和雷射治療的許多研究文章,證實細胞治療搭配光生物調節療法(photobiomodulation therapy/PBMT),可以治療帕金森氏症運動功能的障礙,促進神經細胞分化和多巴胺能細胞增殖的改善。   光生物調節療法是利用光能來調節細胞反應。光源可以是雷射或特定波長的 LED,能量低於 500 mW,產生了非熱的分子效應。 PBMT 被chromophores吸收,造成chromophores的構形改變,產生生化和細胞效應。最重要的chromophores是細胞色素-C-氧化酶 (CCO),即粒線體電子傳遞鏈中的複合物 IV。吸收特定波長的光(包括紅光和近紅外光)後會導致 CCO 增加跨內膜的質子流量(造成粒線體膜電位增加),釋放活性氧 (ROS) 並增加氧的結合,所有這些反過來又會增加 ATP 的產生,並透過 cAMP、NO 和 ROS 調節下游細胞信號傳導和基因的轉錄。 PBMT也會與瞬時受體電位香草醛 (TRPV) 通道相互作用,該通道發生構象的變化並促進一系列細胞效應。   PBMT是一種光療法,由於其增強粒線體的電子傳遞鏈,並隨後增加粒線體膜電位和 ATP 的產生,能調節細胞訊號傳導,已被證明可以減輕發炎。臨床上,PBMT幾十年來一直被用於改善傷口癒合、治療疼痛、減少腫脹和治癒深層組織。   臨床前研究證明,PBMT 具有改善帕金森氏症臨床症狀並提供神經保護的潛力。臨床試驗發現,使用 PBMT可以改善帕金森氏症的運動和非運動臨床體徵和症狀,並可能減緩其進展。

光生物調節療法(photobiomodulation therapy/PBMT)治療帕金森氏症新利器 閱讀全文 »

2025021703 1

抗體藥物複合體Disitamab Vedotin 肌肉層浸潤性膀胱癌(MIBC)的術前輔助治療有潛力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近年來,以PD-1/PD-L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藥物為代表的免疫治療藥物和抗體藥物複合體(ADC)的出現,帶來晚期尿路上皮癌治療上的突破。   免疫治療藥物聯合抗體藥物複合體策略的探索與應用,正推動尿路上皮癌治療的領域進入全新世代,從傳統化療時代向免疫搭配ADC治療的新時代轉變。目前Enfortumab vedotin (Padcev) 局部晚期或轉移性泌尿道上皮癌的成人患者的第一線標準治療,就目前已經上市的晚期尿路上皮癌治療上的ADC藥物而言,無論是Enfortumab vedotin (商品名: Padcev ; 中文名:備思復/威恩妥尤單抗),是一種抗體藥物複合體,主要作用於泌尿道上皮腫瘤細胞表面的 nectin-4。,還是針對HER2的ADC藥物Disitamab Vedotin( RC-48/維迪西妥單抗或是DV),其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藥物的合併,開啟了晚期尿路上皮癌治療的新世代。   現有治療策略對肌肉層浸潤性膀胱癌(MIBC)的治療上有其局限性。現行標準治療方案(術前給予輔助化療後行根治性膀胱切除術),雖然可使患者的5-10年生存率提升約5%,但整體療效仍不理想。值得注意的是,雖然MIBC發病率約占尿路上皮癌的20%-30%,但其高惡性特徵導致多數患者進展為轉移性疾病。   一項研究創新性地探討了Disitamab Vedotin搭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藥物,合併用於MIBC的術前輔助治療,希望能夠藉此提供器官保留的機率。研究共納入47例患者,其中33例完成根治性全膀胱切除術,其研究成果已於2024年ASCO大會壁報展示,2025年於美國ASCO泌尿生殖系統癌症研討會報告了進一步更新的資料,結果顯示主要研究終點之病理學上腫瘤完全消失的比率(pCR)高達63.6%,達到目前同類術前輔助治療策略(包括單藥化療/ ADC單藥/免疫合併化療方案)上相對較高的水平。   爾後接受根治性手術患者的一年無事件生存(EFS)率達92.5%,18個月EFS率為85.9%。與既往同類藥物的術前輔助治療臨床研究相比(如單藥化療/ ADC單藥/免疫聯合併化療方案)上,這一結果同樣處於領先地位。同時,Disitamab Vedotin搭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藥物的策略,可以獲得更高的病理學上腫瘤完全消失的比率(pCR),亦為保留膀胱的可行性添柴加火

