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駿逸醫師與你聊聊 益生菌在癌症患者中的作用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 (FAO) 的定義,益生菌是「活的微生物,當攝入適量時,可以對人體的健康產生益處」。 益生菌中最常使用的菌株有乳酸菌和雙歧桿菌。 益生菌對健康的益處包括改善胃腸道菌叢、降低血清膽固醇、降低腸躁症的腹瀉發生率以及預防癌症。 近幾十年來,益生菌在癌症預防和治療中的應用,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在1980年代,乳酸桿菌飲食與降低大腸癌發生率之間的關聯性,首次在大鼠身上得到了證實。因為相關的益生菌可以透過調節膽汁酸的pH值來調節體內平衡,而膽汁酸的pH值會影響大腸上皮細胞、參與腫瘤發生的細菌酶以及短鏈脂肪酸的產生,短鏈脂肪酸被認為是免疫系統和細胞週期的信號分子。 某些癌症療法可能導致菌叢失調,進而影響化療和免疫療法的成效。在癌症治療期間,腸道微生物群會受到下列因素的影響。例如,飲食、手術、支持性護理,抗生素和化療。另外腸道微生物群會影響藥物代謝、療效和毒性,以及癌症患者對化療的反應。一項研究發現:與在無菌環境中飼養的小鼠相比,腸道微生物群可以增強化療藥物cyclophosphamide在「健康小鼠」腸道菌群中的療效,以及可以活化輔助性 T 細胞。研究發現。而萬古黴素(一種抗生素)會導致小鼠的革蘭氏陽性菌減少,與對照組相比,進而讓其對化療藥物cyclophosphamide的治療反應降低。研究也發現,約氏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Johnsonian)、鼠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murinus)和希氏腸球菌(Enterococcus hira)能夠刺激脾臟和腸系膜淋巴結中的 Th1 和 Th17的免疫反應,從而提高化療藥物cyclophosphamide的療效。 當癌症療法與傳統中醫結合應用的研究顯示,可以改善癌症患者不同階段的菌叢。接受癌症治療的癌症患者可能會出現例如:腹瀉、胃腸道潰瘍和粘膜炎以及胃腸道相關菌血症等胃腸道症狀,特別是化療和放療會引起的腹瀉,化療,例如: fluorouracil、capecitabine 、 irinotecan等,會改變腸道菌群的組成,從而影響對腸道完整性與腸道酵素的代謝。放射治療可能會改變菌群,影響腸道蠕動和黏膜細胞的血管通透性,如此會影響道菌叢的變化,影響腸道防禦屏障、免疫功能和重要營養物質的吸收,甚至放射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