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靶治療

2024 1

ALK陽性非小細胞肺癌的術前與術後使用標靶藥物Alectinib輔助治療之成效如何?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ALK標靶藥物目前已經出現了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Alectinib(商品名Alecensa/安立適膠囊)是第二代ALK標靶藥物。   在2023年歐洲腫瘤內科醫學會(ESMO)的研討會上,發佈了ALINA試驗,該試驗室在完全切除的ALK陽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進行ALK抑制劑-alectinib輔助治療的研究結果, Alectinib是第一個在第三期試驗中顯著表現出可以改善疾病分期1A~3期的患者的無疾病復發生存期(DFS)的ALK抑制劑,也就是可以確實地減少肺癌復發的有效治療。   根據ALINA試驗的中期分析,與術後輔助鉑類化療的模式相比, 輔助alectinib標靶治療是會帶給患者顯著的減少肺癌復發的有效治療,輔助alectinib標靶治療在II-IIIA期患者和IB-IIIA期的意向治療人群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減少肺癌復發的有效結果。在II-IIIA期人群中,輔助alectinib標靶治療和化療組的中位DFS分別為未達到可以分析的階段和44.4個月(風險比為0.24);在IB-IIIA期人群中,輔助alectinib標靶治療和化療組的中位DFS分別為未達到可以分析的階段和41.3個月(風險比為0.24)。   手術後輔助alectinib標靶治療帶來的DFS獲益在各亞組中一致。在II-IIIA期人群中,輔助alectinib標靶治療和化療組的兩年DFS率分別為93.8%和63.0%,在IB-IIIA期的意向治療人群中的2年DFS率分別為93.6%和63.7%。 與標準方案化療相比,手術後輔助alectinib標靶治療導致了DFS出現統計學上顯著且具有臨床意義的改善,可以確實地減少肺癌復發的有效治療。在IB-IIIA期的意向治療人群中,與化療相比,可以確實地減少肺癌於中樞神經系統復發的有效治療(風險比為0.22)。  

ALK陽性非小細胞肺癌的術前與術後使用標靶藥物Alectinib輔助治療之成效如何? 閱讀全文 »

2025052613 1

健保給付卵巢癌、輸卵管癌或原發性腹膜癌的Bevacizumab藥物 自2025年06月01日生效的規定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 卵巢上皮細胞、輸卵管或原發性腹膜癌: (1)Bevacizumab(除Zirabev/力癌停 及Alymsys/艾麥思以外)與carboplatin 及paclitaxel 合併使用,接著單獨使用bevacizumab (除Zirabev/力癌停 及Alymsys/艾麥思以外)治療,作為第四期卵巢上皮細胞、輸卵管或原發性腹膜癌病人接受初次手術切除後之第一線治療之維持治療。   Ⅰ.初次申請為手術後一個月後起與化學治療併用5 個療程。   Ⅱ.第二次申請時為接續單獨使用bevacizumab 維持性治療9 個療程。   Ⅲ.第三次申請時為接續單獨使用bevacizumab 維持性治療8 個療程。 Ⅳ.每人以總共給付22 個療程為上限。若病情惡化或停藥後再復發即 不得再次申請。

健保給付卵巢癌、輸卵管癌或原發性腹膜癌的Bevacizumab藥物 自2025年06月01日生效的規定 閱讀全文 »

2025052612 1

健保給付高復發風險之早期乳癌藥物olaparib(Lynpaza/令癌莎) 自2025年06月01日生效的規定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1)Olaparib 適用於曾接受前導性化療或術後輔助性化療,且具遺傳性BRCA1/2 (germline BRCA1/2)突變併HER2陰性而有高復發風險之早期乳癌成年病人術後輔助治療,依藥品仿單記載以1年為上限。   (2)病人須完成至少6個週期的前導性化療或術後輔助性化療,且化療處方須含有anthracyclines 類藥物、taxane 類藥物,或兩者的複方;亦允許含鉑化療。   (3)病人須在最後一次治療(包括手術、化療或放療)完成後的12週內使用olaparib。   (4)須符合下列之高復發風險條件: I.三陰性乳癌: i.針對曾接受前導性化療的病人,須符合於乳房和/或手術切除的淋巴結中發現有殘餘的侵襲性癌症(non-pCR)。

