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性腦膠質瘤

20240831

原研癌症標靶藥與生物相似性藥品 有何差異性?以Avastin癌思停與MVASI艾法施為例

陳駿逸醫師將透過醫生說癌藥 第0025至0027集,陳駿逸醫師會以抗血管新生的標靶藥物bevacizumab原研癌症標靶藥物的Avastin癌思停,與生物相似性藥MVASI艾法施作為例。跟各位介紹原研癌症標靶藥與生物相似性藥品 有何差異性?   生物相似藥在美國稱為Biosimilars或是Follow-on biologics;歐盟稱為Similar Biological Medicinal Products;台灣則稱作「生物相似藥」,是幾乎與原藥廠產品相同,但由不同藥廠所製造的生物製劑。          由於生物製劑是由活體細胞製造,製造過程的條件稍有不同就可能影響結構、純度、有效性的差異;且原開發廠製造過程條件通常是不公開的商業機密,所以其他藥廠研發生產的藥品不會與原開發廠完全相同,但可以「相似」,因此命名為「生物相似藥」。    既然被稱為「相似」藥,所以在免疫特性、生物特性,以及抗體結合的位置、抗癌能力等方面都與原研癌症標靶藥有高度相似之處。但TFDA的適應症,原研癌症標靶藥與生物相似性藥品之間還是有些差異性,而健保給付的範疇,原研癌症標靶藥與生物相似性藥品,則有高度的差異性,    

原研癌症標靶藥與生物相似性藥品 有何差異性?以Avastin癌思停與MVASI艾法施為例 閱讀全文 »

2024021703 1

健保給付標靶治療藥物Bevacizumab(如:Avastin/癌思停)的規定

1.轉移性大腸或直腸癌: (1)Bevacizumab與FOLFIRI(Folinicacid/5-fluorouracil/irinotecan)或FOLFOX(Folinicacid/5-fluorouracil/oxaliplatin)或5-fluorouracil/leucovorin的化學療法合併使用,作為轉移性大腸或直腸癌患者的第一線治療。 (2)使用總療程以36週為上限(106/4/1)。 (3)須經事前審查核准後使用,每次申請事前審查之療程以18週為限,再次申請必須提出客觀證據(如:影像學)證實無惡化,才可繼續使用。   2.惡性神經膠質瘤(WHO第4級)-神經膠母細胞瘤: (1)單獨使用可用於治療曾接受標準放射線治療且含temozolomide在內之化學藥物治療失敗之多型性神經膠母細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復發之成人患者。   (2)須經事前審查核准後使用,每次申請事前審查之療程以12週為限,再次申請必須提出客觀證據(如:影像學)證實無惡化,才可繼續使用。   3.本藥品不得與cetuximab、panitumumab併用。   卵巢上皮細胞、輸卵管或原發性腹膜癌患者之治療: Bevacizumab(限使用Avastin)與carboplatin 及paclitaxel合併使用,接著單獨使用bevacizumab(限使用Avastin)治療(亦即維持性治療),作為第四期卵巢上皮細胞、輸卵管或原發性腹膜癌病人接受初次手術切除後之第一線治療。 Ⅰ.初次申請為手術後一個月後起與化學治療併用5個療程。 Ⅱ.第二次申請時為接續單獨使用bevacizumab維持性治療9個療程。

健保給付標靶治療藥物Bevacizumab(如:Avastin/癌思停)的規定 閱讀全文 »

2024021701 1

健保給付腦瘤治療藥物carmustine植入劑(如:Gliadel Wafer/格立得植入劑)的規定

1.作為復發性多形神經膠母細胞瘤病人的手術輔助,且不得與temozolomide併用。   2.需經事前審查核准後使用      

健保給付腦瘤治療藥物carmustine植入劑(如:Gliadel Wafer/格立得植入劑)的規定 閱讀全文 »

2024021605 1

健保給付化學治療藥物Temozolomide(如:Temodal/帝盟多)的規定

限用於 1.經手術或放射線治療後復發之下列病人: (1)退行性星狀細胞瘤(AA-anaplastic astrocytoma) (2)多形神經膠母細胞瘤(GBM-Glioblastoma multiforme) (3)退行性寡樹突膠質細胞瘤(anaplastic oligodendroglioma)   2.新診斷的多形神經膠母細胞瘤,與放射線治療同步進行,然後作為輔助性治療。

健保給付化學治療藥物Temozolomide(如:Temodal/帝盟多)的規定 閱讀全文 »

20240204 1

癌症治療新知戰情室 第40集首播公告:解讀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Vorasidenib治療IDH1/2突變型低惡性度腦膠質瘤的臨床試驗報告

