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治療新知

2025092412 1

大腸直腸癌手術後輔助化療 搭配積極體能運動3年會大幅提高癌症患者的存活率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臨床前和觀察性的研究表明,運動可以改善癌症的預後。然而,目前缺乏確切的重要證據。   一項由加拿大癌症協會等資助;名微CHALLENGE 的臨床試驗(註冊號碼為NCT00819208。這項在55個中心進行的3期隨機性的臨床試驗,研究者將已完成大腸癌手術後輔助化療的患者隨機分配至3年期間,分別參與結構化運動計劃(積極運動組)或僅接受健康教育材料(健康教育組)。主要研究終點是無疾病復發之存活期。   研究結果如下: 從2009年到2024年,共有889名患者被隨機分配到積極運動組(445名患者)或健康教育組(444名患者)。中位追蹤時間為7.9年,積極運動組的無疾病復發存活期確實是顯著長於健康教育組,其疾病復發、新發原發癌症或死亡的風險比為0.72。   積極運動組的5年無疾病存活率為80.3%,健康教育組為73.9%(差異為6.4個百分點)。積極運動組的總體存活期長於健康教育組(死亡風險比為0.63)。運動組8年總存活率為90.3%,健康教育組僅為83.2%(差異7.1個百分點;)。積極運動組肌肉骨骼不良事件之發生率高於健康教育組(分別為18.5% vs. 11.5%)。   腸癌患者於術後輔助化療後立即開始為期3年的結構化的積極運動計劃,可以顯著延長無病生存期,降低癌症復發,且結果與延長總體生存期呈現一致的情形。   CHALLENGE(全名為Colon Health And Life Long Exercise change)臨床試驗是一項跨國性的3期隨機研究,結果表明,結構化運動計劃可以顯著提高已完成術後輔助化療和手術的高復發風險之第二期或第三期腸癌患者的無病生存期。該計劃包括三年內有監督的結構化體能活動和行為的支持,這是首次專門為確定運動是否可以提高癌症存活率而設計的臨床試驗。結果顯示,與標準治療相比,癌症復發或新發癌症的風險顯著降低了近3成(28%)。該試驗結果已發表於2025年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上。  

大腸直腸癌手術後輔助化療 搭配積極體能運動3年會大幅提高癌症患者的存活率 閱讀全文 »

2025092302 1

AREN1721二期臨床試驗 標靶免疫聯合治療為TFE轉位之轉移性腎細胞癌找出路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AREN1721是一項隨機性的第二期臨床試驗。研究之目的在使用標靶免疫聯合治療 Axitinib + Nivolumab聯合療法,與PD-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藥物Nivolumab 的單一藥物做比較,治療各年齡層TFE/轉位性腎細胞癌的療效。   TFE轉位腎細胞癌約佔兒童腎細胞癌的50%,佔了腎細胞癌總病例的1-5%。由TFE3或TFEb的基因融合或擴增(TFEb)所驅動的轉位性腎細胞癌,通常病況及具有侵襲性,目前尚無標準的全身性治療。   AREN1721是一項由COG主導的NCTN前瞻性、隨機2期臨床試驗,研究之目的在比較Axitinib + Nivolumab聯合療法與Axitinib 的單一藥物(後因可行性的原因提前結束)和Nivolumab 的單一藥物 ,用於治療晚期不可切除或轉移性之轉位性腎細胞癌的兒童和成人患者。   該研究禁止先前接受過任何抗PD1/PDL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藥物或Axitinib 標靶治療的患者。主要的研究終點是無疾病惡化存活期,定義為從隨機分組至根據免疫改良RECIST標準出現了疾病惡化或死亡的最早時間。

AREN1721二期臨床試驗 標靶免疫聯合治療為TFE轉位之轉移性腎細胞癌找出路 閱讀全文 »

