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癌症關懷協會

20230210 1

”知癌抗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 第83集首播公告:久旱逢甘霖 免疫治療開創早期肺癌治療新方向

”知癌抗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 第83集 陳駿逸醫師YouTube首播公告: 久旱逢甘霖  免疫治療開創早期肺癌治療新方向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m5UQf-WaDEg   2024年02月10日晚上20:00  開始 古代的人生四大樂事: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肺癌的發病率與死亡率在各種惡性腫瘤中位居榜首,對全球人民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脅。其中,非小細胞肺癌大約占肺癌總數的80%~85%。肺癌是全球癌症死因首位,我國111年肺癌標準化死亡率為每十萬人21.8人,相較於100年時每十萬人26.0人,雖已下降16.2%,但仍高居臺灣癌症死因第一位。肺癌之所以死亡率較高,源自於其早期病徵並不明顯,在臺灣,有一半的個案發現就醫時已經是第4期,且5年存活率僅剩約1成。若能早期發現,5年存活率可達9成以上。   

”知癌抗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 第83集首播公告:久旱逢甘霖 免疫治療開創早期肺癌治療新方向 閱讀全文 »

2024020301

”知癌抗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 第82集首播公告:中醫針灸2.0 浮針療法治療癌因性疼痛的探究

”知癌抗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 第82集 陳駿逸醫師YouTube首播公告: 中醫針灸2.0 浮針療法治療癌因性疼痛的探究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A1r0S95q0ko 2024年02月03日晚上20:00  開始 傳統針灸有2000多年的歷史,自有歷史以來,針灸的針具從來沒有改變過,都是使用尺寸0.3毫米的「毫針」,直到1996年才有了新的發展。   1996年,中國的中醫學博士符仲華汲取傳統針灸醫學的基礎和精華後,改良了針灸針具,並發明浮針療法。由於浮針療法適用於治療肌肉與軟組織的長期疼痛及關節部位的術後復健,且效果顯著,在全球中醫界和疼痛醫療界引起關注。   浮針和傳統針灸到底有何不同?   傳統的針灸針為毫針,針長依使用的穴位部位不同,分別有1~9公分不等的長度。針灸針在下針時,是以90度垂直插入肌膚表面、刺入穴位,再透過「提插」和「捻轉」手法刺激穴位,達到刺激經絡和激發經氣的目的。   浮針療法則需要使用一次性的針具,這包含了針套、軟針管、及針芯。當中醫師找到影響局部疼痛處的皮下疏鬆結締組織層後,會以小於30度的橫面下針、平行刺入肌膚,再透過特殊的「掃散」行針手法,牽動和刺激周遭的肌筋膜。   癌症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見的臨床症狀,據統計75%以上的癌症患者會經歷中重度以上的癌症疼痛,癌症疼痛會嚴重地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   根據癌症疼痛的強度,會給予嗎啡類藥物或非嗎啡類藥物,然而,嗎啡類藥物相關的不良反會影響嗎啡類藥物治療癌症疼痛的使用。而且藥物治療方案可能不足以治療與癌症疼痛相關的症狀。因此,有人提出了包括針灸及其他相關療法來解決這些問題。而浮針針刺療法近日也被用於癌症疼痛治療,且看起來具有確切的止痛療效,且可以減輕與癌症相關的症狀,並且改善整體的生活品質。     浮針療法為何能夠止痛呢? 浮針療法止痛的作用機理,目前有以下幾種浮針療法的止痛假說: 疏鬆結締組織液晶態學說: 皮下疏鬆結締組織是通過一個具有壓電效應和反壓電效應的液晶態系統,可以建立細胞內外環境的聯繫。而浮針療法的進針角度會與皮膚呈現15-25度,恰好會作用于皮下疏鬆結締組織,當浮針直接擠壓、牽拉結締組織時,可以因此導致液晶狀態的疏鬆結締組織的空間結構的改變,由於壓電的效應,進而釋放出生物電,當生物電到達病變組織,產生反壓電的效應,因此改變細胞的離子通道,使得原本痙

”知癌抗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 第82集首播公告:中醫針灸2.0 浮針療法治療癌因性疼痛的探究 閱讀全文 »

2023092601

精準使用標靶藥物osimertinib 預防肺癌術後的復發與轉移

ADAURA是一項全球性的隨機雙盲的第三期臨床試驗,納入了接受完整手術切除的IB期、II期、IIIA期之常見EGFR基因突變(19del/L858R)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682例,患者接受或不接受輔助化療。患者入組後隨機分為兩組,一組接受泰格莎Tagrisso® (osimertinib)(80mg/天)治療,為期3年;另一組給予安慰劑治療,直到疾病復發或治療滿3年(或其他停藥標準)。 主要研究終點為研究者評估II-IIIA期患者的DFS(無疾病生存期)。而無病存活率(disease-free survival, DFS)是指病人診斷癌症接受完整治癒性療法後開始觀察,經過一段時間後,其復發或死亡的病人比率。(換個概念就是活著且無復發轉移的病人還剩多少)   次要研究終點為總人群的DFS,2年、3年、4年和5年的DFS,OS(總體生存期),安全性和生活品質。研究結果如下:  

