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駿逸 醫師

2025020902

雙免疫藥物治療Nivolumab+ ipilimumab用於大腸直腸癌之成效

血液腫瘤科/癌症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根據CheckMate-8HW研究結果所披露:雙免疫藥物治療Nivolumab+ ipilimumab用於第一線治療不可切除或轉移性微衛星高度不穩定性(MSI-H)或錯配修復缺陷(dMMR)之大腸直腸癌患者之成效。   對於dMMR的大腸直腸癌患者而言,由於該種腫瘤的高突變性,傳統的化療及化療聯合靶向治療往往難以取得理想的療效。因此,新的治療方法的出現顯得尤為迫切。免疫療法的崛起與應用,為dMMR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徹底改變了他們的治療現狀。   於2025年參加了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胃腸道腫瘤研討會(ASCO-GI 2025) ,研討會於2025年1月23-25日在美國加州舊金山市舉行。   ASCO胃腸道(GI)癌症研討會是一個腫瘤學專題活動,旨在為胃腸道癌症護理和研究組織的成員提供科學和教育內容;為期三天的會議包含了食道、胃、胰腺、小腸和肝膽道、大腸、直腸和肛門等部位癌症的最新研究結果的發布。   2025年ASCO-GI大會上公佈的CheckMate-8HW研究結果被公佈,帶來了振奮人心的消息。這是一項隨機、開放標籤的三期臨床研究,評估了雙免疫藥物治療Nivolumab+ ipilimumab對比單免疫藥物治療Nivolumab,以及對比化療(mFOLFOX-6 或 FOLFIRI 方案,±bevacizumab或cetuxiamab),用於第一線治療不可切除或轉移性微衛星高度不穩定性(MSI-H)或錯配修復缺陷(dMMR)之大腸直腸癌患者的療效。  

雙免疫藥物治療Nivolumab+ ipilimumab用於大腸直腸癌之成效 閱讀全文 »

22025020901

針對手術可以切除的食道腺癌 可以考慮手術前後使用輔助化療FLOT方案

血液腫瘤科/癌症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食道任何一處的組織細胞有了惡性的轉變、發展出來的惡性腫瘤就叫做食道癌,食道癌裡最重要的有二種類型,多是從上皮細胞長出的癌症,佔了絕大多數,一般俗稱的食道癌若無特別說明都是指這兩類食道癌。一種稱為食道鱗狀細胞癌。因其來至表皮層的鱗狀細胞,佔所有食道癌的 90%以上。另一個還算常見的食道癌類型叫做食道腺癌。它是從含腺體的組織開始生長的,在食道腺癌出現前,鱗狀上皮細胞被為含腺體的表皮所取代,就是所謂的Barrett’s 食道。     2025年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了一篇名為“Perioperative Chemotherapy or Preoperative Chemoradiotherapy in Esophageal Cancer”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的設計主要是針對手術可以切除的食道腺癌,探討於手術期前後使用輔助化療FLOT方案,或是採用傳統的術前同步放化療,兩種治療模式進行對比。   研究結果發現與術前放化療相比,採用手術期前後使用輔助化療FLOT方案,會更為明顯地改善患者總體生存時間,3年存活率可以從50.7%提升至57.4%,也因為手術期前後使用輔助化療FLOT方案更降低30%的死亡風險。   食道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是全球第九大常見癌症類型,每年新確診食道腺癌的病例超過50萬,死亡病例超過44萬例。   在已開發國家,食道與胃食道結合部腺癌的發病率呈現上升趨勢。這類患者如果僅接受手術治療,常見會復發,食道腺癌的5年存活率很少超過35%。目前,針對手術可以切除之局部晚期食道腺癌的最佳治療方法仍不明確。   在這項名為ESOPEC的臨床試驗,評估針對手術可以切除的食道腺癌患者的總體生存時間方面,手術期前後使用輔助化療FLOT方案,是否會優於採用傳統之術前同步放化療?  

