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

雙免疫療法 或可以為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失敗之肝癌患者的治療選擇

雙免疫療法 或可以為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失敗之肝癌患者的治療選擇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是當今晚期肝細胞癌 (簡稱肝癌) 的標準治療療法。 但目前對於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失敗,也就是要克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抗藥性的策略目前還沒有具體且經過驗證的做法。 知名國際肝癌權威-香港大學瑪麗醫院內科Thomas Yau教授試圖使用雙免疫抑制劑療法,也就是PD-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nivolumab 或 pembrolizumab合併CTLA-4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ipilimumab的聯合治療模式,對於既往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失敗的晚期肝癌患者中的成效。該項研究成果發表於2021年份的J Immunother Cancer 醫學期刊上。 香港大學瑪麗醫院內科Thomas Yau教授的這項研究共收錄了25例既往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失敗的晚期肝癌患者。中位年齡為 62 歲(範圍:51-83歲)。當中有約 68% 為 Child-Pugh A 級,48% 的患者對既往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有原發的抗藥性。 所有患者每 3 週接受一次 ipilimumab(劑量是 1 mg/kg) 和 nivolumab(劑量是 3 mg/kg) 或是 pembrolizumab (劑量是2 mg/kg)。一般而言,安排了四個療程誘導劑量的雙免疫治療,然後接續 1 年的nivolumab或是 pembrolizumab的維持治療。在特定的個案中,治療臨床醫生可自行決定在四個療程後繼續使用易雙免疫治療。 在中位追蹤時間 37.7 個月下,雙免疫抑制劑療法的治療有效率為 16%,中位治療有效時間為 11.5 個月(範圍:2.76-30.3個月)。 其中有三名患者在雙免疫抑制劑療法的協助下,腫瘤竟然完全消失。中位腫瘤惡化的時間有 2.96 個月。中位整體存活時間為 10.9 個月(95% CI:3.99 至 17.8),這對於這類患者而言,是少有的優質治療成績。而雙免疫抑制劑療法的1 年、2 年和 3 年生存率分別為 42.4%、32.3% 和 21.6%。 此外,對於對既往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有原發的抗藥性的患者,給予雙免疫抑制劑療法的治療有效率為 16.7%,至於對既往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屬於續發抗藥性的患者,給予雙免疫抑制劑療法的治療有效率為 15.4%。 所有雙免疫抑制劑治療有效反應者均為肝功能屬於Child-Pugh A 級和白蛋白-膽色素評分(ALBI) 屬於第1 級或 2 級。A

雙免疫療法 或可以為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失敗之肝癌患者的治療選擇 閱讀全文 »

2022113017 1

跨界合作 標靶藥物lenvatinib搭配肝動脈化學栓塞治療晚期肝癌

樂衛瑪®(甲磺酸侖伐替尼膠囊,lenvatinib)是日本衛材(Eisai)公司研發幷生産的一種多靶點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可抑制多條影響血管生成和細胞增殖的重要分子通路,包括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1~3、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受體(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FGFR)1~4、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受體α 及原癌基因RET和KIT。這些信號通路已在之前的研究中被證實與多種惡性腫瘤的發生發展及不良預後相關,標靶藥物lenvatinib可以通過阻斷以上抗血管新生相關通路發揮抑制腫瘤生長的作用。在目前臨床所使用的已知的激酶抑制劑中, lenvatinib是唯一同時對VEGFR和FGFR有抑制作用的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且是肝癌藥物。 肝細胞癌是預後最差的惡性腫瘤之一,肝動脈栓塞化學療法(TACE) 是治療肝癌的一種療法。 透過阻斷血液供給腫瘤 (癌症)達到治療效果。 阻斷血液供給後(栓塞),將化療藥物直接注入腫瘤 (癌症)。 TACE用來治療無法通過手術治療或對其他療法沒反應的肝癌。 2022年1月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美國臨床腫瘤學會胃腸道腫瘤研討會(ASCO-GI),發表了一項第三期、多中心、隨機對照臨床試驗的研究結果,顯示lenvatinib搭配經肝動脉化學栓塞可以改善晚期肝細胞癌患者的臨床結局,這項發現或許將來可以爲晚期肝細胞癌患者帶來新的希望。 關於該項名為”LAUNCH”臨床試驗的研究背景: LAUNCH是一項多中心、隨機化、開放標簽式的第三期試驗,目的在評估lenvatinib搭配經肝動脉化學栓塞與lenvatinib單一藥之比較,用於第一線治療晚期肝細胞癌(HCC)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

