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靶藥物

2025021103 1

乳癌標靶藥物AKT抑制劑capivasertib (商品名TRUQAP/泛抑癌膜衣錠)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台灣FDA適應症 與 fulvestrant 併用可治療患有荷爾蒙受體陽性、第二型人類表皮生⻑因子受體 (HER2) 陰性及具備有PIK3CA/AKT1/PTEN任一基因的變異,且曾經接受荷爾蒙治療,但疾病復發或惡化之局部晚期或轉移性乳癌成人病人。 治療持續時間:應持續 TRUQAP 治療,直到疾病惡化或發生無法耐受的毒性為止。   美國FDA適應症: 乳癌標靶藥物AKT抑制劑capivasertib (商品名TRUQAP)上市,與Fulvestrant合併使用,可以治療荷爾蒙受體陽性、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陰性的晚期或轉移性乳癌成年患者。這些患者需要通過FDA認可的基因檢測,確認其具備有一個或多個PIK3CA/AKT1/PTEN訊號途徑上的基因變異。且患者在完成輔助性治療後12個月內乳癌復發,或者轉移性疾病階段經歷過至少一種荷爾蒙治療方案後出現病況惡化。 治療持續時間:應持續 TRUQAP 治療,直到疾病惡化或發生無法耐受的毒性為止。   TRUQAP 每週給藥時程: capivasertib為 400 毫克 (2粒的200 毫克錠劑),每日口服兩次 (間隔約12 小時),可隨餐或空腹服用,持續 4 天然後暫停 3 天。第 5 天、第 6 天及第 7 天不給藥   TRUQAP須與 fulvestrant 併用,fulvestrant 的建議劑量為 500 毫克,分別在第 1 天、第 15 天及第 29 天給藥,之後每月一次。對照組患者分別在第 1 天、第 15 天及第 29 天給藥,之後每月一次注射fulvestrant 500mg。患者接受治療直至疾病惡化或出現不可接受的毒性。   未停經/停經前期的女性使用 TRUQAP 加 fulvestrant,應同時併用促黃體素釋放激素 (LHRH) 促效劑。如果錯過一劑 TRUQAP,在平常服藥時間的 4 小時以內可立即服藥;但超過 4 小時後,應略過該次劑量,依平常服藥時間服用下一劑 TRUQAP。   服藥時間應間隔至少 8 小時。如果病人嘔吐,請勿再額外服藥。依平常服藥時間服用下一劑 TRUQAP。   TRUQAP的劑量調整 可中斷 TRUQAP 治療以控制不良反應,並可以考慮減少劑量。若考慮調降劑量,請參見下表的劑量調降指引。   TRUQAP 劑量及

乳癌標靶藥物AKT抑制劑capivasertib (商品名TRUQAP/泛抑癌膜衣錠) 閱讀全文 »

22025021101 1

首個美國FDA核准乳癌標靶藥物AKT抑制劑capivasertib 於2024年聖誕節台灣上市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2023年11月16日,美國FDA宣佈核准乳癌標靶藥物AKT抑制劑capivasertib (商品名TRUQAP)上市,與Fulvestrant合併使用,可以治療荷爾蒙受體陽性、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陰性的晚期或轉移性乳癌成年患者。這些患者需要通過FDA認可的基因檢測,確認其具備有一個或多個PIK3CA/AKT1/PTEN訊號途徑上的基因變異。且患者在完成輔助性治療後12個月內乳癌復發,或者轉移性疾病階段經歷過至少一種荷爾蒙治療方案後出現病況惡化。   爾後Capivasertib 於2024年聖誕節台灣上市,中文商品名為泛抑癌膜衣錠,為一款具選擇性、靶向3種AKT激酶異形體(AKT1/2/3)的腺苷三磷酸(ATP)競爭性的抑制劑。該AKT標靶藥物的適應症獲批主要基於CAPItello-291臨床試驗的結果。   關於CAPItello-291臨床試驗的研究介紹,CAPItello-291(NCT04305496)是一項全球多中心、雙盲、安慰劑對照性的隨機之第三期臨床試驗,研究在評估芳香化酶抑制劑出現抗藥的荷爾蒙受體陽性、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陰性的晚期或轉移性乳癌成年患者,接受capivasertib與Fulvestrant合併使用的療效與安全性。   該研究收錄了708位患者,其中289例患者的腫瘤具備有PIK3CA/AKT1/PTEN基因的改變。這些患者為先前曾經最多接受過2線的荷爾蒙治療和至少1線的化療,去治療局部晚期或轉移性乳癌疾病。主要療效結局指標是根據RECIST標準去評估總體人群的、以及腫瘤具有PIK3CA/AKT1/PTEN基因改變的患者族群的疾病控制時間。   患者被隨機分配 (按照1:1) 接受TRUQAP 併用 fulvestrant 的建議劑量, TRUQAP 每週給藥時程: capivasertib為 400 毫克 (2粒的200 毫克錠劑),每日口服兩次 (間隔約12 小時),可隨餐或空腹服用,持續 4 天然後暫停 3 天。第 5 天、第 6 天及第 7 天不給藥

