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癌防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第71集 首播公告:3個乳癌CDK4/6抑制劑的治療 哪個是最好的?
陳駿逸醫師的”知癌抗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 第71集YouTube首播公告: 題目: 3個乳癌CDK4/6抑制劑的治療 哪個是最好的?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QiE55MgyazI 2023年11月18日晚上20:00 開始
陳駿逸醫師的”知癌抗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 第71集YouTube首播公告: 題目: 3個乳癌CDK4/6抑制劑的治療 哪個是最好的?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QiE55MgyazI 2023年11月18日晚上20:00 開始
陳駿逸醫師的”知癌抗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 第70集YouTube首播公告: 題目:認識肝癌免疫治療的副作用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6aqnf5U4DyM 2023年11月11日晚上20:00 開始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的最新統計,2020年肝癌是全球第六大癌症,全球發生肝癌人數達90.6萬人,也是癌症死亡的第三位原因,約有83.0萬的肝癌病例,占所有癌症死亡的8.3%。 肝癌長年以來名列臺灣十大癌症死因前兩名,根據衛生福利部的統計,每年有超過1.1萬人被診斷出罹患肝癌,因肝癌而死亡的人數則在5,000~7,000人之間。另一方面,美國癌症協會針對肝癌不同階段進行5年存活率分析,以原位癌之存活最高為35%,在癌細胞尚在肝臟區域範圍內未擴散時之存活率約12%,若癌細胞出現全身性的轉移時,存活率僅有3%,整體平均的5年存活率為20%。顯示現階段可用肝癌之藥物治療,標靶治療的效果仍相當有限,肝癌仍存在很高的未滿足醫療需求。 近來免疫療法(這邊指的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合併抗腫瘤血管新生的標靶藥物治療,目前已經成為晚期肝癌的第一線治療新選擇。針對不可切除(晚期)的肝癌,PD-1免疫抑制劑atezolizumab(Tecentriq,癌自禦)與抗腫瘤血管新生的標靶藥物Avastin(癌思停)合併之組合用藥列為晚期肝癌第一線用藥首選建議,取代了原來的一線標靶藥物Nexavar或Lenvima之使用,主要是因為相較於一線標靶藥物Nexavar,標靶免疫的組合治療會有更長的存活期與更長的延緩疾病惡化的時間,且可使27%患者之腫瘤顯著縮小,其中有6%腫瘤完全消失。但目前標靶免疫的組合治療的用藥組合僅適合用於輕度肝功能異常(Child-Pugh A)患者。另外雙免疫治療 Durvalumab(商品名:Imfinzi 抑癌寧)與tremelimumab也被推薦可以用於一線治療。 在晚期肝癌二線治療部分,免疫療法藥物如Keytruda、Yervoy或Opdivo合併Yervoy(雙免疫治療)等作一線標靶藥物治療失敗的用藥。其中Opdivo合併Yervoy用藥為PD-1與CTLA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之組合用藥,在臨床試驗中確實展現較佳的療效,但此雙
知癌防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第70集 首播公告:認識肝癌免疫治療的副作用 閱讀全文 »
