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直腸癌

2025042105 1

多中心真實世界研究 揭露fruquintinib(伏腸剋)治療難治性轉移性大腸直腸癌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2023 年 11 月 8 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批准fruquintinib (Fruzaqla/呋喹替尼/伏腸剋,武田製藥公司)用於治療難治性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成年患者,這些患者之前接受過基於氟嘧啶(5-FU類)、oxaliplatin和irinotecan為基礎的化療、抗 VEGF 標靶治療療法,以及如果 RAS 基因為野生型。在真實世界的臨床實務中fruquintinib有時會與其他抗癌藥物合併使用,但其療效和安全性仍不清楚。在一項多中心真實世界的研究中,對fruquintinib在轉移性大腸直腸癌後線治療的真實世界的臨床實務進行了全面分析。   而Fruquintinib是一種口服、有潛力且高度VEGFR的專一性標靶藥物,抑制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1/2/3。而該研究收錄了 2021 年 1 月 1 日至 2022 年 6 月 31 日在6 個中心收治的難治性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成年患者,對接受fruquintinib治療的患者,進行分析。患者分為兩組:單一療法組(僅使用fruquintinib治療)和含有fruquintinib的合併治療組(接受fruquintinib標靶治療合併化療和/或PD-1 的免疫藥物治療)。   結果如下: 哀研究共納入 520 位患者。中位追蹤時間為9.7個月。疾病控制率為64.8%。中位疾病控制時間為 5.0 個月,中位總體存活期為 11.4 個月。其中,387 例(74.4%)僅接受fruquintinib治療,133 例(25.6%)接受含有fruquintinib的合併治療。 高達91.3%的患者報告了有不良事件。 3 度或 4 度毒性發生率為 42.4%。沒有發生與治療相關的死亡。   治療難治性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成年患者,無論是使用fruquintinib單用或fruquintinib與其他藥物的合併治療,均對表現出顯著的療效和良好的耐受性。

多中心真實世界研究 揭露fruquintinib(伏腸剋)治療難治性轉移性大腸直腸癌 閱讀全文 »

2025042104 1

大腸癌新藥物介紹:VEGFR的專一性標靶藥物Fruquintinib(伏腸剋)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Fruquintinib(Fruzaqla/伏腸剋/呋喹替尼,武田製藥公司)是一種口服、有潛力且高度VEGFR的專一性標靶藥物,抑制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1/2/3。   發表在2023年Lancet醫學雜誌上的這篇名為” FRESCO-2”的第三期臨床試驗之研究報告,這是一項國際、多中心、隨機、雙盲、的3 期研究,比較fruquintinib與安慰劑在難治性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患者中的療效。   對於晚期之化療難治性大腸直腸癌患者,可以提供之有效的全身性治療選擇很少。該研究的目的是評估fruquintinib對於已經接受大量治療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   FRESCO-2是在 14 個國家的 124 家醫院和癌症中心所進行了一項國際、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 3 期研究。收錄了年齡 18 歲或以上(日本為 ≥ 20 歲)的患者,這些患者經組織學或細胞學證實患有轉移性大腸直腸腺癌,並已經接受過所有當前標準批准的細胞毒性和標靶療法,並且在使用至少使用過TAS-102 (朗斯弗/LONSURF/學名trifluridine/tipiracil)或癌瑞格(學名:Regorafenib,或兩者治療皆有後病情惡化或不耐受。符合條件的患者被隨機分配(按照2:1)接受口服每天一次fruquintinib 5 mg或匹配的安慰劑治療,第 1 至 21 天,28 天為一個療程,同時接受最佳支持治療。分層因子包括先前的TAS-102或癌瑞格治療,或兩者兼有,RAS 突變狀態和轉移性疾病持續時間。   患者、研究人員、研究地點人員和申辦者(除選定的申辦者藥物警戒人員外)均不知道研究組的分配情況。主要研究之終點是總體存活率,定義為從隨機分組到因任何原因死亡的時間。當預期總體存活事件發生約三分之一時,進行了非約束性無效性分析。最終分析在 480 個總體存活事件後進行。

大腸癌新藥物介紹:VEGFR的專一性標靶藥物Fruquintinib(伏腸剋) 閱讀全文 »

