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健康

—Pngtree—stripe radiation shading 5625271 1

認識釔90微球體的選擇性體內放射線療法以及用於肝內膽管癌的治療

文:癌歸於好/中西醫腫瘤專科 陳駿逸醫師 肝內膽管癌是僅次於肝細胞癌、第二大常見原發性肝臟惡性腫瘤。 肝內膽管癌的發生率一直在上升。肝內膽管癌是患者的中位總體生存期目前大約為 22 個月。 根治性手術切除術是肝內膽管癌是的主要治療方法,但主要由於晚期肝內膽管癌站比較高,但卻是很少有符合條件手術切除的。 對於不可切除的肝內膽管癌患者會迅速致命,未經治療的肝內膽管癌是中位生存期只有3-8 個月。儘管非手術治療的改進使不可切除的肝內膽管癌之中位生存期從西元 2000 年之前的 6 個月變為 15 個月。

認識釔90微球體的選擇性體內放射線療法以及用於肝內膽管癌的治療 閱讀全文 »

—Pngtree—japanese cartoon cute outdoor hot 6650129

關於癌症溫熱治療 癌友該知道的訊息 第一章

什麼是溫熱治療? 溫熱治療,Hyperthermia ,是來自希臘語,用來描述過熱的術語。Hyperthermia與由身體產生的發燒不同,Hyperthermia是從外部施予熱量來增加身體熱量。這種溫熱治療妥善介入能夠殺死癌細胞或使它們對放射治療更敏感。 溫度對身體運作的特殊影響早已為人所知。例如,過去曾明確針對某些疾病給予會導致發熱的化膿性藥物。其中,梅毒引起發熱的療法而獲得1927 年諾貝爾醫學獎。 眾所周知,在感染的情況下,身體會發燒,因為身體的防禦系統在較高的溫度下工作效能會更好。同時,過高的溫度是有危險的,溫度超過 攝氏42度,作為身體重要組成的蛋白質部分會蛻變。 什麼時候建議癌症溫熱治療? 癌症溫熱治療是一種可以與放療或化療結合使用的輔助療法。雖然癌症溫熱治療直接殺死癌細胞是可能的,但臨床上單一使用效果不佳,且處理不當會對健康的身體組織有一定程度的嚴重損害。所以建議癌症溫熱治療要與放療或化療或是免疫治療結合使用 與放療結合使用,癌症溫熱治療會讓腫瘤細胞對隨後進行的放射線治療敏感。這樣做的原因是因為癌細胞的快速生長,癌性腫瘤在某些區域經常血液氧氣的供應不足,因為癌症血管不能足夠供應氧氣。在這種情況下,癌症溫熱治療會導致一種熱效力。在隨後的放射線治療中,可以更有效地消除受壓的壓力細胞,改善腫瘤的缺氧。透過這種方式,腫瘤的某些部分,特別是原本缺氧的區域,會開始對放射治療重新敏感,而強化後續放射治療的療效。

關於癌症溫熱治療 癌友該知道的訊息 第一章 閱讀全文 »