在2016年在著名的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雜誌就曾經有如下的報導,有兩名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的黑色素瘤病患,最後因導致引發嚴重的心肌炎而死亡,新英格蘭雜誌曾經報導過,如果單獨使用PD-1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引發副作用之一的免疫性心臟病風險,是一萬分之六;如果將PD-1與CTLA-4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兩種藥物合併使用,發生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所引發副作用的風險,會因此上升到一萬分之三十,增大約加了五倍,死亡率可以說是極高的。 而免疫性心肌炎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使用於癌症治療後,最為嚴重的免疫治療副作用,其在臨床上可以表現為無症狀、輕微症狀、明顯症狀或暴發性心肌炎。 初始心臟受損的症狀大多是非特異性的,例如疲憊、心悸和上氣不接下氣等。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引發之重症心肌炎,往往會同時出現其他免疫治療的副作用,例如肌炎、呼吸功能障礙、肝功能異常、甲狀腺功能異常等。 其中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引起心肌炎的典型臨床症状,包括有:心悸、胸痛、急性或慢性心臟衰竭以及心包炎、心包膜積液等表現。
文: 癌歸於好 陳駿逸醫師 過去有關於癌症治療的研究會著重在評估該治療方法的成效時,以客觀的生物醫學測量,例如整體存活時間、治療有效率等,作為研究成果的指標,比較少會以病人的主觀感受、或是生活品質是否有改善來評估治療方法的成效。 然而,某些治療方法的成效可能是病人自己最清楚,透過醫療人員評估且過濾後的病人反應,有可能會遺漏掉重要的資訊。加上近年來「以病患為中心的醫療照護」逐漸成為醫界重視的概念,因此在評估一個新的治療方法或介入措施時,應該不是只從醫療照顧提供者的角度出發,相反地,直接來自病人觀點的病患自述的治療結果(Patient-Reported Outcome; PRO),目前認為是評估該治療方法的成效時,很重要且備受關注的指標。 病患自述的治療結果(PROs)指的是直接來自病患本身所提供之任何關於自身健康狀況的報告,也就是未經過醫生或其他人所解釋過的病人的治療反應。PRO 通常包括了病人自覺的健康狀態、症狀、治療的副作用、健康相關的生活品質、治療遵從性、及治療的滿意度等。 所以PRO的資料可以直接提供給病患及醫療照顧提供者,或者可以藉由證據的整合,來間接地對醫療實務上提供建議。另外 PRO 也可用來評估新的治療方法在病人所關心的面向上,是否真的有顯著的成效,這個資訊有助於促進醫病之間的溝通,提升治療的滿意度。PRO 的長期追蹤數據也可以癌症治療的無惡化存活期的輔助指標。 乳癌的重要研究monarchE的成績,在截至目前中位追蹤期為42個月時,CDK4/6抑制劑abemaciclib (Verzenio®、捷癌寧;阿貝西利)在協助降低早期但高復發風險乳癌(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受體陰性)的侵襲性乳癌的復發率方面,表現出持續的傑出成效,且安全性可耐受;在中位追蹤期為為19個月時,初步的PRO成績證實abemaciclib的術後輔助治療上市病患可以耐受的,大多數患者仍在接受abemaciclib治療。目前所有患者都已停用阿貝西利, ESMO 乳癌2023年的年度會議已于德國柏林盛大落幕且再度報告了該研究包括2年治療期和追蹤期間的資料,以評估PROs的長期影響。 共計有5591例接受abemaciclib為期兩年治療的患者中,在治療期間,PRO的評估完成率>90%,在追蹤期間PRO的完成率約80%。除了在3個月和6個月的評估時,abemaciclib治療的腹
病人觀點 看abemaciclib在乳癌術後輔助治療的成效 閱讀全文 »
