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抗癌

—Pngtree—tibetan elements 1678821

狀況不佳的肝癌患者治療1大福音:中藥淫羊藿甙延長壽命達標

許多晚期肝癌患者往往臨床的狀況很複雜,例如血液功能受損、肝臟或身體狀況不佳。這些晚期肝(細胞)癌患者不適合使用分子標靶藥物sorafenib、免疫與抗血管新生atezolizuamb/bevacizumab合併療法或是全身性化療,也沒有標準或普遍可以接受的治療方法,西醫建議只能給予支援療法。 《日華子本草》:「傳統中草藥淫羊藿治療一切冷風勞氣,筋骨攣急,四肢不仁,補腰膝。」其功效為溫腎壯陽,強筋骨,祛風濕。淫羊藿主要有效成分為淫羊藿總黃酮、淫羊藿甙及多糖。此外,尚含有生物鹼、甾醇、卅一烷及維生素E等。淫羊藿能促進陽虛動物的核酸、蛋白質合成,且具有雄性激素樣作用,能提高機體兔疫功能,特別是對腎虛病人免疫功能低下有改善作用;能擴張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環,增加血流量,降低周邊血液迴圈的阻力,增加冠脈流量 淫羊藿甙是一種源自淫羊藿的單分子(純度 > 98%),是一種新型的具有免疫調節作用的抗腫瘤藥劑。 臨床前研究證實,淫羊藿苷通過靶向 IL-6/JAK//STAT3 訊號通路,和調節包括 Th1 細胞因數在內的炎症免疫系統,和下調胎兒甲種蛋白 (AFP) 來進行抗肝癌的活性。 2期臨床試驗證實淫羊藿甙(icaritin),可以良好地改善身體及肝功能條件較差的晚期肝細胞癌患者的總體生存時間,並且與血清生物標誌物有相關性。 2021年首度公佈淫羊藿甙之第三期臨床試驗結果,確認淫羊藿甙在這類患者中上述的臨床益處和安全性。該試驗是一項多中心隨機、雙盲的第三期臨床試驗,採用適應性富集設計,比較淫羊藿苷(中國稱其為”阿可拉定”)與華蟾素(Huachashu,中國常用於治療肝癌的一種中藥配方),兩者作為晚期肝細胞癌患者的一線治療療效。主要研究終點是總體生存期,次要終點包括至惡化的時間(TTP)、無疾病惡化的生存期(PFS)、疾病控制率(DCR)和安全性。 試驗的患者被隨機分配(按照1:1比例),分別接受淫羊藿甙600mg或華蟾素。基於先前的研究,AFP(≥400 ng/mL)、TNF-a(<2.5 pg/mL)和 IFN-g(≥7.0 pg/mL)的綜合生物標誌物評分(CBS)用於選擇患者,而分數為2/3 的 CBS 評分是預定義的陽性。將綜合生物標誌物評分(CBS)為陽性患者給予中期分析。 研究結果:自 2017 年 9 月起,共收錄了 283 例晚期肝細胞癌患者,進行隨機

狀況不佳的肝癌患者治療1大福音:中藥淫羊藿甙延長壽命達標 閱讀全文 »

—Pngtree—wheat 20966

回春水

材料:小麥種子一杯 製作方法:小麥挑選後洗乾淨(放入水中,用手攪拌,將浮在水面上的種子撈郎起丟棄),泡水6-8小時濾乾,置放於陰暗處催芽。 1-2天以後,長出0.2公分的小白芽,用冷開水洗乾淨。再倒入三倍的乾淨的冷水浸泡18-24小時,即可以倒出飲用。 小麥在浸泡的過程中會產生豐富的酵素和酵母菌,能幫助腸胃道消化。維生素A與E,可以改善體質、消除疲勞、增強抵抗力。 #擊退癌疲憊 #醫師該告訴你的癌後養生術 #陳駿逸醫師 #陳駿逸醫師的用心話聊俱樂部 #與你癌歸於好 #防癌飲食 #藥膳 相關資訊請至: https://www.cancerinfotw.org/ 更多癌症營養資訊 請至:https://mycancerfree.com/e-school-7/

回春水 閱讀全文 »

