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自體免疫慢性病患者 不幸罹癌時適合免疫治療嗎?
文:癌症新觀點/話聊俱樂部 陳駿逸醫師 免疫藥物療法之一–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s)的使用正在迅速地擴展到多種癌症類型的治療中,無論是在轉移性癌症中、還是作為其他療法的輔助劑。 由於擔心毒性會因此增加,探討ICI使用的臨床試驗在很大程度上都會排除了已有自身免疫疾病的患者。 但是,新的證據表明,某些自體免疫慢性病可能還是可以考慮使用ICI。接下來我們來討論自體免疫慢性病與使用免疫治療相關不良事件之間的關係,以及哪些自體免疫慢性病患者可以使用免疫藥物治療。 目前臨床尚無有用的生物標記物能夠預測出將出現嚴重免疫治療相關不良事件( irAE)的患者。 這種缺乏不可預測性的情形因而增加了對已知患有或假定的有自體免疫慢性病患者不幸罹癌時,考慮使用免疫治療的不確定性。 而對自體免疫慢性病之病理生理學的理解,表明免疫檢查點PD-1 / PD-L1和CTLA-4途徑在這些疾病中可能很重要。 臨床前小鼠模型已經顯示PD-1途徑在發炎症結腸病,、如全身性紅斑狼瘡(SLE))的發病機理中起著一定作用。 CTLA-4 / CD86的多態性與自體免疫性肝炎、格雷夫斯病、同種異體幹細胞移植後發生急性排斥反應的風險增加以及包括白血病在內的多種不同癌症的發生率增加會有關聯性。 同樣的,PD-1基因的某些多態性與急性移植排斥和RA的風險增加有關係。 PD-1 / PD-L1表達和干擾素-γ通路相關基因的DNA甲基化,也與免疫藥物治療反應和對SLE的易感性有關。 還已經注意到,CTLA-4在某些正常組織(例如腦下垂體)上的表達,會使癌症免疫藥物直接與該受體結合,從而引起補體介導的免疫反應也可能會因此導致器官特異性的免疫治療之毒性。 種種背景下,讓醫界有理由會擔心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是否會加重潛在的自體免疫性疾病患者產生副作用的可能性。 但與CTLA-4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pilimumab之系列相比,PD-1 / PD-L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研究[發現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毒性和永久停藥率,與無自體免疫性疾病患者使用這些藥物的發生率是一樣的。但是,大多數自體免疫性疾病出現副作用的病例都是使用PD-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患者,而其自體免疫性疾病的類型是RA,牛皮癬和甲狀腺炎,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SLE,重症肌無力和血管炎)的患者人數則是明顯減少。儘管類風濕關節炎和牛皮癬患者可能有較高的免疫治療副
有自體免疫慢性病患者 不幸罹癌時適合免疫治療嗎?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