抗體藥物複合體Disitamab Vedotin 肌肉層浸潤性膀胱癌(MIBC)的術前輔助治療有潛力 閱讀全文 »

2025021702 1

Enfortumab vedotin (Padcev) 局部晚期或轉移性泌尿道上皮癌的成人患者的第一線標準治療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Enfortumab vedotin (商品名: Padcev ; 中文名:備思復/威恩妥尤單抗),是一種抗體藥物複合體,主要作用於泌尿道上皮腫瘤細胞表面的 nectin-4。Enfortumab vedotin 與 nectin-4 結合進入細胞後,釋放出微管干擾因子 MMAE(monomethyl auristatin E),導致癌細胞的細胞週期終止與細胞凋亡。   在台灣之適應症之一:適用於治療局部晚期或轉移性泌尿道上皮癌的成人病人,病患先前接受過 PD-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1)或 PD-L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抑制劑和含鉑化學治療;;或不適合接受含 cisplatin 化學治療,且先前已經接受過一線以上治療者。   確認Enfortumab vedotin 用於「曾經接受過免疫療法與含鉑類化療之局部晚期或轉移性泌尿道上皮癌成人病人」的治療成效,首先是在第二期單臂、名為 EV-201 試驗的 cohort 1 中展現出來,並經由第三期隨機對照 EV-301 試驗確認。   根據 EV-301 試驗期中分析和長期追蹤結果,與接受單方化療之處置者相比,接受備思復治療可以延長病人的整體存活時間與無疾病惡化存活時間,而在藥品安全性評估部分,雖然兩組病人在與治療相關不良事件的表現大致相近,但是, 仍有個別 TEAE 項目本案藥品的發生率較高,如眼部(28% vs. 8%)、皮膚(54% vs.20%)以及周邊神經病變(50% vs. 34%);而且,enfortumab vedotin 組病人有較高比例因不良事件中斷治療。而病人健康相關生活品質評估結果,兩組病人表現沒有統計上顯著差異。   一項第三期全球性臨床試驗EV-302/KEYNOTE-A39,研究了enfortumab vedotin合併pembrolizumab(簡稱EV+P),與化療比較,用於第一線治療局部晚期或轉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的療效。  

Enfortumab vedotin (Padcev) 局部晚期或轉移性泌尿道上皮癌的成人患者的第一線標準治療 閱讀全文 »

2025011906 1

健保給付膽道癌第一線用藥durvalumab 自2025年02月01日生效的規定

限durvalumab 與cisplatin 及(6)膽道癌第一線用藥: durvalumab 與cisplatin 及gemcitabine 併用至多使用8個療 程,接續單用durvalumab 於先前未接受過治療或不可手術之局部晚期或轉移性膽道癌 (biliary tract cancer),並須排除以下任一情形: Ⅰ.壺腹癌。 Ⅱ.曾接受異體器官移植。 Ⅲ.具有或曾有活動性自體免疫或發炎性疾病。,並須排除以下任一情形: .壺腹癌。 曾接受異體器官移植。 具有或曾有活動性自體免疫或發炎性疾病。   使用條件 (1)病人身體狀況良好(ECOG≦1)。 (2)病人之心肺與肝腎功能須符合下列所有條件: I.NYHA(the 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 Functional

健保給付膽道癌第一線用藥durvalumab 自2025年02月01日生效的規定 閱讀全文 »

2025011905 1

健保給付小細胞肺癌藥物durvalumab(商品名:Imfinzi/抑癌寧) 自2025年02月01日生效的規定

限atezolizumab 與carboplatin 及etoposide 併用,或durvalumab 與etoposide 及carboplatin 或cisplatin 兩者之 一併用,適用於先前未曾接受化療,且無腦部或無脊髓轉移之擴散 期(extensive stage)小細胞肺癌成人患者。     #健保給付 #durvalumab;