2025031005 1

Bevacizumab健保可以給付用於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的第二線治療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1.轉移性大腸或直腸癌: (1)Bevacizumab 與FOLFIRI(Folinicacid/5-fluorouracil/irinotecan)或 FOLFOX(Folinicacid/5-fluorouracil/oxaliplatin)或5-luorouracil/leucovorin 的化學療法合併使用,作為轉移性大腸或直腸癌患者的第一線治療。 I.使用總療程以36 週為上限 須經事前審查核准後使用,每次申請事前審查之療程以18 週為限,再次申請必須提出客觀證據(如:影像學)證實無惡化,才可繼續使用。 III.本藥品不得與cetuximab、panitumumab 併用。   (2) Bevacizumab(除Zirabev 及Abevmy以外)與含有5-fluorouracil/leucovorin/oxaliplatin 的化學療法合併使用,作為先

Bevacizumab健保可以給付用於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的第二線治療 閱讀全文 »

2025031001 1

防治大腸癌 從飲食生活做起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多攝取膳食纖維是防治大腸癌的第一步: 膳食纖維是腸胃道的“清道夫”,每日攝取25-30克的膳食纖維,大約需要500公克蔬菜加上200公克的水果與50克全穀雜糧,會有效地促進腸道的蠕動。   防治大腸癌的蔬菜建議,可以優先選擇深色蔬菜,例如綠花椰菜等十字花科蔬菜,其中所含豐富的抗癌植化素-硫苷,需要充分咀嚼或是將其切碎後靜置15分鐘,以便酶解始能生成抗癌物質蘿蔔硫素。因為冷藏後的熟馬鈴薯、香蕉富含抗性澱粉,每日食用20克可以餵養益生菌產丁酸,增強腸道屏障功能   防治大腸癌的全穀類食物,燕麥因為其所含的β-葡聚糖,可以與膽汁酸結合進而降低致癌風險。   防治大腸癌的紅肉攝取: 每週攝取不超過500克的紅肉(約4個手掌大小的熟肉),加工的肉製品例如香腸、火腿應該嚴格控制,因為每日攝取50克的加工肉製品,會讓大腸直腸癌風險增加18%。高度建議用豆類、深海魚肉來替代部分紅肉,且深海魚類富含的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可以抑制腸道的發言。而烹飪紅肉時要避免高溫煎炸,紅肉如果用檸檬汁或大蒜醃制30分鐘後再行煎炸,可減少高溫產生的雜環胺類致癌物。   防治大腸癌的生活建議

防治大腸癌 從飲食生活做起 閱讀全文 »

2025020902

雙免疫藥物治療Nivolumab+ ipilimumab用於大腸直腸癌之成效

血液腫瘤科/癌症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根據CheckMate-8HW研究結果所披露:雙免疫藥物治療Nivolumab+ ipilimumab用於第一線治療不可切除或轉移性微衛星高度不穩定性(MSI-H)或錯配修復缺陷(dMMR)之大腸直腸癌患者之成效。   對於dMMR的大腸直腸癌患者而言,由於該種腫瘤的高突變性,傳統的化療及化療聯合靶向治療往往難以取得理想的療效。因此,新的治療方法的出現顯得尤為迫切。免疫療法的崛起與應用,為dMMR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徹底改變了他們的治療現狀。   於2025年參加了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胃腸道腫瘤研討會(ASCO-GI 2025) ,研討會於2025年1月23-25日在美國加州舊金山市舉行。   ASCO胃腸道(GI)癌症研討會是一個腫瘤學專題活動,旨在為胃腸道癌症護理和研究組織的成員提供科學和教育內容;為期三天的會議包含了食道、胃、胰腺、小腸和肝膽道、大腸、直腸和肛門等部位癌症的最新研究結果的發布。   2025年ASCO-GI大會上公佈的CheckMate-8HW研究結果被公佈,帶來了振奮人心的消息。這是一項隨機、開放標籤的三期臨床研究,評估了雙免疫藥物治療Nivolumab+ ipilimumab對比單免疫藥物治療Nivolumab,以及對比化療(mFOLFOX-6 或 FOLFIRI 方案,±bevacizumab或cetuxiamab),用於第一線治療不可切除或轉移性微衛星高度不穩定性(MSI-H)或錯配修復缺陷(dMMR)之大腸直腸癌患者的療效。  