健保給付高復發風險之早期乳癌藥物olaparib(Lynpaza/令癌莎) 自2025年06月01日生效的規定 閱讀全文 »

2025052611 1

健保給付去勢療法無效的轉移性攝護腺癌(mCRPC)藥物olaparib(Lynpaza/令癌莎) 自2025年06月01日生效的規定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1)單獨使用於具germline or somatic BRCA 1/2 致病性或疑似致病性突變 且先前接受過新荷爾蒙藥物(novel hormonal agents)治療後惡化之成人病 人。   (2)併用abiraterone 及prednisone 或prednisolone,用於具germline 或 somatic BRCA 1/2 致病性或疑似致病性突變且尚未接受化學治療之成人病人: I.需符合下列條件之 一: i.未曾使用新型荷爾蒙藥品 (abiraterone、apalutamide、darolutamide 和enzalutamide)治療前列腺癌。 ii.於mCRPC 階段使用abiraterone 治療未超過4 個月且使用期間未惡化。   II.不論病人處於轉移或非轉移的狀態下,新型荷爾蒙藥品(abiraterone、 apalutamide、darolutamide 和enzalutamide) ,及olaparib 與

健保給付去勢療法無效的轉移性攝護腺癌(mCRPC)藥物olaparib(Lynpaza/令癌莎) 自2025年06月01日生效的規定 閱讀全文 »

2025052610 1

健保給付卵巢癌、輸卵管癌或原發性腹膜癌的PARP 抑制劑藥物niraparib(截永樂/Zejula) 自2025年06月01日生效的規定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卵巢、輸卵管或原發性腹膜癌 單獨使用niraparib 於具下列所有條件的病人做為維持治療,限用兩年: I.對第一線含鉑化療有治療反應後使用。 Ⅱ.檢測結果符合下列任一情形之病人: i.具germline or somatic BRCA1/2 致病性或疑似致病性突變病人。 ii.具同源重組缺陷(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Deficient,HRD)陽性且BRCA wild type 之高度惡性病人。 Ⅲ.FIGO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Stage III or IV disease。     須經事前審查核准後使用: I.每次申請之療程以6個月為限。 Ⅱ. 初次申請時需檢附germline or somatic BRCA 1/2 突變檢測報告 或HRD 陽性檢測報告,且需符合全民健康保險藥品給付規定之通則十 BRCA 1/2或HRD檢測需由該項目符合以下認證之實驗室執行,檢測報告上應註明方法學與檢測平台,若為病理檢體由病理專科醫師簽發報告,若非病理檢體由相關領域專科醫師簽發報告,且於檢測報告上加註專科醫師證書字號。

健保給付卵巢癌、輸卵管癌或原發性腹膜癌的PARP 抑制劑藥物niraparib(截永樂/Zejula) 自2025年06月01日生效的規定 閱讀全文 »

2025052609 1

健保給付非小細胞肺癌免疫藥物 自2025年06月01日生效的規定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非小細胞肺癌第一線用藥: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成人病人,非鱗狀癌者需為EGFR/ALK/ROS-1腫瘤基因原生型、鱗狀癌者需為EGFR/ALK腫瘤基因原生型。  轉移性鱗狀非小細胞肺癌第一線用藥:限pembrolizumab 與carboplatin及paclitaxel 併用至多使用4個療程,接續單用pembrolizumab 治療。  轉移性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第一線:限pembrolizumab 與pemetrexed(限使用Pexeda/派癌休或Apeta/伏肺瘤)及含鉑類化學療法併用,或 限atezolizumab 與bevacizumab( 限使用Alymsys/艾麥思 或Avastin/癌思停 )及carboplatin、paclitaxel 併用 做為轉移性, 不具有EGFR/ALK/ROS-1腫瘤基因異常的轉移性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第一線治療。 鱗狀非小細胞肺癌第二線用藥:先前已使用過platinum 類化學治療失敗後, 又有疾病惡化, 且EGFR/ALK 腫瘤基因為原生型之晚期鱗狀非小細胞肺癌成人病人。 肺腺癌第三線用藥:先前已使用過platinum 類及docetaxel/paclitaxel 類二線(含)以上化學治療均失敗,又有疾病惡化,且EGFR/ALK/ROS-1腫瘤基因為原生型之晚期非小細胞肺腺癌成人病人。