健保給付小細胞肺癌藥物durvalumab(商品名:Imfinzi/抑癌寧) 自2025年02月01日生效的規定 閱讀全文 »

2025011904 1 1

健保給付肝癌藥物durvalumab(商品名:Imfinzi/抑癌寧)與tremelimumab (商品名:Imjudo/抑佳妥) 自2025年02月01日生效的規定

晚期肝細胞癌第一線用藥 Ⅰ.限atezolizumab 與bevacizumab 併用,或限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durvalumab 與tremelimumab 併用,適用於治療未曾接受全身性療法之轉移性或無法手術切除且不適合局部治療或局部治療失敗之Child-Pugh A class 晚期肝細胞癌成人患者,並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i.肝外轉移(遠端轉移或肝外淋巴結侵犯)。 ii.大血管侵犯(腫瘤侵犯主門靜脈或侵犯左/右靜脈第一或第二分支)。 iii.經導管動脈化學藥物栓塞治療(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 embolization,T.A.C.E.)失敗者,需提供患者於12個月內>=3次局部治療 之紀錄。   II.須排除有以下任一情形: i.曾接受器官移植。

健保給付肝癌藥物durvalumab(商品名:Imfinzi/抑癌寧)與tremelimumab (商品名:Imjudo/抑佳妥) 自2025年02月01日生效的規定 閱讀全文 »

2025011501 1

自2025年02月01日起健保給付Trastuzumab deruxtecan (如:優赫得/ Enhertu)的規定

單獨使用於具HER2 過度表現(IHC3+或FISH+)之轉移性乳癌病人作為二線治療,並同時符合下列情形: (1)之前分別接受過 trastuzumab與一種taxane 藥物治療,或其合併療法, 或pertuzumab 與trastuzumab 與一種taxane 藥物治療。 (2)之前已經接受過轉移性癌症治療,或在輔助療法治療期間或完成治療後6 個月內癌症復發。 (3)合併有主要臟器(不包含骨及軟組織)轉移。 (4)須經事前審查核准後使用,核准後每12 週須檢附療效評估資料再次申請,若疾病有惡化情形即不應再行申請,每位病人至多給付18個療程為上限。 (5)Trastuzumab deruxtecan、trastuzumab emtansine(kadcyla/賀癌寧)和lapatinib 僅能擇一給付,不得互換。   2.單獨使用於ER、PR 皆陰性且具HER2 弱陽性(IHC 1+ 或IHC 2+/ISH-)表現之無法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乳癌病人,且符合下列各項條件: (1)病人身體狀況良好(ECOG≦1)。 (2)須接受過至少一種化學療法治療。 (3)須經事前審查核准後使用,每次申請之療程以12 週為限,初次申請時需檢附ER、PR 皆為陰性且HER2 弱陽性(IHC1+ 或IHC2+/ISH-)之檢測報告。

自2025年02月01日起健保給付Trastuzumab deruxtecan (如:優赫得/ Enhertu)的規定 閱讀全文 »

2025011103 1

腫瘤溫熱治療和癌症免疫療法 是平行的兩條線?還是會擦出火花的兩條線?

