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話題

2022120619 1

該另外看待黏液性大腸直腸癌的治療嗎?

文:癌歸於好/中西醫腫瘤專科 陳駿逸醫師 大腸直腸癌是全球癌症相關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個體化的治療主要是根據其組織學特徵和遺傳特徵對癌症新進行亞型的分類,在對亞型給予最適合的治療。 黏液性大腸直腸癌腺癌-獨特的大腸癌 大腸直腸癌最常見的病理學亞型是腺癌,其中粘液腺癌是一種獨特的亞型,其特徵是含有豐富的粘液成分,至少佔了腫瘤體積的 50%。約10%–20% 的 大腸直腸癌患者屬於大腸直腸癌粘液亞型腺癌(mucinous adenocarcinoma),但據觀察,這一比例在亞洲應該比較低,在西方國家較高。 在臨床病理方面,黏液性大腸直腸癌腺癌發生在近端大腸,比在直腸或遠端結腸中更常見。與非粘液性結直腸腺癌相比,女性和年輕患者罹患黏液性大腸直腸癌腺癌的比例均較高。此外,黏液性大腸直腸癌腺癌經常是已處於晚期階段時才被診斷出來,並且與非粘液性大腸腺癌相比,它們對大腸癌化療的反應通常比較差                黏液性大腸直腸癌有別於其他類型大腸癌的治療標的 分子基因的評估,顯示粘液性和非黏液性大腸直腸癌之間存在顯著差異,表明腫瘤發生的機制不同。 MUC2 蛋白的過度表達是區分粘液性結直腸腺癌與其非粘液性對應物的最明顯的分子基因突變之一。黏液性大腸直腸癌還與高度微衛星不穩定性 (MSI-H) 相關,這與 Lynch 症候群,一種遺傳性大腸癌症候群有關聯。此外,黏液性大腸直腸癌 也與Ras-Raf-MEK-ERK 訊號通路(RAS/MAPK 通路)的突變有關。 有關黏液性大腸直腸癌患者的預後和總體生存期的研究有些相互矛盾的結果。黏液性大腸直腸癌患者的治療目前是參照其他類型大腸癌的標治療準指南。然而,考慮到他們對目前的大腸癌化療的反應差,所以迫切需要個體化、專門因應的治療法,專門針對黏液性大腸直腸癌患者的治療。 黏液性和非黏液性大腸直腸癌目前治療方法和預後的比較

該另外看待黏液性大腸直腸癌的治療嗎? 閱讀全文 »

—Pngtree—pregnant woman 5403424 1

有懷孕否、懷孕年齡、生育次數、以及是否哺乳 深深地影響罹患乳癌的風險

女性面對“生育及哺乳”的關卡,經常是有時歡喜有時憂啊! 女性在是否選擇生孩子的問題上,擁有絕對的話語權。但無論如何選擇,生育與健康的關係是女性都應該瞭解的。 常聽到“生孩子較晚和不生孩子的人容易得乳癌”這樣的說法,是不是正確的?有沒有依據呢? 2021年發表于《Breast Cancer Research》醫學期刊上的一個研究,爲我們提供了這個問題的解答。

有懷孕否、懷孕年齡、生育次數、以及是否哺乳 深深地影響罹患乳癌的風險 閱讀全文 »