針對手術可以切除的食道腺癌 可以考慮手術前後使用輔助化療FLOT方案 閱讀全文 »

2025020901

模擬斷食(也稱為FMD) 藉由增加益生菌提升抗癌免疫力

血液腫瘤科/癌症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最近有一個全新的減重策略被稱為「模擬斷食」,也被稱為「FMD(Fasting Mimicking Diet)」。在斷食期間,我們可以透過補充流質食物和營養棒等方式,避免攝取過多的碳水化合物,以防止過多的肝醣和脂肪的生成。且這些補充物質需要咀嚼,以欺騙身體和大腦,降低飢餓感的產生。這種方法利用飲食技巧欺騙身體和大腦,讓人感覺好像是在進食,減少了飢餓感,同時又不會產生肥胖和老化的效應。   FMD的飲食策略跟吃代餐有什麼不同呢? 代餐則是透過控制每餐的熱量攝取來實現的,傳統的熱量限制方法主要依賴攝取碳水化合物並添加大量纖維以填充肚子。然而,一旦恢復到原本的飲食模式,很容易失去效果。而FMD飲食法則是不補充肝醣(一種儲存在體內的碳水化合物形式),並在斷食過程中刺激肝醣的燃燒和耗盡。透過細胞自噬的原理,身體的主要能量來源轉為脂肪和酮體。所以FMD和吃代餐的方法是有所區別的。   發表於2025年的國際胃腸病學頂級期刊Gut之研究發現,FMD在小鼠腸癌模型中,可以增強anti-CTLA4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藥物之療效,主要是因為FMD會經由調控腸道菌群發揮顯著的抗瘤效應,由微生物代謝調控免疫細胞功能的新機制。特別是首次發現益生菌-假長雙歧桿菌(B. pseudolongum)可作為FMD的模擬物,通過L-精氨酸介導的SLC7A1受體誘導CD8+ TRM細胞分化,顯著延緩腸癌進展。這一創新性發現為FMD在腸癌治療中的應用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也為開發基於益生菌的新型幹預策略提供了潛在靶點。有望在改善腸癌患者預後方面,具有重要的臨床轉化意義和應用價值。   通過週期性低熱量攝入類比禁食狀態,可以導致益生菌假長雙歧桿菌(B. pseudolongum)菌群變得更豐富,誘導腸胃道的記憶性CD8+ T細胞生成,從而抑制大腸直腸癌。有助於改善代謝、延緩衰老,並可以抑制腫瘤的生長。   主要是假長雙歧桿菌可以生成L-精氨酸,透過溶質載體家族7成員1受體(SLC7A1),促進組織駐留的記憶CD8+ T細胞(CD8+ TRM)增多與分化,從而啟動抗腫瘤的免疫反應。這一成果為提供大腸直腸癌患者的手術期前後之飲食營養介入,提供方向。  

模擬斷食(也稱為FMD) 藉由增加益生菌提升抗癌免疫力 閱讀全文 »

2025020601 1

BRAF+EGFR雙標靶搭配化療方案 FDA核准成為BRAF V600E突變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標準治療

筆者於2025年參加了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胃腸道腫瘤研討會(ASCO-GI 2025) ,研討會於2025年1月23-25日在美國加州舊金山市舉行。   ASCO胃腸道(GI)癌症研討會是一個腫瘤學專題活動,旨在為胃腸道癌症護理和研究組織的成員提供科學和教育內容;為期三天的會議包含了食道、胃、胰腺、小腸和肝膽道、大腸、直腸和肛門等部位癌症的最新研究結果的發布。   其中關乎BRAF V600E突變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患者之非常重要的臨床研究BREAKWATER最新研究結果的發布,更是會場上的焦點,且其論文同步發表於Nature Medicine醫學期刊。   結果證實BRAF+EGFR雙標靶搭配化療方案-Encorafenib(迫癌癒/Braftovi/康奈非尼,BRAF標靶藥物)+ Cetuximab (爾必得舒注射液/Erbitux/西妥昔單抗,EGFR標靶藥物) +化療的多藥治療方案,可以顯著提升BRAF V600E突變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患者的腫瘤治療反應率。   根據2025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胃腸道腫瘤研討會上公佈的這個3期試驗-BREAKWATER研究的資料,在具備有BRAF V600E突變轉移性大腸直腸的患者中,與單用化療方案mFOLFOX6(5-氟尿嘧啶、甲醯四氫葉酸和oxaliplatin)相比,BRAF+EGFR雙標靶搭配化療方案-Encorafenib+ Cetuximab+mFOLFOX6,可以使腫瘤治療反應率從40.0%改善至60.9%,兩組之間呈現統計學和臨床雙重意義上的改善。而且,各次族群在腫瘤治療反應率方面的獲益一致,中位總體生存期截至報告時尚未達到可以分析的成熟階段,但展現出有潛在的替患者帶來長期的生存獲益。   在BRAF+EGFR雙標靶搭配化療方案,腫瘤治療反應率上包括腫瘤完全消失(2.7%)、腫瘤部分消失(58.2%)、腫瘤呈現疾病穩定(28.2%)、腫瘤疾病進展(2.7%)。在單用化療方案mFOLFOX6組中,相應的發生率分別為1.8%、38.2%、30.9%、3.6%、8.2%。   2024年12月,美國FDA已加速核准Encorafenib+ Cetuximab+mFOLFOX6,可以用於治療具備有BRAF V600E突變轉移性大腸直腸的患者——包括第一線治療。  

