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藥物

20241022 1

精準使用中醫藥 有助促進免疫細胞治療癌症效果

高禾醫院血液腫瘤科 陳駿逸醫師   腫瘤免疫治療可以活化免疫系統來識別和消除癌細胞。因此,癌細胞會產生抑制蛋白來減輕免疫反應並逃避免疫監視。免疫療法藥物具有阻斷這些蛋白質的能力,從而促進免疫系統有效識別和消除癌細胞。腫瘤免疫療法最重要的意義在於其能夠利用免疫系統的巨大潛力來摧毀癌細胞。與化學療法和放射療法等不加區別地傷害正常細胞和癌細胞的傳統癌症治療不同,免疫療法選擇性地針對癌細胞,並使正常細胞免受傷害。因此,這種方法有望成為癌症患者更有效、毒性更小的治療方式。此外,免疫藥物療法及免疫細胞療法在治療多種癌症類型(包括黑色素瘤、肺癌和膀胱癌)方面顯示出有希望的結果。   癌症是一種全身性的疾病,它會利用多種逃避機制來逃避身體固有的抗癌免疫機制,並顯著改變身體整個免疫系統的功能和組成。而臨床使用的抗癌免疫療法,已經發展了一百多年,抗癌免疫療法在消除癌細胞的同時,會最大限度地減少抗癌免疫療法對健康組織的損害。而且目前抗癌免疫療法的功效和特異性也不斷的提升。   免疫細胞療法作為一種革命性的治療方式,顯著改變了癌症治模式療。它是一種特殊形式的免疫療法,利用活免疫細胞作為治療癌症的治療藥劑。與傳統藥物不同,細胞療法也被認為是“活體藥物(living drug)”。免疫細胞療法。包括: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細胞療法、細胞激素誘導的殺手(CIK)細胞療法、樹突狀細胞(DC)疫苗和DC/CIK細胞療法,嵌合抗原受體-T(CAR-T)細胞、T細胞受體(TCR)-T、嵌合抗原受體-自然殺手細胞(CAR-NK)或CAR-巨噬細胞(CAR- M)。都是利用人體天然的免疫防禦機制來靶向和消除癌細胞。     儘管免疫細胞療法對癌症的控制上具有相當大的潛在幫助,但它也存在著一些局限性,需要密切注意和解決。一個主要的限制是觀察到在接受免疫治療的患者中有異質性的反應。雖然有些癌症患者對免疫細胞療法表現出了顯著且良好的反應,但其他人卻沒有體驗到免疫細胞療法任何明顯的好處。這種異質性可能源自於患者免疫系統的差異,以及其特定癌症的獨特特徵。   儘管與傳統癌症治療相比,免疫藥物療法通常表現出較低的毒性,但它仍然會引起免疫相關的副作用,例如發炎、疲勞和皮膚表現。在某些情況下,這些免疫相關副作用可能會嚴重顯現並且迫切需要處理。

精準使用中醫藥 有助促進免疫細胞治療癌症效果 閱讀全文 »

2024102101

個人化益生菌 有效強化自然殺手細胞的毒殺癌症能力

高禾醫院血液腫瘤科 陳駿逸醫師     自然殺手細胞,又稱為NK細胞、Natural Killer Cell,是人體先天免疫的第一道防線。   當人體出現了癌細胞,自然殺手細胞便會出手,在第一時間攻擊並清除它們。自然殺手細胞不僅可以直接殺死癌細胞,還可以分泌多種細胞激素,調節其他各種免疫細胞之功能,間接提高整體的抗癌能力。   如果體內自然殺手細胞的細胞數量較少,以及細胞毒殺能力狀態較差,就無法及時有效地清除癌變的細胞,讓癌細胞有機會猖狂;在體內作亂。   所以,是否可以透過腸道菌的基因檢測與分析,制定專屬的個人化益生菌,藉由每日攝取高 IFN-γ/IL-10 比例的益生菌,能否因此而有效強化自然殺手細胞的細胞毒殺能力呢?   為什麼需要個人化的益生菌? 所謂”吃對菌勝過吃一堆無益的菌”。當2005年人類基因體解碼,精準醫學的概念逐漸受到重視。考慮到個人體質的差異以及疾病異質性,我們更應該選擇經過精準醫學檢測後,所提出個人化益生菌,進行個人化配對的免疫調節方案。   自動化微流體生物晶片分析技術,建立了個人化益生菌的免疫調節方案。篩選副乾酪乳桿菌BRAP01、嗜酸乳桿菌AD300等6種益生菌中,其IFN-γ/IL-10或IL-10/IFN-γ值最高的益生菌。  

