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鏡參考 陳駿逸醫師談第二意見諮詢對於癌症病人的重要性
文:癌歸於好 陳駿逸醫師 更多衛教資訊 請至癌症新觀點https://www.youtube.com/user/omegapeng 一位從小即隨父親前往印尼打拼的林先生,歷經數次排華暴動以及亞洲金融風暴,好不容易終於在雅加達有一番不錯的事業,也正陸續安排送到台灣念書且即將大學畢業的大女兒回來接班事宜,並且準備在今年滿65歲之際好好地享受退休生活。 心中如意算盤打的正響之餘,從去年初一直有血便的情形,剛開始以為是30年前的痔瘡宿疾又犯了,然而血便狀況一直沒有改善,甚至還出現了解便困難、疼痛,甚至大便形狀也變得如薯條一般的纖細。驚覺事態好像大為不對,於是在大女兒的堅持之下,遂遠渡重洋到台灣的大型醫院求治。 2016年9月初,該醫院檢查發現距離肛門口有一個至少3公分的腫瘤,經切片化驗證實為直腸腺癌,而且已經有直腸周圍淋巴結的擴散,該專科醫院的大腸直腸外科主任建議當下需要”立即”進行手術切除腫瘤,並且因為腫瘤過於靠近肛門,手術絕對無法保留肛門,而改採直腸照口排便,也就是終身都需要與人工肛門為伍。 “天啊!往後下半輩子都要沒有自己的肛門了。” “原本有點小兒麻痺的我,生活起居已經有點不方便,以後還要定時處理腸造口的便便,之後的日子該怎麼辦?” “我辛苦了大半輩子,好不容易儼然榮登人生勝利組,沒想到最後落得沒屁眼的殘廢人生,心中很不服氣。” “台灣最好的直腸癌專家的做法,根本不是我想要的、能接受的;難道真的一定要拿掉肛門嗎?是否還是有其他的方法、其他國家的醫師,能夠讓我保留住肛門呢??” 林先生當下聽到台灣醫師給他的醫療建議,是要立馬奔向手術台,任由醫師取走他的肛門。頓時間他覺得宛若被判了死刑,心情從憤怒、否認很快地轉為失望、無助,但是家人和他最後還是不能接受台灣醫師的處置建議。此時印尼僑界友人剛好也有罹癌親友前往中國醫療的先例,從旁熱心協助。於是乎經由視訊軟體輾轉連絡上了中國腫瘤醫院的直腸癌專家,中國醫師認為此時給予介入性化療注射,應該有機會保留得住他的肛門。 “這個方法是我還能接受的”,林先生嘀咕著。 其實中國醫師的處置建議,壓根了完全符合林先生的期待,保留肛門是他當下最想要的目標。雖然自己是福州人,然而中國醫院的所在地,他可是完完全全的生疏。 家人正在猶豫照護上的方便性,再加上全家5口都要一起前往中國。 此時林先生骨子裡過去那飄洋過海、冒險犯難且不服輸的精神湧然出現,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