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飲食

20250311 2

對乳癌患者,大豆異黃酮是敵還是友?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異黃酮是一種植物雌激素。是植物產生的次級代謝物,是非固醇類多酚類之植物代謝物,作為抵禦感染、水分壓力、寒冷壓力、紫外線輻射和高可見光等的防禦機制,可以調節生物反應,和人體產生之內源性雌激素的作用極為類似。   異黃酮中有6種成分具有生理上有意義的異黃酮,分別是Daidzin (大豆苷) 23%、金雀異黃酮苷(genistin) 64%、黃豆黃苷(glycitin) 13%和極少量的大豆異黃酮苷素(daidzein) 、金雀異黃酮苷素(genistein) 、黃豆黃苷素(glycitein)。   異黃酮(isoflavones) 的生理活性,依化學結構不同分為: Daidzin (大豆苷) 、金雀異黃酮苷(genistin)、黃豆黃苷(glycitin) 等屬於醣基型的異黃酮素(glucoside form),分子量較大,腸胃道不易吸收,生物可利用率大約為20%,大豆內所含有的異黃酮有97-98%是配糖基的型式。而大豆異黃酮苷素(daidzein) 、金雀異黃酮苷素(genistein) 、黃豆黃苷素(glycitein) 則是屬於去配醣基型的異黃酮素(aglycones form) ,分子量較小、活性高,人體腸道的吸收率大約可達到90%;經腸道菌群 β-glucosidase 水解,才具有生物活性,會被小腸絨毛吸收後進入血液,直接運送到肝臟。   大豆(又稱黃豆,soybean, 學名Glycine max Merrial),是一種含有豐富蛋白質的豆科種子植物,含有蛋白質38%、碳水化合物30%、脂肪 18%、灰分14%、礦物質、維生素及其他小分子物質,另外含卵磷脂 (lecithin)、大豆纖維、異黃酮 (isoflavones)、皂素 (saponin)、植酸 (Phytic acid) 及胰蛋白酶抑制素 (trypsin inhibitors),人類之異黃酮最重要的食物來源便是大豆製品,而且因為異黃酮素在大豆中含量最為豐富,因此異黃酮則常被稱為大豆異黃酮(soy isoflavones)。   如上所述,大豆異黃酮,就是一種植物性的雌激素(phytoestrogen),對乳癌患者,大豆異黃酮是敵? 是友?   異黃酮可以減少骨質的流失,並且明顯增加骨質生成作用: 西方醫學很早就注意到少喝牛奶,但常喝豆漿與吃豆製品的

對乳癌患者,大豆異黃酮是敵還是友? 閱讀全文 »

2024111801

維他命D缺乏會造成罹患胃癌風險增加嗎? 國際研究告訴你

國際知名醫學期刊Indian Journal of Surgery發表了一篇研究報告,該項研究探討了喀什米爾人群罹患胃癌與維他命D水平之間的關聯性。結果該研究結果證實,胃癌患者的維他命D水平普遍顯著低於對照組,維他命D的缺乏與胃癌的發生率呈正相關姓。此外,維他命D水平也與胃癌的腫瘤惡性分化程度有顯著相關性。   胃癌是全球第五大常見的癌症,發病原因包括年吸煙、燻製食品、紅肉、酗酒、幽門螺桿菌感染等。維他命D也被認為與胃癌的發生與發展有關,充足的維他命D水平與較低的胃癌死亡率有關。   過去有研究發現維他命D會藉由誘導胃癌細胞的凋亡、減少幽門螺桿菌感染等機制,達到預防胃癌的目的。   發表於Indian Journal of Surgery的這一篇該研究為病例對照研究,在一家三級醫院進行,歷時兩年。研究納入59例經組織學證實的胃癌患者作為實驗組,以及60例年齡、性別匹配的疑似幽門螺桿菌感染但內視鏡檢查正常的患者作為對照組。資料來源於患者的病歷記錄。研究的排除標準包括服用維他命D補充劑、既往有癌症史、接受過術前輔助化療、慢性肝病和慢性腎病(eGFR<30 ml/min)等。  

維他命D缺乏會造成罹患胃癌風險增加嗎? 國際研究告訴你 閱讀全文 »