個人化益生菌 有效強化自然殺手細胞的毒殺癌症能力 閱讀全文 »

202410080

美國FDA正式核准Nivolumab(保疾伏)可以用於可手術切除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術前與術後輔助治療

2024年10月3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正式核准Nivolumab(保疾伏/納武利尤單抗)合併含有鉑類的雙化療藥作為新輔助治療,可以用於可以手術切除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術前與術後輔助治療,也就是可以用於可手術切除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腫瘤≥4 cm和/或淋巴結陽性、且確認沒有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基因突變或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重排的非小細胞肺癌成人患者。   獲核准此適應症的相關研究如下: CheckMate-77T研究是一項隨機性、雙盲、安慰劑對照的多中心、第三期臨床試驗,收錄了461名未經治療且可切除的可以手術切除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臨床分期為第2A期到3B期。   參與CheckMate-77T研究的患者按1:1的比例,隨機分配接受術前給予免疫藥物Nivolumab或是安慰劑治療,搭配含有鉑類的雙化療藥,每3周治療一次,最多4個療程,之後接受手術切肺癌,然後於術後繼續接受每4周一次的單一免疫藥物Nivolumab或是安慰劑治療,最多13個療程(此為術後之輔助治療)。 主要CheckMate-77T研究的終點為盲法獨立中心審查(BICR)的無事件存活期(EFS)。  

美國FDA正式核准Nivolumab(保疾伏)可以用於可手術切除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術前與術後輔助治療 閱讀全文 »

202407010201

陳駿逸醫師帶你認識 食道癌中少見的原發性小細胞食道癌

食道癌是最常見的消化道癌之一;華人食道癌中最常見的細胞型態是鱗狀細胞 癌(簡稱鱗癌),占比近9成;其次是腺癌,占比約5%;而小細胞癌是食道癌的一種獨特形式,大約佔所有食道癌的0.4%~2.8%。   細胞型態為小細胞癌的食道癌,又稱為原發性小細胞食道癌。於1952年McKeown首先報告了原發性小細胞食道癌的案例,腫瘤經常發生於食道中下段。由於原發性小細胞食道癌本身具有高侵襲性且易發生轉移,大多數患者在診斷時都已出現了遠端器官的轉移,所以原發性小細胞食道癌的預後普遍不佳,5 年的總體存活率大約為 6.7–18%。   再者由於原發性小細胞食道癌的發生率甚低,且尚未進行大型隨機對照試驗,所以原發性小細胞食道癌的標準治療方法,到目前為止還存有爭議。考慮到原發性小細胞食道癌是屬於全身性的疾病,腫瘤生物行為高度類似原發性小細胞肺癌,所以一般會採用多學科的整合性治療。     原發性小細胞食道癌的臨床特徵 原發性小細胞食道癌的臨床症狀 原發性小細胞食道癌患者所表現的症狀與食道鱗癌患者的症狀極為相似。最常見的症狀是進行性的吞嚥困難,部分患者還會出現吞嚥疼痛、體重減輕等症狀。根據統計,原發性小細胞食道癌的平均男女比例大約為3:1,儘管這一比例在全球範圍內的差異性很大。在中國,原發性小細胞食道癌最常見於食道的中段,而在西方國家,原發性小細胞食道癌最常見於食道的下段。原發性小細胞食道癌的危險因子與食道鱗癌是相似,飲酒和吸煙史是有一定關聯性。   原發性小細胞食道癌的診斷 大多數原發性小細胞食道癌的患者其在胃鏡檢查中的表現為潰瘍型或瀰漫型的腫瘤;然而,原發性小細胞食道癌、食道鱗癌和食道腺癌在影像學檢查上的鰾線並沒有特異性的差異。   胃鏡切片是診斷原發性小細胞食道癌最常用的方法。可惜的是,手術前就確診為原發性小細胞食道癌的比率偏低,主要是因為胃鏡活檢(或稱為切片)採集的組織量較小,且同一腫瘤組織中經常是小細胞癌、鱗狀細胞癌和腺癌的成分並存。因此在診斷為複雜的原發性小細胞食道癌時,可能很難將其與低分化的食道鱗癌區分開來。而為了提高原發性小細胞食道癌的診斷率,有學者建議採用超音波胃鏡導引下的進行細針穿刺活檢,更準確地對黏膜下的病變進行分析。

陳駿逸醫師帶你認識 食道癌中少見的原發性小細胞食道癌 閱讀全文 »