精準使用標靶藥物osimertinib 預防肺癌術後的復發與轉移 閱讀全文 »

20240127 1

”知癌抗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 第81集首播公告:回顧2023年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陰性之晚期乳癌治療的整理

”知癌抗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 第81集 陳駿逸醫師YouTube首播公告: 回顧2023年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陰性之晚期乳癌治療的整理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pkRj_sr5bkQ 2024年01月27日晚上20:00  開始  

”知癌抗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 第81集首播公告:回顧2023年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陰性之晚期乳癌治療的整理 閱讀全文 »

20240120 1

”知癌抗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 第80集首播公告:回顧2023年HER-2陽性晚期乳癌治療的整理

”知癌抗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 第80集 陳駿逸醫師YouTube首播公告: 回顧2023年HER-2陽性晚期乳癌治療的整理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XOEvKibKwwE 2024年01月20日晚上20:00  開始   乳癌會依據分子分型而分類,而其中HER2陽性是屬於惡性度高的ㄧ種。醫界發現,大約有20%-30%左右的乳癌患者,癌細胞的HER2基因過度表現,不僅複製能力強,對化學治療藥物也易有抗藥性,病患即使完成手術治療,癌細胞仍有較高復發跟轉移的可能,使得存活期較短。   在台灣約每四個乳癌患者中會有一人為HER2陽性,治療HER2陽性的轉移性乳癌患者,已有多種標靶藥物與ADC(抗體化療複合體藥物)可接力延長存活期。目前國際公認的第一線治療為雙標靶搭配化療,一半的病患疾病無惡化存活期可達近19個月,總體存活期達到57個月,台灣已於2019年已有健保給付;若不幸一旦惡化,則可接續新一代抗體藥物複合體作為第二線治療,目前趨勢是以優赫得(Enhertu/Trastuzumab deruxtecan)取代過去賀癌寧. (trastuzumab emtansine, T-DM1)的治療。 本集將回顧2023年HER-2陽性晚期乳癌治療的進展,並給予整理。     #晚期乳癌 #優赫得 #Enhertu  #Trastuzumab #deruxtecan #DS8201 #  #第一線治療  #第二線治療 #第三線治療 #賀癌寧 #Trastuzumab emtansine  #T-DM1 #標靶治療 #陳駿逸醫師 #與您癌歸於好 #台中市全方位癌症關懷協會       更多腫瘤治療相關資訊 請連接”陳駿逸醫師與你 癌歸於好” https://mycancerfree.com 更多癌症病友需知 請連接”全方位癌症關懷協會” https://www.cancerinfotw.org/index.php 歡迎參與臉書社團:陳駿逸醫師的用心話聊俱樂部 www.facebook.com/groups/456281992960876/ 陳駿逸醫師門診的服務資訊 https://mycancerfree.com/contact/

”知癌抗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 第80集首播公告:回顧2023年HER-2陽性晚期乳癌治療的整理 閱讀全文 »

20231201 1

魔法子彈ADC 第13集 首播公告:Trop-2 ADC 藥物Dato-DXd結盟免疫 治療非小細胞肺癌初期研究的整理

陳駿逸醫師的魔法子彈ADC第13集YouTube首播公告: Trop-2 ADC 藥物Dato-DXd結盟免疫 治療非小細胞肺癌初期研究的整理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ygHZxP1qAW0 2023年12月01日晚上20:00  開始 TROPION-Lung04 Ib期臨床研究中,Datopotamab deruxtecan 聯合Durvalumab(商品名:Imfinzi/抑癌寧/英飛凡)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一線治療中顯示出具有前景的臨床活性。   大多數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腫瘤沒有已知的驅動標靶基因的突變(例如 EGFR、ALK、ROS1、NTRK、BRAF、RET或MET)。 這些患者目前標準的一線治療方案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單用或是合併含鉑類化療,但是大約40%-60%的腫瘤對這一治療模式並無反應,雖然這些療法可能也會提高生存率,但大多數最後會出現疾病的定病情惡化。  

魔法子彈ADC 第13集 首播公告:Trop-2 ADC 藥物Dato-DXd結盟免疫 治療非小細胞肺癌初期研究的整理 閱讀全文 »