2025092102 1

成人性的缺鐵症(Iron Deficiency)與缺鐵性貧血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絕對性缺鐵症,定義為體內的鐵質的儲備低下,伴隨有或不伴隨有貧血,絕對性缺鐵症影響全球大約20億成年人。而缺鐵性貧血(Iron Deficiency),定義為因鐵質的儲備而導致的血紅素低下,大約影響全球約12億人。   絕對缺鐵症會從鐵質的儲備低下發展到缺鐵性貧血。   非貧血性之缺鐵症或缺鐵性貧血的患者可能是無症狀,或會出現疲勞、易怒、憂鬱、注意力不集中、不寧腿症候群(restless leg)(大約32%-40%)、異食癖(大約40%-50%)、呼吸困難、頭暈、運動不耐受症、心臟衰竭惡化。

成人性的缺鐵症(Iron Deficiency)與缺鐵性貧血 閱讀全文 »

2025091606 1

談談再生障礙性貧血(再生不良性貧血/Aplastic anemia)的治療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Aplastic anemia 的中文是再生不良性貧血或再生障礙性貧血。 這是一種骨髓造血功能異常的疾病,導致骨髓無法產生足夠的新血球,患者會同時出現紅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數量都偏低的情況。   再生障礙性貧血的治療可能包括單純支持性治療、免疫抑制治療或造血細胞移植。對於嚴重和極嚴重再生障礙性貧血(分別稱為 SAA 和 VSAA),如果單純只給予支持治療的情況下,死亡率超過 70%,因此屬於血液科急症。   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在感染期間以及接受抗胸腺球蛋白 (ATG) 或造血細胞移植等特定治療時可能需要住院治療。此外,長期輸血且血清鐵蛋白濃度升高至 1000 µg/L 以上的患者,可能需要鐵螯合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在移植後可以進行靜脈放血以降低鐵超負荷。   約三分之一的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對免疫抑制療法無反應。血小板生成素受體激動劑eltrombopag (Revolade/返利凝)可以用於治療免疫抑制療法療效不佳的重度再生不良性貧血患者。無論療效如何,該藥物的風險包括復發和遲發性克隆性疾病,例如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 (PNH)、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 (MDS) 或白血病。   患有再生障礙性貧血的孕婦復,其發風險高達 33%。應為這些患者提供支持性治療,盡可能將血小板計數維持在 20000 以上,並考慮使用環孢素(cyclosporine)。   請注意,不建議對新近診斷的患者使用造血生長因子(例如:重組人類促紅血球生成素 [rHuEPO]、白血球生成素 [G-CSF])的單一藥療法。   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需要定期門診追蹤,以監測血球計數和各種藥物的不良反應。門診患者可輸注濃縮紅血球和血小板。英國血液學標準委員會建議,在進行免疫抑制治療之前,應先行治療感染或無法控制的出血,包括已安排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患者。然而,如果存在嚴重感染,可能需要直接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以便為患者提供早期中性白血球恢復的最佳機會。   輸血 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需要輸血支持療法,直到確定診斷並可開始特異性治療。英國血液學標準委員會建議,血小板計數低於10000(出血或發燒時血小板計數低於20000)的患者,應該進行預防性輸血。然而,輸血應根據患者的臨床狀況、而非單純依賴輸血數量。避免接受家庭成員輸血非常重要,因為潛在捐贈者可能對非HLA(人類

談談再生障礙性貧血(再生不良性貧血/Aplastic anemia)的治療 閱讀全文 »