BRAF+EGFR雙標靶搭配化療方案 FDA核准成為BRAF V600E突變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標準治療 閱讀全文 »

2025020413 1

腫瘤科醫師另類觀點看 血液腫瘤標記(或稱為腫瘤指數)之Cytokeratin 19 fragment (CYFRA 21-1)

癌細胞本身就具有高度的異質性,而這正是目前造成癌症標準治療出現內在或後天性抗藥性的原因,導致大多數癌症患者治療後最後是以失敗收場,或是出現抗藥性或症症復發。與其他癌症免疫療法一樣,CIK細胞療法的完全成功地克復上述的困難。因為針對異質性的癌細胞群而言,CIK 細胞具有靶向和殺死異質性癌細胞的能力。

最後,總結CIK細胞療法的結論:
CIK細胞療法在快速發展的癌症領域確實具有巨大治療的潛力。因此,如何優化CIK治療與其他癌症標準的中西醫治療結合,才能讓CIK細胞治療的優點發會的更為淋漓盡致。而CIK細胞療法在現今癌症的治療模式,主要以Add-on的方式加入,與現今癌症的治療模式互相搭配與互補,而不是完全去取代癌症標準的中西醫治療,如此將讓CIK細胞療法成為臨床實務中對於減少副作用和提升癌症患者存活率,提供更重要的關鍵神隊友的角色。

腫瘤科醫師另類觀點看 血液腫瘤標記(或稱為腫瘤指數)之Cytokeratin 19 fragment (CYFRA 21-1) 閱讀全文 »

202502041201

腫瘤科醫師另類觀點看 血液腫瘤標記(或稱為腫瘤指數)之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癌胚抗原)

癌細胞本身就具有高度的異質性,而這正是目前造成癌症標準治療出現內在或後天性抗藥性的原因,導致大多數癌症患者治療後最後是以失敗收場,或是出現抗藥性或症症復發。與其他癌症免疫療法一樣,CIK細胞療法的完全成功地克復上述的困難。因為針對異質性的癌細胞群而言,CIK 細胞具有靶向和殺死異質性癌細胞的能力。

最後,總結CIK細胞療法的結論:
CIK細胞療法在快速發展的癌症領域確實具有巨大治療的潛力。因此,如何優化CIK治療與其他癌症標準的中西醫治療結合,才能讓CIK細胞治療的優點發會的更為淋漓盡致。而CIK細胞療法在現今癌症的治療模式,主要以Add-on的方式加入,與現今癌症的治療模式互相搭配與互補,而不是完全去取代癌症標準的中西醫治療,如此將讓CIK細胞療法成為臨床實務中對於減少副作用和提升癌症患者存活率,提供更重要的關鍵神隊友的角色。

腫瘤科醫師另類觀點看 血液腫瘤標記(或稱為腫瘤指數)之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癌胚抗原) 閱讀全文 »

2025020411 1

腫瘤科醫師另類觀點看 血液腫瘤標記(或稱為腫瘤指數)之β2-microglobulin (β2-M/β2-微球蛋白)

癌細胞本身就具有高度的異質性,而這正是目前造成癌症標準治療出現內在或後天性抗藥性的原因,導致大多數癌症患者治療後最後是以失敗收場,或是出現抗藥性或症症復發。與其他癌症免疫療法一樣,CIK細胞療法的完全成功地克復上述的困難。因為針對異質性的癌細胞群而言,CIK 細胞具有靶向和殺死異質性癌細胞的能力。

最後,總結CIK細胞療法的結論:
CIK細胞療法在快速發展的癌症領域確實具有巨大治療的潛力。因此,如何優化CIK治療與其他癌症標準的中西醫治療結合,才能讓CIK細胞治療的優點發會的更為淋漓盡致。而CIK細胞療法在現今癌症的治療模式,主要以Add-on的方式加入,與現今癌症的治療模式互相搭配與互補,而不是完全去取代癌症標準的中西醫治療,如此將讓CIK細胞療法成為臨床實務中對於減少副作用和提升癌症患者存活率,提供更重要的關鍵神隊友的角色。

