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晚期直腸癌治療新進展
直腸癌(rectal cancer)是指發生在直腸齒狀線以上至直腸、乙狀結腸交界處的惡性腫瘤。直腸癌發病率男性高於女性。由於直腸癌在發病因素、預防、治療和預後都與結腸癌很相似,因此多統稱為大腸直腸癌。但由於分期和多專科整合治療的進步,近年非轉移性直腸癌的預後有了顯著改善。50年前,直腸癌骨盆腔復發比率高達15%-40%,主要因為直腸肛檢或電腦斷層分期有一定的局限性、盆腔淋巴結轉移治療療效欠佳和根治性手術的盲點等。隨著磁振造影和直腸超音波內視鏡、盆腔放射治療和全直腸系膜切除手術(TME)的陸續加入臨床使用,局部晚期直腸癌的5年骨盆腔復發比率下降至4%-15%,5年存活率提升至69%-87%。然而遠處轉移的發生率似乎並未減少,2-3期直腸癌的5年遠處轉移的發生率仍然超過25%。所以局部晚期直腸癌的治療方法與大腸癌的治療方法迥異,且較大腸癌為複雜,直到1985年研究報告首次指出,給予直腸癌同步的化放療可以降低骨盆腔復發比率與遠處轉移的發生率。隨後這幾十年更有大量的研究去評估同步的化放療使用不同化療藥物和放療分割組合,而且也有手術前輔助以及術後輔助治療的開發,其目的無非是想進一步降低遠處轉移的發生率,進而改善5年存活率,讓更多患者經整合治療模式達到更多的腫瘤完全緩解,實現保留肛門與其他器官的期待。所以有必要特別告訴癌友,2022年最新的治療方法。 直腸癌病因 直腸癌的發病與社會環境、生活方式(尤其是飲食習慣、缺乏體能活動)、遺傳因素有關。目前認為其致癌過程是以飲食因素的作用為主,結合其他一些因素的多環節共同作用的結果。 1.飲食與致癌物質:流行病學研究顯示直腸癌的發生與經濟狀況、飲食結構有明顯的聯繫。一般認為高動物蛋白、高脂肪和低纖維飲食是大腸癌高發的因素。進食脂肪多,膽汁分泌也多,膽酸分解物也多,腸內厭氧菌酶活性也增高,致使腸內致癌原、促癌原形成增加,易致大腸癌發生。也有研究認為啤酒中某些成分本身是個弱的直腸癌始動或促進因子,因此啤酒與直腸癌的發生有關。另外,維生素攝入不足、油煎炸食品進食過多等因素也可能與直腸癌的發生有關。 接著介紹局部晚期直腸癌的發生率:過去,現在與未來 局部晚期直腸癌定義目前仍缺乏一致性的共識。現有局部晚期直腸癌的定義包括直腸腫瘤生長進入直腸系膜脂肪(cT3期)、腫瘤距直腸系膜筋膜≤1mm、侵犯鄰近器官或結構(cT4期)、淋巴結轉移(cN1期)、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