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健康新聞

2025080802 1

將三陰性乳癌分成四種分子亞型之治療概況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三陰性乳癌在驅動分子基因和免疫學特徵方面上表現出高度異質性。   目前有學者將三陰性乳癌分為四種分子亞型: 腔內雄性激素受體 (luminal androgen receptor/LAR)、 免疫調節型(immunomodulatory/IM)、 基底樣免疫抑制型 (basal-like immune-suppressed/BLIS) 和 間質樣型 (mesenchymal-like/MES)。   發表在2024年The Lancet. Oncology(柳葉刀-腫瘤學)期刊上的研究”Optimising first-line subtyping-based therapy in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FUTURE-SUPER): a multi-cohort, 異別為randomised, phase 2 trial”,該研究目的在於評估以四種分子亞型為基礎的療法,在三陰性乳癌第一線治療的療效和安全性。該項研究之名稱為FUTURE-SUPER,是一項正在進行的開放標籤、隨機對照的第二期臨床試驗。   該研究收錄了符合條件的參與者為年齡 18-70 歲的女性,體能狀態為良好或好,且經組織學證實為罹患有未經治療的轉移性或復發性三陰性乳癌。   根據分子亞型和基因組的生物標記,將參與者分為五組,然後按照 1:1 的比例隨機分配參與者,區組為4組,分別接受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100 mg/m²,靜脈注射,第1、8和15天)的單藥治療(為對照組);或是基於分子亞型所給予的方案,按分子亞型分層,以 28 天為一個療程。 腔內雄性激素受體型有HER2突變之分子亞型患者接受每日口服pyrotinib 400 mg 腔內雄性激素受體型有PI3K/AKT突變亞型、和間質樣型有PI3K/AKT基因突變亞型患者,接受每日口服everolimus10 mg,搭配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nab-paclitaxel (100 mg/m2),於第 1、8 和 15 天靜脈注射。單獨治療,或基於亞型的口服方案400 mg , 免疫調節亞型使用camrelizumab (療程的第 1 和 15 天靜脈注射 200 mg) 和每日口服famitinib 20 mg 基底樣免疫抑制型和間質樣型有PI3K/AKT的基因野生亞

將三陰性乳癌分成四種分子亞型之治療概況 閱讀全文 »

2025080603 1

認識嗜酸乳酸桿菌 (L. acidophilus)於癌症治療的應用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嗜酸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是一種益生菌,已經被證明具有抑制某些癌細胞生長的潛力,尤其是在大腸直腸癌中。研究發現某些嗜酸乳酸桿菌菌株可以抑制癌細胞增殖並誘導細胞凋亡。   嗜酸乳酸桿菌 (L. acidophilus)於癌症治療的潛在機制: 抑制癌細胞增殖: 一些嗜酸乳酸桿菌菌株,例如 KLDS1.0901,已經證明能夠以劑量依賴性方式減緩大腸癌細胞(HT-29 和 Caco-2)細胞株的生長。嗜酸乳酸桿菌菌株KLDS1.0901降低了HT-29腸癌細胞的粒線體膜電位,透過轉錄組學研究篩選出1133個差異表達基因,包括531個上調基因和602個下調基因,這些基因參與了與HT-29細胞凋亡相關的核因子κB和PI3K-AKT訊號路徑。   誘導癌細胞凋亡: 研究表明,嗜酸乳酸桿菌可能透過產生活性氧和活化半胱氨酸天冬胺酸蛋白酶來誘導癌細胞凋亡。嗜酸乳酸桿菌透過分泌戊酸,可以預防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引起的肝細胞癌。   調節抗癌免疫反應: 嗜酸乳酸桿菌可以影響腸道菌群,潛在地增強宿主的免疫反應,並創造一個不利於癌症發展的微環境。   改變腸道菌叢:

認識嗜酸乳酸桿菌 (L. acidophilus)於癌症治療的應用 閱讀全文 »

