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科醫師看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
高禾醫院細胞治療中心/台中醫院血液腫瘤科 陳駿逸醫師 CML的流行病學和病因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 (CML) 占確診白血病的 14%,診斷年齡中位數為 65 歲 CML的病理 CML 患者的特徵是週邊血液抹片顯示嗜鹼性顆粒性白血球增多和顆粒性增多合併中性白血球增多和未成熟白血球為主,而骨髓穿刺液通常顯示顆粒性白血球系列的增生(promyelocytes, myelocytes, metamyelocytes,band forms,與 mature granulocytes)。 CML 的病理機制是兩個基因出現異常的融合,即 第22 號染色體上的 BCR 和 第9 號染色體上的 AB1,產生 BCR-ABL1 融合基因,也稱為費城染色體t(9;22)。 CML的臨床表現 CML 的自然病程是一個三相過程,包括慢性期、加速期(accelerated phase)和芽細胞期(blast crisis)。 慢性期與骨髓、脾臟和周邊血循環中分化髓細胞的累積有關,大多無症狀。但如果不接受治療,CML 患者必然會進展至加速期和芽細胞期。大多數處於慢性期 CML 的患者是透過常規血液檢查而偶然發現的。症狀可能與脾腫大(左側腹部疼痛、提早飽足感)或貧血有關。週邊血液檢查顯示了白血球增加,且合併各個層面(從原始顆粒性白血球到分葉中性顆粒性白血球)分化之顆粒性白血球增加。 而從慢性期轉向芽細胞期(blast crisis)的轉變,病程可能是隱匿的或突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