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治療新知

—Pngtree—labrador guide dog clip art 5879451

認識狗的肥大細胞瘤(Mast Cell Tumors)

肥大細胞瘤 (Mast Cell Tumors ,醫學上簡稱MCT) 是由肥大細胞所組成的造血系統之惡性腫瘤。 它在狗隻中非常的常見,也在獸醫腫瘤學領域極為重要。 肥大細胞瘤是狗的第三種最常見的腫瘤亞型,是犬類最常見的惡性皮膚腫瘤,佔皮膚癌病例的 11%。 什麼是肥大細胞? 肥大細胞是一種存在於身體許多組織中的白血球。 肥大細胞是一種在過敏反應中發揮作用的細胞。 當暴露於過敏原(也就是刺激過敏的物質)時,肥大細胞會釋放出化學物質和化合物,這一過程稱為”脫粒”反映,因而會釋放出的其中一種化合物是組織胺。 組織胺的釋放是引起瘙癢、打噴嚏、流眼淚和流鼻涕最常見的原因,而這些都是過敏的常見症狀。 但是當組織胺(和其他化合物)過量的釋放(也就是進行大量的脫顆粒反映)時,它們會引起全身性的過敏反應,而且是一種嚴重的、危及生命的過敏反應。 什麼是肥大細胞瘤?

認識狗的肥大細胞瘤(Mast Cell Tumors) 閱讀全文 »

—Pngtree—did you know black and 8343388

關於免疫治療 有些事是癌友必需知道的

文:癌歸於好/中西醫腫瘤專科 陳駿逸醫師 相較於手術、放化療透過外力來殺害癌細胞,免疫治療的概念就是利用自體免疫功能來攻擊並殺死癌細胞,人體細胞本有正常生命週期,逐步老化死亡,免疫系統也會協助清除體內老化的細胞。由於癌細胞會透過特殊的機制躲避免疫細胞的攻擊,免疫治療的原理就是透過藥物阻斷癌細胞的躲避機制,或者想辦法增加免疫細胞的數量與活性,重新刺激活化體內的免疫系統,發揮清除或毒殺癌細胞功效。  關於免疫治療 有哪些事是癌友必需知道的?讓陳駿逸醫師告訴你    免疫覺醒online-關於免疫治療 有些事是癌友必需知道的 第一集 免疫覺醒online-關於免疫治療 有些事是癌友必需知道的 第二集

關於免疫治療 有些事是癌友必需知道的 閱讀全文 »

—Pngtree—chinese medicine health preserving silver needle 5930185 1

化療引起手腳痲 針灸治療有幫忙

文:癌歸於好/中西醫腫瘤專科 陳駿逸醫師 化療引起的周邊神經病變 (CIPN) 是乳癌患者於化療療程完成後最虛弱的長期副作用之一。周邊神經病變的症狀,包括傷害運動神經造成的肌肉無力;傷害感覺神經造成的麻木、異常感覺或異常疼痛;若傷害到自主神經,甚至有可能危及生命。 周邊神經病變所導致的麻木或肌肉無力。 大約有30%至 85.9 %癌症病人會發生化學治療引起之周邊神經病變,症狀會影響日常活動功能,產生情緒壓力,進而降低生活品質。接受神經毒性化療藥物如:紫杉醇類(taxanes)、鉑類(platinum)、長春花鹼類(vinca alkaloids)患者常見周邊神經病變副作用。  

化療引起手腳痲 針灸治療有幫忙 閱讀全文 »

—Pngtree—human organs and lungs 5419423 1 1

非小細胞肺癌 術後輔助免疫治療藥物atezolizumab(癌自禦,tencetriq)有助減少復發

文:癌歸於好/中西醫腫瘤專科 陳駿逸醫師 2022年歐洲肺癌大會(ELCC)年會上,Enriqueta Felip教授口頭報告了atezolizumab(癌自禦,tencetriq,阿替利珠單抗)與最佳支持療法,在PD-L1 高表達的第II-IIIA 期非小細胞肺癌術後輔助治療的來自關鍵研究中亞組分析的結果。     首先,總體來說,atezolizumab(癌自禦,tencetriq) 在PD-L1 高表達的第II-IIIA 期 非小細胞肺癌族群的耐受性與研究中的總體人群一致,顯示了atezolizumab癌術後輔助治療的積極的獲益-風險特徵。