—Pngtree—japanese outdoor hot spring bath 6643539

關於癌症溫熱治療 癌友該知道的訊息 第2章

文:癌歸於好/中西醫腫瘤專科 陳駿逸醫師 什麼是癌症溫熱治療以及有哪些類型的熱療? 癌症溫熱治療是一種將人體組織加熱到安全溫度的治療方法。   與射頻消融或其他局部破壞腫瘤的方法不同,癌症溫熱治療比較不會損害人體的健康組織。當癌症溫熱治療加熱身體達到39.5-40.5度,在治療過程中有時會高達43度。   有幾種類型的癌症溫熱治療,加熱源可以用超音波、射頻或微波照射來表示。還使用磁熱療。透過這種方法可以傳遞熱能到達腫瘤,則可以從外部加熱而影響身體。   腹腔內熱化療(HIPEC)是一種區域性治療。先用手術切除腹腔內的惡性腫瘤後,爾後用加熱的化療液體清洗腹部。加熱後的抗癌藥物會破壞手術後殘留的癌細胞,因此該腹腔內熱化療可顯著降低復發風險。   高水平全身性的癌症溫熱治療是一種全身熱療,患者的身體被加熱到43-43.7度的溫度。此過程需要特殊的醫師來協助保護健康的身體組織。   癌症溫熱治療是如何執行的? 高溫會對腫瘤組織產生直接的細胞毒殺性作用,因為它們比身體的健康細胞對加熱這種事更加敏感。這是因為腫瘤經常所處的微環境惡劣,並無沒有獲得足夠的氧氣和營養的供應,因此對癌細胞的任何治療的反應都比較差,造成了抗藥性。癌症溫熱治療可以提高放療和化療的效果,是由於癌症溫熱治療會讓流向腫瘤的血流量增加。灌注可在健康組織中增加2倍,在腫瘤組織中增加10倍。它提高了化療藥物對惡性腫瘤的滲透。癌症溫熱治療會阻止放療後的細胞恢復機制。癌症溫熱治療的高溫影響下,會導致免疫力的刺激,啟動身體自身的防禦系統,更有效地對抗癌症。癌症溫熱治療可以增加高分子量(超過 1000 道爾頓)的藥物滲透到癌細胞中的可能性。可以強化抗體標靶藥物和微脂質體藥物。   誰需要癌症溫熱治療? 癌症溫熱治療可以用於乳腺癌、皮膚癌、攝護腺癌、直腸癌、咽癌和喉癌。   如果腫瘤情況允許可以直接加熱,則可以升高其溫度好破壞腫瘤細胞讓手術前的腫瘤縮小;或是破壞癌細胞的轉移好來預防腫瘤的復發。所以手術後儘早進行癌症溫熱治療,有時在 2-3 週內進行。在無法手術的癌症的情況下,通過減小腫瘤大小後緩解症狀。今天,癌症溫熱治療是另一種治療選擇。它雖不像其他方法那樣廣泛地使用。癌症溫熱治療不能代替手術或放射治療,而只能作為它們的輔助者。   局部癌症溫熱

關於癌症溫熱治療 癌友該知道的訊息 第2章 閱讀全文 »

—Pngtree—focus look up cartoon character 3796532 1

聽時事長知識 關於壺腹癌預防的2、3事

文:癌歸於好/中西醫腫瘤專科 陳駿逸醫師 什麼是壺腹癌? 壺腹癌是一種罕見的癌症。這個癌症發生於稱為壺腹(Vater)的身體部位時。 壺腹是一個小開口,位於膽管和胰管會合之處,像是三叉路口,同時也是血液循環和淋巴組織相當綿密豐富的位置。壺腹匯集了胰管和來自肝臟的膽管後,連接到小腸的第一部分,也就是十二指腸,會將胰管和膽管的分泌物釋放到腸道中。由於壺腹的解剖位置就像是「牆壁上的圖飾」一樣,掛在十二指腸的「牆壁」上,所以即便進行內視鏡檢查,如果沒有經驗,經常很難看清楚壺腹。因此初期的壺腹的病變如果做內視鏡檢查不用心看,很可能會miss掉。近年來由於健康檢查品質提升,部分專家醫師在內視鏡檢查時,會把內視鏡伸入到十二指腸內,檢視壺腹部為是否有異狀。所以過去並不常見的壺腹腫瘤,近十幾年來有明顯增加的趨勢,而且健檢的年齡層日益年輕,所以早期發現壺腹腫瘤的情況有年輕化趨勢,這都要拜健康檢查普及化之賜。 壺腹癌也有人稱為法特氏壺腹癌。 為什麼會導致了壺腹癌? 目前專家不確定是什麼導致了壺腹癌。當壺腹部位的細胞發生變化並失去控制時,這些異常細胞可能會持續生長形成腫瘤。當發現這個部位罹病的時候,多已經轉為癌症。如果壺腹腫瘤在體內的時間夠長,也就是未能早期發現,它們可以侵入附近的區域,並擴散轉移到身體的其他部位。 壺腹癌有哪些症狀? 這種癌症最常見的症狀是黃疸,經常表現皮膚和眼睛變黃。這是由於壺腹中的腫瘤阻塞了膽管,當膽汁引流被阻止而無法順利進入腸道,便會進入血液並導致皮膚與眼睛變黃。 而其他症狀有:

聽時事長知識 關於壺腹癌預防的2、3事 閱讀全文 »

2022120619 1

該另外看待黏液性大腸直腸癌的治療嗎?