202508060101 1

認識植物乳酸桿菌 (L. plantarum)於癌症治療的應用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乳酸桿菌屬是一種不會形成芽孢的微生物,是一種厭氧和兼性無氧的革蘭氏陽性菌。這種細菌不僅在自然界中廣泛分佈,也存在於人體口腔和消化器官中;是一種有益微生物,被廣泛用作各種發酵乳製品的發酵劑。   植物乳酸桿菌 (Lactobacillus plantarum)是一種腸道益生菌,目前研究發現其有潛在的抗癌作用,尤其是在大腸直腸癌方面。研究表明,某些植物乳桿菌的菌株可以抑制癌細胞生長、調節免疫系統並減少會促進腫瘤發展相關的發炎。其抗癌作用通常是由細菌產生的特定代謝物(例如吲哚-3-乳酸)所誘導。     韓國泡菜富含植物乳酸桿菌 而負盛名的韓國泡菜,泡菜是韓國料理中不可或缺的發酵高麗菜,曾被認為是導致胃癌的危險因子。然而,除非食用含鹽量過高的泡菜,否則泡菜總體上是一種健康食品,因其富含魏斯氏菌和植物乳桿菌,而泡菜在抗氧化、抗肥胖、預防癌症和其他有益健康功效而受到認可。泡菜的防癌/抗致癌活性與發酵過程中產生的成分和產物類型有關。在泡菜發酵後期,植物乳酸桿菌會快速生長而產生大量的有機酸,而有機酸正是使泡菜酸化的主要物質。植物乳酸桿菌的耐酸性使其可以用做為天然抗菌和抗真菌產品。   泡菜的主要成分大白菜已被流行病學研究證實具有預防胃癌的功效,並且由於其富含膳食纖維,被認為能夠抑制結直腸癌的發生。泡菜的主要成分之一-辣椒粉,含有辣椒素(反式-8-甲基-N-香草基-6-壬烯醯胺)。儘管辣椒素在致癌過程中的作用一直存在爭議,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辣椒素能夠透過產生過量的活性氧來誘導癌細胞凋亡。 Thoennissen等人證明,辣椒素透過調節EGFR/HER-2通路,導致乳癌細胞的細胞週期停滯和凋亡,並可以顯著地抑制乳癌前病變的發展且無毒性。 植物乳酸桿菌的抗癌潛力已透過 Ames 突變試驗和 SOS 顯色試驗確認。   將高麗菜用 3% 的鹽醃製,並在 5°C 下發酵製作泡菜 3 週,泡菜的萃取物會對黃麴毒素 B1 表現出抗誘變作用。從泡菜中分離出的乳植物酸桿菌對 N-甲基-N’-硝基-N-亞硝基胍、4-硝基喹啉-1-氧化物(一種腸胃道癌症的致癌物質),也表現出強烈的抗誘變作用。此外,與源自發酵乳的乳酸菌相比,從泡菜中分離出的植物乳酸桿菌具有更強的抗誘變作用。   從泡菜中分離出的植物乳酸桿菌或活化人體的巨噬細胞,增強其吞噬作用

認識植物乳酸桿菌 (L. plantarum)於癌症治療的應用 閱讀全文 »