非小細胞肺癌 術後輔助免疫治療藥物atezolizumab(癌自禦,tencetriq)有助減少復發 閱讀全文 »

2022122602 1

HER2 低表達乳癌治療新趨勢: HER2標靶與免疫治療合體

Durvalumab(商品名Imfinzi,中文商品名英飛凡,抑癌寧)聯合抗HER2藥物治療 HER2 低表達乳癌的有效性,或為HER2 低表達乳癌的科研和臨床實踐帶來新啟發。 治療HER2低表達乳癌的臨床挑戰,目前是缺乏可以作用的藥物標的。然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出現使免疫治療,目前已經成為乳癌的新興治療方式。 已知部分的化療藥物可通過啟動免疫系統誘導乳癌細胞出現免疫原性的細胞死亡。因此,有研究以 T 細胞共培養的乳腺的類器官 (是一類基於人幹細胞在體外培養出的具有人體組織結構和功能的微型組織或器官,PDO)中,希望借助使用trastuzumab或是T-Dxd(Enhertu)去調節腫瘤微的環境,來增強腫瘤對免疫治療的反應。

HER2 低表達乳癌治療新趨勢: HER2標靶與免疫治療合體 閱讀全文 »

20221226 1

益生菌Miyarisan( 宮入菌) 有助癌症患者免疫治療療效的提升

文:中西醫腫瘤專科 陳駿逸醫師 這是一篇2022年發表於腫瘤免疫學期刊的研究報告。 先告訴各位結論: 目前新的研究數據表明,常使用的胃藥之一的質子幫浦抑制劑(醫學上簡稱PPI),使用該類藥物會讓口腔微生物轉移到腸道,如此會讓癌症患者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免疫治療療效產生負面的影響。然而,目前還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可以恢復因此所造成免疫治療的療效降低。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日本熊本大學的研究團隊回顧性分析了 118 名接受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之免疫治療的晚期或複發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並通過 16S 巨觀基因組學得測序分析了其中 80 名肺癌患者的糞便樣本。 發現使用益生菌MIYARISAN (活性的益生菌,其成份為宮入菌-Clostridium butyricum, MIYAIRI 588,CBM588)的丁酸梭菌療法,證明了MIYARISAN確實可以提高免疫治療在肺癌的療效。 而日本熊本大學的研究團隊更進一步探討了MIYARISAN 到底是如何影響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治療療效,以及如何去影響接受 PPI 治療的肺癌患者其體內的腸道微生物群。 研究團隊發現PPI 治療確實會顯著降低了肺癌免疫治療的療效,然而,服用益生菌Miyarisan卻可以顯著恢復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被PPI藥物所降低的療效,並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此外,使用益生菌Miyarisan後反而會延長了同時接受 PPI 和抗生素治療的患者的總體生存期,因為過去該團隊也發現抗生素的使用也會降低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治療療效。 而肺癌患者的糞便分析表明,PPI 使用者其體內有害的口腔相關致病菌的豐度會比較高,而對於免疫治療有益的腸道細菌其豐度反而比較低。 相較之下,使用益生菌Miyarisan患者的腸道內潛在有害的口腔相關細菌其相對豐度因而會減少。 日本熊本大學研究團隊的研究表明,透過益生菌Miyarisan的定植可以增加共生的微生物群,可能能夠提高需要使用PPI 藥物的癌症患者的免疫治療的效果,突顯出了腸道內的口腔相關微生物群,似乎可以作為癌症免疫療法新治療靶點的潛力。 酪酸菌為人體腸道正常菌群之一,約有700多株,其中安全性高且具有治療效果的菌株編號為第588株,稱為宮入菌(CBM 588),也稱之為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丁酸梭菌是一種梭狀芽孢桿菌,也稱丁酸菌,在細菌學分類上歸屬於梭菌屬。

益生菌Miyarisan( 宮入菌) 有助癌症患者免疫治療療效的提升 閱讀全文 »

—Pngtree—immune system virus bacteria 2862589 1

癌症免疫治療中的PD-L1與PD-1抑制劑有何不同??

