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精準醫療

20230526 1

魔法子彈ADC 第01集 首播公告:什麼是癌症魔法子彈ADC?

” 魔法子彈ADC” 第01集 陳駿逸醫師YouTube首播公告: 什麼是癌症魔法子彈ADC?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uVcztJgcnUg 2023年05月26日中午12:00  開始 抗體藥物複合物(抗體偶聯物,抗體化療複合體藥物,antibody drug conjugate, ADC)的研發是癌症精準醫療代表性的成功模式。因為ADC設計成升級版化療藥物,其主要目的是通過最小化全身化療藥物的分佈,以及藉由靶向特定的細胞來提高抗癌藥物的療效,而ADC的橫空出世,可望可以改變了癌症的治療方式。ADC是由三個主要部分組成,首先是一個可針對特定癌症相關抗原的單株抗體;其次是有個能經特定方式和腫瘤組織有效連結的抗癌藥物;第三部分是連接子,可以把抗癌藥物精準帶到癌細胞裡面釋放,進而切斷癌細胞內的有效連結。   更精準的說,ADC是結合單株抗體和細胞毒殺性藥物於一體的標靶化學治療的複合體藥物,本身不但具有單株抗體可以辨識腫瘤細胞膜上的特定蛋白或是致癌蛋白抗原的專一性,以及藉此提高癌細胞內之毒殺性藥物的強度,可以藉此標靶特性使得ADC藥物的治療區間比起傳統化療變得更寬,這是ADC藥物設計的新概念,至今已經有不少ADC藥物被核准使用,而且ADC還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   除此之外,第一代和第二代ADC有些不利的藥物代謝動力學特徵,比如在血流中的穩定性低、較多的脫標靶的毒性、治療癌症效果較差以及對腫瘤微環境的滲透性較低等。第三代ADC(例如:優赫得)被設計成具有特異性結合位點、更高的藥物抗體比、改善的旁觀者效應以及更好的藥物動力學,將可增強對癌症的治療效果。尤其是旁觀者效應(bystander effect)是指除了會對該細胞產生細胞毒性作用外,還會對鄰近細胞產生細胞毒性作用的現象。   而ADC更被喻為癌症治療的“魔法子彈”,因為它.能在不傷害正常細胞(毒副作用小)的情况下特異性識别目標(癌細胞)。   也因為ADC的未來前景性,讓陳駿逸醫師決定將魔法子彈ADC的進展,一一地在”魔法子彈ADC”單元為各位娓娓道來。   #抗體藥物複合物 #抗體偶聯物 #抗體化療複合體藥物 #ADC #標靶治療 #陳駿逸醫師 #癌症魔法子彈 #ADC #旁觀者效應 #優赫得 #enhertu   更多

魔法子彈ADC 第01集 首播公告:什麼是癌症魔法子彈ADC? 閱讀全文 »

20230909 2

知癌防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第61集 首播公告:晚期大腸直腸癌 迎向HER-2標靶治療新時代

”知癌抗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 第61集 陳駿逸醫師YouTube首播公告: 晚期大腸直腸癌 迎向HER-2標靶治療新時代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b-HsqO8u0WQ 2023年09月09日晚上20:00  開始 2023年1 月 19 日,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 (FDA) 加速核准兩種靶向藥物Tucatinib(Tukysa)合併 Trastuzumab(賀癌平、曲妥珠單抗 Herceptin)可以用於HER-2陽性晚期大腸直腸癌且無法通過手術切除或已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患者的治療。且腫瘤必須RAS 的基因中沒有突變,並且必須以前接受過至少兩種標準的腸癌治療,包括化學療法。而HER2 陽性腫瘤佔結直腸癌的一小部分,總體僅大約佔 5%。   在導致此項加速批准的名為 MOUNTAINEER 的臨床試驗結果,讓HER-2陽性晚期大腸直腸癌有了新的治療選擇。   在這一項開放標籤多中心試驗 MOUNTAINEER (NCT03043313) 中,對 84 名患者的療效進行評估。收錄的患者必需是基因或是IHC/FISH檢測為 HER2 陽性、RAS 野生型、不可切除或轉移性大腸直腸癌,並且之前接受過氟嘧啶(5-Fu)、Oxaliplatin(奧沙利鉑)、Irinotecan(伊立替康)和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 (VEGF) 的標靶治療。 腫瘤如果具備錯配修復 (dMMR) 蛋白缺乏或是微衛星高度不穩定性(MSI-H) 的患者,也必需給予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之前接受過抗 HER2 標靶治療的患者被排除在外。   患者接受 口服tucatinib 300 mg,每天兩次,合併 Trastuzumab(在第 1 週期的第 1 天以 8 mg/kg 的負荷劑量靜脈內給藥,隨後在第 1 天維持劑量為 6 mg/kg ,每 21 天為 1 個療程。 患者接受治療直至疾病進展或出現不可接受的毒性。   主要療效指標是通過獨立盲法的中央審查(RECIST 1.1 版)評估的總體腫瘤緩解率 (ORR) 和緩解持續時間 (DOR)。   結果是總體腫瘤緩解率為 38%,中位緩解持續時間為 12.4 個月(95% CI:8.5、20.5)。   最常見的不良事件(≥20%)是腹瀉、疲勞、皮疹、噁心、腹痛、