防癌食物:山藥的妙用

防癌食物:山藥的妙用

山藥含有多種氨基酸以及植物性荷爾蒙,可以促使身體組織功能維持正常生活,細胞不容易癌化。 另外還有九種身體不能製造的氨基酸,可以被人體吸收,幫助新陳代謝。裏面所含的黏質多醣體進入腸胃道之後,對促進蛋白質含澱粉的分解以及吸收。也可以與有機化合物結合,維持骨頭以及軟骨的彈性。多醣體還可以增加自然殺手細胞以及淋巴細胞,活化巨噬細胞,產生干擾素,提高人體的免疫能力,抑制癌細胞的生長,這點與人參、靈芝、黃耆有相同的功效。 山藥裏面含有纖維素,可以促進腸胃的蠕動,預防大腸癌。所含的皂苷可以阻止因為化學物質所引起的腫瘤,例如肺癌、胃癌。還值得一提的是富含豐富豐富的碘,可以預防甲狀腺癌、乳癌以及卵巢癌。 山藥特別適合糖尿病人的使用,因為裏面含有植物荷爾蒙,可以促進胰島素的正常分泌。所含的皂苷以及鉀,可以將身體內多餘的鈉排出,具有預防高血壓的功能。另外,多醣體以及特殊成分的胺基酸對於預防感冒,改善呼吸道功能有幫助。山藥還有一項值得人津津樂道的功能,就是促進髮色白變成黑,以及預告濕疹的功能。

防癌食物:山藥的妙用 閱讀全文 »

状况不佳的肝細胞癌患者治疗大突破 中药淫羊藿甙延长寿命达标

逸仙談中醫藥治療癌症的過去與現在

早在3500年前的甲骨文中就記載了“癌”這個詞。中醫藥治療癌症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2000多年前的中醫經典著作中(如《黃帝內經》和《難經》)就有關於癌症的記載。  中醫學的整體觀認為人體是相互聯繫又相互制約,這一理念已在中醫對癌症的病因認知及辨證論治診療原則上體現出來。  在古代中醫文獻中對癌症的診療有著豐富的記載,除了對症狀、預後、鑒別診斷的描述外,還有對癌症的發病機制和治療策略的總結,揭示了古代醫家已認識到腫瘤的病因與外因性病原體、環境、情緒失調和飲食不當相關。  古代醫家強調了癌症起源於內因,並認為癌症是全身性疾病的部分結果。  因此中醫藥治療癌症採用了局部和全身治療相結合、增強患者身體抵抗力和消除病原體、調節情緒等治療策略,並選用增強正氣、清熱解毒、活血化瘀、軟堅散結等治療方法。  《醫宗必讀》首次提出不同階段的癌症治療:“初者,病邪初起,正氣尚強,邪氣尚淺,則任受攻;中者,受病漸久,邪氣較深,正氣較弱,任受且攻且補;末者,病魔經久,邪氣侵淩,正氣消殘,則任受補”。  中醫防治癌症運用了扶正祛邪、標本兼治、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等方法,形成了其獨特的概念與優勢。古代醫家治療癌症的經典方劑也傳承應用至今,如小金丹,西黃丸,大黃蟄蟲丸、六神丸、片仔癀等。  中醫藥治療癌症的療效已經在現今臨床實務與現代醫學研究所證明。中醫千年來的資訊為中醫治療癌症的發展提供了大數據的基礎,也吸引了越來越多國際的關注與合作。中醫結合現代醫學治療癌症的務實作法,有機會可以控制癌症,改善患者的癌症相關症狀,提高生活品質,預防復發和轉移,延長存活期。  現代醫學的癌症治療會一定程度地損害患者的氣血津液及五臟六腑的功能,經造成的副作用包括疲憊、厭食、噁心、嘔吐和白血球減少等;而局部副作用包括手足紅斑,脫髮,粘膜糜爛,潰瘍,水腫和出血。  在現代醫學的癌症治療的過程中,中醫治療可以協助減少副作用,例如:骨髓抑制、胃腸道反應、肝腎內臟的損傷、皮膚和粘膜的損傷等。而中醫主要以益氣生血、健脾胃、養肝腎、清熱解毒為治療原則,可以提高現代醫學的癌症治療的臨床療效,減輕副作用。  有一項研究的結論支持上述的觀點。該研究分析了包含有2815例癌症患者的34項的隨機研究,其中12項研究報告支持使用中醫輔佐性的治

逸仙談中醫藥治療癌症的過去與現在 閱讀全文 »

—Pngtree—cicada on branch 5634340

中醫的動物類藥物 也就是蟲類藥 是如何抗癌的?

