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駿逸 醫師

202411250101

認識醫學界的明日之星-外泌體 及其於癌症診斷與治療的應用

血液腫瘤科 陳駿逸醫師 外泌體是由各種類型細胞所分泌的,是細胞間通訊、均質性的細胞外載體。最早於 20 世紀 80 年代初被發現,代表一類直徑為 30~150 nm 的細胞外的載體,所有類型的細胞都會分泌。外泌體作為細胞間的「快遞員」,不僅負責保護和傳遞關鍵訊息,還在疾病治療與健康管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外泌體最初被認為是使網狀紅血球成熟的一種手段,用途是去除多餘的蛋白質並丟棄垃圾。越來越多的證據發現,除了從親代細胞中消除不需要的分子之外,外泌體還具有其他的作用,例如:細胞間的通訊、細胞內容物的交換、免疫系統的調節、抗原的呈現和病原體傳播。   隨著我們對外泌體的了解不斷深入,其在正常和病理生理條件下(如哺乳、免疫穩態、神經信號傳導和疾病發展)都有其功能,而且外泌體也被用於治療及診斷的目的。   最近,學術界和工業界都見證了外泌體的上升勢頭。外泌體已被納入精準醫學的領域,因為外泌體為癌症診斷提供了極其有用的生物標記來源,也是癌症免疫療法的有效工具和執行藥物傳輸的絕佳載具。   如果能分離癌症患者的外泌體,以適當的核酸或蛋白質對其進行修飾,然後將其回輸給患者體內,外泌體可以在臨床實務發會與免疫細胞療法類似的方式進行施用,這也可以實現高度個體化治療的特色。   同時,外泌體提供了無細胞解決方案。也就是說,它們可以在沒有細胞的情況下離體製造,從而免除向癌症患者施用含細胞治療上的風險和困難。

認識醫學界的明日之星-外泌體 及其於癌症診斷與治療的應用 閱讀全文 »

2024112102 1

合理的pemetrexed合併搭配細胞激素誘導殺手細胞(CIK)與免疫藥物治療的 給藥順序 將有效提升CIK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

血液腫瘤科 陳駿逸醫師 細胞激素誘導殺手細胞(CIK)療法的抗腫瘤活性 CIK群體的抗腫瘤活性是透過其內部三種不同細胞的活性獲得的。 CIK 群體的所有亞群(CD3+CD56-、CD3+CD56+ 和 CD3-CD56+)透過各種機製表現出抗腫瘤活性。   CIK群體的抗腫瘤活性是由其內部三種不同細胞(CD3+CD56-、CD3+CD56+和CD3-CD56+)的活性所獲得的。 ( A ) CD3 + CD56 + 細胞群透過表面標記物與腫瘤細胞相互作用後,釋放革蘭酶 B/穿孔素,從而殺死腫瘤細胞。 ( B ) CD3 – CD56 + 細胞群表現出與 NK 細胞相似的抗腫瘤活性,而 (C) CD3 + CD56 – 細胞群表現出與 T 細胞毒性細胞相似的抗腫瘤活性。    

合理的pemetrexed合併搭配細胞激素誘導殺手細胞(CIK)與免疫藥物治療的 給藥順序 將有效提升CIK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 閱讀全文 »

2024112101 1

細胞激素誘導殺手細胞(CIK)治療乳癌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

血液腫瘤科 陳駿逸醫師 乳癌是一種全身性的疾病。   考察文獻的第一份報告和第一個臨床試驗中,Schmidt-Wolf已經證實了新的抗腫瘤效應細胞具有更高的細胞毒殺活性,並且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同時,在首次描述25年後,大量的臨床試驗顯示出令人鼓舞的結果,證明細胞激素誘導殺手細胞(CIK)細胞可以預防復發、改善進展和整體存活率,並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品質。細胞激素誘導殺手細胞相關的基礎研究和臨床研究已經證實CIK治療乳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透過檢索PubMed、Embase、CNKI庫的數據,進行統合性分析,以評估CIK合併化療方案與單獨化療方案相比較其對乳癌的療效和安全性。   這個薈萃分析收錄了 11 篇相關文章。觀察到CIK合併化療方案比起單獨化療方案,腫瘤達到完全消失或是部分緩解的比例要來得更好。然而,安全性方面,則是兩者之間沒有區別。   過去幾十年來,乳癌抗癌藥物的開發有許多創新,特別是標靶、免疫治療和手術都取得了重大進展,顯著改善了癌症的整體治療成績。然而,儘管取得了這些重大進展,但還是有許多患者可能會復發,兒化療、放療、甚至標靶治療會帶來的一定程度的副作用。標準乳癌治療的失敗是癌症治療中經常會面臨的問題,更有效的治療策略對於乳癌的治療仍然是不可或缺的。