健保給付非小細胞肺癌免疫藥物 自2025年06月01日生效的規定 閱讀全文 »

2025052305 1

轉移性HER2陽性乳癌 優赫得再拔頭籌 挑戰先發投手寶座成功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乳癌是全球第二大常見癌症,也是癌症相關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022年,全球有超過200萬例乳癌確診病例,死亡人數超過66.5萬3。雖然早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較高,但在確診為轉移性乳癌或病情惡化成轉移性乳癌的患者中,大約只有30%的人在確診後能夠存活超過五年。   HER2陽性乳癌是乳癌當中最具侵襲性的分子亞型,大約15%至20%的轉移性乳腺癌患者是由HER2基因的過度表達或基因擴增所驅動。儘管轉移性HER2陽性乳癌因為HER2標靶藥物的問世,確實大幅度改善轉移性HER2陽性乳癌的治療效果,但預後仍然不是太好。   目前治療轉移性HER2陽性乳癌的先發投手,當屬於歐洲紫杉醇加上trastuzumab搭配Pertuzumab的HER2雙標靶,然而大多數患者在接受HER2雙標靶的一線治療後會在兩年內病況出現惡化。此外,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於歐洲紫杉醇加上trastuzumab搭配Pertuzumab的HER2雙標靶之一線治療,後因為疾病惡化或死亡,在一線治療失敗後並無法或無緣繼續接受後續的治療。   縱使如此,而歐洲紫杉醇加上trastuzumab搭配Pertuzumab的HER2雙標靶作為一線標準治療方案,已經縱橫了超過十年。   Trastuzumab deruxtecan(優赫得/T-Dxd)是一種針對HER2的標靶性之抗體藥物複合體 (Antibody Drug Conjugate, ADC),該藥物由三個部分所組成: (1)人源化抗HER2之IgG1單株抗體(monoclonal Antibody),其胺基酸序列與trastuzumab相同;以共價鍵結合至 (2)拓撲異構酶I (topoisomerase I) 抑制劑-DXd(deruxtecan),DXd是一種exatecan衍生物;中間是由 (3)四胜肽可裂解的連接子做連結。

轉移性HER2陽性乳癌 優赫得再拔頭籌 挑戰先發投手寶座成功 閱讀全文 »

2025052206 1

HER2標靶藥物zanidatamab(Ziihera) 可以用於膽道癌的治療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Zanidatamab 是一種標靶HER2 的雙特異性抗體,可以同時結合HER2 的兩個非重疊表位(epitope),也就是可以針對兩個雙互補的位點(biparatopic binding)結合。   美國FDA 加速核准 zanidatamab-hrii 用於治療先前已經接受過治療的、不可手術切除或轉移性 HER2 陽性膽道癌。   2024 年 11 月 20 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加速核准 zanidatamab-hrii(商品名Ziihera,Jazz Pharmaceuticals, Inc.),這是一種雙特異性 HER2 標靶抗體,用於已經通過美國 FDA 所核准的檢測,治療先前需要檢測為確認為HER2 陽性的膽道癌,用於治療先前已經接受過治療的、不可手術切除或轉移性 且HER2 為陽性,但先前已經接受過治療的、不可切除或轉移性膽道癌。   接者,美國 FDA 也核准使用 VENTANA PATHWAY的抗 HER-2/neu (4B5) 兔單株原抗體 (Ventana Medical Systems, Inc./Roche Diagnostics) 作為伴隨式診斷的設備,如此可以幫助找出可能有資格接受 Ziihera 治療的膽道癌患者。   而HERIZON-BTC-01(NCT04466891)是一項開放標籤、多中心、單臂的臨床試驗,針對對 62 名手術不可切除或轉移性 HER2 陽性(IHC3+)的膽道癌患者進行了zanidatamab-hrii 的藥物療效評估。患者必須之前在晚期膽道癌情況下,曾經接受過至少一種含有gemcitabine化療的治療方案。

HER2標靶藥物zanidatamab(Ziihera) 可以用於膽道癌的治療 閱讀全文 »