文:癌歸於好/中西醫腫瘤專科 陳駿逸醫師 大腸直腸癌是全球癌症相關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個體化的治療主要是根據其組織學特徵和遺傳特徵對癌症新進行亞型的分類,在對亞型給予最適合的治療。 黏液性大腸直腸癌腺癌-獨特的大腸癌 大腸直腸癌最常見的病理學亞型是腺癌,其中粘液腺癌是一種獨特的亞型,其特徵是含有豐富的粘液成分,至少佔了腫瘤體積的 50%。約10%–20% 的 大腸直腸癌患者屬於大腸直腸癌粘液亞型腺癌(mucinous adenocarcinoma),但據觀察,這一比例在亞洲應該比較低,在西方國家較高。 在臨床病理方面,黏液性大腸直腸癌腺癌發生在近端大腸,比在直腸或遠端結腸中更常見。與非粘液性結直腸腺癌相比,女性和年輕患者罹患黏液性大腸直腸癌腺癌的比例均較高。此外,黏液性大腸直腸癌腺癌經常是已處於晚期階段時才被診斷出來,並且與非粘液性大腸腺癌相比,它們對大腸癌化療的反應通常比較差                黏液性大腸直腸癌有別於其他類型大腸癌的治療標的 分子基因的評估,顯示粘液性和非黏液性大腸直腸癌之間存在顯著差異,表明腫瘤發生的機制不同。 MUC2 蛋白的過度表達是區分粘液性結直腸腺癌與其非粘液性對應物的最明顯的分子基因突變之一。黏液性大腸直腸癌還與高度微衛星不穩定性 (MSI-H) 相關,這與 Lynch 症候群,一種遺傳性大腸癌症候群有關聯。此外,黏液性大腸直腸癌 也與Ras-Raf-MEK-ERK 訊號通路(RAS/MAPK 通路)的突變有關。 有關黏液性大腸直腸癌患者的預後和總體生存期的研究有些相互矛盾的結果。黏液性大腸直腸癌患者的治療目前是參照其他類型大腸癌的標治療準指南。然而,考慮到他們對目前的大腸癌化療的反應差,所以迫切需要個體化、專門因應的治療法,專門針對黏液性大腸直腸癌患者的治療。 黏液性和非黏液性大腸直腸癌目前治療方法和預後的比較

該另外看待黏液性大腸直腸癌的治療嗎? 閱讀全文 »