首個美國FDA核准乳癌標靶藥物AKT抑制劑capivasertib 於2024年聖誕節台灣上市 閱讀全文 »

2025021002

關於ATORG所制定 2024 年亞太地區非小細胞肺癌手術期前後處置的22項多學科專家共識指引

血液腫瘤科/癌症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亞洲胸部腫瘤學研究小組(Asian Thoracic Oncology Research Group ,簡稱ATORG)於 2024 年 4 月 26 日在新加坡召開了一次共識會議,19 名來自新加坡、香港、中國大陸、韓國、日本、臺灣、印度、馬來西亞、泰國、越南和澳大利亞的腫瘤內科專家醫生、胸外科醫生、放射腫瘤學家和病理學家,組成跨學科整合小組齊聚一堂,從亞洲低區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獨特人口特徵和醫療照護系統的特點出發,根據最新的研究結果,制定了針對亞太地區非小細胞肺癌手術期前後處置的多學科專家共識指引。   基因檢測和臨床診斷 問題:是否應對所有經病理證實的第1B~第3期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進行PD-L1蛋白表達、EGFR 突變和 ALK 重排的基因檢測? 共識1 所有 第1B~第3期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都應該接受 PD-L1蛋白表達檢測。對於非鱗狀細胞癌患者,還應該檢測是否有EGFR 突變和 ALK 重排的基因檢測。[證據等級:IA]   問題:臨床分期為第1B~第3A期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對於手術前診斷性的切片組織,是否應該進行PD-L1蛋白表達、EGFR 突變和 ALK 重排的基因檢測? 共識2 臨床分期為第1B~第3A期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應在術前對於診斷性的切片組織,常規進行PD-L1、EGFR突變和 ALK突變檢查。[證據等級:IC] *未就第1B 期達成共識。   問題:術前是否應該強制要求對所有第1B~第3期之手術可以切除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進行多學科團隊(MDT)討論? 共識3 對於第1B 期屬於手術可以切除非小細胞肺癌,術前不需要強制要求進行 MDT 討論,但MDT討論適用於所有臨床分期屬於第2~3期之手術可以切除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證據等級:VC]   問題:是否應該為所有計劃手術的臨床分期為第1B~第3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進行術前的正子(PET CT)掃描? 共識4 經病理證實的臨床分期為第1B~第3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手術前應該進行 PET CT 掃描。[證據等級:IIIB]   問題:是否應該為所有計劃手術的臨床分期為第1B~第3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進行術前的頭顱影像掃描? 共識5 經病理證實的臨床分期為第2~第3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術前應進行頭顱之顯影劑增強的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MRI)的掃描,但

關於ATORG所制定 2024 年亞太地區非小細胞肺癌手術期前後處置的22項多學科專家共識指引 閱讀全文 »

2025020601 1

BRAF+EGFR雙標靶搭配化療方案 FDA核准成為BRAF V600E突變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標準治療