202508010101 1

抗癌關鍵被發現 幕後大白手益生菌YB328遠程指揮免疫作戰部隊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腸道益生菌可以通過促進有益菌的生長和抑制有害菌的生長來調節腸道菌群,進而改善腸道功能和增強免疫力。日本科學家最新的研究發現,有一種特定腸道益生菌-穆氏人類腸微菌(Hominenteromicrobium mulieris,,代號為YB328),更是抗癌“作戰司令官”的長官! 可以啟動在腸道在免疫系統中扮演著「司令官」角色的樹突細胞(Dendritic cell,簡稱DC細胞),發號派遣樹突細胞遠程奔赴腫瘤所在部位並帶領免疫作戰的T細胞部隊,藉以增強抗腫瘤免疫反應,提升癌症對於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單獨使用的治療有效率。   樹突細胞在免疫系統中扮演著「司令官」的角色,尤其在啟動適應性免疫反應中是至關重要的。 樹突細胞的主要功能是吞噬、分解外來物質(如細菌、病毒、癌細胞等) ,並將其抗原片段呈現在細胞表面。這些呈遞的抗原片段,能被其他免疫細胞,尤其是T細胞所識別,從而啟動免疫反應。且樹突細胞是目前公認最有效的抗原呈遞細胞,在啟動和調節免疫反應中發揮著關鍵作用;更是先天免疫系統和適應性免疫系統之間的橋樑,它們能夠識別和處理病原體,並將相關訊息傳遞給適應性免疫系統,引導其產生特異性免疫反應。   至於穆氏人類腸微菌(Hominenteromicrobium mulieris)是近期在人體腸道中發現的一種厭氧菌,是從健康個體糞便中分離出來的。它屬於顫螺菌科(Oscillospiraceae)。該菌名“mulieris”源自拉丁語,意為“女性的”,反映了其最初從女性受試者中分離出來。最近的研究發現,它可以激活腸道中的特定免疫細胞方面發揮作用,這可能會影響癌症的免疫療法。   過去研究,Akk菌(全名為Akkermansia muciniphila/艾克曼嗜黏蛋白菌,是一種革蘭氏陰性、嚴格厭氧的腸道益生菌。 它以腸道黏液層為食,分解黏蛋白並產生對人體有益的短鏈脂肪酸,同時維持腸道屏障功能),雖然也能促進樹突細胞朝著效應表型分化,再去啟動T細胞,但它的啟動路徑非常單一,只能誘導IRF8表達,相比之下穆氏人類腸微菌強化抗癌免疫力的手段就豐富多了。   雖然已經證實腸道益生菌確實會影響到抗癌藥物之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抗腫瘤功效,但其作用機轉尚未完全清楚。2025年一篇發表於《Nature》的研究,由日本國家癌症中心團隊進行的研究結果顯示,從對於PD

抗癌關鍵被發現 幕後大白手益生菌YB328遠程指揮免疫作戰部隊 閱讀全文 »

2025073001 2 1

腸道益生菌Alistipes finegoldii 助攻實體癌症免疫治療 並克服抗藥性的困境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癌症醫學權威期刊Cancer Cell於2025年發表了Alistipes finegoldii augments the efficacy of immunotherapy against solid tumors的研究論文 ,目的在探討菲氏阿利斯特菌(Alistipes finegoldii)是否可以促進實癌症所使用之免疫治療的療效?   該研究團隊發現一種腸道共生菌-菲氏阿利斯特菌,是一種具有潛力的預測癌症免疫治療療效的生物標誌物,並深入探討了菲氏阿利斯特菌可以增強癌症免疫治療效果的具體機制,為突破實體癌症的免疫治療抗藥性的臨床困境,提供了新的免疫治療策略-腸道共生菌聯合癌症免疫治療。   癌症免疫治療的問世讓腫瘤治療帶來了許多革命性突破。目前癌症的免疫治療,包括PD-1及其配體PD-L1在內、與CTLA-4的多種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已被陸續獲准可以用於多種癌症的治療。然而,許多實體癌症的免疫治療若使用單一藥物,往往治療有效率偏低,像是大腸直腸癌患者中,有超過95%屬於微衛星狀態穩定型,也就是MSS腸癌,其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單獨使用的治療有效率僅為1-2%。所以要如何提升實體癌症對於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單獨使用的治療有效率,以及如何免疫治療抗藥,儼然是為當前臨床治療上需要突破的重困境,目前已經有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合併放療或化療療的策略。   腸道共生菌在癌症治療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它們可以通過影響免疫系統、調節腸道菌群和增強治療效果來輔助癌症治療。 腸道菌群在癌症治療中的作用: 增強免疫力: 腸道菌群可以通過影響免疫細胞的活性和數量,增強身體對抗癌細胞的能力。

腸道益生菌Alistipes finegoldii 助攻實體癌症免疫治療 並克服抗藥性的困境 閱讀全文 »