2022120603 1

關於惡性腫瘤傷口的照護 更需要癌症治療專家與專業腫瘤傷口照護團隊積極的介入

認識惡性腫瘤傷口 癌症經常因為病情或是治療的關係,患者會出現皮膚受損與破壞的情況造成惡性腫瘤的傷口,有別於意外傷害所造成的傷口,惡性腫瘤傷口的直接原因是因為癌細胞增生造成組織呈現蕈狀的或浸潤性的生長,進而惡性腫瘤穿透皮膚或轉移至皮膚而造成傷口;另外其間接原因是因為癌症病患的營養狀況不佳、接受了抗癌藥物或放射線治療,或是因為病情導致長期臥床而造成的褥瘡。   造成病患、家屬及醫護人員最為困擾的應當算是蕈狀生長併潰爛的癌症皮膚病灶、外廔管合併皮膚的糜爛、以及褥瘡。但是在處理惡性腫瘤傷口之前,必須要對其病因及特質有充份的了解,才能夠見招拆招。今天就惡性腫瘤造成的蕈狀、且合併潰爛的傷口問題逐一討論。   惡性腫瘤的蕈狀傷口,通常是一種無法癒合的傷口,且經常有惡臭、大量滲出液、出血及疼痛,這些就是其最常見的特性,它可能出現在病患生命的最後幾個月甚至長達幾年之久。惡性腫瘤的蕈狀傷口往往會造成病患、家屬或主要照顧者身心上巨大的衝擊,尤其如果是癌症末期病患出現惡性腫瘤的蕈狀傷口,除了更是極大的困擾。   臨床上蕈狀併潰爛的癌症皮膚病灶常見於乳癌(約占62%)、惡性黑色素瘤、惡性肉瘤與頭頸癌(約占24%)。根據統計,大約有5-10%的癌症病患病程上曾經出現過惡性腫瘤傷口。   惡性腫瘤的蕈狀傷口,因為身體原本正常的組織受到腫瘤壓迫與侵犯,以及癌細胞也會沿著血管與淋巴管擴散、甚至造成微觀上血管與淋巴管的栓塞,導致惡性腫瘤的蕈狀傷口之組織的血液循環、氧氣和營養的供應都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礙,使得正常組織的生存力受損,更導致惡性腫瘤的蕈狀傷口不容易照護的很好。   另一方面腫瘤本身的增生,會讓腫瘤血管在結構上有一定的缺陷、破孔,使得腫瘤內部的血液循環脆弱、且容易受到損傷,種種背景都會導致癌症傷口的組織內微血管的破裂與組織的壞死、以及腫瘤內部的缺氧、pH值下講,進而導致惡性腫瘤的蕈狀傷口容易滋生厭氧細菌。   上述這些生理的病態變化。終會導致傷口的感染、疼痛、出血、滲出物、甚至出現惡臭味。可怕的是,因為惡臭與腫瘤的腫脹所引起外觀改變、或更嚴重者孳生蒼蠅等等,會造成病患與照護者的困擾,更導致了病患出現負面生活態度,諸如沮喪、焦慮、羞愧、窘迫與自我隔離、厭世……等,更因為日常生活需要頻繁更換敷料與惡性腫瘤的蕈狀傷口的複雜度與挫折感,都會導致病患自主活動與獨立性受到限制,病患常會因此”龜縮”在家,家

關於惡性腫瘤傷口的照護 更需要癌症治療專家與專業腫瘤傷口照護團隊積極的介入 閱讀全文 »

2022120531 1

認識BRAF V600E突變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近年來治療上的突破

根據臨床共識,建議分析基因型態,包括全RAS、BRAF、HER2 和錯配修復 (MMR) 的狀態評估,來確定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患者的預後和治療患者的策略。 特別是,BRAF突變佔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患者的 8-10%,超過 90%的 BRAF突變是密碼子 600 發生了錯義的突變,導致纈氨酸氨基酸取代谷氨酸 ,醫界常稱為BRAF V600E 突變,這是一個預後不佳的因素。這類患者的中位總生存期確實很差,中位總體生存期大約只有 10 至 20 個月之間。甚至部分患者的整體存活時間差到,只有其他沒有這種基因突變患者的第一線治療的控制時間。 此外,不同於 V600E 的 BRAF 突變,則稱為BRAF non-V600E突變,大約佔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患者的 2%,但是它們有有別於BRAF V600E 突變的特殊臨床病理,且預後比BRAF V600E 突變要來得更好。與 BRAF V600E 突變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不同,BRAF non-V600E 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通常是左側原發、非粘液性、微衛星穩定性(MSS),沒有腹膜轉移,導致其有較好的存活時間,並且不需要使用BRAF V600E 突變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相同的治療方法 在生物學上,BRAF突變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患者,特徵通常為高度甲基化、微衛星不穩定性 (MSI) 和屬於共有分子亞型 1 (CMS1)。特別是,高度微衛星不穩定性(MSI-H) 的特徵和 BRAF V600E的突變經常會重疊發生,多達 50% 的 BRAF V600E 突變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屬於高度微衛星不穩定性(MSI-H)。 值得注意的是,那些攜帶有 BRAF V600E 突變且同時有高度微衛星不穩定性(MSI-H)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總是散發性的大腸直腸癌,不是遺傳性大腸直腸癌-林區症候群。這是相關的,因為眾所周知,倘若同時伴隨 MSI-H 狀態的話,他們因此可以從檢查點抑制劑的免疫治療中獲益。現在,pembrolizumab是攜帶 BRAF V600E 突變的且同時有高度微衛星不穩定性(MSI-H)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的新標準治療。 如果免疫療法有禁忌或不可用,化學治療仍然是一種選擇。