跨界合作 標靶藥物lenvatinib搭配肝動脈化學栓塞治療晚期肝癌 閱讀全文 »

2022112817

手術前使用免疫治療cemiplimab 增加肝癌手術切除的臨床療效

肝細胞癌是全球癌症相關死亡的第三大原因,早期肝癌目前建議治療方法,主要是針對肝功能良好的患者,進行手術或熱消融治療,但部分腫瘤會在手術後仍會復發,雖然手術切除時通常會達到手術邊緣呈現癌細胞陰性,但肝癌復發通常發生在肝臟內,並被認為是起源於切除後殘留的微轉移疾病或是新發的腫瘤。這種復發模式突顯了手術前或術後的治療對改善肝細胞癌預後的潛在需要。然而,目前對肝細胞癌患者有持久的生存獲益的手術前輔助療法或是術後的輔助療法仍無標準的作法。 是否可以在手術或熱消融治療之前給予有效的輔助治療藥物,,一直是為臨床治療上的迫切需要。手術前先輔助性地使用免疫治療可以藉此誘導肝癌的免疫病理反應,並可能降低肝細胞癌術後復發的風險,但如此是否能夠真的因此減少復發而2022年於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期刊上發表了第2期臨床試驗的研究結果,展示了對於可切除肝癌術,於術前使用免疫治療cemiplima的耀眼成績,明顯增加肝癌手術切除的臨床療效。 個免疫檢查點抑制劑Libtayo(cemiplimab),cemiplimab是一種高親和力、全人類化的PD-1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已經獲得美國FDA核准第一線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於其第三期臨床試驗中表先出可以顯著延長 PD-L1 高度陽性表現(表達水平大於或等於50%)患者的整體存活期。且2021年ESMO大會上,該藥針對復發/轉移性子宮頸癌的EMPOWER-Cervical 1研究的報告結果令人驚艷。2022年初,該研究的結果以全文發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此次發表之研究目的在評估術前使用免疫治療cemiplimab對於可切除肝細胞癌患者的臨床療效為何。 研究的方法 該研究是一項單中心、開放標籤、單臂的第二期臨床試驗,研究收錄了可以切除肝細胞癌(第1b、2和3b期)且年齡在18歲或以上的可切除肝細胞癌患者、體能狀態良好且肝功能正常。入組的患者術前接受兩個療程的cemiplimab(每3周給予350mg),隨後進行手術切除,切除術後繼續接受8個療程的 cemiplimab(每3周給予350mg)。研究的主要終點是病理檢查中出現明顯腫瘤壞死的比例(定義為切除腫瘤壞死>70%)。次要研究終點包括肝臟腫瘤手術的延遲、總體有反應的患者比例、CD8陽性的T細胞密度變化和治療相關的不良事件。對於所有接

手術前使用免疫治療cemiplimab 增加肝癌手術切除的臨床療效 閱讀全文 »

—Pngtree—human organ liver illustration 4700631 1

無法切除肝癌治療的新選擇-免疫加上口服抗血管標靶

過去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療法合併VEGFR2標靶藥物的組合,在無法切除的肝细胞癌(uHCC),其療效如何尚不清楚。 一項發表於2022年的國際性、隨機、開放標籤、3期臨床試驗目的在比較Camrelizumab(卡瑞利珠單抗;一種PD-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合併VEGFR2標靶藥物Rivoceranib(Apatinib,阿帕替尼)與sorafenib(nexavar),用於無法切除的肝细胞癌的第一線治療之療效,孰優孰劣。 患者依照1:1的比例隨機分配至免疫標靶組或nexavar組。根據大血管侵犯和/或有肝臟以外轉移、地理區域(亞洲與.非亞洲)和入組時的血清AFP(<400 vs.≥400 ng/mL)對患者進行分層。