癌症治療新知戰情室 第40集YouTube首播公告: 題目: 解讀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Vorasidenib治療IDH1/2突變型低惡性度腦膠質瘤的臨床試驗報告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T6EXnbyx54Y 2024年2月04日晚上12:00 開始  

癌症治療新知戰情室 第40集首播公告:解讀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Vorasidenib治療IDH1/2突變型低惡性度腦膠質瘤的臨床試驗報告 閱讀全文 »

2023092607 1

認識溶瘤病毒及其用於惡性腦膠質瘤治療的最新研究結果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病毒不是只會讓我們生病,你應該沒有想到,我們也可以利用病毒的特性來治病。而病毒療法指的是一種利用生物技術將病毒重新改造以治療疾病的方法。 目前的病毒療法有溶瘤病毒、病毒載體、病毒免疫療法等三個主要發展方向,可以藉由讓基因過度表達,或是基因的敲除、和自殺基因的傳遞等技術達到改變病毒特性的目的。而讓基因過度表達可以藉此去增加目標基因的表現量,基因的敲除則是利用RNA方法使致病基因靜默或是減少表達。至於自殺基因的傳遞引入了遺傳序列,該序列可以誘導細胞的凋亡反應,所以通常此舉會用於殺死癌細胞。   而溶瘤病毒(oncolytic virus)則是透過基因改良的病毒、或是減毒後無害的病毒。選擇性地在癌症細胞內複製,誘導癌症細胞死亡,且又能保存正常細胞。溶瘤病毒是一種利用病毒選擇性地破壞癌細胞的技術。   早在1950年代中期,就有醫師發現某些癌症患者,在感染另一種病毒後,原本的癌症竟奇蹟地出現改善的跡象,這類的機轉大多是因為病毒感染會產生干擾素及腫瘤壞死因子。有些研究者因此萌發了使用這種病毒來治療腫瘤的想法。而在1940年代和1950年代,在動物模型中進行了研究,以評估病毒在腫瘤治療中的使用。在1940到1950年代,開始了一些最早的溶瘤病毒人類臨床試驗。   溶瘤病毒的抗腫瘤作用機制主要透過兩個機制: 溶瘤病毒對於癌細胞所異常表達的細胞表面蛋白是具有天然的趨向性(tropism),所以能夠具有選擇性地在癌細胞內才發生病毒的複製,導致癌細胞受感染而造成癌細胞的破裂和溶解;爾後透過誘導癌細胞的壞死,改變腫瘤微環境,從而激發生物體內的免疫系統原本所負責的全身抗腫瘤的免疫反應。

認識溶瘤病毒及其用於惡性腦膠質瘤治療的最新研究結果 閱讀全文 »

20231124 1

癌症治療新知戰情室 第24集首播公告: 認識溶瘤病毒及其用於惡性腦膠質瘤治療的最新研究結果

癌症治療新知戰情室 第24集YouTube首播公告: 題目: 認識溶瘤病毒及其用於惡性腦膠質瘤治療的最新研究結果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ZMBx0Bd-8Ws 2023年11月24日晚上20:00  開始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病毒不是只會讓我們生病,你應該沒有想到,我們也可以利用病毒的特性來治病。而病毒療法指的是一種利用生物技術將病毒重新改造以治療疾病的方法。 目前的病毒療法有溶瘤病毒、病毒載體、病毒免疫療法等三個主要發展方向,可以藉由讓基因過度表達,或是基因的敲除、和自殺基因的傳遞等技術達到改變病毒特性的目的。而讓基因過度表達可以藉此去增加目標基因的表現量,基因的敲除則是利用RNA方法使致病基因靜默或是減少表達。至於自殺基因的傳遞引入了遺傳序列,該序列可以誘導細胞的凋亡反應,所以通常此舉會用於殺死癌細胞。   而溶瘤病毒(oncolytic virus)則是透過基因改良的病毒、或是減毒後無害的病毒。選擇性地在癌症細胞內複製,誘導癌症細胞死亡,且又能保存正常細胞。溶瘤病毒是一種利用病毒選擇性地破壞癌細胞的技術。   早在1950年代中期,就有醫師發現某些癌症患者,在感染另一種病毒後,原本的癌症竟奇蹟地出現改善的跡象,這類的機轉大多是因為病毒感染會產生干擾素及腫瘤壞死因子。有些研究者因此萌發了使用這種病毒來治療腫瘤的想法。而在1940年代和1950年代,在動物模型中進行了研究,以評估病毒在腫瘤治療中的使用。在1940到1950年代,開始了一些最早的溶瘤病毒人類臨床試驗。   溶瘤病毒的抗腫瘤作用機制主要透過兩個機制: 溶瘤病毒對於癌細胞所異常表達的細胞表面蛋白是具有天然的趨向性(tropism),所以能夠具有選擇性地在癌細胞內才發生病毒的複製,導致癌細胞受感染而造成癌細胞的破裂和溶解;爾後透過誘導癌細胞的壞死,改變腫瘤微環境,從而激發生物體內的免疫系統原本所負責的全身抗腫瘤的免疫反應。   溶瘤病毒的類型 臨床上通常使用經過人為基因改造的溶瘤病毒,可以藉此減弱病毒的致病性,增強免疫原性。目前常用的病毒株主要以腺病毒、牛痘病毒、皰疹病毒和細小病毒H1為代表。例如腺病毒(adenovirus)本身並不是溶瘤病毒,科學家們對其進行了基因改造,使其具有溶瘤病毒的特性,從而能夠用於溶瘤療法。   目前溶瘤病毒療法的給藥途徑有多種方式,選擇上主要依