雙免疫療法 或可以為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失敗之肝癌患者的治療選擇

雙免疫療法 或可以為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失敗之肝癌患者的治療選擇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是當今晚期肝細胞癌 (簡稱肝癌) 的標準治療療法。 但目前對於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失敗,也就是要克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抗藥性的策略目前還沒有具體且經過驗證的做法。 知名國際肝癌權威-香港大學瑪麗醫院內科Thomas Yau教授試圖使用雙免疫抑制劑療法,也就是PD-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nivolumab 或 pembrolizumab合併CTLA-4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ipilimumab的聯合治療模式,對於既往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失敗的晚期肝癌患者中的成效。該項研究成果發表於2021年份的J Immunother Cancer 醫學期刊上。 香港大學瑪麗醫院內科Thomas Yau教授的這項研究共收錄了25例既往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失敗的晚期肝癌患者。中位年齡為 62 歲(範圍:51-83歲)。當中有約 68% 為 Child-Pugh A 級,48% 的患者對既往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有原發的抗藥性。 所有患者每 3 週接受一次 ipilimumab(劑量是 1 mg/kg) 和 nivolumab(劑量是 3 mg/kg) 或是 pembrolizumab (劑量是2 mg/kg)。一般而言,安排了四個療程誘導劑量的雙免疫治療,然後接續 1 年的nivolumab或是 pembrolizumab的維持治療。在特定的個案中,治療臨床醫生可自行決定在四個療程後繼續使用易雙免疫治療。 在中位追蹤時間 37.7 個月下,雙免疫抑制劑療法的治療有效率為 16%,中位治療有效時間為 11.5 個月(範圍:2.76-30.3個月)。 其中有三名患者在雙免疫抑制劑療法的協助下,腫瘤竟然完全消失。中位腫瘤惡化的時間有 2.96 個月。中位整體存活時間為 10.9 個月(95% CI:3.99 至 17.8),這對於這類患者而言,是少有的優質治療成績。而雙免疫抑制劑療法的1 年、2 年和 3 年生存率分別為 42.4%、32.3% 和 21.6%。 此外,對於對既往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有原發的抗藥性的患者,給予雙免疫抑制劑療法的治療有效率為 16.7%,至於對既往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屬於續發抗藥性的患者,給予雙免疫抑制劑療法的治療有效率為 15.4%。 所有雙免疫抑制劑治療有效反應者均為肝功能屬於Child-Pugh A 級和白蛋白-膽色素評分(ALBI) 屬於第1 級或 2 級。A

雙免疫療法 或可以為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失敗之肝癌患者的治療選擇 閱讀全文 »

—Pngtree—yellow star 992437

對抗乳癌明日之星:抗體藥物複合體(ADC)

曾幾何時,HER2陽性乳癌是乳癌所有分子亞型中預後最差的差,一旦處於轉移性疾病狀態,過去只有傳統化療的選項,導致其中位總體生存期只有15個月。 Trustuzumab是首款HER2單株抗體的標靶藥物,該項藥物的問世是實體腫瘤進入標靶治療的最重要進展之一。抗HER2標靶藥物搭配了化療可以達到最大的治療作用,這可能與HER2表達有一定程度的異質性有關,此外HER2過度表達細胞通常也具有較高的增殖率,所以對細胞毒殺性化學治療有較高反應性。 有鑒于此,開發了抗體藥物複合體(ADC),這一類型的藥物中結合了標靶藥物、化療這二種治療的抗腫瘤特性。抗體藥物複合體一旦接觸到期藥品所設計之癌細胞表面的特定作用點之後, 例如HER2陽性乳癌細胞的HER2受體,就會將抗體後面的化療藥物, 直接投放在到癌細胞裏面。所以化療藥物就能夠定點精準地去攻擊癌細胞, 而不會生到正常細胞。其實這一類藥物早已經出現在你我身邊有好幾年, 乳癌第一款較為多用的抗體藥物複合體(ADC),就是 T-DM1、Kadcyla、賀癌寧,主要是用於HER2型的乳癌病人, 療效非常好. 近來這一年抗體藥物複合體(ADC)的發展越來越多. 例如:針對膀胱癌的 Enfortumab vedotin,而Sacituzumab Govitecan更是可以用於三陰性的乳癌病人,相信在未來幾年抗體藥物複合體(ADC)將會爆炸式出現。所以我們應該要花些功夫好好地了解一番。     抗體藥物複合體(ADC)的藥效動力學 抗體藥物複合體(ADC)是由人源化單株的抗體,主要是免疫球蛋白G(IgG),透過連接子與稱爲”載荷(payload)”的細胞毒殺性化療藥物相互結合。 正常情况下,抗體藉由抗原結合片段(Fab)去辨識以及結合癌細胞表面的靶抗原,透過內吞作用而去內化單株抗體的,經由細胞內的溶酶體進行蛋白質水解或酸化裂解”連接子”,進而在癌細胞內釋放出載荷(payload)的細胞毒殺性化療藥物。這種靶點依賴性的活化驅動方式,讓其更精準地對癌細胞發揮更專一性的細胞毒殺作用,因而可以有效减少藥物的全身副作用。每款抗體藥物複合體的藥物屬性皆不同,其治療上的獲益也頗爲複雜。 抗體藥物複合體如果具有穿透膜性的載荷可以在癌細胞內釋放後,就可以透過” 旁觀者效應”效應,將載荷(payload)上的細胞毒殺性化療藥物擴散到鄰近部位和鄰近細胞,誘導非抗原依賴