20241105 1

限制攝取部分種類胺基酸 有助提升癌症治療成效 特別是免疫治療

高禾醫院血液腫瘤科 陳駿逸醫師 食物當中營養素豐富,特別是3大營養物質 ── 醣類、蛋白質、脂肪類。其中蛋白質內的8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包括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甲硫氨酸(Methionine)、賴氨酸(Lysine)、蘇氨酸(Threonine)、色氨酸(Tryptophan)、亮氨酸(Leucine)、異亮氨酸(Isoleucine)及纈氨酸(Valine),這些都是組成蛋白質重要的小分子物質,參與人體新陳代謝以及組織的修復、免疫力。   甲硫氨酸(又叫蛋胺酸),是8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其中的一種,這8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由於人體不能自行合成,必需要從食物中攝取。日常膳食中多多少少含有甲硫氨酸,甲硫胺酸是一種很強的抗氧化劑,可以分解脂肪、鉛、汞、錫…等有害物質,同時能預防動脈硬化、心血管疾病。 但近年來,營養專家針對甲硫氨酸對人體的影響進行了廣泛的研究,發現飲食中大量攝取含甲硫氨酸的食物,會容易引起衰老或相關疾病。   限制含有甲硫氨酸飲食的攝取,可以有效抑制癌細胞的增殖,因為如此可以激活一種腫瘤壞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的活性,從而誘導一種凋亡因子受體2(TNF-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TRAIL receptor-2)的活性,最終可以導致癌細胞凋亡。   癌細胞的決定性特徵之一,就是會腫瘤會造成代謝機能上的改變 ,因為這點在臨床上診斷癌症上就因此具有重要的診斷價值。一種廣泛使用的診斷工具是[18F]脫氧葡萄糖正子斷層掃描(FDG-PET,簡稱18F-正子攝影)掃描,它就是基於癌細胞更喜歡攝取葡萄糖的原理(這種現象稱為瓦伯格效應),來達到偵測癌症病灶及追蹤病情與評估治療療效的利器。   除了葡萄糖代謝的顯著變化之外,癌細胞還表現出氨基酸代謝的明顯變化。臨床研究表明,與18F-正子攝影檢查相比,[11C]- 甲硫氨酸正子斷層掃描的影像檢查在腫瘤檢測中可以提供更強的癌細胞訊號和更高的特異性。而癌細胞對外源性甲硫氨酸的依賴性,則稱為霍夫曼效應(Hoffman effect),霍夫曼博士在癌症領域開展了長達55年的研究,並於1976年發現了癌細胞除了醣成癮以外,更有甲硫氨酸成癮的問題。

限制攝取部分種類胺基酸 有助提升癌症治療成效 特別是免疫治療 閱讀全文 »

2024072701

從抗發炎與降三高的觀點 談如何預防癌症的復發?

毋庸置疑,中國快速的「軍事崛起」,已經威脅國際社會及區域安全,相對的臺海局勢亦日益趨於緊張,面對此一狀況,台灣現階段的國防戰略目標之一就是預防戰爭。我們必須更加提高警覺,充實國防,做好自我防衛準備,以免兩岸軍力持續失衡造成的威脅與危機更加擴大;此外積極與對岸交流、開啟對話管道、加強區域安全合作,也是重要的策略。   至於如何預防癌症的復發呢?且癌友經常會有慢性發炎、體重過重(肥胖)的問題,以及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甚至代謝症候群同時存在,陳駿逸醫師將透過知癌抗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 第112集至第119集,共8集的節目跟各位介紹從抗發炎與降三高的觀點 談如何預防癌症的復發?   其中會討論慢性發炎以及高血脂、高血糖、肥胖甚至代謝症候群的存在,為何會同時引起癌症復發風險的增加?   例如: 肥胖的乳癌患者,其癌症治療的效果會明顯較低。是因為肥胖的乳癌患者會讓手術、放療和化療發生更多相關的併發症;此外其全身化療的效果也較差,荷爾蒙治療對肥胖女性的效果較差。與正常體重的女性相比,肥胖女性接受乳房重建的可能性較小,而接受手術的女性會經歷更多的手術併發症。與正常體重女性相比,肥胖患者局部復發的風險更高。   而運動、減重和減少久坐,卻可以有效地降低癌症的復發。   癌友因癌症的出現,以及癌症的治療、與後續的身體變化,導致他們罹患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的風險大為增加。所以,當有慢性發炎、體重過重(肥胖)的問題,以及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甚至代謝症候群同時存在,更需要積極面對與處置,而且處理這些代謝相關的問題,還可以一箭雙雕,順便降低癌症的復發。至於道理為何,請大家細心觀看本節目。包括SGLT2抑制劑、Metformin與降血脂的Statin類藥物、omeg 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高濃度EPA(純魚油),是如何在處理慢性發炎、體重過重(肥胖)的問題,以及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甚至代謝症候群的同時,預防癌症的復發?