癌症治療新知戰情室 第24集首播公告: 認識溶瘤病毒及其用於惡性腦膠質瘤治療的最新研究結果 閱讀全文 »

202309200701

精準BRAF標靶藥物Dabrafenib(泰伏樂)合併trametinib(麥欣霓) 抗癌適應症持續擴展中

隨著對腫瘤分子醫學研究的不斷進展,越來越多的分子遺傳學特徵在腫瘤的診斷、治療及預後評估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指導作用,精準醫療理念逐漸在癌症領域發光發熱。 BRAF基因突變已經被確定為各種實體癌症生長的驅動因素,其中BRAF通過小G蛋白和N末端之間的相互作用被啟動,這導致MEK和下游ERK的磷酸化,最終導致癌細胞的過度增殖。 BRAF V600E基因突變是一種廣泛存在的基因突變,惡性黑色素瘤中約為40%-60%、甲狀腺乳頭狀癌為30%-80%、晚期大腸直腸癌為5%-15%、肺癌中為2%-4%、惡性腦膠質瘤中佔比3%,並且BRAF V600E基因突變在漿液性卵巢癌、膽管癌、胰臟癌中均有一定表達。在血液腫瘤中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毛細胞白血病、朗格漢斯細胞組織細胞增生症、多發性骨髓瘤也存在BRAF突變。

精準BRAF標靶藥物Dabrafenib(泰伏樂)合併trametinib(麥欣霓) 抗癌適應症持續擴展中 閱讀全文 »

2023101201

華佗精準醫療論壇 第004集:精準BRAF標靶藥物Dabrafenib(泰伏樂)合併trametinib(麥欣霓) 抗癌適應症持續擴展中

華佗精準醫療論壇 第004集YouTube首播公告: 題目: 精準BRAF標靶藥物Dabrafenib(泰伏樂)合併trametinib(麥欣霓) 抗癌適應症持續擴展中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lglm9nNgEoI

華佗精準醫療論壇 第004集:精準BRAF標靶藥物Dabrafenib(泰伏樂)合併trametinib(麥欣霓) 抗癌適應症持續擴展中 閱讀全文 »

—Pngtree—blue cell 3d stereo element 5337698

TIL細胞療法 癌症治療的優質潛力股

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醫學上簡稱TIL,是一類深入腫瘤組織間質中,且具有更強殺傷力的淋巴細胞,主要類型包括有T細胞和NK細胞等。 TIL細胞療法是一種新型的細胞免疫治療,已有許多研究證實其於晚期癌症患者的治療角色。 黑色素瘤本身就是一種對免疫治療敏感的癌症類型,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首度精采演出就是在黑色素瘤的治療上,因此細胞免疫治療中的翹楚之一,TIL細胞療法在黑色素瘤的治療上,更是具備有獨特的優勢。一般認為,TIL細胞療法具有調節腫瘤免疫環境的能力,這也就是或許TIL細胞療法能給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獲得幫助。 一項發表於2022年醫學期刊Am J Cancer Res.的多中心、開放式的3期臨床試驗報告,該研究試圖將未進行手術切除的第3C-4 期黑色素瘤患者,按照1:1 比例,隨機分為TIL細胞療法組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組(使用Ipilimumab,商品名Yervoy/益伏,每三周注射劑量為3 mg/kg,最多4劑)。根據BRAFV600基因突變的情況、治療方案對患者進行分層。

TIL細胞療法 癌症治療的優質潛力股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