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肺癌的基因檢測與肺癌的精準醫療
陳駿逸醫師參考與整理了台灣肺癌研究學會的資料,將透過華佗精準醫療論壇 第86、87、88與89集,跟各位介紹肺癌的基因檢測與肺癌的精準醫療。 透過肺癌的基因檢測,可以找肺癌的致癌密碼,但因為標靶治療藥物的相繼問世,現在肺癌的基因檢測,主要是幫助找出肺癌標靶治療的靶點。 而肺癌的基因檢測 有哪些方式?? 單一基因的檢測:包括免疫組織化學染色分析、單基因聚合酶鍊反應(也就是PCR檢測) 多個基因的檢測:包括多基因組合(MGT)、次世代基因定序(也就是NGS) 次世代基因定序(NGS)能協助癌症病人選擇最適合的治療,讓抗癌之路多一份希望,目前於2024年公告之NGS檢測的健保給付原則,以檢測結果有對應”具有藥證的標靶藥物”且”效果明確之癌別及檢測基因”為優先。因為基因檢測的方法、檢測的基因位點多寡,以及病患的需求也有所差異,所以健保採取定額給付,民眾需要自付差額的方式。而NGS檢測的健保給付惠要求基因檢測的結果需要上傳至健保署,未來有新的標靶藥物納入健保給付,則不需要重新檢測,可直接對比資料庫,把握治療黃金期,提升治療效益,降低民眾的經濟負擔。 至於次世代基因檢驗(NGS)的優勢是什麼? 快速高效:與傳統的基因檢測方法相比,次世代基因檢驗具有更高的通量和更快的速度,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大量檢測。 高靈敏度:次世代基因檢驗能夠檢測到非常低水平的基因變異,具有更高的靈敏度和準確性。舊有的基因檢驗技術,可能會無法檢測到一些真實帶有癌症基因的病患,次世代基因檢驗能大幅減少誤差。 多樣性:次世代基因檢驗可以同時檢測多種基因的異常,為醫生提供更豐富的訊息,有助於制定更全面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