細胞激素誘導殺手細胞(CIK)治療乳癌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 閱讀全文 »

20241121 1

化療搭配細胞激素誘導殺手細胞(CIK)治療三陰性乳癌的療效

血液腫瘤科 陳駿逸醫師 由於缺乏雌激素、黃體素和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三陰性乳癌的治療上仍然有極大的挑戰性。化療搭配細胞激素誘導殺手細胞(CIK)治療對三陰性乳癌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又是如何?   發表於2018年J Breast Cancer的一篇回顧性研究,收錄了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期間,共計340例三陰性乳癌接受手術切除後。 77 名患者在常規乳癌化療後搭配CIK 細胞免疫治療(第 1 組),另外263 名患者僅接受常規乳癌化療(第 2 組)。研究之主要目標是總體存活時間和無疾病復發存活期(DFS),也評估了治療的反應和不良事件。   研究結果如下: 第 1 組的 5 年無疾病復發率和存活率分別為 77.9% 和 94.3%,而第 2 組的 5 年無疾病復發率和存活率則分別為 69.8% 和 85.6% 。而搭配 CIK 治療的患者副作用會比較輕。  

化療搭配細胞激素誘導殺手細胞(CIK)治療三陰性乳癌的療效 閱讀全文 »

2024112001 1

腸道微生物Parabacteroides distasonis(青春雙歧桿菌)透過活化抗腫瘤免疫反應來提高膀胱癌免疫療法的療效

血液腫瘤科 陳駿逸醫師 青春雙歧桿菌是一種來自副擬桿菌屬的革蘭氏陰性,其在臨床上的應用   1、治療腹瀉 青春雙歧桿菌可以治療慢性腹瀉。許多醫生已將雙歧桿菌製劑作為治療慢性腹瀉的首選藥物。抗生素相關性腸炎實際上是抗生素的使用,使一些如腸桿菌成為優勢種群,它們大量增殖或分泌相關毒素與腸粘膜上皮細胞受體結合後使CAMP酶活性升高,而造成腹瀉症狀,大量水分電解質流失。雙歧桿菌可以治療因大量使用抗生素而導致的偽膜性腸炎   2、治療便秘 青春雙歧桿菌可以治療便秘。便秘是指排便次數減少或糞便乾燥難解(一般兩天以上無排便)而言,根據病因其大致上可分為器質性便秘和功能性便秘兩大類。雙歧桿菌主要用於功能性便秘。引起功能性便秘一般來說與腸道菌失調密切相關,多半互為因果。尤其是腸道腐敗菌增加,其產生相應有毒代謝產物如胺、酚、吲哚類等物質。通過調整腸道菌群,恢復腸道正常菌群平衡,使腐敗菌數量大大減少,而其有毒代謝產物吸收會減少,從而使得便秘症狀得以緩解。尤其補充雙歧桿菌等 ,其產生乙酸會讓腸道呈酸性,其結果能減少有害菌引起的異常發酵,並且刺激腸子蠕動,從而減少水分的過度吸收,而緩解便秘症狀,還可以恢復機體免疫功能,有利於調整內分泌功能。   3、抗衰老

腸道微生物Parabacteroides distasonis(青春雙歧桿菌)透過活化抗腫瘤免疫反應來提高膀胱癌免疫療法的療效 閱讀全文 »

20241120 1

Tucidinostat(Chidamide/剋必達/Kepida)會是晚期荷爾蒙受體陽性乳癌患者治療的選項嗎?