優赫得(ENHERTU)的劑型:凍晶注射劑100毫克,一瓶輸注溶液用凍晶濃縮粉劑藥瓶可提供100 mg的trastuzumab deruxtecan。配製 (reconstitute)後,一瓶5 mL的溶液提供20 mg/mL的trastuzumab deruxtecan。 Trastuzumab deruxtecan是一種抗體藥物複合體 (Antibody Drug Conjugate, ADC),由三個部分所組成: (1)人源化抗HER2 之IgG1單株抗體(monoclonal Antibody, mAb),其胺基酸序列與trastuzumab相同; 以共價鍵結合至 (2)拓撲異構酶I (topoisomerase I) 抑制劑(DXd), DXd是一種exatecan衍生物; 中間由 (3)四胜肽可裂解連接子做連結。Deruxtecan係指連接子與DXd的組成部分。 抗體部份是以DNA重組技術,在中國倉鼠卵巢細胞製造,DXd與連接子則以化學合成方式製造。 每個抗體分子連接約8個deruxtecan分子。 優赫得(ENHERTU)在台灣的適應症: 轉移性乳癌 HER2陽性 單獨使用於具有無法切除或轉移性HER2陽性乳癌,且曾於以下狀況接受過抗HER2療程的成人病人: 轉移性癌症治療;或 術前或術後輔助治療,且於治療期間或完成治療後 6 個月內癌症復發。 HER2弱陽性 (HER2-low) 單獨使用於具有無法切除或轉移性HER2弱陽性(IHC 1+或IHC 2+/ ISH-)乳癌,且曾接受過針對轉移性乳癌之化學療法,或在進行輔助化療(adjuvant chemotherapy)期間或完成輔助化療後6個月內癌症復發的成人病人。 說明:荷爾蒙受體陽性(HR+)的乳癌病人應曾接受過荷爾蒙療法,除非病人不適合接受荷爾蒙療法。 優赫得(ENHERTU)使用時候的特殊警語 ENHERTU®不可與trastuzumab或trastuzumab emtansine相互替代。 肺毒性:ENHERTU®使用經驗中曾通報間質性肺病(ILD)及肺炎(pneumonitis)案例(含致命案例),應監測並立即調查徵兆及症狀如咳嗽、呼吸困難、發燒及其他新發生或惡化的呼吸道症狀。如有發生第2級以上ILD/肺炎,請永久停藥。告知病人此項風險並須立即通報症狀
文: 陳駿逸醫師 大腸癌長期以來位居台灣癌症發生率的第一位。隨著民眾的自我警覺性增高,大多數的病人在診斷後均能接受腫瘤切除手術。然而,某些病人,尤其是手術後發現有局部淋巴結轉移(即第三期)的病人,在手術後仍然有可能發生復發或轉移的現象。因此早在40年前,醫師就已經開始對大腸直腸癌的病人進行手術後輔助性化學治療,來減少病人的復發,並增加病人的存活。 最早一篇第三期大腸直腸癌的病人進行手術後輔助性化學治療的研究是由美國國家癌症中心所主導的研究,發現對於第三期的大腸直腸癌的病人給予5-fluorouracil (5-FU)及levamisole的手術後輔助性化學治療,可以減少40%的大腸直腸癌之疾病復發率,以及33%的死亡率。因此在1990年的大腸直腸癌輔助性的化學治療共識會議中就把 5-FU+ Levamisole 的化學治療作為第三期的大腸癌的手術後標準輔助性治療。 那是因為對於已經接受潛在治癒性手術切除的大腸癌的第3期患者,日後癌病疾病復發的風險被認為是由手術時即已經存在的臨床隱匿性微轉移的多寡所造成的。而於手術後給予輔助性治療的目標是根除這些癌症微轉移,從而提高大腸癌第3期患者的治癒率。 而大腸癌第3期患者接受術後輔助化療的好處,已經在大腸癌第3期(淋巴結有陽性擴散者)中得到明確的證明,其中給予以含有5-Fu(氟尿嘧啶)為主的輔助性化療最早得到證實,可以將疾病復發的風險降低大約有 30%,並降低了 22% 至 32%的死亡率,此後更發現術後含有5-Fu化療的輔助治療基礎上,再加上化療藥物oxaliplatin後,也就是FOLFOX或是CAPOX的處方,會讓額外改善疾病復發與死亡的風險益處則會更顯著。 從定義上看,術後的輔助治療是否讓病人獲益之金標準,就是要能夠因此提高患者的總體生存率。然而,三年的無病生存期(DFS)的定義為從隨機分組到無論原因如何所出現任何大腸癌事件的時間,似乎是替代五年總體生存期的可接受的指標,尤其是對於大腸癌第3期疾病。