知癌防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第61集 首播公告:晚期大腸直腸癌 迎向HER-2標靶治療新時代 閱讀全文 »

20230902 1

知癌防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第60集 首播公告:針對早期的三陰性乳癌 該如何降低復發風險?

”知癌抗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 第60集 陳駿逸醫師YouTube首播公告: 針對早期的三陰性乳癌 該如何降低復發風險?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lEVKZWe3k_g         2023年09月02日晚上20:00  開始

知癌防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第60集 首播公告:針對早期的三陰性乳癌 該如何降低復發風險? 閱讀全文 »

20230826 1

知癌防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第59集 首播公告:認識食道癌的發生與診治

”知癌抗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 第59集 陳駿逸醫師YouTube首播公告: 認識食道癌的發生與診治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Sb2q_LQAjrs          

知癌防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第59集 首播公告:認識食道癌的發生與診治 閱讀全文 »

20230504 1

肺部及肋膜腫瘤與癌症的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特徵整理

文:癌症新觀點/話聊俱樂部 陳駿逸醫師 免疫組織化學染色(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簡稱IHC)屬一種免疫染色(immunostaining),是在抗體上結合螢光或可呈色的化學物質,利用此經修飾後的抗體與生物組織中的抗原具特異性結合的免疫學原理,選擇性地識別組織切片或玻片細胞中的抗原,檢測細胞或組織中是否有「目標抗原」的存在;此方式不只可以用來測知抗原的表現量,也可觀察抗原所表現的位置,並可提高病理診斷的靈敏度和特異度。 免疫組織化學染色中,經人為製備修飾後的特異性抗體帶有顯色劑標記,如:酶、金屬離子、同位素等;而待檢測的細胞或組織的目標抗原,則可為任何能讓抗體結合的物質,也就是具有抗原性的物質,包括:蛋白質、多肽、核酸、多醣、病原體等都可偵測。兩者通過免疫學的抗原抗體反應和組織化學的呈色反應,再結合組織細胞形態學分析,對組織或細胞的抗原進行定位、定性及定量。 免疫組織化學的優勢在於專一性、靈敏度、簡便快速以及成本低廉,所以廣為醫院採用,通常是藉由特定的腫瘤標記來篩選癌症。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法對基礎研究及預防和診療上都是相當重要的一個方法。茲將肺部及肋膜的惡性上皮性癌症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特徵做一個整理: 1.肺鱗狀細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免疫組織化學染色項目分析結果呈現陽性:高分子量角蛋白(HMWK;34βE12),低分子量的角蛋白(35βH11),CK5/6,P63,CEA,EMA,S-100,HPV 免疫組織化學染色項目分析結果呈現陰性:TTF-1,CK7 2.小細胞肺癌(small cell carcinoma) 免疫組織化學染色項目分析結果呈現陽性:廣泛型CK、TTF-1,CgA,Syn、CD56、histamine,decarboxylase、CD117 免疫組織化學染色項目分析結果呈現陰性:CD45,CD99,P63 3.肺腺癌(adenocarcinoma) 免疫組織化學染色項目分析結果呈現陽性:CK7,EMA,CEA,TTF-1,SP(表面活性蛋白、surfactant apoprotein)A, B,P53 免疫組織化學染色項目分析結果呈現陰性:CK20,CDX2,vimentin,CK5,P504S 4.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s situ、AIS) 免疫組織化學染

肺部及肋膜腫瘤與癌症的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特徵整理 閱讀全文 »