無法切除肝癌治療的新選擇-免疫加上口服抗血管標靶 閱讀全文 »

—Pngtree—tibetan elements 1678821

狀況不佳的肝癌患者治療1大福音:中藥淫羊藿甙延長壽命達標

許多晚期肝癌患者往往臨床的狀況很複雜,例如血液功能受損、肝臟或身體狀況不佳。這些晚期肝(細胞)癌患者不適合使用分子標靶藥物sorafenib、免疫與抗血管新生atezolizuamb/bevacizumab合併療法或是全身性化療,也沒有標準或普遍可以接受的治療方法,西醫建議只能給予支援療法。 《日華子本草》:「傳統中草藥淫羊藿治療一切冷風勞氣,筋骨攣急,四肢不仁,補腰膝。」其功效為溫腎壯陽,強筋骨,祛風濕。淫羊藿主要有效成分為淫羊藿總黃酮、淫羊藿甙及多糖。此外,尚含有生物鹼、甾醇、卅一烷及維生素E等。淫羊藿能促進陽虛動物的核酸、蛋白質合成,且具有雄性激素樣作用,能提高機體兔疫功能,特別是對腎虛病人免疫功能低下有改善作用;能擴張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環,增加血流量,降低周邊血液迴圈的阻力,增加冠脈流量 淫羊藿甙是一種源自淫羊藿的單分子(純度 > 98%),是一種新型的具有免疫調節作用的抗腫瘤藥劑。 臨床前研究證實,淫羊藿苷通過靶向 IL-6/JAK//STAT3 訊號通路,和調節包括 Th1 細胞因數在內的炎症免疫系統,和下調胎兒甲種蛋白 (AFP) 來進行抗肝癌的活性。 2期臨床試驗證實淫羊藿甙(icaritin),可以良好地改善身體及肝功能條件較差的晚期肝細胞癌患者的總體生存時間,並且與血清生物標誌物有相關性。 2021年首度公佈淫羊藿甙之第三期臨床試驗結果,確認淫羊藿甙在這類患者中上述的臨床益處和安全性。該試驗是一項多中心隨機、雙盲的第三期臨床試驗,採用適應性富集設計,比較淫羊藿苷(中國稱其為”阿可拉定”)與華蟾素(Huachashu,中國常用於治療肝癌的一種中藥配方),兩者作為晚期肝細胞癌患者的一線治療療效。主要研究終點是總體生存期,次要終點包括至惡化的時間(TTP)、無疾病惡化的生存期(PFS)、疾病控制率(DCR)和安全性。 試驗的患者被隨機分配(按照1:1比例),分別接受淫羊藿甙600mg或華蟾素。基於先前的研究,AFP(≥400 ng/mL)、TNF-a(<2.5 pg/mL)和 IFN-g(≥7.0 pg/mL)的綜合生物標誌物評分(CBS)用於選擇患者,而分數為2/3 的 CBS 評分是預定義的陽性。將綜合生物標誌物評分(CBS)為陽性患者給予中期分析。 研究結果:自 2017 年 9 月起,共收錄了 283 例晚期肝細胞癌患者,進行隨機

狀況不佳的肝癌患者治療1大福音:中藥淫羊藿甙延長壽命達標 閱讀全文 »

歐洲紫杉醇

免疫檢查點PD-1、PD-L1抑制劑(如atezolizumab;nivolumab;pembrolizumab;avelumab製劑)健保給付規定自2022年6月1日生效

