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靶治療

—Pngtree—research laboratory scientist illustration 6498277

斜槓青年Enhertu 從乳癌最佳新藥首度跨足HER2突變肺癌的治療

「斜槓(Slash)」一詞興起於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源自於美國紐約專欄作家Marci Alboher在著作中提出的一種工作形式。意指一個人不再只從事單一職業,而是根據自身的其他專業或興趣,發展出2份或以上的工作模式,因而享有多重職業與身份的生活。舉例來說,許多演藝人員,除了擔任演員、主持人或編導,也會經營手搖飲、乾拌麵品牌等副業,使自己同時具備演員/編劇/老闆等身分,而如此身兼數職的工作型態,就是一種斜槓生活。 不只人有斜槓人生,癌症用藥中也越來越多的斜槓青年出現,Enhertu就是其中一個耀眼的新星,而第一三共製藥所研發的抗體化療複合藥物(ADC)-Enhertu(fam-trastuzumab deruxtecan-nxki ,DS-8201,中文商品名為優赫得),從原本於2019年獲准的適應症,剛開始只有可以單獨使用適用於治療轉移後曾接受過兩種以上抗 HER2 療程、具有無法切除或轉移性 HER2 陽性乳癌的成年病人。 到了2022年5月,Enhertu更再度取得第2個乳癌的適應症,對於治療不可切除或轉移性的 HER2 陽性乳癌成年患者,這些患者在轉移性疾病階段曾經接受過含有 HER2標靶藥物的治療方案;或是在術前輔助或術後輔助治療中已經接受過含有 HER2標靶藥物的治療方案,並且於完成期間或完成後六個月內出現乳癌復發者,可以使用Enhertu的治療,也因此正是扳倒了T-DM1(Kadcyla,中文商品名為賀癌寧)長久以來盤據治療不可切除或轉移性的 HER2 陽性乳癌的二把手地位。 歷史上的傳奇人物,英雄事蹟絕對不會是屈指可數,2022年8月5日,美國FDA又核准 Enhertu的第3項乳癌的治療新適應症,Enhertu可以用於治療無法切除或轉移性的HER2低表達(HER2-low)乳癌患者。讓Enhertu儼然應該拿到乳癌治療藥物的年度最佳新人獎,且是乳癌治療領域中的新霸權,已經可以用於治療HER2低表達與HER2高表達的患者,保守估計其乳癌適應症的範圍幾乎涵蓋了近6成的無法切除或轉移性乳癌族群。 在眾人驚呼神奇,其他競爭者腦袋被FDA消息震昏、尚未回神之時,不到一周,這個神奇小子又給世人驚天之舉,於2022年8月11日,美國FDA加速核准Enhertu的新適應症,可以使用於先前接已經受過系統治療的無法切除或轉移性的HER2基因有突變之成人非小細胞肺癌

斜槓青年Enhertu 從乳癌最佳新藥首度跨足HER2突變肺癌的治療 閱讀全文 »