從抗發炎與降三高的觀點 談如何預防癌症的復發? 閱讀全文 »

20240223 1

”知癌抗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 第99集首播公告:地中海飲食能否助攻女性預防乳癌?-3/3

”知癌抗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 第99集 地中海飲食能否助攻女性預防乳癌?-3/3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qJqI4B5lc0U 2024年02月23日晚上20:00  開始     世界衛生組織2021年表示,乳癌已經取代肺癌,成為全球最常見的惡性腫瘤疾病,佔全世界每年新增惡性腫瘤的病例將近12%。   所以乳癌目前儼然是全世界日益嚴重的健康問題,其發病率更在已開發和發展中國家均不斷地上升,全球每年約有140萬的新病例和45萬人因乳癌而死亡。   目前公認乳癌的危險因素包括:年齡、遺傳基因的突變(如BRCA1和BRCA2)、初經年齡較小、停經年齡較大、乳腺組織較緻密、荷爾蒙補充替代療法、口服避孕藥的使用,以及個人和家族病史等。   年輕女性乳癌往往比停經後婦女罹患乳癌時候,病情更具有侵犯性。停經前女性乳癌的發病率不斷上升,尤其在發展中國家以及台灣。

”知癌抗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 第99集首播公告:地中海飲食能否助攻女性預防乳癌?-3/3 閱讀全文 »

2024022 1

”知癌抗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 第98集首播公告:地中海飲食能否助攻女性預防乳癌?-2/3

”知癌抗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 第98集 地中海飲食能否助攻女性預防乳癌?-2/3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mWBnZLb4aoU 2024年02月22日晚上20:00  開始       世界衛生組織2021年表示,乳癌已經取代肺癌,成為全球最常見的惡性腫瘤疾病,佔全世界每年新增惡性腫瘤的病例將近12%。   所以乳癌目前儼然是全世界日益嚴重的健康問題,其發病率更在已開發和發展中國家均不斷地上升,全球每年約有140萬的新病例和45萬人因乳癌而死亡。   目前公認乳癌的危險因素包括:年齡、遺傳基因的突變(如BRCA1和BRCA2)、初經年齡較小、停經年齡較大、乳腺組織較緻密、荷爾蒙補充替代療法、口服避孕藥的使用,以及個人和家族病史等。   年輕女性乳癌往往比停經後婦女罹患乳癌時候,病情更具有侵犯性。停經前女性乳癌的發病率不斷上升,尤其在發展中國家以及台灣。

”知癌抗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 第98集首播公告:地中海飲食能否助攻女性預防乳癌?-2/3 閱讀全文 »

2024021601

”知癌抗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 第97集首播公告:地中海飲食能否助攻女性預防乳癌?-1/3

”知癌抗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 第97集 地中海飲食能否助攻女性預防乳癌?-1/3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AvipDKkLmS0 2024年02月16日晚上20:00  開始   世界衛生組織2021年表示,乳癌已經取代肺癌,成為全球最常見的惡性腫瘤疾病,佔全世界每年新增惡性腫瘤的病例將近12%。   所以乳癌目前儼然是全世界日益嚴重的健康問題,其發病率更在已開發和發展中國家均不斷地上升,全球每年約有140萬的新病例和45萬人因乳癌而死亡。   目前公認乳癌的危險因素包括:年齡、遺傳基因的突變(如BRCA1和BRCA2)、初經年齡較小、停經年齡較大、乳腺組織較緻密、荷爾蒙補充替代療法、口服避孕藥的使用,以及個人和家族病史等。   年輕女性乳癌往往比停經後婦女罹患乳癌時候,病情更具有侵犯性。停經前女性乳癌的發病率不斷上升,尤其在發展中國家以及台灣。   眾所周知,健康的飲食習慣對於年輕女性乳癌的預防甚為關重要。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的報告指出,採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預防全球約400萬的癌症病例,其中3成可以藉由健康的飲食習慣來達到防癌的目的。

”知癌抗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 第97集首播公告:地中海飲食能否助攻女性預防乳癌?-1/3 閱讀全文 »

20240224 1 1

”知癌抗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 第85集首播公告:中藥金復康口服液 透過抑制循環腫瘤細胞的簇集來達到防治肺癌轉移的目的