血液腫瘤科 陳駿逸醫師   腫瘤溫熱治療具有多重的免疫效應 腫瘤溫熱治療對免疫系統的影響是多重的。   腫瘤溫熱治療會導致癌細胞之腫瘤的抗原主動和被動釋放出來。在臨床上常用的 41-43°C 溫度之腫瘤溫熱治療下,HSP(熱休克蛋白)和腫瘤特異性的癌症抗原,可以從癌細胞的外泌體中釋放出來。當HSP 向癌細胞外的環境釋放增加,會增加腫瘤抗原的呈現,並因此刺激腫瘤周遭淋巴結的免疫細胞活性,從而促進抗癌免疫週期的啟動。   熱刺激後會釋放HSP(熱休克蛋白),會部分透過上調 MHC-I、MHC-II 和多種共刺激的分子(例如 CD80、CD86、CD40),進而促進抗原呈現細胞對腫瘤抗原的攝取,爾後會遷移至淋巴結,隨後活化T 細胞。   此外,腫瘤溫熱治療可以增強 T 細胞所建構的免疫監視系統,還可以上調抗原呈遞細胞(例如樹突狀細胞))上 Toll 樣受體 4 (TLR4) 的表達,並誘導細胞激素、趨化因子和一氧化氮的釋放,這些將有助於誘導適應性的免疫反應。而參與適應性免疫反應,包括 T 細胞和抗原呈遞細胞,同樣會對熱敏感。   腫瘤溫熱治療還可以透過增加c-FLIP(一種主要的抗凋亡調節因子)的消耗,來增加淋巴細胞的持久性,從而增強免疫主力部隊之T 細胞向腫瘤所在處的運輸效率,並誘導位於內皮小靜脈上的細胞間黏附分子1 (ICAM-1) 之表達,這個也會加強 T 細胞運輸至腫瘤組織的運輸效率。此外,腫瘤溫熱治療還可以增加腫瘤的血液灌注,並降低腫瘤內的間質壓力,這可能有助於治療性的共刺激分子或免疫效應細胞浸潤到腫瘤中,以及增加抗癌藥物至腫瘤組織的滲透率。   腫瘤溫熱治療還可以透過誘導識別腫瘤細胞表面的 MICA(MHC I 類多肽相關序列 A)之NKG2D的聚合,來增強自然殺手細胞的遷移和溶解活性。最後,腫瘤細胞的凋亡部分是會藉由熱壓力所誘導之效應 T 細胞中的 Fas 配體 (FasL) 和細胞激素的上調所導致。

腫瘤溫熱治療和癌症免疫療法 是平行的兩條線?還是會擦出火花的兩條線? 閱讀全文 »

2025011101 1

腫瘤溫熱治療是癌症細胞療法的優質幫手嗎??

血液腫瘤科 陳駿逸醫師 自古以來,體溫的升高就被認為是人體針對病原體入侵的防禦免疫反應,用熱來治療人類癌症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希臘時代之希波克拉底的著作。   然而,熱作為癌症治療方式在過去幾十年才開始受到西醫界的嚴格評估。   人們發現可以用腫瘤溫熱治療來提高標準癌症療法(例如化療和放射治療)的效率,然而,免疫藥物與免疫細胞療法,可以與腫瘤溫熱治療互相結合來治療癌症,這其實是一個特別有趣的概念,因為腫瘤溫熱治療的顯著臨床效果,是對抗癌免疫系統的重新啟動,這點與免疫藥物與免疫細胞療法有雷同之處。   癌症擁有可以被免疫系統辨識的獨特之腫瘤抗原。樹突細胞在腫瘤部位攝取腫瘤抗原後,它們就能夠透過進入到腫瘤部位周遭之淋巴結、並對處於其內的淋巴細胞針對欲攻擊之癌症進行相對應之免疫的教育與訓練,進而產生專一性的抗腫瘤免疫反應。在擴增產生後,大量具備有專一性的細胞毒殺性之T淋巴球會被運送到腫瘤部位,進行針對癌細胞的殺傷,即為適應性的免疫力,如下圖所示。   圖:透過熱治療可以改善抗腫瘤的適應性的免疫力 熱治療會影響多種因素,進而提高對腫瘤抗原的適應性的免疫力,最終產生針對腫瘤抗原的免疫反應。   身體出現發燒會導致體溫的生理設定值因此升高,透過體內之特定的溫度感應器增加核心的體溫。熱治療與發燒有根本上的不同,因為熱治療會升高核心的體溫,而不會改變生理的溫度設定點。.   越來越多的研究數據支持腫瘤溫熱治療可以作為癌症免疫治療的輔助好幫手。   臨床前和臨床研究結果均發現,搭配輕度的熱治療,亦即加熱溫度之需要在39–45°C範圍內。可以造成某些生理效應(包括癌細胞的死亡),而不會對鄰近的正常組織造成嚴重損傷時,並且可改善抗腫瘤的免疫反應。   熱治療的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溫造成的細胞毒殺性作用和直接殺死腫瘤細胞上。儘管透過儀器將癌細胞或組織加熱至> 42°C 的溫度1 小時、或更長的時間,可以造成顯著的癌細胞被殺滅。因此,輕度的熱治療(即在發燒範圍內,39-41°C)和中度熱療(溫度達到41°C),在臨床治療上是比較容易實現,和病患較能夠耐受。   熱治療後會導致抗癌免疫反應的改善,其中之分子機制包括熱休克蛋白的產生、以及腫瘤抗原呈現細胞的活化和淋巴細胞運輸效率的提升。   溫熱治療會誘導的不同免疫活化機制。