202507290402 1

高禾醫院全身性腫瘤溫熱治療 讓癌症患者翻轉人生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有一位罹患唾液腺惡性腫瘤且合併肺部多處轉移的張姓患者,需要使用全身性化療治療來控制腫瘤,搭配特管辦法核准準的CIK細胞治療。療程初期,肺部的腫瘤還再繼續地長大,高禾醫院的細胞治療團隊,決定在第三次化療之後加上全身性溫熱治療,結果腫瘤首度受到了積極的控制,且在之後的評估療效之檢查中,不但肺部的腫瘤明顯地縮小,且唾液腺原發處的惡性腫瘤至少縮小了一半以上。   癌症的轉移仍然是我們想要積極提高患者整體存活率的努力上,最主要障礙之一。在抗癌的治療中,許多患者不可避免地會在治療療程的某個時程,產生了對化療或放療抗藥的癌症幹細胞(Cancer Stem Cell) ,甚至像這位張先生於一開始治療就出現了對化療有抗藥性的狀況。而癌症幹細胞是腫瘤的發生、復發和轉移的驅動力,更是導致癌症治療失敗的部分原因。   而全身性溫熱治療不但是一種有效的癌症輔助治療方法,更是一種相對安全的療法,尤其是熱療與放療、化療、標靶治療、免疫治療或細胞療法相結合時,更有助於可以殺死癌細胞,並顯著提高其他治療的有效性。全身性的熱治療,可謂是癌症免疫治療時代的復興者,特別是CIK細胞療法的好幫手。   全身性溫熱治療其特殊的輔助抗癌機制如下: 1.免疫系統 – 活化自然殺手細胞、細胞毒殺性 T 細胞、巨噬細胞和樹突狀細胞

高禾醫院全身性腫瘤溫熱治療 讓癌症患者翻轉人生 閱讀全文 »

2025072903 1

新興益生菌 普拉梭菌(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對癌症治療的助益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益生菌之一,糞桿菌屬中的普拉梭菌(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是人體腸道中的主要細菌,已經被證明可以輔助用於癌症預防和治療,尤其是在腸胃道癌症和需要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例如:pembrolizumab、nivolumab) 治療中搭配使用。過去的研究發現,它可以抑制腫瘤生長,增強癌症免疫療法的療效,並可能減輕與這些治療相關的免疫相關不良事件。以下是普拉梭菌更詳細對癌症治療的助益的介紹: 直接的抗腫瘤作用: 大腸直腸癌: 研究發現,對癌症治療的助益可以抑制大腸直腸癌細胞增殖和腫瘤形成。可以降低大腸直腸癌風險,可能與普拉梭菌具有直接的抗大腸直腸癌的作用。 其他癌症: 一些研究發現,普拉梭菌在其他癌症(包括乳癌)中也具有潛在的抗腫瘤作用。 在免疫治療療法中的作用: 增強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藥物(一種癌症免疫療法)的治療反應: 研究發現,普拉梭菌與改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ICI)的臨床反應相關,適用於黑色素瘤、肺癌和胃腺癌等多種癌症。其中F. prausnitzii 的菌株之一-EXL01 在臨床前研究中顯示其可以恢復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藥物之抗腫瘤反應的潛力。   減緩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藥物(一種癌症免疫療法)的治療毒性:

新興益生菌 普拉梭菌(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對癌症治療的助益 閱讀全文 »

2025072901 1

台中市全方位癌症關懷協會病友會公告:2025病友會: 化新知為行動 創造癌友更好的未來

2025病友會: 化新知為行動 創造癌友更好的未來 主辦單位: 衛福部台中醫院 台中市全方位癌症關懷協會                  時間:2025年09月04日(週四)  中午12:20~13:30                     研討會地點:台中醫院12樓大禮堂    議程: (以當日現場公告為準,免費參與,座位有限敬請事先報名)         報名專線: 04–22294411 分機3403、3406  王個管師   時間 議題 講師 12:20~12:30

台中市全方位癌症關懷協會病友會公告:2025病友會: 化新知為行動 創造癌友更好的未來 閱讀全文 »