武松打虎,這個故事大家應該是不陌生吧。在書中武松喝了18碗酒,就上了景陽岡,店家道∶“如今前面景陽岡上有隻吊睛白額大蟲,天晚了出來傷人,已經傷了三二十條路人性命。官府限期叫獵户去捉。‘’武松聽了,笑道∶“我是清河縣人,這條景陽岡少也走過了一二十遭,幾時聽説有大蟲!”,轉身就上了岡,後來果然就遇到了一隻吊睛白額虎。 在這裏我們發現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書中為什麼將老虎説為是大蟲呢? 威風凜凜的老虎怎麼就和蟲子聯繫到一起了? 其實古時候華人以”蟲”指代一切動物,並且將動物分為「五蟲」。 人類使用動物類藥物,最早遠在4000多年前,甲骨文中就記載了蛇、麝、犀牛等40餘種藥用動物。《內經》中有四烏賊骨的蘆茹丸方,是動物類藥使用於中醫之先河。《神農本草經》記載了動物類(蟲類)藥物有28種。東漢醫聖張仲景使用蟲類藥物組方治療各種雜病,例如《金匱要略》中有7個方中有使用10種的蟲類藥物。在《山海經》記載的146種藥物中,動物藥就有83種。明代時期李時珍《本草綱目》也收錄了蟲類藥高達 461 種,並將其分為蟲、鱗、介、禽、獸、人各部,使蟲類藥的應用於中醫有了長足的進展。 清代的溫病學家更對蟲類藥物的論述頗多創見。清代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89門中,運用蟲類藥去治療的有積聚、瘡瘍等9門。葉天士認為蟲類藥“飛者升,走者降,有血者入血,無血者行氣,靈動迅速,以搜剔絡中混處之邪”。清代王清任編撰的《醫林改錯》中記載血瘀證50種,創建了20個方,用地龍、山甲、䗪蟲、五靈脂、麝香等蟲類組成的方劑有9首。到近代,朱良春教授因擅長使用蟲類藥治療疑難雜症,被譽為“蟲類藥學家”,他也編撰《蟲類藥的應用》。 蟲類藥,亦即動物類藥物,均為血肉有情之品,中醫認為其具有藥性峻猛、性善走竄,其鑽剔搜刮之性,無草木、礦石可比。動物類藥物也因為其擁有攻毒散結、通絡止痛、活血化瘀、補益培本、搜風解毒等功效,中醫運用動物類藥物於癌症的治療。 中醫已蟲類藥的應用部位主要可分為二: 一是全蟲入藥,例如全蠍、地龍、蜈蚣、地鱉蟲等。 二是局部入藥,而蟾酥、蟲白蠟、蜂蠟、蜂蜜、蜂王漿、蜂毒、蜂房等以分泌物入藥;桑螵蛸為螳螂的卵囊;蠶沙、油蟲珠則是蠶以及蟑螂的糞便;而蟬蛻為蟬的蛻皮。 根據朱良春《蟲類藥的應用》歸納其臨床主治功效有以下幾點: 1.攻堅破積、2.活血化瘀、3.疏氣和血、4.宣風瀉熱、5.搜風解毒、6.祛風定驚、7

中醫的動物類藥物 也就是蟲類藥 是如何抗癌的? 閱讀全文 »

—Pngtree—chinese herbal medicine 5635241

胃癌術後 如何用中醫藥來預防胃癌的復發和轉移?