認識BRAF V600E突變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近年來治療上的突破 閱讀全文 »

2022120523 1

對抗RAS基因突變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 WEE1標靶藥物Adavosertib 會是好的中繼投手嗎?

中繼投手係指於賽事中不是第一位上場的投手,也不是最後一位上場的投手。在正常情況下,中繼投手多於第五局至第七局出場,接替先發投手登板投球。好的中繼投手,不只要無失分,更重要的是不要被逆轉,甚至可以贏得更多個出局數。 在RAS突變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的世界,原本的治療方式就相當有限,第一線的標靶藥物目前只有bevacizumab,所以RAS突變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患者第一線的治療,也就是先發投手大多是給予化療合併或不合併標靶藥bevacizumab。當第一線治療讓病情有些起色,腫瘤控制情況不錯的時候,往往病人體能有些受損,或是無法繼續耐受化療,想要暫時休兵,過去就有許多策略安排在這個先發治療之後,但是病情仍屬樂觀之際,可能採用積極監控而不給予治療藥物的策略、或是改採口服化療、或是改用單用標靶等等之維持性治療,作為中繼投手。然而,對於RAS突變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本身的基因變異,造成預後本來就不佳,所以是否有更好的中繼維持性,就變成對RAS突變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而言,有迫切的需要。 看官們請瞧瞧是否有新招式,可以應付呢? 首先,癌細胞增生是需要借助細胞週期的啟動。而細胞周期又叫做細胞增殖期,是細胞從一次分裂開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結束所經歷的完全過程。 細胞周期主要任務就是將遺傳物質DNA的複製合成,然後進入分裂期後完成細胞的增殖,就完成了一個細胞周期。然而根據細胞增殖周期的不同生化特點,又將其分爲四個連續的時期。分別是G1期(DNA合成的前期),S期(DNA合成期),G2(DNA合成的後期),M期(有絲分裂期)。 而細胞週期的進展:G1期→S期→G2期→M期。 G1期:進行細胞生長,S 期:進行DNA的複製,使DNA成為相同的兩份,至於G2期則是用來製造蛋白質,準備細胞分裂的所需物質,而M期就是有絲分裂期,爲進行染色體分離和細胞質分裂的階段,使一個細胞增殖成兩個細胞,且每個細胞都有完整的一份DNA。 有一個特殊的Wee1激酶,主要的任務是參與細胞周期的G2進入M期當中的檢查點工作,並切擔任DNA損傷修復過程的關鍵激酶。 目前已經知道有超過50%的癌症存在有p53基因的缺失或突變,導致細胞周期G1進入S期當中的檢查點的功能因此有所缺陷,使得具備有p53基因的缺失或突變腫瘤,其細胞DNA的複製及損傷修復的過程更仰賴G2進入M期當中的檢查點的功能。

對抗RAS基因突變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 WEE1標靶藥物Adavosertib 會是好的中繼投手嗎? 閱讀全文 »

2022120507

染髮真的會致癌嗎?癌友可以染髮嗎?如果可以 如何健康染髮?