022 1 1

如何分期和風險評估致癌基因依賴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ESMO臨床的建議

ESMO對於分期和風險評估的臨床實務建議 必須有記錄完整的病史,包括準確的吸煙史和合併症、體重減輕、體能狀態和理學檢查。 需要進行標準的抽血檢驗,包括常規血液學、腎和肝功能以及骨生化測試。 其他測試,例如:血脂肪和肌酸激酶水平,此乃取決於將要使用的靶向治療的毒性。 如果標靶治療可能導致心臟的不良反應,包括節律改變(例如長 QT),則需要進行心電圖檢查。 診斷時應進行胸部和上腹部(包括肝臟和腎上腺)進行顯影劑增的電腦斷層掃描 。 所有轉移性疾病患者的診斷,都應考慮中樞神經系統 (CNS) 影像學,並且對於有神經系統症狀或體徵的患者更是必需的。 如果可行,應考慮對所有患者進行中樞神經系統成像和腦部磁振造影。 如果臨床上懷疑骨轉移,則需要骨掃瞄檢查。 骨掃瞄檢查與電腦斷層掃描結合,可用於檢測骨轉移。正子攝影是檢測骨轉移最敏感的方法。 對於有疑似寡轉移性疾病的患者,推薦使用正子攝影和腦部磁振造影。 在影像學研究中存在孤立轉移部位時,應努力獲得4期疾病的細胞學或組織學確認 。 對於寡轉移性疾病,如果縱隔疾病可能會影響治療計劃,則應進行病理學證實。 分期根據美國癌症聯合委員會 (AJCC)/國際癌症控制聯盟 (UICC) TNM(腫瘤-淋巴結-轉移)第 8 版分期手冊進行分期。 建議在治療 8-12 週後進行治療反應的評估,使用與最初證明腫瘤病變相同的放射學檢查。 不推薦常規進行正子攝影的追蹤,因為儘管敏感性高,但特異性相對較低。 測量和反應評估應遵循實體瘤反應評估標準 (RECIST) 。  

如何分期和風險評估致癌基因依賴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ESMO臨床的建議 閱讀全文 »

019 1 1

如何診斷致癌基因依賴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ESMO臨床實務的建議

病理學和分子生物學 生物標誌物的檢測,識別出具有可治療目標的致癌驅動因子的非小細胞肺癌亞型,是至關重要的。而這些驅動因子主要存在於肺腺癌當中。 確實是有必要證明特定的分子基因的改變,方可採用適當的靶向治療來定制治療。 非小細胞肺癌中臨床相關的 EGFR 基因突變,包括了:外顯子 18-21 中的取代、缺失和插入,這些突變激活酪氨酸激酶的活性,並可且賦予其對可用 EGFR 酪氨酸激酶抑制劑 (TKI) 或其他藥物的敏感性或抗藥性。 最常見的的 EGFR 基因突變是外顯子 21 出現L858R 替換和,以及外顯子 19 缺失性突變,如此賦予第一代至第三代EGFR標靶藥物的敏感性。建議即使在臨床資源或材料有限時,至少應對是否有這些常見的ERGFR基因突變進行評估。 下一個最常見的EGFR 基因突變是外顯子 20 的插入,主要因為當前EGFR標靶藥物的抗藥性所導致,但對某些新興藥物敏感。其他的常見的EGFR 基因突變,包括外顯子 18 中的突變,具有不同的敏感性。

如何診斷致癌基因依賴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ESMO臨床實務的建議 閱讀全文 »

019 1

第二意見癌症治療諮詢陳駿逸醫師 需要注意的事項

文:癌歸於好 陳駿逸醫師 更多衛教資訊 請至癌症新觀點https://www.youtube.com/user/omegapeng 個人在某疾病已獲得初次診療醫生的診斷後,可以向另外的醫學專家發起諮詢,獲得二次醫療診斷意見。歐美先進國家,第二意見諮詢已經行之有年,乃一種常見的醫療行為。癌症第二意見諮詢可以得到更多專業的看法,確保正確診斷治療。若您是癌症病人,已在其他醫院獲得診斷但尚未開始治療,或已在其他醫院就醫治療,希望安排至本院,或是想至本院諮詢第二意見時,您可以利用預約專線,由專業人員為您服務,及說明第一次門診相關所需文件及手續,以協助您安排本院門診事宜。 第二意見諮詢之前,先準備好您的:

第二意見癌症治療諮詢陳駿逸醫師 需要注意的事項 閱讀全文 »