20240920 1

維持性全身治療與局部鞏固治療加維持性全身療法 對於局限性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的控制 孰優孰劣? 2024年ASCO 最新研究數據解析

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是腫瘤學領域專家矚目的頂級學術盛宴,彙聚全球的腫瘤學專家、研究人員和醫療專業人士,他們在此共用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臨床進展。2024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即將於5月31日-6月4日在美國芝加哥盛大召開。   於2024年5月在美國芝加哥舉行的2024年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ASCO),公布了維持性全身治療與局部鞏固治療加維持性全身療法,對於局限性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的控制,關於這兩種治療之孰優孰劣的最新研究NRG-LU 002數據。   沒有驅動基因改變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第一線治療選擇通常包括免疫治療搭配化療、單獨免疫治療、或單獨化療。而NRG-LU 002是一項隨機化的2/3期臨床試驗,研究目的在於評估局部的鞏固治療(簡稱LCT)在作為寡轉移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維持性全身治療框架下的好處。

維持性全身治療與局部鞏固治療加維持性全身療法 對於局限性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的控制 孰優孰劣? 2024年ASCO 最新研究數據解析 閱讀全文 »

2022060704 1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pilimumab與nivolumab用於食道癌、胃癌與惡性肋膜間皮瘤之健保給付規定 自113 年6 月1 日生效

食道鱗狀細胞癌: 限以nivolumab 120mg用於曾接受合併含鉑及fluoropyrimidine化學治療之後惡化的無法切除晚期或復發性食道鱗狀細胞癌病人,PD-L1表現量需符合TC≧1%。   轉移性鱗狀非小細胞肺癌: 限pembrolizumab 與carboplatin及paclitaxel 併用做為轉移性鱗 狀非小細胞肺癌的第一線治療。   惡性肋膜間皮瘤: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pilimumab與nivolumab用於食道癌、胃癌與惡性肋膜間皮瘤之健保給付規定 自113 年6 月1 日生效 閱讀全文 »

20220606 1

荷爾蒙受體陽性晚期乳癌中 哪些族群會受惠於PARP標靶藥物合併免疫治療?

於2024年5月15日至17日在德國柏林舉行的2024年歐洲腫瘤內科學會乳癌會議(ESMO-Breast),公布了一項名為DOLAF的研究結果,試圖找出荷爾蒙受體陽性晚期乳癌中,哪些族群會受惠於PARP標靶藥物合併免疫治療?   遺傳性BRCA癌症基因的突變,以及其他涉及 HRR(同源重組修復)或是MMR(錯配修復)機制的相關基因出現缺陷,或許與轉移性乳癌對於 PARP標靶藥物合併免疫治療的敏感性有關。且過去研究顯示免疫檢查點阻斷和 PARP 標靶藥物之間存在協同作用。而且荷爾蒙受體陽性晚期乳癌當出現有賀爾蒙治療抗藥基因的時候,也很可能是這種PARP標靶藥物合併免疫治療的關鍵目標。     針對荷爾蒙受體陽性晚期乳癌當出現有賀爾蒙治療抗藥基因,或是具備有遺傳性BRCA癌症基因的突變,以及其他涉及 HRR(同源重組修復)或是MMR(錯配修復)機制的相關基因出現缺損的時候,患者先前接受過1 種的乳癌荷爾蒙治療,包括 CDK4/6 抑制劑和 少於1 種的轉移性乳癌化療。給予PARP標靶藥物(olaparib)合併免疫治療(durvalumab)和法洛德(fulvestrant)的治療方案。  

荷爾蒙受體陽性晚期乳癌中 哪些族群會受惠於PARP標靶藥物合併免疫治療? 閱讀全文 »

20240911 1

手術期前後使用免疫治療藥物替雷利珠單抗(Tislelizumab)搭配化療 有助提升可以手術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治療的成績

2024年歐洲肺癌大會(ELCC2024)將於2024年3月20日至23日在捷克布拉格舉行,會議由歐洲腫瘤內科學會(ESMO)與國際肺癌研究協會(IASLC)合辦。歐洲肺癌大會(ELCC 2024)是代表胸部腫瘤學專家的重要多學科學會的合作努力,共同致力於推進科學,傳播教育和改善全球肺癌專家的實踐。   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治療策略在過去的幾十年出現了巨大的變化。   隨著對腫瘤生物學的深入理解以及治療手段的不斷進步,特別是在免疫治療學的突破,為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帶來了極大的生存改善與獲益。儘管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預後有所改善,然而對於可切除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如何進一步提高手術效果和長期生存率仍然是一個挑戰。   隨著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s)的應用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治療領域的大獲全勝,為了進一步改善患者的預後,越來越多的臨床研究者將研究的重點前移至非小細胞肺癌術前的輔助及術後輔助治療階段。好的開始往往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打響抗腫瘤的第一仗,也就是在術前輔助免疫治療階段的方案決策尤為重要。隨著CheckMate-816、KEYNOTE-671、NEOTORCH、AEGEAN等肺癌領域的手術期前後使用免疫治療相關研究陽性結果的公佈,這一問題似乎逐漸有了明確的答案。而RATIONALE-315研究最新的結果於2024 ELCC發佈:  