Durvalumab可以用于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的胆道癌

轉移性膽道癌症的新治療選擇-HER2標靶藥物Enhertu

膽道癌症是發生于膽道系統的惡性腫瘤,約占所有消化系惡性腫瘤的3%,特色是癌症侵犯力强,5年存活率更是低于5%,大部分患者發現時已屬於晚期的膽道癌症,失去了手術切除的機會。 目前針對轉移性或是晚期的膽道癌症患者,大多只能給予全身性治療,化療藥物gemcitabine合併鉑類通常是第一線的標準治療,然而當首波治療失敗後,除了積極的症狀控制之外,其他可以選擇的治療非常有限。即使第二線體能上可接受化療,這些治療方案的平均有效率大多低於1成,且具有明顯的副作用和不顯著的治療療效。 膽道癌症在臨床和遺傳學方面呈現出高度的異質性,造成部分膽道癌症具備有特異的基因突變,其中以HER2基因的改變成為臨床上關注的焦點。HER2基因的改變在乳癌、肺癌、胃癌、大腸癌、食道癌都是可以治療的靶點基因。這些特殊的癌症族群,以HER2爲核心靶點的標靶治療方案,使用乳癌常用的雙標靶治療,也就是賀癌平加上賀疾妥,或是使用HER2新的抗體化療複合藥物DS-8201(Enhertu優赫得),確實可以大大改善了這些患者的預後。 根據研究,膽囊癌、肝外膽管癌、壺腹癌和肝內膽管癌的患者,分別有19%、17%、13%和5%的患者具備有HER2基因擴增或過度表達的情形。 在一些關於HER2標靶藥物治療膽道癌症的小型臨床試驗、回顧性研究和病例報告的研究,使用乳癌常用的雙標靶方案治療膽道癌症,也就是賀癌平加上賀疾妥,呈現出一定的治療療效。在名為MyPathway 的第二期臨床試驗,HER2基因擴增、過度表達或兩者兼具的轉移性膽道癌患者,使用乳癌常用的雙標靶方案治療,呈現出較優質的治療療效和病患的耐受性。這個Mypathway的第二期臨床試驗是一項非隨機性、多中心、開放標簽的多重籃子式臨床試驗,主要用於評估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核准的標靶藥物,去治療具有潛在性可操作分子改變的非適應症癌症的活性。Mypathway研究中,也探討了携帶HER2基因擴增、過度表達或兩者兼具的轉移性膽道癌患者,且同時給予抗HER2的雙標靶方案,進行了療效的分析。 共有39位過去已經接受過癌症治療的HER2陽性(定義為HER2基因擴增或過度表達)的轉移性膽道癌患者,同時接受了抗HER2的雙標靶方案的治療,研究分析結果發現,共有9例患者因治療達到腫瘤部分的緩解,治療有效率爲23%,11例患者因治療達到腫瘤達到疾病穩定且存活時間超過4個月

轉移性膽道癌症的新治療選擇-HER2標靶藥物Enhertu 閱讀全文 »

—Pngtree—futuristic blue planet light effect 5958872

三陰性乳癌免疫治療的現在與未來

三陰性乳癌占所有乳癌的15%~20%,侵襲性强,很容易早期復發和轉移。 轉移性三陰性乳癌的全身治療主要是化療,但通常持續緩解的時間不長,中位總體生存時間為12~18個月,迫切需要改進目前的治療模式。 其他腫瘤的研究已經證實,免疫治療可以延長部分患者的存活時間,其中最成功的免疫治療藥物就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和其他新型免疫治療藥物在三陰性乳癌中的研究概況是如何,此外免疫治療在三陰性乳癌的展望又是如何。 因為三陰性乳癌的關鍵特點,讓三陰性乳癌較其他乳癌亞型更可能對免疫治療産生治療反應。首先,三陰性乳癌有更多的腫瘤浸潤淋巴細胞,在其他腫瘤的研究已經證實更多腫瘤浸潤淋巴細胞,會讓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有更好的反應,而且高水平的腫瘤浸潤淋巴細胞與早期三陰性乳癌的預後更好;且三陰性乳癌的腫瘤細胞和免疫細胞都表達出更高水平的PD-L1,爲PD-1與PD-L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提供更好的作用點,而且其他腫瘤的研究已經證實腫瘤中腫瘤細胞和免疫細胞PD-L1表達也與PD-1與PD-L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治療反應有關;最後,三陰性乳癌一般具有更多的非同義突變,因而可以産生更多的腫瘤特異性新抗原,進而可以因此激活更多的新抗原特異性的T細胞,PD-1與PD-L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更可增强這一過程的反應。 儘管PD-1與PD-L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三陰性乳癌的有效反應率,顯著比其他乳癌亞型要高出許多,但療效仍不適很理想,未經特別挑選患者的患者之PD-1與PD-L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的治療反應率只有5%;初次治療且PD-L1陽性的三陰性乳癌患者的PD-1與PD-L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的治療反應率約爲23%。 早期Ib期KEYNOTE-012研究中顯示PD-1抑制劑pembrolizumab用於既往已經接受過治療且PD-L1為陽性的三陰性乳癌患者的治療反應率有18.5%,但隨後的II期KEYNOTE-086研究(NCT02447003)中,170位既往接受過治療、但PD-L1未經特別挑選患者的的治療反應率有爲5.3%。而第三期臨床試驗KEYNOTE-119的研究結果顯示既往接受過治療的晚期三陰性乳癌患者給予pembrolizumab單藥或pembrolizumab加上化療,治療效果都與單獨化療無差異,但腫瘤細胞的PD-L1表達水平高的患者,卻是受益於pembrolizumab單藥或