腫瘤溫熱治療是癌症細胞療法的優質幫手嗎?? 閱讀全文 »

202501080101

癌症熱治療在多學科整合治療中的定位

血液腫瘤科 陳駿逸醫師 腫瘤溫熱治療通常可與化療和放療合併用於癌症治療。最近,免疫療法已成為一個熱門的研究領域,透過同步進行之免疫療法和熱治療,目前呈現出令人振奮的新方向。   腫瘤溫熱治療是指利用熱量去提高全身和/或局部腫瘤組織的溫度,藉此治療惡性腫瘤。臨床上可以單獨使用腫瘤溫熱治療,也可與放射治療、化療、免疫治療等其他方法合併使用。腫瘤溫熱治療可以依給予的方式主要分為3類:局部腫瘤溫熱治療 、區域腫瘤溫熱治療及全身性腫瘤溫熱治療。   局部腫瘤溫熱治療可以提高局部腫瘤的溫度,藉此治療皮膚或自然體表上之腫瘤,例如頸部淋巴結轉移和皮膚腫瘤。   局部腫瘤溫熱治療也可以透過加熱,去增加其對於器官或四肢的灌注,或是進行腹腔內熱治療,通常也可與化療和深部腫瘤的射頻消融合併使用。而全身性腫瘤溫熱治療多用於治療轉移性的癌症。   熱治療是一種根據腫瘤組織和正常組織對熱的不同反應,加熱病變部位以治療腫瘤的療法。腫瘤中的血管與正常組織的血管不同。正常的血管系統是由小動脈、微血管和靜脈組成的網路。相較之下,腫瘤血管聚集成混亂的毛細血管網絡,其中大部分缺乏平滑肌肉層和神經支配。局部熱治療可以造成血管擴張,血流灌注增加,改善腫瘤的氧合程度,進而減輕發炎和深部組織充血,並降低痛覺神經的興奮性,進而緩解疼痛。   但當加熱溫度高於42°C 時,腫瘤血管系統會因滲透性增加,而直接受損,導致微環境中液體和蛋白質的積聚,並導致間質液的壓力升高,進而導致血管受壓和進一步的血管灌注減少。但在加熱至輕度高溫的過程中,反而導致腫瘤血管的損傷機制,腫瘤的生長和增殖會受到抑制。細胞骨架和細胞膜結構的改變,可以破壞腫瘤細胞的運動、細胞內的訊號傳導,進一步抑制腫瘤的生長和轉移。   區域性加熱至輕度高溫的腫瘤溫熱治療合併化療,可以提高乳癌多發性肝轉移患者的化學治療效果,過程中可以顯著加速化學分子氧與細胞代謝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導致腫瘤及其微環境中的氧化壓力顯著增強,並增加化療誘導的細胞凋亡。   對於晚期卵巢癌和大腸直腸癌,廣泛的腹膜轉移往往是預後不良的象徵。在這些患者中,腹膜復發是一個主要問題。由於腹腔給藥的高選擇性和局部腹腔內化療的藥物動力學特徵,讓HIPEC(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 /腹腔溫熱化學治療) 對晚期卵巢癌和大腸直腸癌患者的生存具有積極

癌症熱治療在多學科整合治療中的定位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