017 1

借鏡參考 陳駿逸醫師談第二意見諮詢對於癌症病人的重要性

文:癌歸於好 陳駿逸醫師 更多衛教資訊 請至癌症新觀點https://www.youtube.com/user/omegapeng 一位從小即隨父親前往印尼打拼的林先生,歷經數次排華暴動以及亞洲金融風暴,好不容易終於在雅加達有一番不錯的事業,也正陸續安排送到台灣念書且即將大學畢業的大女兒回來接班事宜,並且準備在今年滿65歲之際好好地享受退休生活。 心中如意算盤打的正響之餘,從去年初一直有血便的情形,剛開始以為是30年前的痔瘡宿疾又犯了,然而血便狀況一直沒有改善,甚至還出現了解便困難、疼痛,甚至大便形狀也變得如薯條一般的纖細。驚覺事態好像大為不對,於是在大女兒的堅持之下,遂遠渡重洋到台灣的大型醫院求治。 2016年9月初,該醫院檢查發現距離肛門口有一個至少3公分的腫瘤,經切片化驗證實為直腸腺癌,而且已經有直腸周圍淋巴結的擴散,該專科醫院的大腸直腸外科主任建議當下需要”立即”進行手術切除腫瘤,並且因為腫瘤過於靠近肛門,手術絕對無法保留肛門,而改採直腸照口排便,也就是終身都需要與人工肛門為伍。 “天啊!往後下半輩子都要沒有自己的肛門了。” “原本有點小兒麻痺的我,生活起居已經有點不方便,以後還要定時處理腸造口的便便,之後的日子該怎麼辦?” “我辛苦了大半輩子,好不容易儼然榮登人生勝利組,沒想到最後落得沒屁眼的殘廢人生,心中很不服氣。” “台灣最好的直腸癌專家的做法,根本不是我想要的、能接受的;難道真的一定要拿掉肛門嗎?是否還是有其他的方法、其他國家的醫師,能夠讓我保留住肛門呢??” 林先生當下聽到台灣醫師給他的醫療建議,是要立馬奔向手術台,任由醫師取走他的肛門。頓時間他覺得宛若被判了死刑,心情從憤怒、否認很快地轉為失望、無助,但是家人和他最後還是不能接受台灣醫師的處置建議。此時印尼僑界友人剛好也有罹癌親友前往中國醫療的先例,從旁熱心協助。於是乎經由視訊軟體輾轉連絡上了中國腫瘤醫院的直腸癌專家,中國醫師認為此時給予介入性化療注射,應該有機會保留得住他的肛門。 “這個方法是我還能接受的”,林先生嘀咕著。 其實中國醫師的處置建議,壓根了完全符合林先生的期待,保留肛門是他當下最想要的目標。雖然自己是福州人,然而中國醫院的所在地,他可是完完全全的生疏。 家人正在猶豫照護上的方便性,再加上全家5口都要一起前往中國。 此時林先生骨子裡過去那飄洋過海、冒險犯難且不服輸的精神湧然出現,立

借鏡參考 陳駿逸醫師談第二意見諮詢對於癌症病人的重要性 閱讀全文 »

—Pngtree—crosshairs 6045892

未來十年癌症精準醫療的六大謎題

癌症精准治療,應該是在相應的疾病階段,根據腫瘤的分子和免疫特徵,為患者選擇適合的抗腫瘤藥物。   而未來十年的精准癌症治療上有哪六大謎題呢?   謎題1:精准癌症治療給予的時機是否正確?   以imatinib (伊馬替尼,Gleevec)治療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為例,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存在有BCR-ABL的融合基因,當患者發展到急變期(Blast Crisis),那麼即使用上imatinib治療,患者中位總體生存期還是不到足1年,這是因為疾病到達這個階段已經出現所謂“克隆進化”(Clonal Evolution),會出現BCR-ABL融合以外的驅動基因,改變了腫瘤生物學行為。   那麼在其它實體癌症的標靶治療,會不會也有類似的情景呢?   而目前各種標靶藥物的治療適應證,大多是用於治療晚期、轉移性的患者,此時患者往往會合併有各種的共突變,這些在疾病較晚階段才出現的共突變,很可能就是標靶藥物的朱隊友,導致該標靶治療無法達到長期疾病緩解的李享目標。   所以理想上應該是要讓標靶藥物盡可能運用在疾病的早期,也就是在腫瘤基因突變尚不太複雜時就導入其治療,如此所面對的疾病格局可能就完全大不同了,或許能夠複製imatinib治療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大成功,但這也就同時意味著,如果能在診斷癌症的過程中就及早佈局完善的基因檢測,且同時已經有大型前瞻性的臨床試驗的研究結果,足以提供標靶藥物運用在疾病早期的充分的可行性證據。     謎題2:致病基因突變何時才會導致癌症發生?  

未來十年癌症精準醫療的六大謎題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