三陰性乳癌免疫治療的現在與未來 閱讀全文 »

—Pngtree—taiwanese architectural illustrations in paper cut 4122975 1

台灣使用Bevacizumab於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第一線治療的經驗

Bevacizumab合併標準的化學治療用於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第一線治療,有關台灣地區的開放試驗之結果。 Bevacizumab是到目前為止惟一經過臨床試驗證實在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第一線、第二線治療,可以改善病患存活時間的生物製劑,相較於另外一個生物製劑cetuximab則必須受到K-ras基因型式為野生型的限制,Bevacizumab則沒有使用上的限制,而且不管K-ras基因型式為何,都具有延長病患存活時間的的意義。所 Bevacizumab合併標準的化學治療用於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第一線治療—台灣地區的開放試驗之結果,其研究的主要目的在評估Bevacizumab使用上的安全性,主要觀察的副作用包括蛋白尿、腸胃道穿孔、高血壓、傷口癒合的併發症、血栓與出血的情形。接下來要觀察的是藥物的有效性,包括疾病惡化的時間、整體存活的時間、腫瘤的反應率。 在研究的觀察當中,並沒有動脈栓塞的病例出現,有出血情況的大概只有15%,大多數的病人是一早上起床後有流鼻血的現象來表現。而腸胃道穿孔的問題則沒有發現。高血壓的問題大概只有百分之十左右,而且程度非常輕微。出生蛋白尿的比例只有百分之五,程度也非常輕。其中一個人曾經出現靜脈栓塞的個案則於研究當中出現血較為嚴重的下肢靜脈栓塞的情況,另外有百分之五的個案出現了程度輕微的傷口癒合的併發症。 至於腫瘤的反應率,達到完全消失的有2.6%,高達五成的病人出現腫瘤縮小的情形。藥物的有效性方面,無論是oxaliplatin還是irinotecan為基礎的化學治療處方,Bevacizumab的加入都會讓腫瘤的反應率提高,而且沒有太大的差異。台灣地區的開放試驗之結果也發現沒有疾病惡化的時間可以高達十五個月,這點卻比國外研究當中的十一個月來說,多上4個月左右。然而整體存活時間也高達22.9個月,這點與國外結果差異不大。 #Bevacizumab #bevacizumab價格 #bevacizumab副作用 #癌思停副作用 #bevacizumab標靶 #癌思停可以打多久 #bevacizumab機轉 #bevacizumab健保 相關大腸直腸癌資訊請至: https://www.cancerinfotw.org/ 更多大腸直腸癌資訊 請至: https://mycancerfree.com/e-school-3/

台灣使用Bevacizumab於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第一線治療的經驗 閱讀全文 »