2025091604 1

免疫抑制療法合併Eltrombopag 治療重度再生不良性貧血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早期研究表明,Eltrombopag可提高重度再生不良性貧血患者標準免疫抑制療法(即馬抗胸腺細胞球蛋白 (ATG) +環孢素)的療效。   發表在2022年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一項前瞻性、研究者主導、開放標籤、多中心、隨機、3期臨床試驗中,比較了馬抗胸腺細胞球蛋白 (ATG) 搭配環孢素,聯合或不聯合Eltrombopag,作為一線治療方案在初治療之重度再生不良性貧血患者中的療效和安全性。主要終點是3個月時的血液學完全緩解率。     大部份患者都無法找到HLA相合之骨髓捐贈者,因此免疫抑制治療成了治療這些患者之第一選擇。這類病患應該接受ATG與環孢靈素之合併使用。一般所建議之劑量是ATG 40mg/Kg/天x 4天,再以口服環孢靈素12mg/Kg/天六個月。類固醇可使用於ATG治療後之前兩週以減輕血清反應性疾病(serum sickness)。     馬來源的抗胸腺細胞球蛋白(Horse Anti-thymocyte Globulin)給藥 患者連續4天(第1-4天)接受馬抗胸腺細胞球蛋白(ATG)靜脈輸注,劑量為40毫克/公斤/天,持續12-18小時。   為預防ATG相關副作用,包括血清病(serum sickness),患者以1毫克/公斤/天的劑量(靜脈注射或口服)給予皮質類固醇,至少持續7天,並在治療後2-3週內皮質類固醇逐漸減量並停藥。患者也可以預先服用對乙醯氨基酚(例如1000毫克)和/或抗組織胺(例如10毫克氯苯那敏)。   對於肥胖患者,ATG的劑量是根據理想體重(IBW)的1.3倍和實際體重之間的平均值來決定。   環孢素(Cyclosporine)的劑量及調整 患者從治療第一天開始口服Cyclosporine A (CsA),劑量為5 mg/kg,接著根據血中濃度進行調整(單株抗體檢測結果為150-250 ng/mL,多株抗體檢測結果為200-400 ng/mL)。治療持續至少12個月。  

免疫抑制療法合併Eltrombopag 治療重度再生不良性貧血 閱讀全文 »

2025091602 1

再生障礙性貧血(再生不良性貧血/Aplastic anemia)患者之生活起居注意事項與治療摘要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生活起居注意事項 對於患有嗜中性白血球減少症、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療的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應謹慎制定飲食計劃,避免食用生肉、乳製品或可能被細菌、真菌或黴菌汙染的水果蔬菜。此外,在使用類固醇或環孢素治療期間,建議要限鹽的飲食。   患者在血小板減少症期間,應該避免任何可能增加創傷風險的活動。建議月經期女性進行荷爾蒙的治療,以避免因血小板減少症而導致月經量增加。   告知患者在中性粒細胞減少症和淋巴球減少症期間,社區獲得性感染的風險會增加。患者應保持個人衛生,以降低感染風險。  

再生障礙性貧血(再生不良性貧血/Aplastic anemia)患者之生活起居注意事項與治療摘要 閱讀全文 »

2025091508 1 1

癌症患者的靜脈血栓栓塞症 (VTE)