對抗乳癌明日之星:抗體藥物複合體(ADC) 閱讀全文 »

2022120611 1

扶正氣祛癌邪 酵母來源的葡聚多醣體有法度來抗癌嗎?

 文:癌症新觀點/話聊俱樂部/中西醫腫瘤專科 陳駿逸醫師 人體的免疫系統包括先天免疫和適應性免疫。  當細菌、病毒等病原體入侵時,先天免疫系統擔任第一道的防綫,快速提供了重要的初始反應,並且透過檢測與病原體相關的特定抗原,動員適應性的免疫系統對其展開防禦。而適應性免疫系統的成員,例如B細胞、T細胞,除了協助先天免疫系統外,做重要的是會對病原體産生持久性的“免疫記憶”,因此下次遇到同樣的病原體,就可以迅速作用,反應速度就更快。   相較於適應性免疫,先天免疫系統過去一直被認爲是缺乏記憶性的。然而這一觀念正在逐漸被改變,怎麼說呢?例如:卡介苗,這種疫苗原本用來讓適應性免疫系統記住結核桿菌,但現在發現,它也會讓先天免疫系統得到“訓練”,進而持續增强免疫反應,從而對其他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等有預防作用。這也是為何去年有接種卡介苗的國家,似乎新冠病的疫情比較趨緩的一項說法。   仔細再來認識先天免疫系統(innate immune system)是甚麼? 先天免疫系統又稱為固有免疫,包括一系列的細胞及相關機制,可以以非特異性的方式抵禦外來的感染。先天免疫系統的細胞會非特異性地去辨識、並且作用於病原體。與適應性免疫不同,先天免疫系統並不會提供持久的保護性免疫,而是作為一種迅速反應的抗感染作用,目前知道先天免疫系統存在於所有的動物和植物之中。   而人體的先天免疫系統的細胞,主要組成是白血球,是游離於特定的組織器官之外的獨立的細胞。它們的功能更類似於獨立的單細胞生物,白血球可以自由地移動並捕捉細胞碎片、外源顆粒或入侵微生物。與許多其他體細胞不同,白血球沒有自行分裂來達到增殖的能力,而是由骨髓中的多能造血幹細胞產生。  

扶正氣祛癌邪 酵母來源的葡聚多醣體有法度來抗癌嗎? 閱讀全文 »

2022120531 1

認識BRAF V600E突變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近年來治療上的突破

根據臨床共識,建議分析基因型態,包括全RAS、BRAF、HER2 和錯配修復 (MMR) 的狀態評估,來確定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患者的預後和治療患者的策略。 特別是,BRAF突變佔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患者的 8-10%,超過 90%的 BRAF突變是密碼子 600 發生了錯義的突變,導致纈氨酸氨基酸取代谷氨酸 ,醫界常稱為BRAF V600E 突變,這是一個預後不佳的因素。這類患者的中位總生存期確實很差,中位總體生存期大約只有 10 至 20 個月之間。甚至部分患者的整體存活時間差到,只有其他沒有這種基因突變患者的第一線治療的控制時間。 此外,不同於 V600E 的 BRAF 突變,則稱為BRAF non-V600E突變,大約佔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患者的 2%,但是它們有有別於BRAF V600E 突變的特殊臨床病理,且預後比BRAF V600E 突變要來得更好。與 BRAF V600E 突變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不同,BRAF non-V600E 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通常是左側原發、非粘液性、微衛星穩定性(MSS),沒有腹膜轉移,導致其有較好的存活時間,並且不需要使用BRAF V600E 突變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相同的治療方法 在生物學上,BRAF突變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患者,特徵通常為高度甲基化、微衛星不穩定性 (MSI) 和屬於共有分子亞型 1 (CMS1)。特別是,高度微衛星不穩定性(MSI-H) 的特徵和 BRAF V600E的突變經常會重疊發生,多達 50% 的 BRAF V600E 突變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屬於高度微衛星不穩定性(MSI-H)。 值得注意的是,那些攜帶有 BRAF V600E 突變且同時有高度微衛星不穩定性(MSI-H)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總是散發性的大腸直腸癌,不是遺傳性大腸直腸癌-林區症候群。這是相關的,因為眾所周知,倘若同時伴隨 MSI-H 狀態的話,他們因此可以從檢查點抑制劑的免疫治療中獲益。現在,pembrolizumab是攜帶 BRAF V600E 突變的且同時有高度微衛星不穩定性(MSI-H)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的新標準治療。 如果免疫療法有禁忌或不可用,化學治療仍然是一種選擇。