精准医疗为罕见肿瘤患者指出正确治疗方向

BRAF突變的大腸直腸癌治療 2022年新進展

許多人都熟知晚期或是轉移性大腸直腸癌 在治療之前,需要搞清楚 是否存在有KRAS或是 NRAS、 或是全部的RAS基因是否有存在突變的情形, 因為 這類型的基因突變大概佔了晚期或是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的40%左右。 但是還有一個重要的基因突變,約莫佔了晚期或是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的8-12%左右, 也是一個相當重要的突變基因, 那就是BRAF 。 具備有BRAF 基因突變的晚期或是轉移性大腸直腸癌 其臨床表現為出現不典型的轉移, 包括腹膜轉移、 腹膜后的淋巴結轉移、縱隔腔淋巴結轉移、 鎖骨上淋巴結轉移 以及晚期或是轉移性大腸直腸癌少見的骨頭與腦部的轉移。 根據基因的 功能 以及RAF 二具體作用,BRAF 的基因突變可以分為 第一、 第二 與第三類, 其中以第一類的,BRAF V600 基因位點突變是BRAF 基因突變的晚期或是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當中最常見的基因突變, 大概佔BRAF 基因突變的晚期或是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當中的 2/3。 目前對於 BRAF V600 基因突變的晚期或是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的治療模式, 包括第一線使用化學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的標靶治療,以及疾病進展之後使用 BRAF與EGFR的雙標靶藥物,目前正在發展的是使用 免疫治療藥物搭配 BRAF與EGFR的雙標靶藥物, 初步得到令人驚豔的成績。 接下來我們會一一的 為你們介紹 BRAF 基因突變的晚期或是轉移性大腸直腸癌 的治療。 在過去幾10年來, 化療一直是 BRAF 基因突變的晚期或是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的主要治療方法, 所使用的化療藥物處方為FLOLFOX、FOLFIRI、CAPOX 等等, 如果是對於前述的化療處方沒有反應的時候,則可以改用三種化學藥物的聯合治療處方FOLFOXIRI 。 一直到了2015年, 有一項重要的第3期臨床試驗, 醫學界稱為TRIBE 的研究結果顯示: 使用三種化學藥物的聯合治療處方FOLFOXIRI 搭配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Bevacizumab (癌思停),相較三種化學藥物的聯合治療處方FOLFOXIRI而言, 對於 BRAF 基因突變的晚期或是轉移性大腸直腸癌 病患的第一線治療 ,會是更好的治療方法, 可以讓 存活時間延長將近一倍。 也根據這項臨床試驗的結果, 目前國際間大腸直腸癌的治療共識都推薦化療FOLFOXIRI加上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Bevacizumab ,目前作為

BRAF突變的大腸直腸癌治療 2022年新進展 閱讀全文 »

—Pngtree—renovation double painter 4753199 1

用cabozantinib與atezolizumab肝癌 於第1線治療的最新研究

對於無法手術切除且只能用藥物治療的晚期肝癌,目前這類病患首波治療是標靶藥物bevacizumab搭配免疫藥物atezolizumab,然而醫學界對這塊領域投注了許多心血去研究,希望有更多、更大的突破。其中臨床試驗COSMIC-312就是眾多研究中的一個,希望再度複製過去的成功密碼,對於無法手術切除且只能用藥物治療的晚期肝癌病患,仍然使用標靶藥物搭配免疫藥物的模式,只是標靶藥物改成cabozantinib,而免疫藥物還是用 atezolizumab。 最近已經在醫學期刊Lancet Oncology公佈了臨床試驗COSMIC-312的中期研究結果,該項臨床研究結果達到了其中一項主要終點,即疾病控制時間確實因此有顯著的改善,然而在另一主要研究終點-總體生存期,雖然標靶藥物搭配免疫藥物(cabozantinib+atezolizumab)的模式組儘管顯示出了改善趨勢,但未達到統計學意義上的改善。 臨床試驗COSMIC-312是一項隨機、對照性的全球多中心的第三期關鍵性臨床試驗,在全球多達200個研究中心收錄了840名無法手術切除且只能用藥物治療的晚期肝癌患者。患者以大約 2:1:1 的比例隨機分配至以下三組之一:cabozantinib+ atezolizumab組、sorafenib組或是cabozantinib單一藥物治療組。兩個研究主要終點:按照RECIST 1.1評估的疾病控制時間以及總體生存期。次要研究終點分別是獨立評審委員會’根據RECIST 1.1評估的cabozantinib單一藥物治療組與sorafenib組的疾病控制時間。其他預先確定的終點包括治療客觀緩解率、緩解持續時間和安全性。 本次公佈了臨床試驗COSMIC-312的中期研究結果資料截止時(2021年3月8日)的分析,包括2018年12月7日至2020年8月27日期間隨機分配的前837例患者,分別接受cabozantinib+ atezolizumab組、sorafenib組或是cabozantinib單一藥物治療組。結果顯示cabozantinib+ atezolizumab治療組中位疾病控制時間為6.8個月,sorafenib組為4.2個月,採用標靶藥物搭配免疫藥物(cabozantinib+atezolizumab)治療模式,可以相較於過去肝癌的一線治療sorafenib,更能降低37%的