1.本類藥品得於藥品許可證登載之適應症及藥品仿單內,單獨使用於下列患者: (1)黑色素瘤:腫瘤無法切除或轉移之第三期或第四期黑色素瘤病人,先前曾接受過至少一次全身性治療失敗者。 (2)非小細胞肺癌: I.不適合接受化學治療之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成人患者,非鱗狀癌者需為EGFR/ALK/ROS-1腫瘤基因原生型、鱗狀癌者需為EGFR/ALK腫瘤基因原生型,且皆需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i.CTCAE(the 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for adverse events) v4.0 grade≧2 audiometric hearing loss ii.CTCAE v4.0 grade≧2 peripheral neuropathy iii.CIRS(the cumulative illness rating scale) score >6 II.先前已使用過platinum類化學治療失敗後,又有疾病惡化,且EGFR/ALK腫瘤基因為原生型之晚期鱗狀非小細胞肺癌成人患者。 III.先前已使用過platinum類及docetaxel/paclitaxel類二線(含)以上化學治療均失敗,又有疾病惡化,且EGFR/ALK/ROS-1腫瘤基因為原生型之晚期非小細胞肺腺癌成人患者。 (3)典型何杰金氏淋巴瘤:先前已接受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HSCT)與移植後brentuximab vedotin (BV)治療,但又復發或惡化的典型何杰金氏淋巴瘤成人患者。 (4)泌尿道上皮癌: I.不適合接受化學治療之轉移性泌尿道上皮癌成人患者,且需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i.CTCAE(the 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for adverse events) v4.0 grade≧2 audiometric hearing loss ii.CTCAE v4.0 grade≧2 peripheral neuropathy iii.CIRS(the cumulative illness rating scale) score >6 *陳駿逸註 CIRS詳細內容及計算 請連結: https://www.mdcalc.com/calc/10088/cumulative-illness-rating-scale-geriatric-cirs-

免疫檢查點PD-1、PD-L1抑制劑(如atezolizumab;nivolumab;pembrolizumab;avelumab製劑)健保給付規定自2022年6月1日生效 閱讀全文 »

—Pngtree—renovation double painter 4753199 1

用cabozantinib與atezolizumab肝癌 於第1線治療的最新研究

對於無法手術切除且只能用藥物治療的晚期肝癌,目前這類病患首波治療是標靶藥物bevacizumab搭配免疫藥物atezolizumab,然而醫學界對這塊領域投注了許多心血去研究,希望有更多、更大的突破。其中臨床試驗COSMIC-312就是眾多研究中的一個,希望再度複製過去的成功密碼,對於無法手術切除且只能用藥物治療的晚期肝癌病患,仍然使用標靶藥物搭配免疫藥物的模式,只是標靶藥物改成cabozantinib,而免疫藥物還是用 atezolizumab。 最近已經在醫學期刊Lancet Oncology公佈了臨床試驗COSMIC-312的中期研究結果,該項臨床研究結果達到了其中一項主要終點,即疾病控制時間確實因此有顯著的改善,然而在另一主要研究終點-總體生存期,雖然標靶藥物搭配免疫藥物(cabozantinib+atezolizumab)的模式組儘管顯示出了改善趨勢,但未達到統計學意義上的改善。 臨床試驗COSMIC-312是一項隨機、對照性的全球多中心的第三期關鍵性臨床試驗,在全球多達200個研究中心收錄了840名無法手術切除且只能用藥物治療的晚期肝癌患者。患者以大約 2:1:1 的比例隨機分配至以下三組之一:cabozantinib+ atezolizumab組、sorafenib組或是cabozantinib單一藥物治療組。兩個研究主要終點:按照RECIST 1.1評估的疾病控制時間以及總體生存期。次要研究終點分別是獨立評審委員會’根據RECIST 1.1評估的cabozantinib單一藥物治療組與sorafenib組的疾病控制時間。其他預先確定的終點包括治療客觀緩解率、緩解持續時間和安全性。 本次公佈了臨床試驗COSMIC-312的中期研究結果資料截止時(2021年3月8日)的分析,包括2018年12月7日至2020年8月27日期間隨機分配的前837例患者,分別接受cabozantinib+ atezolizumab組、sorafenib組或是cabozantinib單一藥物治療組。結果顯示cabozantinib+ atezolizumab治療組中位疾病控制時間為6.8個月,sorafenib組為4.2個月,採用標靶藥物搭配免疫藥物(cabozantinib+atezolizumab)治療模式,可以相較於過去肝癌的一線治療sorafenib,更能降低37%的

用cabozantinib與atezolizumab肝癌 於第1線治療的最新研究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