手術期前後使用免疫治療藥物替雷利珠單抗(Tislelizumab)搭配化療 有助提升可以手術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治療的成績 閱讀全文 »

2024082601

台灣的第2期與3期三陰性乳癌患者 免疫治療也適用嗎?會更適用嗎?

陳駿逸醫師將透過逸仙看乳癌的第0013集,跟各位介紹台灣的第2期與3期三陰性乳癌患者 免疫治療也適用嗎?會更適用嗎?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合併術前化療為目前三陰性乳癌中必需要考慮的選項。   一項命名為KEYNOTE-522的第三期臨床試驗,是在研究早期三陰性乳癌患者中比較術前化療加上免疫治療Pembrolizumab(keytruda/吉舒達),於手術切除腫瘤後還是繼續接受Pembrolizumab單一藥物的術後輔助治療,與現今治療模式-單純術前化療(於術後接受安慰劑的輔助治療)。於2020年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早期結果顯示,術前化療加上免疫治療Pembrolizumab可以提高手術時候的病理學腫瘤完全消失率。於2022年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又發表了備受期待的KEYNOTE-522研究的後續結果,此次又證明術前化療加上免疫治療Pembrolizumab以及於乳房腫瘤手術後還是繼續接受Pembrolizumab單一藥物的輔助治療,確實可以顯著延長了患者的無事件的生存期,充分證明了之前公布的術前化療加上免疫治療Pembrolizumab可以提高手術時候的病理學上腫瘤完全消失率(pCR),結果充分證實了它也轉化成了無事件的存活率(EFS)增加的治療獲益,而且實現PD-L1表達限制的重大突破,而這一療效的增加與PD-L1的表達水準無關聯性。目前更多、更新、追蹤更久的數據,且目前已經有亞裔受試族群的研究資料,特別是韓國受試者使用化療加上免疫治療Pembrolizumab其無事件的存活率高達9成,而亞裔族群之3年整體存活率更因此提升14%。對於台灣的第2期與3期三陰性乳癌患者 免疫治療也適用嗎?會更適用嗎?   KEYNOTE-522研究的背景

台灣的第2期與3期三陰性乳癌患者 免疫治療也適用嗎?會更適用嗎? 閱讀全文 »

2024082501

第2期與3期的三陰性乳癌 該如何應用免疫治療?

陳駿逸醫師將透過逸仙看乳癌的第0012集,跟各位介紹第2期與3期的三陰性乳癌 該如何應用免疫治療??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合併術前化療為目前三陰性乳癌中必需要考慮的選項。   一項命名為KEYNOTE-522的第三期臨床試驗,是在研究早期三陰性乳癌患者中比較術前化療加上免疫治療Pembrolizumab(keytruda/吉舒達),於手術切除腫瘤後還是繼續接受Pembrolizumab單一藥物的術後輔助治療,與現今治療模式-單純術前化療(於術後接受安慰劑的輔助治療)。於2020年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早期結果顯示,術前化療加上免疫治療Pembrolizumab可以提高手術時候的病理學腫瘤完全消失率。於2022年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又發表了備受期待的KEYNOTE-522研究的後續結果,此次又證明術前化療加上免疫治療Pembrolizumab以及於乳房腫瘤手術後還是繼續接受Pembrolizumab單一藥物的輔助治療,確實可以顯著延長了患者的無事件的生存期,充分證明了之前公布的術前化療加上免疫治療Pembrolizumab可以提高手術時候的病理學上腫瘤完全消失率(pCR),結果充分證實了它也轉化成了無事件的存活率(EFS)增加的治療獲益,而且實現PD-L1表達限制的重大突破,而這一療效的增加與PD-L1的表達水準無關聯性。目前更多、更新、追蹤更久的數據,對於第2期與3期的三陰性乳癌,該如何應用這些免疫治療的數據呢?

第2期與3期的三陰性乳癌 該如何應用免疫治療?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