用cabozantinib與atezolizumab肝癌 於第1線治療的最新研究 閱讀全文 »

—Pngtree—creative badminton player brilliant silhouette 4266564

標靶藥物Bemarituzumab爲FGFR2陽性晚期胃癌提供第一線治療新選項

近十年來,胃癌標靶治療研發之路充滿荊棘,僅有trastuzumab。而Bemarituzumab是一種首創的選擇性結合FGFR2b的人類化IgG1單株抗體,抑制FGF結合到FGFR2b受體,並且引導出抗體依賴性細胞依賴性的細胞毒殺性作用。早期的臨床研究證實,Bemarituzumab單一藥物在實體癌中並無劑量限制性的毒性,並且對於難治性的FGFR2 beta陽性胃癌患者的該藥物之治療的腫瘤客觀緩解率有18%。 關於Bemarituzumab用於治療胃癌的FIGHT臨床試驗,該研究收錄了155個過去未接受任何治療的不可手術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胃腺癌/胃食管交界處腺癌的患者,按照比例1∶1隨機分配至試驗組,接受Bemarituzumab與化療處方mFOLFOX6,每2周爲一個療程,而對照組則是接受安慰劑+ mFOLFOX6,每2周爲爲一個療程。 早先該研究達到主要了研究終點,Bemarituzumab治療組和只用化療組的中位疾病控制時間分別爲9.5個月與7.4個月,接受Bemarituzumab與化療的合併治療,會相較於只有傳統化療,減少了32%的疾病惡化風險。該項研究同時也達到次要的研究終點,接受Bemarituzumab與化療的合併治療,會相較於只有傳統化療,減少了42%的疾病惡化風險。 在可以評估療效的患者中,接受Bemarituzumab與化療的合併治療,會相較於只有傳統化療,可以有更好的治療反應率,分別爲53% 與 40%。在探索性的分析,結果顯示,隨著腫瘤細胞的FGFR2b表達水平提高,療效會更有所改善。 該研究認為,在胃癌患者中,有FGFR2過度表達的比例高達60%以上,而FGFR2過度表達是預後不佳的因素。至於FGFR2b剪接式變異則占胃癌的2.5%~31.1%。 Bemarituzumab是一種首創的選擇性結合FGFR2b的人類化IgG1單株抗體,可以抑制FGFR2b與FGF7/10/22的結合,同時存在抗體依賴性細胞誘導的細胞毒殺效應(ADCC)。Bemarituzumab的加入會比單純化療FOLFOX更能顯著延長疾病控制時間與整體存活時間。 值得一提的是,Bemarituzumab組對比單純化療FOLFOX組的生存曲綫,高度類似免疫治療的生存曲綫,在Bemarituzumab治療半年後才明顯的分開。這與TOGA研究的HER2標靶藥物trastu

