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醫學界的明日之星-外泌體 及其於癌症診斷與治療的應用
血液腫瘤科 陳駿逸醫師 外泌體是由各種類型細胞所分泌的,是細胞間通訊、均質性的細胞外載體。最早於 20 世紀 80 年代初被發現,代表一類直徑為 30~150 nm 的細胞外的載體,所有類型的細胞都會分泌。外泌體作為細胞間的「快遞員」,不僅負責保護和傳遞關鍵訊息,還在疾病治療與健康管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外泌體最初被認為是使網狀紅血球成熟的一種手段,用途是去除多餘的蛋白質並丟棄垃圾。越來越多的證據發現,除了從親代細胞中消除不需要的分子之外,外泌體還具有其他的作用,例如:細胞間的通訊、細胞內容物的交換、免疫系統的調節、抗原的呈現和病原體傳播。 隨著我們對外泌體的了解不斷深入,其在正常和病理生理條件下(如哺乳、免疫穩態、神經信號傳導和疾病發展)都有其功能,而且外泌體也被用於治療及診斷的目的。 最近,學術界和工業界都見證了外泌體的上升勢頭。外泌體已被納入精準醫學的領域,因為外泌體為癌症診斷提供了極其有用的生物標記來源,也是癌症免疫療法的有效工具和執行藥物傳輸的絕佳載具。 如果能分離癌症患者的外泌體,以適當的核酸或蛋白質對其進行修飾,然後將其回輸給患者體內,外泌體可以在臨床實務發會與免疫細胞療法類似的方式進行施用,這也可以實現高度個體化治療的特色。 同時,外泌體提供了無細胞解決方案。也就是說,它們可以在沒有細胞的情況下離體製造,從而免除向癌症患者施用含細胞治療上的風險和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