一項名為ACE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性的第三期臨床試驗,探討HDAC的抑制劑Tucidinostat,搭配Exemestane(Aromasin/依西美坦)治療停經後晚期的荷爾蒙受體陽性乳癌患者。     Tucidinostat(氟吡苯醯胺/Chidamide/剋必達/Kepida)是一種口服亞型,是選擇性組蛋白去乙醯化酶抑制劑。在一項探索性的研究中Tucidinostat,搭配Exemestane的組合,表現出對晚期荷爾蒙受體陽性乳癌患者具有抗腫瘤的活性。為了在這些發現的基礎上,我們的目的是在一項隨機試驗中評估這種組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試驗對像是罹患晚期荷爾蒙受體陽性乳癌的停經後患者。   在中國有22 個專科癌症中心,進行了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 3 期 ACE 試驗。符合條件的患者是患有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陰性乳癌的停經後女性(年齡≥60歲或年齡<60歲),她們的血清促卵泡激素和雌二醇濃度在停經後範圍內,其疾病在至少接受過一種內分泌治療(無論是晚期或轉移性或輔助治療),並且至少有一個可測量的病變、足夠的器官功能、東部腫瘤合作組(ECOG) 的體能表現狀態為0-1 ,以及無異常的血液學和生化參數。   最近一次治療,依照動態隨機化方案將患者隨機分配,實驗組每週兩次接受 30 mg 口服 tucidinostat 或安慰劑治療。對照組患者每天都接受 25 mg 口服Exemestane治療。根據內臟轉移的存在與否對隨機分組進行分層的分析。  

Tucidinostat(Chidamide/剋必達/Kepida)會是晚期荷爾蒙受體陽性乳癌患者治療的選項嗎? 閱讀全文 »

2024111906 1

全身性溫熱治療於癌症醫療上的應用及德國赫克爾紅外線全身熱療儀之介紹

文:癌歸於好/中西醫腫瘤專科 陳駿逸醫師   先談談全身性溫熱治療 (WBH) 的歷史 許多古文明的傳統醫學都會藉由喝溫開水、泡澡、熱水浴、浸熱沙或是汗蒸,對人的身體進行物理性的加熱,會有有益身體健康或是治療某些疾病的效果。早在十七世紀,英國醫生托馬斯·西德納姆爵士就已經在爭議性的討論中提出了這樣的觀點:“發燒本身就是大自然的工具”,他強調發燒只是一種需要處理的麻煩身體症狀,但實質上卻是機體刺激自我修復過程的一種機制。   在醫學界導入消炎藥物和抗生素之前,古時候的醫生會故意引發患者、或是讓其受到感染到當時認為是可能會危及生命、無法治癒的感染性疾病,藉以引起強烈的發燒反應,來治療疾病,而這也是醫師巧妙、甚至苦思要如何利用身體免疫力誘發去治療疾病的斑斑歷史痕跡。其中,朱利葉斯·瓦格納-賈雷格 (Julius Wagner-Jauregg) 更因為注射瘧疾寄生蟲治療麻痺性癡呆,而榮獲 1927 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的桂冠,同時他也報告此舉會改善憂鬱症。   而在癌症治療領域中,也有許多醫生著墨、甚至說是沉溺於這個思惟。早在 1866 年,Wilhelm Busch 就注意到癌友出現發燒反應與腫瘤的消退之間有一定的關聯性,而 Friedrich Fehleisen 觀察到了罹患嚴重丹毒的癌症患者,腫瘤反而會因此出現緩解;其中利用發燒治療腫瘤最富盛名的,當屬美國外科醫生”W.B. Coley”。 Coley醫生利用靜脈注射由丹毒鏈球菌和神奇芽孢桿菌所組成的混合物,竟然讓一位肉瘤的病例其腫瘤完全消失, Coley醫生不但報告此案例,且更積極地以此為架構開發出了「科利毒素」,在那個年代科利毒素確實讓部分難治性的惡性腫瘤得到緩解,Coley 醫生也因此被公認為當代「抗癌免疫療法之父」。   直到 20 世紀 的60 年代,使用致熱藥物(例如 Pyrifer、Pyrexal、Vaccineurin)的「主動發燒療法」以及全身性熱療(用物理的方法讓身體變暖),在當年被廣泛接受為是一種醫學療法。 「熱浴」更被全面性地接受為治療感染性和發炎性疾病的方法。 1960 年,Martin  Heckel更設計出了全世界有史以來的第一個全身性熱療 (WBH) 設備,該設備則是使用近紅外線加熱,並作為熱水浴的替代品,這台設備更是高禾醫院目前使用之德國赫克爾(Heckel)紅外線全身熱療儀的前身

全身性溫熱治療於癌症醫療上的應用及德國赫克爾紅外線全身熱療儀之介紹 閱讀全文 »