標靶藥物Bemarituzumab爲FGFR2陽性晚期胃癌提供第一線治療新選項 閱讀全文 »

—Pngtree—realistic skin surface of wound 6843545

黑色素瘤/大腸直腸癌的標靶藥物之1:Encorafenib (迫癌癒/Braftovi)使用需知及副作用

Encorafenib使用前 在決定使用某種藥物時,必須權衡服用Encorafenib的風險和其功效。這是您和您的醫生將做出的決定。對於這種藥物,應考慮以下幾點: 如果您對Encorafenib或任何其他藥物有任何異常或過敏反應,請告訴您的醫生。如果您有任何其他類型的過敏症,例如對食物、染料、防腐劑或動物,也請告訴您的醫療保健專業人員。對於非處方產品,請仔細閱讀標籤或包裝成分。 兒科 尚未對與Encorafenib在兒科年齡人群中的作用的關係進行適當的研究。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確定。 老年病 迄今為止進行的適當研究並未證明老年特異性問題會限制 encorafenib 在老年人中的有用性。 哺乳 沒有對女性進行足夠的研究來確定在母乳喂養期間使用這種藥物時嬰兒的風險。在母乳喂養期間服用這種藥物之前,權衡潛在的好處和潛在的風險。 藥物相互作用 儘管某些藥物根本不應一起使用,但在其他情況下,即使可能發生相互作用,也可以同時使用兩種不同的藥物。在這些情況下,您的醫生可能想要改變劑量,或者可能需要採取其他預防措施。當您服用該藥時,讓您的醫療保健專業人員知道您是否正在服用下列任何一種藥物尤為重要。以下相互作用是根據其潛在意義而選擇的,不一定是包羅萬象的。 不建議將此藥與以下任何一種藥物一起使用。您的醫生可能會決定不使用這種藥物治療您或改變您服用的其他一些藥物。 Abametapir Alfuzosin Amiodarone Amisulpride Amitriptyline Anagrelide Apalutamide Apomorphine Aprepitant Aripiprazole Aripiprazole Lauroxil Arsenic Trioxide Asenapine Astemizole Atazanavir Azithromycin Bedaquiline Boceprevir Bosentan Buprenorphine Buserelin Carbamazepine Cenobamate Ceritinib Chloroquine Chlorpromazine Ciprofloxacin Citalopram Clarithromycin Clofazimine Clomipramine Clozapine Cobicistat Conivaptan C

黑色素瘤/大腸直腸癌的標靶藥物之1:Encorafenib (迫癌癒/Braftovi)使用需知及副作用 閱讀全文 »

—Pngtree—science education line brain 4943841

1種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bevacizumab用於治療多形性膠質腦母細胞瘤

惡性腦膠質瘤是最常見的惡性原發性腦腫瘤(起源於大腦的一種腫瘤),占所有原發性腦瘤的近1/4,占所有腦部源發惡性腫瘤的3/4。 而多形性膠質腦母細胞瘤(醫學上常稱GBM)是最常見且最具侵襲性的一種腦膠質瘤,占所有膠質瘤的一半以上。GBM是成人最常見且惡性程度最高的原發性腦腫瘤,具有發病率高、復發率高、死亡率高和治癒率低的特點 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bevacizumab是一種通過靜脈輸注的標靶藥,是一種生物製劑,其為單株抗體能夠與腫瘤血管新生的發動者-VEGF蛋白發生特異性的結合。 而VEGF在腫瘤發生發展過程中對異常新生血管和功能等方面具有關鍵調控作用,這一過程被稱為腫瘤的血管生成。bevacizumab直接通過與VEGF蛋白結合,好來防止與血管細胞上的受體相互作用,進而可以有效干擾腫瘤的血液供應。腫瘤的血液供應被認為是腫瘤在體內生長和擴散(轉移)能力的重要關鍵。 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bevacizumab可以用於治療成人復發性多形性膠質腦母細胞瘤,主要是根據一項多中心、開放標籤、隨機對照的關鍵性之第三期臨床試驗EORTC 26101。該研究結果證實,與單獨化療相比,基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bevacizumab的治療可以延長疾病控制或死亡的時間(中位疾病控制時間從1.5個月延長至4.2個月,疾病惡化風險可以因此再降低51%。在疾病控制期內,疾病緩解的患者與非緩解者相比,顯示出更為穩定的全球健康狀況評分和認知功能。 #腫瘤血管新生 #GBM #bevacizumab 相關多形性膠質腦母細胞瘤資訊請至: https://www.cancerinfotw.org/ 更多多形性膠質腦母細胞瘤資訊 請至: https://mycancerfree.com/cancer-5/