20231117 1

魔法子彈ADC 第12集 首播公告:ifinatamab deruxtecan治療廣泛期小細胞肺癌 初期研究的整理

陳駿逸醫師的魔法子彈ADC第12集YouTube首播公告: ifinatamab deruxtecan治療廣泛期小細胞肺癌 初期研究的整理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_0EWEfZdj-k 2023年11月17日晚上20:00  開始 B7-H3 在多種癌症類型的癌症細胞中都存在過度表達,包括肺癌、前列腺癌和食道癌,其過表達已被證明與一些癌症的不良預後相關,從而使 B7-H3 成為一個有前景的治療靶點  。目前,尚無靶向 B7-H3 的藥物獲批用於治療任何癌症。   Ifinatamab deruxtecan(I-DXd /DS-7300)是一款在研的潛在 first-in-class 的 B7-H3 靶向 的ADC。Ifinatamab deruxtecan 採用第一三共獨有的 DXd ADC 技術設計,由人源化抗 B7-H3 IgG1 單株抗體通過可裂解四肽連接子與拓撲異構酶 I 抑制劑有效載荷(deruxtecan,DXd)連接組成。   由國際肺癌研究學會主辦的 2023世界肺癌大會(#WCLC23)年會上以口頭報告一項 1/2 期臨床研究,更新的分析結果顯示,ifinatamab deruxtecan(I-DXd)治療既往接受過多線治療的廣泛期小細胞肺癌患者,表現出持續療效。   肺癌是全球第二常見的癌症,其中小細胞肺癌約占所有肺癌的 15%1,2。大約 65%的小細胞肺癌中 B7-H3 呈高表達,這與疾病進展和較低的生存率相關。在這項 1/2 期臨床研究劑量遞增部分,在接受 ifinatamab deruxtecan(6.4~16.0mg/kg)治療的 21 例晚期小細胞肺癌患者中,確認的客觀緩解率為 52.4%。觀察到 1 例患者達到腫瘤完全緩解(CR)和 10 例患者達到部分緩解(PR)。   觀察到的中位緩解持續時間(DOR)為 5.9 個月(95% CI:2.8-7.5)。截至 2023 年 01月 31 日資料截止日期,中位元無進展生存期(PFS)為 5.6 個月,中位總體生存期(OS)為 12.2 個月。在不同的 B7-H3 蛋白表達水準患者中都觀察到接受 ifinatamab deruxtecan 治療,會讓腫瘤縮小,未觀察到臨床有效性參數與 B7-H3 蛋白的表達高低存在有明顯的相關性趨勢。   小細胞肺癌是一種難治

魔法子彈ADC 第12集 首播公告:ifinatamab deruxtecan治療廣泛期小細胞肺癌 初期研究的整理 閱讀全文 »

2023110901

華佗精準醫療論壇 第006集:精準使用標靶藥物osimertinib 預防肺癌術後的復發與轉移

華佗精準醫療論壇 第006集YouTube首播公告: 題目: 精準使用標靶藥物osimertinib 預防肺癌術後的復發與轉移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FjyO36Uqszg 2023年11月09日晚上12:00 開始 ADAURA是一項全球性的隨機雙盲的第三期臨床試驗,納入了接受完整手術切除的IB期、II期、IIIA期之常見EGFR基因突變(19del/L858R)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682例,患者接受或不接受輔助化療。患者入組後隨機分為兩組,一組接受泰格莎Tagrisso® (osimertinib)(80mg/天)治療,為期3年;另一組給予安慰劑治療,直到疾病復發或治療滿3年(或其他停藥標準)。 主要研究終點為研究者評估II-IIIA期患者的DFS(無疾病生存期)。而無病存活率(disease-free survival, DFS)是指病人診斷癌症接受完整治癒性療法後開始觀察,經過一段時間後,其復發或死亡的病人比率。(換個概念就是活著且無復發轉移的病人還剩多少)   次要研究終點為總人群的DFS,2年、3年、4年和5年的DFS,OS(總體生存期),安全性和生活品質。研究結果如下:   相較於術後安慰劑治療,也就是只有追蹤觀察的醫療模式,反而是使用術後輔助性EGFR標靶治療, 可以降低了79%的肺癌疾病復發或死亡的風險。而osimertinib與安慰劑的醫療模式下,2年無病生存期率分別爲89%與53%。重要的是,不管病人是否有接受術後的輔助化療,術後輔助性EGFR標靶治療都能增加無病生存時間的好處。   安全性方面與以往EGFR標靶治療的副作用相吻合,Osimertinib的不良反應可說是相當可以令人接受。Osimertinib的中位暴露時間爲22個月。且如果以治療後是否會影響患者生活品質的分析來看,結果顯示,osimertinib與安慰劑的醫療模式下,兩組之間病沒有臨床意義的差異,也就是Osimertinib的治療應該很適合這一類患者的心理層次上的要求。   這個研究的結論就是當1B 、2與3A 期具備有EGFR 基因突變,且接受肺癌手術後腫瘤完全切除之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不管病人有無接受術後的輔助化療,術後輔助性EGFR標靶治療Osimertinib爲患者提供了一種非常有效、安全性高且足以改變目前臨床實務的革命性治療方法。   當研究數