胃癌的癌前病變是指一類容易發生癌變的胃黏膜病理組織學變化,是胃黏膜出現異型增生和腸上皮化生,主要發生在慢性萎縮性胃炎。而由慢性淺表性胃炎→胃黏膜萎縮→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胃癌,是胃癌常見的發病模式。 如果能在胃癌的癌前病變尚在腸化生、上皮內瘤變階段,就阻止其繼續進展,甚至逆轉其病理改變,就能夠抑制腸型胃癌的發生,降低胃癌的發病率。目前認為胃黏膜萎縮→腸上皮化生是有可能被中醫藥所逆轉。對於胃癌術後,中醫藥對於預防復發和轉移有其角色。 胃癌術後屬於脾胃虛弱證,脾胃虛弱證型多表現胃部隱痛,餐後飽脹,胃納不佳,大便溏薄,舌體淡胖,邊有齒印,脈細弱。可以以香砂六君子湯健脾理氣為基本方來預防胃癌的復發和轉移。 胃癌術後屬於胃陰虧虛證型,多表現為胃部隱痛或脹滿,同時伴有口乾咽幹,舌質偏紅,舌有裂紋,少苔或者無苔,脈細。治療多以滋陰養胃湯為基本方來預防胃癌的復發和轉移。 胃癌術後屬於肝鬱脾虛證,肝鬱脾虛證多表現為胃部脹滿疼痛,脹痛可以牽及兩側脅肋部,消化道症狀常由情緒所誘發或加重,苔薄白舌淡紅,脈細弦。治療多以六君子湯合四逆散以健脾疏肝理氣為基本方來預防胃癌的復發和轉移。 胃癌術後屬於瘀血氣滯證,瘀血氣滯證多表現為胃部脹痛,痛有定處,而且病程較長,舌質暗紅或者舌有瘀斑瘀點,脈弦或澀。治療多以膈下逐瘀湯以活血化瘀理氣止痛為基本方來預防胃癌的復發和轉移。 胃癌術後屬於毒瘀互阻證型,毒瘀互阻證多表現為胃脘脹滿疼痛或灼熱疼痛,口苦,舌暗紅苔黃,脈弦滑。治療多在益氣健脾藥的基礎上加用清熱解毒和活血化瘀的中藥來預防胃癌的復發和轉移。 胃癌術後屬於濕毒內蘊證型,濁毒內蘊證多表現為胃部痞滿疼痛,納呆,口膩,苔黃白膩或者濁膩,脈滑。治療多在益氣健脾藥的基礎上加用清化濕濁和清熱解毒的中藥來預防胃癌的復發和轉移。 #中醫胃癌 #中醫癌症專科 #中醫癌症權威 #中醫癌症權威 #中醫癌症成因 #中醫縮小腫瘤 #癌症中醫台中 #中醫輔助癌症 相關胃癌資訊請至: https://www.cancerinfotw.org/ 更多胃癌資訊 請至: https://mycancerfree.com/cancer-5/

胃癌術後 如何用中醫藥來預防胃癌的復發和轉移? 閱讀全文 »

—Pngtree—hand painted colorful chinese medicine prescription 4641087

科學實證看中藥對大腸癌治療的功效

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據發現,中藥協助治療大腸直腸癌具有巨大潛力。但中藥抗癌的有效活性成分和潛在作用位置點仍然不是很清楚。而在醫學期刊Scientific Reports於2018年,研究者使用臨床資料和網路藥理學研究,找到中藥能夠有效治療轉移性大腸直腸癌作用的分子靶點。 中藥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可以減少放射治療、化療的副作用,提高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患者的免疫功能,減少癌細胞的轉移和復發,緩解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相關的症狀。然而,中藥中與患者生存直接相關的中藥活性成分,以及如何抑制大腸癌的分子靶點仍不清楚。 網路藥理學通過網路分析闡明了多組分和多靶點藥物的協同作用和潛在機制,是衡量多靶點藥物療效和揭示其功能機制的有效方法,為中醫藥從經驗醫學轉變為證據醫學提供了新的研究範式,或將加速中藥抗腫瘤藥物的發現,並改善當前的藥物研發策略。 醫學期刊Scientific Reports於2018年的研究,進行回顧性地分析了222位大腸直腸癌患者。其中,使用中藥組的患者有78例,無中藥組患者為144例。研究分析表明,患者的吸煙史、原發性腫瘤大小、漿膜癌細胞浸潤、原發性腫瘤分化程度、病理類型、是否有淋巴結轉移和癌胚抗原(CEA)>5ng/mL中位存活時間的減少呈現有明顯的相關性。而有接受全身性化療、放療、轉移後完全切除和接受中藥治療是有益於延長中位生存時間的重要因子。該研究分析,與無使用中藥組(12個月)相比,大腸直腸癌使用中藥組患者的中位生存時間(40個月)明顯更長。此外,使用中藥組的1年、2年、3年和5年存活率分別為96.1%、84.3%、56.3%和29.2%,而未使用中藥組組存活率分別為46.3%、24.5%、13.8%和7.3%。 該研究試圖從治療靶點資料庫獲取了大腸直腸癌62個重要的作用靶點。這些中藥作用的分子靶點主要設籍於癌細胞增殖,癌症轉移和免疫,包括RAS、磷PI3K/AKT1、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和介白素訊號傳遞通路,以及參與局部病灶性粘附的訊號傳遞通路。這些中藥參與的作用點與癌症的免疫反應,如自然殺手細胞介導的細胞毒殺性、B細胞受體信號通路和Toll樣受體的信號通路。 該研究也統計這78例接受中藥治療的大腸癌患者的中藥處方,共計有295種中藥。其中92種中藥的使用頻率/總頻率>8%,被研究定義為大腸癌療常用的中藥,其餘203種使用頻率<8%

科學實證看中藥對大腸癌治療的功效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