1種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bevacizumab用於治療多形性膠質腦母細胞瘤 閱讀全文 »

—Pngtree—medical capsule drug illustration 4645001

7爺8爺襄助 城隍驅妖才有成 肺癌術後輔助性EGFR標靶更需要

許多台灣人應該都不陌生,歌手王夢麟在1980年的「廟會」這首歌,其中的歌詞… 歡鑼喜鼓咚得隆咚鏘 鈸鐃穿雲霄 范謝將軍站兩旁 叱吒想當年 歌詞寫到的范謝將軍,就是大名鼎鼎,令妖魔鬼怪聞風喪膽的黑白無常,也就是七爺八爺。七爺就是謝必安,八爺是矮爺范無救。七爺八爺是城隍爺的好助手,雖然黑白無常的形象看起來很「嚴肅」,但其實他們非常溫柔善良。七爺八爺跟著城隍爺掌管陰陽兩界。城隍爺就像市長,七爺八爺就像是實際執行”驅妖降魔”任務的警察。 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但一半以上的病人開刀後五年內會復發。手術後接受化學治療是為了降低復發的機會並延長生命。但早期的化學治療因藥物的毒性較大,病人常常會因為藥物的副作用影響,無法完成整個療程,造成治療效果不彰。新一代藥物如vinorelbine搭配cisplatin的雙效療法,病人的副作用降低,平均在五年內可以增加5%的存活率,有效延長病人的生命。 另外,在這些接受手術切除的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病人,只有第2A、2B期及第3A期病人,有足夠的臨床證據證實手術後要常規實行輔助性以cisplatin為主的化學治療。第1期的病人術後接受化療不能延長生命;唯有日本人第1B期肺腺癌手術後接受UFR兩年可以延長生命的文章,但因只侷限在日本肺腺癌病人,其他國家沒有類似的經驗,因此需要後續更多研究來釐清其效果。 許多台灣人應該都不陌生,歌手王夢麟在1980年的「廟會」這首歌,其中的歌詞… 歡鑼喜鼓咚得隆咚鏘 鈸鐃穿雲霄 范謝將軍站兩旁 叱吒想當年 歌詞寫到的范謝將軍,就是大名鼎鼎,令妖魔鬼怪聞風喪膽的黑白無常,也就是七爺八爺。七爺就是謝必安,八爺是矮爺范無救。七爺八爺是城隍爺的好助手,雖然黑白無常的形象看起來很「嚴肅」,但其實他們非常溫柔善良。七爺八爺跟著城隍爺掌管陰陽兩界。城隍爺就像市長,七爺八爺就像是實際執行”驅妖降魔”任務的警察。 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但一半以上的病人開刀後五年內會復發。手術後接受化學治療是為了降低復發的機會並延長生命。但早期的化學治療因藥物的毒性較大,病人常常會因為藥物的副作用影響,無法完成整個療程,造成治療效果不彰。新一代藥物如vinorelbine搭配cisplatin的雙效療法,病人的副作用降低,平均在五年內可以增加5%的存活率,有效延長病人的生命。

7爺8爺襄助 城隍驅妖才有成 肺癌術後輔助性EGFR標靶更需要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