染髮會致癌嗎?從其他致癌物質的角度來看! 關於這個議題,要從2017年說起,那時候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了致癌物清單,給致癌物分了4個等級,等級越高則致癌可能性越小,而染髮劑的致癌性被歸為3級,好像是致癌性很低。 這時候有人或許要問,都列在清單,不就證明染髮劑會致癌嗎? 仔細審視這份清單裏,比染髮劑致癌等級高的有誰? 香烟、酒精性飲料、泡菜、檳榔、醺肉、火腿、香腸這些物質的致癌可能性顯然比染髮劑要高出許多,所以你如果因為染髮可能會致癌,就不要去染髮之前,建議癌友先戒了香烟、酒精性飲料、泡菜、檳榔、醺肉、火腿、香腸這些物質吧! 關於染髮是否會致癌的問題,你可是要知道的 目前染髮劑還是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爲了“現有證據無法進行分類致癌性的物質”,為何還是妾身未明呢? 主要是因爲無論是人、還是動物的研究,現有的研究證據都無法證明染髮劑會導致癌症。 那麼爲何染髮劑雖染繪染黑頭髮,但卻一直被抹黑成”嚴寬恆”呢? 既然染髮劑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爲第3級致癌物,甚至比第1級的烟酒還低了許多!那麽,爲什麽染髮劑卻一直被抹黑成”致癌物質”呢? 如果張宇的名曲”月亮惹的禍”歌詞中一直說”都是你的錯”, 那麼染髮劑一直被抹黑成”致癌物質”都是因爲”對苯二胺”這個“壞傢伙”,也就是染髮劑廣告中常提到的”PPD”!

染髮真的會致癌嗎?癌友可以染髮嗎?如果可以 如何健康染髮? 閱讀全文 »

2022120505 1

BRAF V600E基因突變的大腸直腸癌 使用BRAF標靶藥物產生抗藥性案例之處置

2018 年時候,一名 30 歲的男性因左側大腸腸腫瘤阻塞和廣泛的腹膜癌病就診。 進行姑息性腸腫瘤切除,確診為乙狀結腸的腸粘液性腺癌,pT3 pN2a (5/6) pM1c (PER)。對原發性腸道腫瘤組織進行的腫瘤的基因檢測分析,使用FoundationOne CDx平台來確定:屬於微衛星穩定性、每兆鹼基有 8 個突變 (muts/Mb) 的腫瘤突變負荷 (TMB)、BRAF V600E(變異等位基因頻率 [VAF]:16%)、TP53 R282W (VAF:21%),以及低水平的 GATA6 擴增(拷貝數變異 (CNV 7)); 根據患者當前為BRAF V600E基因突變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開始進行第一線化療使用 FOLFOXIRI(氟尿嘧啶、亞葉酸、oxaliplatin和irinotecan)。由於腸系膜上有靜脈血栓形成,未給予bevacizumab(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且因為腸梗阻、腸炎和全身發炎反應的症狀而需要減低化療劑量。 在一線化療期間,腫瘤指數CA19-9 水平從最初的 261 飆升至 3,706 kU/L。在FOLFOXIRI四個療程後進行電腦斷層掃描,證實疾病惡有化,轉移性新發的播散性肝轉移和進行性的腹膜癌病。 第二線治療方案改為cetuximab、encorafenib(迫癌癒) 和 binimetinib 的三標靶藥物組合,類似於 III 期試驗BEACON的處方。治療後,腫瘤相關症狀出現短暫的緩解和整體體能狀態改善。治療相關的副作用包括 2 級皮膚毒性、2 級腹瀉、1 級發燒和 2 級貧血。治療六週後,CA 19-9 水平降至有史以來最低點- 411 kU/L。二線治療 8 週後進行的電腦斷層掃描,證實治療反應有變好也有變壞。電腦斷層掃描僅 2 週後,CA 19-9 又再次上升至 3,527 kU/L,電腦斷層掃描檢查顯示播散性癌病,且較2周前更為惡化。 於是從肝髒病變處取了新鮮的腫瘤組織切片,並將治療改為第三線方案 FOLFOX+ bevacizumab(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FoundationOne CDx基因檢測分析顯示 TMB 為 8 muts/Mb,BRAF V600E(VAF:42%,原來是21%)和 TP53 R282W(VAF:38%),以及 MET 基因呈現高度的擴增(拷貝數變異 31)(,且免疫組織化學評估證實了

BRAF V600E基因突變的大腸直腸癌 使用BRAF標靶藥物產生抗藥性案例之處置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