筆者於2025年參加了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胃腸道腫瘤研討會(ASCO-GI 2025) ,研討會於2025年1月23-25日在美國加州舊金山市舉行。   ASCO胃腸道(GI)癌症研討會是一個腫瘤學專題活動,旨在為胃腸道癌症護理和研究組織的成員提供科學和教育內容;為期三天的會議包含了食道、胃、胰腺、小腸和肝膽道、大腸、直腸和肛門等部位癌症的最新研究結果的發布。   其中關乎BRAF V600E突變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患者之非常重要的臨床研究BREAKWATER最新研究結果的發布,更是會場上的焦點,且其論文同步發表於Nature Medicine醫學期刊。   結果證實BRAF+EGFR雙標靶搭配化療方案-Encorafenib(迫癌癒/Braftovi/康奈非尼,BRAF標靶藥物)+ Cetuximab (爾必得舒注射液/Erbitux/西妥昔單抗,EGFR標靶藥物) +化療的多藥治療方案,可以顯著提升BRAF V600E突變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患者的腫瘤治療反應率。   根據2025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胃腸道腫瘤研討會上公佈的這個3期試驗-BREAKWATER研究的資料,在具備有BRAF V600E突變轉移性大腸直腸的患者中,與單用化療方案mFOLFOX6(5-氟尿嘧啶、甲醯四氫葉酸和oxaliplatin)相比,BRAF+EGFR雙標靶搭配化療方案-Encorafenib+ Cetuximab+mFOLFOX6,可以使腫瘤治療反應率從40.0%改善至60.9%,兩組之間呈現統計學和臨床雙重意義上的改善。而且,各次族群在腫瘤治療反應率方面的獲益一致,中位總體生存期截至報告時尚未達到可以分析的成熟階段,但展現出有潛在的替患者帶來長期的生存獲益。   在BRAF+EGFR雙標靶搭配化療方案,腫瘤治療反應率上包括腫瘤完全消失(2.7%)、腫瘤部分消失(58.2%)、腫瘤呈現疾病穩定(28.2%)、腫瘤疾病進展(2.7%)。在單用化療方案mFOLFOX6組中,相應的發生率分別為1.8%、38.2%、30.9%、3.6%、8.2%。   2024年12月,美國FDA已加速核准Encorafenib+ Cetuximab+mFOLFOX6,可以用於治療具備有BRAF V600E突變轉移性大腸直腸的患者——包括第一線治療。  

BRAF+EGFR雙標靶搭配化療方案 FDA核准成為BRAF V600E突變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標準治療 閱讀全文 »

2025011903 1

鉑類化療抗藥性或難治性之卵巢癌與原發性腹膜癌治療新選擇- ixabepilone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Epothilone B之半合成物Ixabepilone(Ixempra/易莎平),其藥理作用是它可以與tubulin結合。紫杉醇類化療(Taxane)或Ixabepilone可以結合到β-tubulin使微小管產生穩定的構造,癌細胞因此不能進行有絲分裂而死亡。但β-tubulin一旦發生突變,Taxane便不能與之作用,隨即而失去抗癌效果。Ixabepilone與紫杉醇構造不同,它與tubulin結合的位置也和紫杉醇不同。因此即使tubulin的結合處發生突變,Ixabepilone仍能有效的作用於癌細胞。此種穩定微小管的作用,最後使得癌細胞留存於紡錘體期不能繼續分裂而死亡。   Ixabepilone的另一個特性就是其可以躱開造成紫杉醇的抗藥機轉。包括諸如Adriamycin、紫杉醇、Vincristine一類的藥均是多種藥物抗藥蛋白質的受質,它們會被p-醣化蛋白質所形成的幫浦推出癌細胞因而不能繼續作用。但Ixabepilone因為不是此一多種藥物抗藥蛋白質的受質,可以克服紫杉醇的抗藥性。   Ixabepilone這項藥品於台灣健保給付之規定,如下: 1.限Ixabepilone合併capecitabine用於局部晚期或轉移性乳癌患者,需符合以下條件之一: (1)對taxane有抗藥性且無法接受anthracycline(蒽環類化療)治療者。 (2)對taxane及anthracycline治療無效者。 2.每3個療程需進行療效評估,病歷應留存評估紀錄,無疾病惡化方可繼續使用。 3.Ixabepilone與eribulin用於治療上述之轉移性乳癌患者時,僅得擇一使用,且不得互換(ixabepilone限用於未曾使用過eribulin之病患)   一項隨機性的二期臨床試驗(NCT03093155),結果,證實每週一次Ixabepilone±每兩週一次bevacizumab,可以用治療鉑類化療抗藥性或難治性卵巢/輸卵管/原發性腹膜癌的治療,並且於發表2024年的BJC Reports更新其生存率和亞組的分析之結果。   Ixabepilone可以在紫杉醇、蒽環類化療抗藥性疾病中保留活性。先前曾經有研究報告過,對於接受過大量治療、即重度治療的卵巢癌,bevacizumab搭配 Ixabepilone的治療會比起單一Ixab

鉑類化療抗藥性或難治性之卵巢癌與原發性腹膜癌治療新選擇- ixabepilone 閱讀全文 »