”知癌抗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 第85集 陳駿逸醫師YouTube首播公告: 中藥金復康口服液  透過抑制循環腫瘤細胞的簇集來達到防治肺癌轉移的目的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XFP1y3nBPUA 2024年02月24日晚上20:00  開始 中藥金復康(Jinfukang)口服液,其組成為黃芪、北沙參、麥冬、女貞子(酒制)、山茱萸、絞股藍、葫蘆巴(鹽炒)、石上柏、石見穿、重樓、天冬,具有益氣養陰,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用於原發性非小細胞肺癌且氣陰兩虛證不適合手術、放療、化療的患者,或者可以與化療並用,有助於提高化療效果,改善免疫功能,減輕化療引起的白細胞下降等副作用。  

”知癌抗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 第85集首播公告:中藥金復康口服液 透過抑制循環腫瘤細胞的簇集來達到防治肺癌轉移的目的 閱讀全文 »

202309260401 1

中秋癌友健康小叮嚀! 柚子可以和抗癌藥一起吃嗎?

1.哪些癌藥不能與柚子一起吃?   中秋時令水果首推柚子,果肉透明多汁,滋味甘甜。柚子是取「佑子」諧音,大家會在中秋節吃柚子保佑平安。   雖然柚子營養價值高富含維生素C,是蘋果的8倍。中醫也認為,柚子具有理氣化痰、潤肺清腸、生津止渴、補血健脾開胃等功效。   但是柚子和柚子類似,都含有豐富的「呋喃香豆素」,該成分會抑制小腸中的一種細胞色素酵素 (Cytochrome P-450 3A4 ) 的作用,由於許多藥物皆由該酵素代謝,所以可能導致藥物血中濃度升高之情形,而增加發生不良反應(毒性)之機率,且特別注意的是,其抑制藥物代謝的作用可長達數小時甚至兩三天,即使間隔服藥也無法完全避免。

中秋癌友健康小叮嚀! 柚子可以和抗癌藥一起吃嗎? 閱讀全文 »

202309200101

補充維他命D在對的人 有望提高大腸直腸癌存活率1.5倍

在具有抗癌免疫系統的患者中,補充維他命D能使消化道癌(包括大腸直腸癌)患者的生存率提高1.5倍以上,但這一作用在有抗癌基因p53突變患者才會看到。因此,在這群對的人身上,透過補充維他命D改善本身的維他命D狀態,可能是提高癌症尤其是消化道癌包括結直腸癌存活率的有效策略。     Urashima 等人於2019 年發表了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性的臨床試驗的結果,該試驗探討了每天補充維他命D3 2000 IU 長達 8 年的時間,是否可以改善消化道癌症患者無復發存活率;但根據這項臨床試驗的結果,作者得出以下的結論,補充補充維他命D3並不會提高消化道癌症患者的 5 年無復發生存率。   而在2023年的 JAMA Network Open 期刊上,Kanno 等學者報告了該項臨床試驗的事後亞組分析。 他們評估具備有抗癌基因p53突變的亞組患者,該亞組定義為病患血清中抗p53 抗體呈陽性,並且透過免疫組織化學在超過99% 的癌細胞上有p53 的核積聚,這被認為是p53 錯義突變的生物標誌物。 與安慰劑組相比,具有可檢測到的血清抗 p53 抗體患者如果每天接受維他命D3 2000 IU 治療的患者,其癌症復發或死亡率可以顯著改善2.5 倍以上,並且可以因此降低 27% 的癌症復發或死亡率絕對風險。對於那些沒有 抗癌基因p53突變的的患者,每天服用維他命D3 2000 IU 對 5 年的無復發存活率上則沒有任何顯著的幫忙。     第一項研究,發表於1916 年,首度發現陽光照射(維他命D狀態改善的替代指標)與癌症風險降低之間存在著關聯性。之後大量的其他研究也發現,生活在高緯度地區(日照時間較短),反而與癌症死亡風險增加有關。   在20 世紀90 年代,在美國也觀察到大腸直腸癌的死亡率與平均每日太陽照射量呈現顯著的負相關。 隨後,一項為期 8 年的前瞻性的病例對照研究也觀察到,血清 25-羥基維他命D 或 25(OH)D 的水平高於 20 ng/mL 的人,其罹患大腸直腸癌的風險會降低 3 倍。   多項流行病學研究和其他臨床研究也觀察到,維他命D 缺乏與大腸直腸癌發生風險增加有相關。關於預防大腸直腸癌的最佳維他命D 狀態的定量薈萃研究分析顯示,當血清25(OH)D 濃度為34 ng/mL 時,大腸直腸癌發的風險降低50%。維他命D受體(簡稱VDR) 的基因多態性也與大

補充維他命D在對的人 有望提高大腸直腸癌存活率1.5倍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