癌症患者的靜脈血栓栓塞症 (VTE) 風險顯著高於一般人群,其風險是一般人群的九倍,使其成為癌症患者可預防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此外,與未患有 VTE 的癌症患者相比,在確診癌症時或確診後一年內患有 VTE 的患者預後較差。另一方面,正在接受癌症治療的患者,血栓復發的風險更高,嚴重出血的風險增加了一倍。此外,接受手術切除的癌症患者,其圍手術期和術後 VTE 風險顯著高於接受非惡性腫瘤手術的患者。多種因素導致這種風險升高,包括患者個體特徵、腫瘤相關因素以及治療方式。已發現與患者相關的多種風險因素,例如高齡(65 歲以上)、住院和長期煞車、靜脈血栓栓塞 (VTE) 病史、家族性或後天性凝血障礙(血栓形成傾向)等。此外,腫瘤細胞表達並釋放促凝血分子(例如組織因子、癌症促凝血因子、癌黏蛋白、白血球介素-1 [IL-1]、腫瘤壞死因子-α [TNF-α] 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 [VEGF]),這些分子除了活化凝血級聯外,還與血小板和免疫系統細胞(尤其是單核細胞-巨噬細胞系統),導致凝血級聯反應。此外,癌症手術、抗癌藥物和中心靜脈導管 (CVC) 可活化內皮細胞,導致內皮功能障礙,並促進血栓形成或出血。   儘管有多種評分系統嘗試評估首次靜脈血栓栓塞 (VTE) 事件的風險,但由於醫療保健專業人員使用率低,其在初級血栓預防策略中的應用有限。   在相當一部分癌症患者中,VTE 發生在特殊情況下,這使得血栓的管理和治療更加複雜。這通常與更大的不確定性以及缺乏關於此類情況下最佳治療方案的證據有關。這些特殊情況包括:因化療和/或放療導致暫時性血小板減少或持續性慢性血小板減少的患者,存在與癌症或其治療相關的高出血風險,或同時存在活動性出血;接受新的非細胞抑制治療(標靶治療、抗血管生成治療、免疫治療)的患者,以及嚴重腎衰竭患者。然而,過去二十年,關於癌症相關血栓形成 (CAT) 的隨機臨床試驗 (RCT) 發表的文獻寥寥無幾。   近年來,新的數據湧現,揭示了這種複雜的關係。因此,專門針對這一人群的研究數量顯著增加。雖然低分子量肝素 (LMWH) 傳統上一直是 CAT 的標準治療方法,但新型抗凝血劑的探索為治療方案開闢了新的途徑。   2023 年 SEOM(西班牙腫瘤內科學會)癌症患者靜脈血栓栓塞症 (VTE) 臨床指南強調,預防和治療應採取全面和個體化的方法,重點關注經驗證的門診患

癌症患者的靜脈血栓栓塞症 (VTE) 閱讀全文 »

2025091506 1

化療引起的周邊神經病變 (CIPN)的治療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各種藥物和非藥物治療均用於 CIPN 的治療。然而,儘管臨床上尚無直接預防 CIPN 的藥物,但有不同的治療方法,主要著重於預防和改善CIPN 的症狀。   用於癌症治療的化療藥物會導致離子通道興奮電位改變。為了修復這些電位的改變,離子通道治療方法是首選。雖然許多化療藥物無法穿過血腦屏障,但其中一些藥物很少能穿過血腦屏障。它們無法侵入腦組織,也無法在這些區域聚集。相反,它們通常會聚集在周圍神經系統中。它們通常在背根神經節和神經纖維末梢中密度會比較高,並在這些區域沉積。這種蓄積的特徵是轉錄因子-3釋放增加,從而觸發軸突損傷機制。髓鞘變性和軸突損傷始於表皮內神經纖維的受累,並向近端蔓延。結果導致CIPN發生,其特徵是周邊神經纖維、軸突和髓鞘的變性。   CIPN 的治療選項: 1.促紅血球生成素 (EPO) 促紅血球生成素 (EPO) 是治療貧血的首選細胞激素之一。它由腎上腺釋放,與紅血球生成有關。最近的研究表明,EPO 具有神經保護和神經營養的作用。在大鼠研究中,發現 EPO 透過保護健康的周邊神經來支持肌纖維的運動幅度。此外,EPO 也透過觸發週邊髓鞘形成來預防順鉑引起的周邊神經病變。   儘管 EPO 的神經再生特性使其成為治療 CIPN 的一種可能選擇,但由於缺乏人體實驗,在癌症患者中使用它來預防 CIPN 時應該要謹慎。   穀胱甘肽(Glutathione) 穀胱甘肽(Glutathione)由穀胺酸-半胱胺酸-甘胺酸組成,可減少鉑族藥物在背根神經節中引起的重金屬蓄積。據信,穀胱甘肽還能對順鉑引起的神經病變起到保護作用。此外,研究表明,穀胱甘肽(Glutathione)治療不會影響化療的抗癌活性。   3.N-乙醯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 口服N-乙醯半胱氨酸(一種穀胱甘肽前體抗氧化劑)被認為可以減輕化療藥物oxaliplatin引起的神經病變症狀,但還需要更多的研究。

化療引起的周邊神經病變 (CIPN)的治療 閱讀全文 »