2025012002 1

我的乳癌 我的卵巢癌 是家中長輩遺傳給我的嗎?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2010 年,化名為黛比被診斷出患有三陰性乳癌時,她知道她的 DNA 可能在她的三陰性乳癌中佔有重要的角色。黛比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長大,小時候,她的母親和三位姑姑都先後因為乳癌、卵巢癌而去世。於是黛比的腫瘤醫生在知道她的家族癌症病史後,將她轉介給了一位遺傳諮詢醫師。遺傳諮詢醫師遺傳憑藉基因檢測診斷黛比患有 BRCA 基因突變,這使其一生中乳癌的風險增加 72%。     遺傳因素已經被證明會導致攜帶遺傳基因突變者,罹患乳癌和卵巢癌的風險增加。   根據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針對遺傳型家族性癌症症候群 (Inherited Familial Cancer Syndrome)的定義如下,由於單基因發生致病性的突變,導致有很高的罹癌風險。先天上如果遺傳到這些突變的基因(遺傳性基因突變者) ,會在不同程度上增加罹患某些特定癌症的風險,並有可能再遺傳給下一代。   在眾多的遺傳型家族性癌症症候群 (Inherited Familial Cancer Syndrome),其中以遺傳性乳癌與卵巢癌症候群(Hereditary breast and ovarian cancer syndrome,簡稱HBOC)最為普遍。   遺傳型家族性癌症症候群一定要有癌症家族史嗎?   有一個 36 歲且沒有乳癌家族病史的人,於遺傳基因檢測發現其BRCA2基因陽性。這個遺傳乳癌基因是來自她的父親,父親只有一個妹妹,姑姑沒有遺傳到這種基因,所以沒發生乳癌。而這個遺傳乳癌基因是從他的祖父那裡遺傳下來的,所以這種基因以前從未出現過,因為它是透過一個小家庭中的男性成員遺傳下來的。   接下來來認識甚麼是遺傳性乳癌與卵巢癌症候群?   遺傳性乳癌與卵巢癌症候群有9成以上是源自於遺傳性BRCA1或BRCA2基因的變異,這兩個基因皆屬抑癌基因(Tumor-suppressor gene),負責修復損壞的DNA。而除了BRCA1和BRCA2基因的致病性突變外,許多基因突變也都會參與遺傳性乳癌與卵巢癌症候群有關。  

我的乳癌 我的卵巢癌 是家中長輩遺傳給我的嗎? 閱讀全文 »

2025012001 1

認識乳癌和卵巢癌發生的元凶之一 遺傳性乳癌和卵巢癌症候群(HBOC)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在美國卵巢癌患者約有7%-25%是因為遺傳性基因的突變所造成,有這些遺傳性基因的突變會增加罹患卵巢癌的風險。   遺傳性乳癌和卵巢癌症候群(HBOC)是與乳癌和卵巢癌相關的最常見的遺傳症候群,HBOC的發生與BRCA基因突變相關,而基因BRCA1和BRCA2的功能是擔任當體內雙股DNA斷裂修復的任務,是一種重要的抑癌基因。BRCA突變的遺傳方式是體染色體的顯性遺傳。   而某些族群的BRCA突變風險比普通族群高得多,其中包括Ashkenazi猶太人,加拿大法裔和冰島人群。這是因為founder效應,是因為地理或生殖隔離的原因而導致遺傳族群多樣性的下降。   在美國一般的非猶太人口中,與Ashkenazi猶太人口相比,遺傳性BRCA基因突變的風險只有1/400,而Ashkenazi猶太人口的風險則為1/40。   根據“兩次打擊”的假說,當BRCA基因出現遺傳性突變,也就是在該基因的一個拷貝中的突變是遺傳來的,而然後第二個拷貝會因為經歷了體細胞的後天性突變-即第二次打擊,這會讓帶因者的表型受到影響,導致罹患卵巢癌、乳癌、甚至是胰臟癌或攝護腺癌的風險會提高。   BRCA1和BRCA 2基因會製造抑制腫瘤的蛋白,在雙鏈DNA斷裂的同源重組的修復中發揮​​作用。 同源重組的修復機制會在細胞週期的S和G2期中,保護增殖細胞中基因組的完整性。 而BRCA1在DNA修復中具有多種功能,包括識別DNA的損傷,檢查點的活化和募集DNA修復蛋白。另外, BRCA2則藉著招募RAD51重組酶(RAD51)募集到雙鏈DNA的斷裂處,來進行同源重組的修復。   當BRCA1和BRCA2基因的改變,會導致乳癌的高穿透性BRCA1和BRCA2基因出現突變,確實會導致不同的臨床表型。   與遺傳性BRCA 2基因突變的帶因者相比,遺傳性BRCA1基因突變的帶因者其罹患乳癌風險在年輕時就開始增加,其罹患之乳癌較常見的型態是高級別的三陰性(TNBC)乳癌;而遺傳性BRCA2基因突變的帶因者與散發性乳癌相比,更常表現出的反而是管腔B型乳癌。   而醫學上稱的“ BRCAness”,指的是並非由遺傳性BRCA1或BRCA2突變所引起的惡性腫瘤,由於遺傳特徵不同,且同時具有HR修復缺陷的表型和分子特徵。   到80歲,遺傳性BRCA1和BRCA 2基因突變的帶因

認識乳癌和卵巢癌發生的元凶之一 遺傳性乳癌和卵巢癌症候群(HBOC) 閱讀全文 »

2025011907 1

造成遺傳性乳癌或卵巢癌,只有BRCA基因嗎?