PARP抑制劑在維持治療方面的突破性進展,不僅延長了卵巢癌患者的無鉑化療間期,更創造了一種新的治療模式。作為PARP抑制劑的代表藥物之一,niraparib無論是在鉑敏感復發,還是一線全體族群(包括BRCA突變以及未突變人群,或者稱之為all comers)的維持治療的研究中,都取得了令人驚喜的結果。 那麼,不同手術時機或殘留腫瘤狀態是否會對PARP抑制劑niraparib(尼拉帕利,)的療效造成影響? 在第三期臨床試驗PRIME中,niraparib用於新診斷晚期卵巢癌患者的維持治療,按手術時機和腫瘤殘留的狀態,對niraparib在這些狀態的療效進行事後的分析。而手術時機分為患者接受初次減瘤手術(PDS)或是間歇性的減瘤手術(IDS);術後殘留病灶狀態則分成患者為R0/R1切除狀態或R2切除狀態(即巨觀上有殘留腫瘤)。 總體而言(不考慮手術時機),使用niraparib的維持治療相較於使用安慰劑,會顯著延長了患者的疾病控制時間。 具體而言:在接受初次減瘤手術的患者中,niraparib的維持治療組尚未達到可以分析中位疾病控制時間的階段,而使用安慰劑組的中位疾病控制時間為12.0個月,niraparib的維持治療組相較於安慰劑組,可以降低37%的疾病進展或死亡的風險。 此外,在接受間歇性的減瘤手術的患者中,niraparib的維持治療組和安慰劑組中位疾病控制時間,分別為22.3個月和5.6個月,niraparib的維持治療組相較於安慰劑組,可以降低68%的疾病進展或死亡的風險。 安全性方面,接受初次減瘤術(PDS)或是間歇性的減瘤手術之niraparib的維持治療組中的患者,發生嚴重等級副作用比率分別為50.7% 與58.7%、因副作用而停止niraparib的維持治療的發生率,都是6.6%左右。 針對第三期臨床試驗PRIME的事後之亞組研究分析先使,無論病患接受卵巢癌手術的時機如何,niraparib相較於安慰劑的維持治療,均呈現出顯著改善了新診斷晚期卵巢癌患者的疾病控制時間。 #niraparib #尼拉帕利 #截永樂 #PPAR #初次減瘤手術 #間歇性減瘤手術 #PRIME #卵巢癌維持治療 #卵巢癌標靶 #Zejula #陳駿逸醫師
文:癌症新觀點/話聊俱樂部 陳駿逸醫師 美國FDA 核准免疫治療藥物 pembrolizumab(商品名KEYTRUDA)可以作為 第IB 期(T2a ≥ 4 釐米)、II 或 IIIA 期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手術切除和含鉑類化療後的輔助治療。 該項適應症的核准主要是根據關鍵的 第3 期 KEYNOTE-091 臨床試驗(也稱為 EORTC-1416-LCG/ETOP-8-15 – PEARLS)的數據。 該臨床試驗主要療效的結果指標是研究者評估的無疾病生存期(醫學上簡稱DFS)。 在手術切除後接受含鉑類輔助化療的患者中,與接續安慰劑相比,無論 PD-L1 表達的水平狀態,免疫治療藥物 pembrolizumab可以將疾病復發或死亡的風險降低了 27%。 無論 PD-L1 表達的水平狀態如何,在手術切除後接受含鉑類類輔助化療的患者中,接續使用KEYTRUDA 組的中位 DFS 接近五年(58.7 個月),而安慰劑組是接近三年(34.9 個月),與安慰劑相比,有將近兩年DFS (23.8 個月)的改善。 而其中之未接受術後輔助化療的 167 名患者 (占比14%) 的亞組,也進行探索性分析,此類患者接續使用免疫治療藥物 pembrolizumab並無法將疾病復發或死亡的風險降低。 “雖然轉移性肺癌患者目前醫療上取得了許多的進展,但手術治療仍然是第 IB、II 和 IIIA 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主要治療方法。 但過往經驗顯示,許多接受手術的患者疾病仍然可能會復發。
Sacituzumab govitecan (戈沙妥珠單抗,商品名Trodelvy), 該藥物是一種抗體藥物複合體(ADC),主要以是針對Trop-2(人類滋養層細胞表面第二型抗原, Trophoblast cell-surface antigen 2)為標靶的單株抗體Sacituzumab與化療藥物SN-38連結在一起該的抗體藥物複合體,增加對腫瘤細胞的專一性與治療效果,並降低全身性副作用。 Sacituzumab會選擇性結合在Trop-2表面抗原,TROP-2 在一般細胞表現較低,但在實體癌症細胞會大量表現,特別是在三陰性乳癌,TROP-2可以刺激癌細胞的生長。此外,在荷爾蒙受體陽性乳癌中,它也在腫瘤展過程中占了很重要的角色。 