腫瘤科醫師另類觀點看 血液腫瘤標記(或稱為腫瘤指數)之β2-microglobulin (β2-M/β2-微球蛋白) 閱讀全文 »

2025020410 1

腫瘤科醫師另類觀點看 血液腫瘤標記(或稱為腫瘤指數)之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

癌細胞本身就具有高度的異質性,而這正是目前造成癌症標準治療出現內在或後天性抗藥性的原因,導致大多數癌症患者治療後最後是以失敗收場,或是出現抗藥性或症症復發。與其他癌症免疫療法一樣,CIK細胞療法的完全成功地克復上述的困難。因為針對異質性的癌細胞群而言,CIK 細胞具有靶向和殺死異質性癌細胞的能力。

最後,總結CIK細胞療法的結論:
CIK細胞療法在快速發展的癌症領域確實具有巨大治療的潛力。因此,如何優化CIK治療與其他癌症標準的中西醫治療結合,才能讓CIK細胞治療的優點發會的更為淋漓盡致。而CIK細胞療法在現今癌症的治療模式,主要以Add-on的方式加入,與現今癌症的治療模式互相搭配與互補,而不是完全去取代癌症標準的中西醫治療,如此將讓CIK細胞療法成為臨床實務中對於減少副作用和提升癌症患者存活率,提供更重要的關鍵神隊友的角色。

腫瘤科醫師另類觀點看 血液腫瘤標記(或稱為腫瘤指數)之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 閱讀全文 »

202502040901

腫瘤科醫師另類觀點看 血液腫瘤標記(或稱為腫瘤指數)之Thyroglobulin(甲狀腺球蛋白/Tg)

癌細胞本身就具有高度的異質性,而這正是目前造成癌症標準治療出現內在或後天性抗藥性的原因,導致大多數癌症患者治療後最後是以失敗收場,或是出現抗藥性或症症復發。與其他癌症免疫療法一樣,CIK細胞療法的完全成功地克復上述的困難。因為針對異質性的癌細胞群而言,CIK 細胞具有靶向和殺死異質性癌細胞的能力。

最後,總結CIK細胞療法的結論:
CIK細胞療法在快速發展的癌症領域確實具有巨大治療的潛力。因此,如何優化CIK治療與其他癌症標準的中西醫治療結合,才能讓CIK細胞治療的優點發會的更為淋漓盡致。而CIK細胞療法在現今癌症的治療模式,主要以Add-on的方式加入,與現今癌症的治療模式互相搭配與互補,而不是完全去取代癌症標準的中西醫治療,如此將讓CIK細胞療法成為臨床實務中對於減少副作用和提升癌症患者存活率,提供更重要的關鍵神隊友的角色。

腫瘤科醫師另類觀點看 血液腫瘤標記(或稱為腫瘤指數)之Thyroglobulin(甲狀腺球蛋白/Tg) 閱讀全文 »

2025020408 1

腫瘤科醫師另類觀點看 血液腫瘤標記(或稱為腫瘤指數)之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II(維生素 K 缺乏誘導蛋白-II /PIVKA-II)

癌細胞本身就具有高度的異質性,而這正是目前造成癌症標準治療出現內在或後天性抗藥性的原因,導致大多數癌症患者治療後最後是以失敗收場,或是出現抗藥性或症症復發。與其他癌症免疫療法一樣,CIK細胞療法的完全成功地克復上述的困難。因為針對異質性的癌細胞群而言,CIK 細胞具有靶向和殺死異質性癌細胞的能力。

最後,總結CIK細胞療法的結論:
CIK細胞療法在快速發展的癌症領域確實具有巨大治療的潛力。因此,如何優化CIK治療與其他癌症標準的中西醫治療結合,才能讓CIK細胞治療的優點發會的更為淋漓盡致。而CIK細胞療法在現今癌症的治療模式,主要以Add-on的方式加入,與現今癌症的治療模式互相搭配與互補,而不是完全去取代癌症標準的中西醫治療,如此將讓CIK細胞療法成為臨床實務中對於減少副作用和提升癌症患者存活率,提供更重要的關鍵神隊友的角色。

腫瘤科醫師另類觀點看 血液腫瘤標記(或稱為腫瘤指數)之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II(維生素 K 缺乏誘導蛋白-II /PIVKA-II)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