華佗精準醫療論壇 第006集:精準使用標靶藥物osimertinib 預防肺癌術後的復發與轉移 閱讀全文 »

2023092401 1

新型HER-3 ADC- patritumab deruxtecan 肺癌EGFR 標靶藥物治療失敗後的新選擇

由國際肺癌研究學會主辦的世界肺癌大會(WCLC) 2023年年會上公告了第2期臨試驗HERTHENA-Lung01的研究結果,在治療過去已經接受過一種EGFR 標靶藥物以及過去已經接受含鉑類的化療後,疾病仍然出現惡化的EGFR突變的轉移性或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證實patritumab deruxtecan(HER3-DXd)在這類患者中顯示出具有臨床意義的持久療效。   新型HER-3 ADC patritumab deruxtecan是一款採用第一三共獨有的DXd ADC技術設計的首個靶向HER3的抗體化療複合體藥物(ADC)。該藥的第2期臨試驗HERTHENA-Lung01的研究結果世界肺癌大會(WCLC) 2023年年會上進行了口頭報告,並同步發表在《臨床腫瘤學雜誌》上。   patritumab deruxtecan(HER3-DXd)是一種靶向HER3的ADC,是由全人源化抗HER3 IgG1單株抗體透過可裂解的四肽連接子,與拓撲異構酶第一型的抑制劑有效載荷(DXd)連接組成。該藥物已於2021年12月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授予的突破性療法認定,用於治療既往接受過三代EGFR標靶藥物和鉑類化療藥物治療期間或治療結束後,疾病出現惡化的轉移性或局部晚期EGFR突變非小細胞肺癌患者。   非小細胞肺癌大約占全球所有肺癌的85%,其中55%的患者在確診時已經出現遠端的轉移,EGFR突變占所有非小細胞肺癌的4-5成。對於接受過EGFR 標靶藥物以及過去已經接受含鉑類的化療後,疾病仍然出現惡化的的患者,目前可以選擇的治療方案療效有限,亟需要全新的治療方法來改善患者的預後。   HERTHENA-Lung01是一項全球性、多中心、開放性、雙臂2期試驗,旨在評估patritumab deruxtecan(5.6 mg/kg或上調劑量方案)治療既往接受過EGFR EGFR 標靶藥物以及過去已經接受含鉑類的化療後,疾病仍然出現惡化的EGFR突變的EGFR突變轉移性或局部晚期肺癌患者的安全性和療效。患者以1:1的比例隨機分配接受5.6mg/kg(n=225)或者上調劑量方案(n=50)。基於在類似患者人群中進行的用於評估劑量的1期研究的獲益/風險比分析結果,我們選擇了5.6 mg/kg為patritumab deruxtecan的用藥劑量,停止了上調劑量組。  

新型HER-3 ADC- patritumab deruxtecan 肺癌EGFR 標靶藥物治療失敗後的新選擇 閱讀全文 »

202309200701

精準BRAF標靶藥物Dabrafenib(泰伏樂)合併trametinib(麥欣霓) 抗癌適應症持續擴展中

隨著對腫瘤分子醫學研究的不斷進展,越來越多的分子遺傳學特徵在腫瘤的診斷、治療及預後評估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指導作用,精準醫療理念逐漸在癌症領域發光發熱。 BRAF基因突變已經被確定為各種實體癌症生長的驅動因素,其中BRAF通過小G蛋白和N末端之間的相互作用被啟動,這導致MEK和下游ERK的磷酸化,最終導致癌細胞的過度增殖。 BRAF V600E基因突變是一種廣泛存在的基因突變,惡性黑色素瘤中約為40%-60%、甲狀腺乳頭狀癌為30%-80%、晚期大腸直腸癌為5%-15%、肺癌中為2%-4%、惡性腦膠質瘤中佔比3%,並且BRAF V600E基因突變在漿液性卵巢癌、膽管癌、胰臟癌中均有一定表達。在血液腫瘤中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毛細胞白血病、朗格漢斯細胞組織細胞增生症、多發性骨髓瘤也存在BRAF突變。

精準BRAF標靶藥物Dabrafenib(泰伏樂)合併trametinib(麥欣霓) 抗癌適應症持續擴展中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