2025070116 1

PARP標靶藥物 治療具備同源重組修復基因突變晚期膽道癌的成效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晚期膽道癌的預後不好,當病情走到處於困難治療的階段,其實後續治療的選擇相當有限。晚期膽道癌經過基因檢測,有時候會發現患者具備有可採取藥物的基因組改變,包括IDH1、FGFR2等,其中有一部分是具備同源重組修復基因突變。鑒於PARP標靶藥物(PARP抑制劑)在BRCA基因突變的實體癌症中的療效,包括乳癌、卵巢癌、攝護腺癌等,是否PARP標靶藥物-olaparib(Lynpraza)可以透過在具有同源重組修復(簡稱HRR)基因突變的晚期膽道癌中,誘導合成致死性DNA的損傷來提高腫瘤的控制。     2025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將於2025年5月30日-6月3日在美國伊利諾州的芝加哥舉行。 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年會(ASCO年會)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學術水準最高、最具權威的臨床癌症治療的會議。   2025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上報告了這項研究本文呈現了這項探討是否PARP標靶藥物-olaparib(Lynpraza)可以透過在具有同源重組修復(簡稱HRR)基因突變的晚期膽道癌中,誘導合成致死性DNA的損傷來提高腫瘤的控制的單臂之第二期臨床試驗的研究結果。   研究收錄了過去曾接接受過化療或拒絕化療、具備有與同源重組修復相關的胚系或體系基因變異(包括PALB2、BRCA1/2、ATM等)的晚期膽道癌患者,患者接受olaparib 300mg,每日兩次,直至疾病惡化,根據RECIST標準進行評估。主要研究終點是首次電腦斷層掃描(大約8周)時的疾病控制率。次要終點包括總體生存期(OS)、治療客觀緩解率(ORR)和腫瘤緩解持續時間(DOR)。研究計畫進行關於初始敏感性和耐藥性的相關評估。若前30例可評估患者中有19例或更多以上,在首次電腦斷層掃描時無進展且存活,則宣佈成功。

PARP標靶藥物 治療具備同源重組修復基因突變晚期膽道癌的成效 閱讀全文 »

2025070114 1

Minnelide(雷公藤內酯醇) 一種用於治療胰臟癌和肝癌、乳癌的新型藥物?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雷公藤內酯醇是一種從中藥植物雷公藤中提取的二萜三環氧化合物,已在多種腫瘤細胞株中顯示出作為潛在化療選擇的巨大潛力。由於在體內的溶解度有限,明尼蘇達大學透過添加磷酸酯基合成了 Minnelide(Minne=明尼蘇達州,-lide=雷公藤內酯醇),該基團會生成一種化學不穩定的化合物。   Minnelide 被研究者發現對胰臟癌和肝癌細胞株都有顯著療效。研究發現,有些細胞系的細胞死亡是凋亡的,而有些細胞系的細胞死亡則是自噬誘導。   Sorafenib是一種口服多激酶抑制劑,因其廣泛抑制細胞信號傳導和腫瘤血管生成,在肝細胞癌中具有抗增殖活性。Sorafenib主要透過在 Raf 激酶水平上靶向 Raf/絲裂原活化蛋白胞外激酶/ERK 信號傳導來發揮其抗腫瘤細胞增殖作用,同時透過靶向血管內皮生長因子 (VEGF) 受體 2/-3 和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受體 β 酪氨酸激酶發揮抗血管生成作用。雖然Sorafenib可能提供適度的生存獲益,但其廣譜的標靶活性也伴隨著一系列不良副作用,Sorafenib這些副作用包括胃腸道出血、骨骼和肌肉疼痛以及多發性皮疹等,可能嚴重到需要停藥,或導致一定程度的不遵從性,最終削弱Sorafenib的有益作用。   為了驗證Minnelide和Sorafenib合併用藥在體內是否同樣有效,將Huh7細胞植入無胸腺裸鼠的側腹。當腫瘤長至約400立方毫米時,將裸鼠隨機分為四組:生理食鹽水組、Sorafenib組(10毫克/公斤體重)、Minnelide(0.42毫克/公斤體重)以及Sorafenib/Minnelide合併用藥。與生理食鹽水組或單獨使用任一藥物治療相比,接受Sorafenib/Minnelide合併用藥的動物之腫瘤則是顯著消退。   胰臟的腺鱗癌 (Adenosquamous carcinoma) 是一種高度侵襲性的胰腺癌變體,會過度表達 MYC。 Minnelide可降低 MYC 的表達。目前已經開展一項第二期臨床試驗在測試 Minnelide 對晚期難治性胰臟腺鱗癌患者的療效。

Minnelide(雷公藤內酯醇) 一種用於治療胰臟癌和肝癌、乳癌的新型藥物?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