認識BRAF V600E突變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近年來治療上的突破 閱讀全文 »

2022120523 1

對抗RAS基因突變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 WEE1標靶藥物Adavosertib 會是好的中繼投手嗎?

中繼投手係指於賽事中不是第一位上場的投手,也不是最後一位上場的投手。在正常情況下,中繼投手多於第五局至第七局出場,接替先發投手登板投球。好的中繼投手,不只要無失分,更重要的是不要被逆轉,甚至可以贏得更多個出局數。 在RAS突變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的世界,原本的治療方式就相當有限,第一線的標靶藥物目前只有bevacizumab,所以RAS突變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患者第一線的治療,也就是先發投手大多是給予化療合併或不合併標靶藥bevacizumab。當第一線治療讓病情有些起色,腫瘤控制情況不錯的時候,往往病人體能有些受損,或是無法繼續耐受化療,想要暫時休兵,過去就有許多策略安排在這個先發治療之後,但是病情仍屬樂觀之際,可能採用積極監控而不給予治療藥物的策略、或是改採口服化療、或是改用單用標靶等等之維持性治療,作為中繼投手。然而,對於RAS突變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本身的基因變異,造成預後本來就不佳,所以是否有更好的中繼維持性,就變成對RAS突變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而言,有迫切的需要。 看官們請瞧瞧是否有新招式,可以應付呢? 首先,癌細胞增生是需要借助細胞週期的啟動。而細胞周期又叫做細胞增殖期,是細胞從一次分裂開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結束所經歷的完全過程。 細胞周期主要任務就是將遺傳物質DNA的複製合成,然後進入分裂期後完成細胞的增殖,就完成了一個細胞周期。然而根據細胞增殖周期的不同生化特點,又將其分爲四個連續的時期。分別是G1期(DNA合成的前期),S期(DNA合成期),G2(DNA合成的後期),M期(有絲分裂期)。 而細胞週期的進展:G1期→S期→G2期→M期。 G1期:進行細胞生長,S 期:進行DNA的複製,使DNA成為相同的兩份,至於G2期則是用來製造蛋白質,準備細胞分裂的所需物質,而M期就是有絲分裂期,爲進行染色體分離和細胞質分裂的階段,使一個細胞增殖成兩個細胞,且每個細胞都有完整的一份DNA。 有一個特殊的Wee1激酶,主要的任務是參與細胞周期的G2進入M期當中的檢查點工作,並切擔任DNA損傷修復過程的關鍵激酶。 目前已經知道有超過50%的癌症存在有p53基因的缺失或突變,導致細胞周期G1進入S期當中的檢查點的功能因此有所缺陷,使得具備有p53基因的缺失或突變腫瘤,其細胞DNA的複製及損傷修復的過程更仰賴G2進入M期當中的檢查點的功能。

對抗RAS基因突變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 WEE1標靶藥物Adavosertib 會是好的中繼投手嗎? 閱讀全文 »