雙免疫藥物治療Nivolumab+ ipilimumab用於大腸直腸癌之成效 閱讀全文 »

2025020601 1

BRAF+EGFR雙標靶搭配化療方案 FDA核准成為BRAF V600E突變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標準治療

筆者於2025年參加了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胃腸道腫瘤研討會(ASCO-GI 2025) ,研討會於2025年1月23-25日在美國加州舊金山市舉行。   ASCO胃腸道(GI)癌症研討會是一個腫瘤學專題活動,旨在為胃腸道癌症護理和研究組織的成員提供科學和教育內容;為期三天的會議包含了食道、胃、胰腺、小腸和肝膽道、大腸、直腸和肛門等部位癌症的最新研究結果的發布。   其中關乎BRAF V600E突變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患者之非常重要的臨床研究BREAKWATER最新研究結果的發布,更是會場上的焦點,且其論文同步發表於Nature Medicine醫學期刊。   結果證實BRAF+EGFR雙標靶搭配化療方案-Encorafenib(迫癌癒/Braftovi/康奈非尼,BRAF標靶藥物)+ Cetuximab (爾必得舒注射液/Erbitux/西妥昔單抗,EGFR標靶藥物) +化療的多藥治療方案,可以顯著提升BRAF V600E突變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患者的腫瘤治療反應率。   根據2025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胃腸道腫瘤研討會上公佈的這個3期試驗-BREAKWATER研究的資料,在具備有BRAF V600E突變轉移性大腸直腸的患者中,與單用化療方案mFOLFOX6(5-氟尿嘧啶、甲醯四氫葉酸和oxaliplatin)相比,BRAF+EGFR雙標靶搭配化療方案-Encorafenib+ Cetuximab+mFOLFOX6,可以使腫瘤治療反應率從40.0%改善至60.9%,兩組之間呈現統計學和臨床雙重意義上的改善。而且,各次族群在腫瘤治療反應率方面的獲益一致,中位總體生存期截至報告時尚未達到可以分析的成熟階段,但展現出有潛在的替患者帶來長期的生存獲益。   在BRAF+EGFR雙標靶搭配化療方案,腫瘤治療反應率上包括腫瘤完全消失(2.7%)、腫瘤部分消失(58.2%)、腫瘤呈現疾病穩定(28.2%)、腫瘤疾病進展(2.7%)。在單用化療方案mFOLFOX6組中,相應的發生率分別為1.8%、38.2%、30.9%、3.6%、8.2%。   2024年12月,美國FDA已加速核准Encorafenib+ Cetuximab+mFOLFOX6,可以用於治療具備有BRAF V600E突變轉移性大腸直腸的患者——包括第一線治療。  

BRAF+EGFR雙標靶搭配化療方案 FDA核准成為BRAF V600E突變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標準治療 閱讀全文 »

2025020413 1

腫瘤科醫師另類觀點看 血液腫瘤標記(或稱為腫瘤指數)之Cytokeratin 19 fragment (CYFRA 21-1)

癌細胞本身就具有高度的異質性,而這正是目前造成癌症標準治療出現內在或後天性抗藥性的原因,導致大多數癌症患者治療後最後是以失敗收場,或是出現抗藥性或症症復發。與其他癌症免疫療法一樣,CIK細胞療法的完全成功地克復上述的困難。因為針對異質性的癌細胞群而言,CIK 細胞具有靶向和殺死異質性癌細胞的能力。

最後,總結CIK細胞療法的結論:
CIK細胞療法在快速發展的癌症領域確實具有巨大治療的潛力。因此,如何優化CIK治療與其他癌症標準的中西醫治療結合,才能讓CIK細胞治療的優點發會的更為淋漓盡致。而CIK細胞療法在現今癌症的治療模式,主要以Add-on的方式加入,與現今癌症的治療模式互相搭配與互補,而不是完全去取代癌症標準的中西醫治療,如此將讓CIK細胞療法成為臨床實務中對於減少副作用和提升癌症患者存活率,提供更重要的關鍵神隊友的角色。