2020 年4月,sacituzumab govitecan獲得美國FDA加速核准的適應症:可以將該藥使用於過去曾經使用兩種以上藥物治療之轉移性三陰性乳癌的成人病患。因此讓Sacituzumab govitecan成為全球首個獲得核准用於治療三陰乳癌的抗體藥物複合體,通過特異性靶向Trop-2的單抗Sacituzumab將臨床常用的大腸癌化療藥物irinotecan的活性代謝産物govitecan(SN-38)靶向運送到三陰乳癌的病灶,爾後於細胞內發揮其化學毒性殺傷的作用。 此後,在歐洲腫瘤內科醫學會 (ESMO) 2020年年會,之前已經宣布因爲療效出色而提前終止的第三期臨床試驗ASCENT研究的詳細結果,也於大會首日粉墨登場。sacituzumab govitecan相比較於醫生選擇的化療方案的對照可以組顯著改善了患者的疾病控制時間(兩組分別為5.6 與 1.7個月),整體存活時間(兩組分別為12.1 與6.7個月),治療有效率(兩組分別為35%與 5%)。進一步證實了sacituzumab govitecan的臨床益處,這項成績的公布更支持sacituzumab govitecan治療轉移性三陰性乳癌的適應症,且在2021年FDA轉換爲完全核准sacituzumab govitecan用于治療既往已經接受2種以上療法的成人轉移性三陰乳腺癌患者。 好”神”就是”好神”。 2023 年 2 月 3 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 又核准了 sacituzumab govitecan可以用於無法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的荷爾蒙受體陽性
文:癌症新觀點/話聊俱樂部 陳駿逸醫師 手術前使用免疫療法 提升肺癌患者存活率 免疫療法,就是讓非小細胞肺癌病患在手術前數周,接受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療法藥物,它是一種能活化免疫系統,提升免疫系統攻擊腫瘤的藥物。 過去研究報告指出,切除腫瘤手術前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療法,可以更有效地活化免疫功能,使肺癌病人的免疫系統,除了消滅目標腫瘤的癌細胞外,還可能因為消滅了一些游離於血中的癌細胞,減少了日後血液中引起癌症復發和轉移的因子。 CheckMate 816是一項隨機開放性之第三期臨床試驗,此試驗納入358位第一B至三A期之可以手術切除之非小細胞肺癌的病人。手術前以1:1比例隨機分配,分別給予每三週接受一次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nivolumab 360 mg合併含鉑類雙化療,共三個療程;或是單獨給予含鉑類雙化療,共三個療程,然後於6周內進行肺癌手術。手術後病人可以再接受輔助性化療、放療或化放療。 CheckMate 816試驗結果顯示,化療合併nivolumab與單用化療相比,可顯著延長無病惡化、復發或死亡之無事件存活期 (event-free survival, EFS) (中位數 31.6個月 vs. 20.8個月, HR 0.63),提升2年的無事件存活率(event free survival, EFS)將近20%。也因此可以顯著改善不同期數肺癌之病理學上完全腫瘤消失(pCR)比率 (24.0% vs. 2.2%, OR 13.94, 99% CI 3.49-55.75; p<0.001),尤其是第一B之非小細胞肺癌的病人,理學上完全腫瘤消失(pCR)比率高達4成,另外不同期數肺癌之原發腫瘤之消退程度都較好。 CheckMate 816試驗結果的次族群分析中,多數次族群皆傾向於併用nivolumab有較佳的無事件存活率及pCR,其中以亞洲人、第三A期患者與非鱗狀上皮癌在無事件存活率上有達到顯著的差異性;而pCR方面則是所有次族群均達顯著的差異,僅非吸菸者未達顯著差異。其他如整體存活時間、整體反應率、第二年無事件存活率等分析結果,都顯示化療合併免疫nivolumab較單獨術前化療好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