2024111905 1

Onvansertib 可以增加轉移性且KRAS 突變的大腸直腸癌之二線治療療效和耐受性

使用Onvansertib 合併化療和化療的二線治療,對於KRAS 突變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一項單臂2期試驗之目的在研究評估了Polo 樣激酶1 (PLK1) 抑制劑onvansertib 與5-Fu(氟尿嘧啶)、亞葉酸和irinotecan(構成了FOLFIRI) +bevacizumab的聯合,用於KRAS 突變轉移性大腸直腸癌之二線治療的療效和耐受性。   患者和方法: 這項多中心、開放標籤、單組的研究,收錄了先前接受oxaliplatin和5-Fu合併或不合併,都能治療的 KRAS 突變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患者。患者接受 onvansertib(15 mg/m2,每日一次,在 28 天週期的方案;改運動時間在第 1-5 和 15-19 天)搭配 FOLFIRI 化療ㄤ案+Bevacizumab(第 1 和 15 天)。主要研究終點是腫瘤客觀緩解率,次要研究之終點包括無惡化存活期(PFS)、緩解持續時間(DOR)和耐受性。   在 KRAS 突變轉移性大腸直腸癌之患者中進行了轉化和臨床前研究。 結果在 53 名接受治療的患者中,確認的腫瘤反應率為 26.4%。中位緩解持續的時間為 11.7 個月。 約有62% 的患者報告了嚴重等級的不良事件。事後分析顯示,與先前接受過Bevacizumab 治療的患者相比,未接受過Bevacizumab治療的患者有顯著更高的腫瘤治療反應率和更長的疾病證時間,確認的腫瘤反應率為76.9%,而對照組確認的腫瘤反應率 10.0%,中位的疾病控制時間為14.9 個月與 6.6 個月(風險比為 0.16)。轉化研究結果支持先前的Bevacizumab治療的患者,因Bevacizumab治療的暴露會導致患者出現 onvansertib 的抗藥性。而onvansertib 抑制缺氧途徑,並透過抑制血管生成可以與Bevacizumab聯合治療的患者,顯示出強大的抗腫瘤活性。  

Onvansertib 可以增加轉移性且KRAS 突變的大腸直腸癌之二線治療療效和耐受性 閱讀全文 »

2024111904 1

乳癌HER-2標靶藥物Pertuzumab (如:Perjeta) 自2025年01月01日生效的規定

1.早期乳癌 (1)外科手術前後以pertuzumab與trastuzumab(限使用Ogivri、Herzuma、Eirgasun、Herceptin、Kanjinti)及化學療法(術前輔助治療或輔助治療)併用作為輔助性治療用藥,用於具HER2過度表現(IHC3+或FISH+)且具腋下淋巴結轉移但無遠處臟器轉移之早期乳癌病人,若使用於外科手術後,須達病理上緩解(pCR)。   (2)下列I~Ⅲ使用於外科手術前後之總療程合併計算,依藥品仿單記載以 18個療程為上限: I:pertuzumab與trastuzumab併用 Ⅱ:trastuzumab Ⅲ:pertuzumab與trastuzumab皮下注射複方製劑(如:Phesgo)   (3)須經事前審查核准後使用,核准後每18週須檢附療效評估資料再次申請,若疾病有惡化情形即不應再行申請。

乳癌HER-2標靶藥物Pertuzumab (如:Perjeta) 自2025年01月01日生效的規定 閱讀全文 »

2024111903 1

乳癌HER-2標靶藥物Trastuzumab (如:Herceptin) 自2025年01月01日生效的規定

1.早期乳癌 (1)外科手術前後、化學療法(術前輔助治療或輔助治療)治療後,具備有HER2過度表現(IHC3+或FISH+),且具腋下淋巴結轉移但無遠處臟器轉移之早期乳癌患者,作為輔助性治療用藥: i. 外科手術後達病理上腫瘤的完全緩解(pCR),下列I~Ⅲ使用於外科手術前後之總療程合併計算,依藥品仿單記載以18個療程為上限: i.本藥品 ii.pertuzumab與trastuzumab(限使用Ogivri、Herzuma、Eirgasun、Herceptin、Kanjinti)併用 iii.pertuzumab與trastuzumab皮下注射複方製劑(如Phesgo) Ⅱ.若外科手術後無法達病理上腫瘤的完全緩解(pCR),亦即(non-pCR),本藥品與trastuzumab emtansine使用於外科手術前後的總療程合併計算,依藥品仿單記載以全部18個療程為上限,其中trastuzumab emtansine以14個療程為上限。   (2) 外科手術前後、化學療法(術前輔助治療或輔助治療)治療後,符合下列所有條件之早期乳癌患者(限使用Ogivri、Herzuma、Eirgasun、Herceptin、Kanjinti)   2.轉移性乳癌

乳癌HER-2標靶藥物Trastuzumab (如:Herceptin) 自2025年01月01日生效的規定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