腫瘤科醫師另類觀點看 血液腫瘤標記(或稱為腫瘤指數)之Cytokeratin 19 fragment (CYFRA 21-1) 閱讀全文 »

202502041201

腫瘤科醫師另類觀點看 血液腫瘤標記(或稱為腫瘤指數)之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癌胚抗原)

癌細胞本身就具有高度的異質性,而這正是目前造成癌症標準治療出現內在或後天性抗藥性的原因,導致大多數癌症患者治療後最後是以失敗收場,或是出現抗藥性或症症復發。與其他癌症免疫療法一樣,CIK細胞療法的完全成功地克復上述的困難。因為針對異質性的癌細胞群而言,CIK 細胞具有靶向和殺死異質性癌細胞的能力。

最後,總結CIK細胞療法的結論:
CIK細胞療法在快速發展的癌症領域確實具有巨大治療的潛力。因此,如何優化CIK治療與其他癌症標準的中西醫治療結合,才能讓CIK細胞治療的優點發會的更為淋漓盡致。而CIK細胞療法在現今癌症的治療模式,主要以Add-on的方式加入,與現今癌症的治療模式互相搭配與互補,而不是完全去取代癌症標準的中西醫治療,如此將讓CIK細胞療法成為臨床實務中對於減少副作用和提升癌症患者存活率,提供更重要的關鍵神隊友的角色。

腫瘤科醫師另類觀點看 血液腫瘤標記(或稱為腫瘤指數)之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癌胚抗原) 閱讀全文 »

2025020406 1

腫瘤科醫師另類觀點看 血液腫瘤標記(或稱為腫瘤指數)之Prostate-specific antigen(前列腺特異性抗原 /PSA)

癌細胞本身就具有高度的異質性,而這正是目前造成癌症標準治療出現內在或後天性抗藥性的原因,導致大多數癌症患者治療後最後是以失敗收場,或是出現抗藥性或症症復發。與其他癌症免疫療法一樣,CIK細胞療法的完全成功地克復上述的困難。因為針對異質性的癌細胞群而言,CIK 細胞具有靶向和殺死異質性癌細胞的能力。

最後,總結CIK細胞療法的結論:
CIK細胞療法在快速發展的癌症領域確實具有巨大治療的潛力。因此,如何優化CIK治療與其他癌症標準的中西醫治療結合,才能讓CIK細胞治療的優點發會的更為淋漓盡致。而CIK細胞療法在現今癌症的治療模式,主要以Add-on的方式加入,與現今癌症的治療模式互相搭配與互補,而不是完全去取代癌症標準的中西醫治療,如此將讓CIK細胞療法成為臨床實務中對於減少副作用和提升癌症患者存活率,提供更重要的關鍵神隊友的角色。

腫瘤科醫師另類觀點看 血液腫瘤標記(或稱為腫瘤指數)之Prostate-specific antigen(前列腺特異性抗原 /PSA) 閱讀全文 »

2025020405 1

腫瘤科醫師另類觀點看 血液腫瘤標記(或稱為腫瘤指數)之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鱗狀細胞癌抗原 /SCC抗原)

癌細胞本身就具有高度的異質性,而這正是目前造成癌症標準治療出現內在或後天性抗藥性的原因,導致大多數癌症患者治療後最後是以失敗收場,或是出現抗藥性或症症復發。與其他癌症免疫療法一樣,CIK細胞療法的完全成功地克復上述的困難。因為針對異質性的癌細胞群而言,CIK 細胞具有靶向和殺死異質性癌細胞的能力。

最後,總結CIK細胞療法的結論:
CIK細胞療法在快速發展的癌症領域確實具有巨大治療的潛力。因此,如何優化CIK治療與其他癌症標準的中西醫治療結合,才能讓CIK細胞治療的優點發會的更為淋漓盡致。而CIK細胞療法在現今癌症的治療模式,主要以Add-on的方式加入,與現今癌症的治療模式互相搭配與互補,而不是完全去取代癌症標準的中西醫治療,如此將讓CIK細胞療法成為臨床實務中對於減少副作用和提升癌症患者存活率,提供更重要的關鍵神隊友的角色。

腫瘤科醫師另類觀點看 血液腫瘤標記(或稱為腫瘤指數)之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鱗狀細胞癌抗原 /SCC抗原)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