文:癌歸於好/中西醫腫瘤專科 陳駿逸醫師 癌症免疫治療藥物主要有PD-L1與PD-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兩大類。 大家可能覺得,這兩種藥物其實是針對同一免疫通路的兩個作用點,機制上似乎是一致的。 其實不然,兩者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區別, 無論是在藥物設計、作用機制到臨床療效,甚至抗藥性的處理上都有不同之處。今天就全面給大家分析PD-1與PD-L1之間的不同。 PD-1(全名是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中文叫程式性死亡受體1型),是活化的T細胞表達的免疫檢查點受體,是一種重要的免疫抑制分子。

癌症免疫治療中的PD-L1與PD-1抑制劑有何不同?? 閱讀全文 »

20221220

知癌防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第26集 首播公告:對於愛玩捉迷藏的原發位置不明癌 基因檢測協助治療的案例解析

知癌防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第26集 對於愛玩捉迷藏的原發位置不明轉移癌 基因檢測協助治療的案例解析 原發位置不明癌顧名思義,就是一個愛玩捉迷藏的頑童癌症。 而且是玩捉迷藏的高手,讓醫生費盡九牛二虎之力,也找不到癌症的起源處。   原發位置不明癌(醫學上簡稱CUP)定義為經活體切片證實的惡性腫瘤,儘管進行了全面性評估,但仍然沒有確定的原發位置的癌症。 原發位置不明轉移癌,當轉移癌症出現,但是原發位置不明的癌,就稱之為”原發位置不明轉移癌症”, 這種癌症像極了愛玩捉迷藏的頑童,似乎身上到處都有其蹤跡,但卻不知道癌症的起源位置躲在哪裡。   原發位置不明癌,是一種罕見且難搞的癌症。   儘管由於原發位置不明癌的定義有所不同,確切的發病率未知,但原發位置不明癌症是一種異質性高的癌症,原發位置不明癌大約佔所有癌症的3-5%。 根據美國癌症協會估計,2017年有33,770例之原發位置不明的癌症病例被診斷出來。   隨著診斷及確定惡性腫瘤的主要發源部位的醫療能力的改善,預計這一比例會減少,

知癌防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第26集 首播公告:對於愛玩捉迷藏的原發位置不明癌 基因檢測協助治療的案例解析 閱讀全文 »

—Pngtree—liver cirrhosis liver cancer 8691251 1

認識晚期肝癌二線標靶治療藥物 cabozantinib(癌必定)

標靶藥物cabozantinib可以抑制參與腫瘤生長、血管生成、免疫調節的酪氨酸激酶,包括MET、VEGFR和TAM 激酶(Tyro3、AXL、MER)。   在3期臨床試驗CELESTIAL研究中, cabozantinib對比安慰劑用於既往接受過sorafenib(Nexavar,索拉非尼)治療的晚期肝細胞癌(HCC),可以改善患者的總生存(OS),國際上該藥已獲批用於晚期肝癌的二線治療。   隨機性3期 CELESTIAL試驗是探討cabozantinib對比安慰劑,用於治療既往接受sorafenib治療晚期肝細胞癌,患者接受cabozantinib 治療60mg/天,為管理不良事件(AE)允許進行劑量調整至40mg然後20mg。

認識晚期肝癌二線標靶治療藥物 cabozantinib(癌必定) 閱讀全文 »

—Pngtree—branches covered with new green 4650454 1

鈣錳福地吡(calmangafodipir /PledOx) 化療引起之周邊神經病變的新希望

文:癌歸於好/中西醫腫瘤專科 陳駿逸醫師 化療引起之周邊神經病變(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是由化療藥物沉積周邊神經後而直接損傷周圍神經系統所導致的一種神經毒性副作用。目前,尚無有效的方法來預防或治療,但卻帶給患者許多生活上與工作上、醫療上的不利影響。   首先在治療過程中,癌症患者往往由於化療引起之周邊神經病變的問題可能會減少化療藥物劑量,因此中止了可能治癒或是控制腫瘤的化療方案,甚至因而被迫改變治療方案。   對大多數化療引起之周邊神經病變的患者來說,剛開始的治療就是停用導致周邊神經病變的藥物,之後神經病變大多可能會改善或緩解。   但是,有時候化療很可能是一種延長該名患者生命的重要治療手段,因此在治療療程中停用化療藥物常常顯得異常困難。而且,臨床上患者可能會因為擔心因此失去了原有治療腫瘤的有效方法,而不向醫生陳述或報告其所發生的神經毒性症狀,甚至選擇默默地忍受周邊神經病變的症狀,天真地以為待抗癌成功後不久必能消失。  

鈣錳福地吡(calmangafodipir /PledOx) 化療引起之周邊神經病變的新希望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