文:陳彥瑜博士 英國劍橋大學藥物基因醫學博士 健曜國際有限公司研發長/共同創辦人 長庚醫院精準醫學計畫專案顧問 曾任 長庚大學智慧醫療創新學程 兼任教授 怡仁醫院LDTs基因體實驗室主任 麗寶生醫股份有限公司生物資訊長兼分子檢測處長 林口長庚醫院生物資訊中心主任

造成遺傳性乳癌或卵巢癌,只有BRCA基因嗎? 閱讀全文 »

2025011501 1

自2025年02月01日起健保給付Trastuzumab deruxtecan (如:優赫得/ Enhertu)的規定

單獨使用於具HER2 過度表現(IHC3+或FISH+)之轉移性乳癌病人作為二線治療,並同時符合下列情形: (1)之前分別接受過 trastuzumab與一種taxane 藥物治療,或其合併療法, 或pertuzumab 與trastuzumab 與一種taxane 藥物治療。 (2)之前已經接受過轉移性癌症治療,或在輔助療法治療期間或完成治療後6 個月內癌症復發。 (3)合併有主要臟器(不包含骨及軟組織)轉移。 (4)須經事前審查核准後使用,核准後每12 週須檢附療效評估資料再次申請,若疾病有惡化情形即不應再行申請,每位病人至多給付18個療程為上限。 (5)Trastuzumab deruxtecan、trastuzumab emtansine(kadcyla/賀癌寧)和lapatinib 僅能擇一給付,不得互換。   2.單獨使用於ER、PR 皆陰性且具HER2 弱陽性(IHC 1+ 或IHC 2+/ISH-)表現之無法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乳癌病人,且符合下列各項條件: (1)病人身體狀況良好(ECOG≦1)。 (2)須接受過至少一種化學療法治療。 (3)須經事前審查核准後使用,每次申請之療程以12 週為限,初次申請時需檢附ER、PR 皆為陰性且HER2 弱陽性(IHC1+ 或IHC2+/ISH-)之檢測報告。

自2025年02月01日起健保給付Trastuzumab deruxtecan (如:優赫得/ Enhertu)的規定 閱讀全文 »

2025010715 1

健保給付Ruxolitinib(如:Jakavi/捷可衛) 自2025年01月01日生效的規定

1.用於治療International Working Group(IWG) Consensus Criteria中度風險-2或高風險之骨髓纖維化,包括原發性骨髓纖維化、真性紅血球增多症後骨髓纖維化、或血小板增多症後骨髓纖維化等疾病所造成脾臟腫大(symptomatic splenomegaly)及/或其他相關全身症狀且不適於接受幹細胞移植的病人(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1)需經事前審查核准後使用,每次申請之療程以6個月為限,送審時需檢送影像資料及症狀改善之病歷紀錄,每6個月評估一次。 (2)用藥後第一次評估時,需達到症狀反應(symptom response)或脾臟體積無惡化兩者之一,且同時無AML tranformation,方得以繼續使用。分別定義如下: Ⅰ.症狀反應:MPN-SAF-TSS分數或MPN-10與治療前基準值相比,需下降超過50%。 Ⅱ.脾臟體積無惡化:使用電腦斷層評估,脾臟長度未增加超過治療前基準值之40%以上(或體積增加未達25%以上)。 Ⅲ.AML transformation:骨髓中之芽細胞≥20%或血液中之芽細胞≥20%合併芽細胞數值≥1×109/L。 (3)用藥後第二次及其後的評估,必須顯示無疾病惡化(無症狀惡化且脾臟體積無惡化,並同時無AML transformation),方得以繼續使用。分別定義如下:Ⅰ.無症狀惡化:未出現新症狀,且MPN-SAF-TSS分數或MPN-10未超過治療前的基準值。 Ⅱ.脾臟體積無惡化:使用電腦斷層評估,脾臟長度未增加超過最佳反應(best response)時之脾臟長度40%以上(或體積增加未達25%以上)。 Ⅲ.AML transformation:骨髓中之芽細胞≥20%或血液中之芽細胞≥20%合併芽細胞數值≥1×109/L。

健保給付Ruxolitinib(如:Jakavi/捷可衛) 自2025年01月01日生效的規定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