2025090818 1

關於益生菌的食品補充劑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隨著科技的進步,以及對於腸道菌群與食物之間相互營養關係的理解,含益生菌的食品補充劑正逐漸為大眾廣泛接受。益生菌食品是新型功能性食品開發、蓬勃發展的領域。   各種動植物來源的食品基質,正被用作益生菌的潛在載體。下圖簡要展示了益生菌的食品補充劑的分類。   長期以來,乳製品一直被認為是益生菌最有效的載體。然而,近年來消費者的消費觀念發生了轉變,轉向以植物和肉類為基礎的益生菌的食品補充劑。這種轉變促使人們除了乳製品之外,還開發了許多其他類型益生菌的食品補充劑。   益生菌的食品補充劑的類型 動物來源性食品 動物性食品包括源自動物的食品,例如:肉類、蛋類、牛奶、優格等。 1.1 肉類製品 肉製品的益生菌食品補充劑是肉品產業中一個相對較新、且未被充分重視的領域。毫無疑問,肉類基質,尤其是香腸、薩拉米香腸等發酵產品,由於很少加熱,非常適合微生物菌叢的生長和存活。這些益生菌的食品補充劑產品的技術,挑戰在於因為醃製鹽、香料和其他微生物群的濃度較高、酸性環境以及水活性降低,微生物菌叢可能會失去活性或被殺死。此外,益生菌的食品補充劑所添加的微生物必須能夠耐受發酵的過程,並且能夠在胃中的酸性環境中存活下來。發酵的香腸被認為是益生菌的良好轉運體,因為脂肪分子對低 pH 值和膽汁具有保護作用。   1.2乳製品 優格、冰淇淋、起司、牛奶是世界各地常用來益生菌的乳製品食品補充劑。除了提供基本營養外,乳製品益生菌的食品補充劑還具有多種生理益處。

關於益生菌的食品補充劑 閱讀全文 »

2025090816 1

生產益生菌產品面臨的挑戰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近年來,益生菌相關實驗的宣傳和認知日益理性,並在市場上獲得了更廣泛的認可。隨著現代科學研究對人體微生物組的深入了解,新的益生菌類群得以鑑定,即為下一代益生菌,這促使人們研究更廣泛的人體微生物組,並鑑定其潛在的健康益處。   從鑑定新的微生物組到將其轉化為具有商業和經濟可行性的益生菌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任務,需要深入研究其生長培養基和環境條件的要求,並規範發酵和生產過程。首先,在開發新型益生菌的產品時,應注意新菌種的安全性,並對其進行完整的表徵分析。隨著技術的進步,應該開發更少偏差、更可重複的實驗方案,良好的統計設計和分析,對於任何微生物組研究都至關重要。   近年來,「組學」研究技術已徹底改變了益生菌從鑑定到工業生產的整個鏈。如上所述,益生菌的工業化生產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任務,從選擇合適的菌株、優化 pH 值、包封和微膠囊化培養物以獲得更好的存活率、評估益生菌細胞對食品感官特性的影響開始,每一步都需要標準化,而標準化會因菌株而異,並且取決於其商業需求。   菌株選擇是一項重要的標準,因此應檢查其體外生物學功能,即敏感性、穩定性、對消化系統酶的抵抗力。食品基質的選擇以及對成分或添加劑的影響,也會對益生菌的生長產生重大影響。包裝前加熱至 45°C 以上會破壞部分益生菌群,可透過在巴氏殺菌後添加培養物,實現無菌包裝來解決此問題。   近年來,有報告指出果汁是益生菌的潛在培養基,但由於有機酸的存在,在低 pH 值下維持益生菌的活力和活性是一個主要缺點。然而建議添加乳酸菌可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個問題。儲存溫度會對益生菌微生物的活力產生負面影響,可透過微膠囊化方法解決此問題。建議微膠囊化可透過創造有利的厭氧條件,使益生菌免受外部環境波動的影響。

生產益生菌產品面臨的挑戰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