2022120513 1

c-Met過表達非小細胞肺癌的新穎治療選項- Telisotuzumab vedotin抗體藥物複合體

自從輝瑞在2000年推出第一個生物標靶ADC (抗體藥物複合體antibody drug conjugate) 抗癌藥物Mylotarg後,該類型藥物這幾年逐漸成為癌症治療的”新武器”。2022年1月4日,又有新的抗體藥物複合體ADC- Telisotuzumab vedotin(Teliso-V),得到美國FDA授予突破性療法的認定(BTD)。艾伯維(AbbVie)藥廠所開發的Telisotuzumab vedotin成為生物標靶ADC新的生力軍,目前這款新的生物標靶ADC目前核准治療轉移性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野生型的非鱗狀之非小細胞肺癌且有c-Met的過表達的患者,用于在鉑類藥物治療期間或治療後出現疾病惡化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肺癌是全球2020年癌症死亡的首要病因。全球2020年新發的肺癌病例超過200萬,死于肺癌者大約有180萬。 新的抗體藥物複合體ADC- Telisotuzumab vedotin主要靶向的靶點是c-Met,並且連接了微管蛋白抑制劑MMAE作爲這個ADC內具有細胞毒殺性的有效彈頭內的炸藥(payload)」。而c-Met是一種出現在包括非小細胞肺癌在內的多種惡性腫瘤中會過度表達的受體酪氨酸激酶。目前,尚無獲准可以用于治療c-Met過度表達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抗癌療法。

c-Met過表達非小細胞肺癌的新穎治療選項- Telisotuzumab vedotin抗體藥物複合體 閱讀全文 »

2022120511 1

雙免疫藥物Balstilimab與Zalifrelimab 子宮頸癌治療露身手

針對PD-1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balstilimab,而Zalifrelimab則是CTLA-4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編號NCT02576509的臨床試驗目的在研究評估了balstilimab合併zalifrelimab用於復發/轉移性子宮頸癌患者的第二線治療療效,該研究共收錄155位復發/轉移性的子宮頸鱗狀細胞癌、腺鱗癌或腺癌患者。 該研究結果顯示,此雙免疫治療方案對復發、轉移性子宮頸癌有一定的臨床療效及耐受性,其中對於PD-L1表達陽性或陰性,或是腫瘤的組織學無論為如何,整體上雙免疫治療方均有臨床的療效,但如果PD-L1呈現陽性和鱗狀細胞癌患者的治療的總體緩解率更高。

雙免疫藥物Balstilimab與Zalifrelimab 子宮頸癌治療露身手 閱讀全文 »

2022120507

染髮真的會致癌嗎?癌友可以染髮嗎?如果可以 如何健康染髮?

染髮會致癌嗎?從其他致癌物質的角度來看! 關於這個議題,要從2017年說起,那時候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了致癌物清單,給致癌物分了4個等級,等級越高則致癌可能性越小,而染髮劑的致癌性被歸為3級,好像是致癌性很低。 這時候有人或許要問,都列在清單,不就證明染髮劑會致癌嗎? 仔細審視這份清單裏,比染髮劑致癌等級高的有誰? 香烟、酒精性飲料、泡菜、檳榔、醺肉、火腿、香腸這些物質的致癌可能性顯然比染髮劑要高出許多,所以你如果因為染髮可能會致癌,就不要去染髮之前,建議癌友先戒了香烟、酒精性飲料、泡菜、檳榔、醺肉、火腿、香腸這些物質吧! 關於染髮是否會致癌的問題,你可是要知道的 目前染髮劑還是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爲了“現有證據無法進行分類致癌性的物質”,為何還是妾身未明呢? 主要是因爲無論是人、還是動物的研究,現有的研究證據都無法證明染髮劑會導致癌症。 那麼爲何染髮劑雖染繪染黑頭髮,但卻一直被抹黑成”嚴寬恆”呢? 既然染髮劑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爲第3級致癌物,甚至比第1級的烟酒還低了許多!那麽,爲什麽染髮劑卻一直被抹黑成”致癌物質”呢? 如果張宇的名曲”月亮惹的禍”歌詞中一直說”都是你的錯”, 那麼染髮劑一直被抹黑成”致癌物質”都是因爲”對苯二胺”這個“壞傢伙”,也就是染髮劑廣告中常提到的”PPD”!

染髮真的會致癌嗎?癌友可以染髮嗎?如果可以 如何健康染髮?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