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癌歸於好/中西醫腫瘤專科 陳駿逸醫師 大腸直腸癌發生肝臟轉移疾病的範圍和部位和身體狀况,患者一旦發生肝臟轉移,除了改變全身性治療外,對於局部肝臟轉移病灶進行姑息性的局部治療,包括:經動脉栓塞 (TAE)、經動脈化療栓塞 (TACE) 和選擇性體內放射療法(Selective Internal Radiation Therapy, SIRT)、以及經皮膚的熱消融方法,如:射頻消融 (RFA) 和微波消融 (MWA),都是被認爲可以潜在考慮的局部治療選擇。 談談選擇性體內放射療法(Selective Internal Radiation Therapy, SIRT) SIRT 是一種動脉灌流的癌症治療方法,不過,所灌入的東西是會放出放射線的同位素物質,以治療肝癌爲例,介入放射科的醫生可以透過病人股動脉切口,直接插入導管進行SIRT的治療,將數以百萬計的放射性微球體經由肝動脉分支直接灌流入肝臟的惡性腫瘤。這種微球體通過動脉的血液流通而進入供應肝臟腫瘤的小血管,之後由于其大小限制最終微球體會卡在腫瘤內,並且向腫瘤直接釋放出高劑量的放射線能量,如:β-射線。由於從體內輻射直接作用於腫瘤,所以病人接受到的輻射劑量較體外放射綫治療高出了許多倍,但卻較不會影響肝臟周圍的器官。在台灣目前核准使用的主要是釔90微球體,是由澳洲于1998年所研究出一種新方式, 2002年通過美國FDA核准使用于大腸直腸癌之肝轉移, 並於2003年通過歐盟之核准使用于無法手術切除的肝癌病患。台灣也在2011年通過核准使用,主要使用對象爲第三綫用藥失效後之大腸癌肝轉移病患,有時也用在其他不適合傳統治療方法之惡性肝腫瘤治療,目前健保未給付。 因為釔90微球體是一種帶有放射綫物質的微小球體,可以携帶在玻璃微球或是脂質之中,其輻射範圍僅1.1公分,半衰期時間短(約64小時),經導管將含放射性釔90送達供給腫瘤養分的血管,會隨著血流停駐在腫瘤內的微細動脉中,有相當好的腫瘤覆蓋率。接著局部會進行大約兩個星期的”肝內”放射性治療,藉由近距離、高輻射劑量的β-射線去殺死肝臟的惡性腫瘤。 因為釔90微球體與一般體外放射綫治療有所不同的是,體外放射綫治療顧及周圍正常組織能承受的傷害,故肝臟照射的能量最高只能達到30葛雷,而經肝動脈放射性栓塞的放射治療能量卻可高達150葛雷,同時利用血管攝影技術增加其定位的準確度,不僅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