2025052202 1

RAINBOW試驗結果公布 奠定Ramucirumab合併太平洋紫杉醇為治療胃癌的新選項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第二型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接受體(VEGFR-2)在胃癌的發病機制和進展中,佔有重要的作用,而Ramucirumab(Cyramza/欣銳擇/雷莫蘆單抗)是一個針對VEGFR-2的標靶藥物,   一項名為RAINBOW的三期臨床試驗,其目的在探討雷莫蘆單抗(一種單株抗體 VEGFR-2 拮抗劑)與紫杉醇聯合使用與安慰劑加紫杉醇相比是否可以提高先前接受過晚期胃癌治療的患者的整體存活率。   於「第三期」安慰劑隨機分配的對照性臨床試驗(簡稱REGARD研究)的結果顯示,用於局部晚期且手術不可切除或轉移性胃腺癌或胃食道連接處腺癌,於「第一線」使用過鉑類或fluoropyrimidine類化療、但卻失效的胃癌病人,當Ramucirumab單獨使用於「第二線」治療之十,可於統計學上有效且有意義地延長病患之整體總存活期達1.4個月,Ramucirumab組中位整體總存活期有5.2個月,而第二現僅為安慰劑之對照組的整體總存活期3.8個月(p值= 0.0473)。   這項隨機、安慰劑對照、雙盲的第三期之名為REGARD臨床試驗,分別在北美洲、南美洲、歐洲、亞洲和澳洲的 27 個國家的 170 個醫療中心進行。收錄年齡在 18 歲或以上的晚期胃腺癌或胃食道連接處腺癌的患者,在接受第一線使用鉑類加氟尿嘧啶化療,合併或不合併蒽環類化療藥物期間或是之後 4 個月內,病情出現惡化者,透過以 1:1 的比例隨機分配接受Ramucirumab  8 mg/kg(第 1、8 和 15 天),以 28 天為一個週期。研究者採用了按地理區域、第一線治療後病情惡化時間和疾病可測量性分層的置換區組隨機化方法。研究之主要終點是整體存活率。療效分析是針對有意圖治療的患者所進行,安全性分析則包括了所有接受過至少一次研究藥物治療的患者。   於2010 年 12 月 23 日至 2012 年 9 月 23 日期間,共有665 名患者隨機分配接受相關的治療,其中有330 名患者接受Ramucirumab合併太平洋紫杉醇的化學治療,而另外335 名患者僅接受安慰劑合併太平洋紫杉醇的治療。  

RAINBOW試驗結果公布 奠定Ramucirumab合併太平洋紫杉醇為治療胃癌的新選項 閱讀全文 »

2025052201 1

關於韓國使用Ramucirumab合併太平洋紫杉醇治療胃癌的成效分析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目前建議使用Ramucirumab(Cyramza/欣銳擇/雷莫蘆單抗)的單一療法或Ramucirumab合併太平洋紫杉醇(paclitaxel),可以用於局部晚期且手術不可切除或轉移性胃腺癌或胃食道連接處腺癌患者的第二線治療選擇。然而,針對Ramucirumab合併太平洋紫杉醇治療胃癌的的大型的真實世界研究數據是相當有限的。以下是韓國全國範圍內的真實世界結果研究(代碼為KCSG-ST19-16)的分析,使用Ramucirumab合併太平洋紫杉醇作為第二線治療晚期胃腺癌或是胃食道連接處腺癌患者的成效:   研究收錄了於 2018 年 5 月 1 日至 2018 年 12 月 31 日期間在韓國接受Ramucirumab合併太平洋紫杉醇治療的晚期胃腺癌或是胃食道連接處腺癌患者。納入了晚期胃癌或胃食道連接處腺癌患者,以及先前已經接受過第一線含有鉑類和氟尿嘧啶的聯合化療方案後,病情仍然惡化的患者。   研究結果: 總共有 1063 名患者參與了該研究。腫瘤客觀緩解率為15.1%,疾病控制率為57.7%。中位無惡化存活期為 4.03 個月,中位總體存活期為 10.03 個月。   發生率⩾5%的第3等級或更高級別治療相關副作用,包括:嗜中性白血球減少症(占比35.1%)和貧血(占比10.5%)。  

關於韓國使用Ramucirumab合併太平洋紫杉醇治療胃癌的成效分析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