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駿逸 醫師

2024120307 1

光生物調節療法(Photobiomodulation)可以防治癌症治療引起的副作用嗎? PART 7 化療引起的掉髮及未來展望

血液腫瘤科 陳駿逸醫師   接續光生物調節療法(Photobiomodulation)可以防治癌症治療引起的副作用嗎? PART 6   https://mycancerfree.com/totally-6/pbm6-photobiomodulation-t-2024-12-03/   化療引起的掉髮 化療引起的掉髮是常見的副作用,大約 65%的患者會有此困擾,發生率高度依賴所使用的化療藥物種類。化療引起的掉髮是因為具有細胞毒殺性化療對快速分裂細胞(包括毛基質細胞)的直接影響,這種副作用被認為是癌症患者最不樂見的副作用,尤其是女性。在化療期間甚至之後,化療引起的掉髮都會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以及有效應對疾病的能力。由於頭髮是女性吸引力和個性的重要標誌,化療引起的掉髮可能會導致身體不滿意和治療後的心理調適不良。此外,化療引起的掉髮還可能誘發頭痛和頭皮疼痛 。目前並沒有核准可用於化療引起的掉髮的治療藥物,唯一可用的預防措施是基於頭皮冷卻的冰帽。然而,這種治療的成功率差異很大,並且會帶來某些併發症(例如感覺寒冷、皮膚乾燥、噁心、輕微頭痛)。   關於化療引起的掉髮之光生物調節療法(Photobiomodulation,簡稱PBM)的使用,過去於應用 PBM 治療雄性禿和斑禿的臨床試驗中顯示出積極的結果。PBM刺激毛髮基質角質細胞幹細胞的增殖,或者是活化真皮的乳頭細胞。   目前針對化療引起的掉髮,建議使用近紅外線波長(400-1100 nm) 的LED/雷射裝置進行化療引起的掉髮的治療,功率密度(治療表面照射度)為10-150 mW/cm2,總劑量為2 Einstein(810 nm 處的光子注量 =每個治療區域執行 9 p.J/cm2)。治療應每週重複 3 至 4 次,持續 6 至 8 週,臨床益處是最顯而易見的。   未來展望

光生物調節療法(Photobiomodulation)可以防治癌症治療引起的副作用嗎? PART 7 化療引起的掉髮及未來展望 閱讀全文 »

202412030601

光生物調節療法(Photobiomodulation)可以防治癌症治療引起的副作用嗎? PART 6: 手足症候群、移植物抗宿主疾病(簡稱GVHD)與化療引起的週邊神經病變、放療引起的纖維化

血液腫瘤科 陳駿逸醫師   接續光生物調節療法(Photobiomodulation)可以防治癌症治療引起的副作用嗎? PART 5   https://mycancerfree.com/totally-6/pbm5-photobiomodulation-t-2024-12-03/   掌蹠紅腫感覺(即手足症候群)的副作用 掌蹠紅腫感覺症 (PPE),也稱為手足症候群,是許多化療藥物和較新的分子標靶治療的副作用。手足症候群的特徵是手掌和/或腳底發紅、腫脹和疼痛,嚴重時可能會發展成明顯的水泡。它有時發生在皮膚的其他地方,例如膝蓋或肘部,但這種情況不太常見。引起即手足症候群最常見的藥物包括:doxorubicin、 cytarabine、 docetaxel、capecitabine、5-fluorouracil、sorafenib、sunitinib, regorafenib和其他針對血管生成的標靶藥物。 手足症候群通常在標靶治療的前 6 週內最為嚴重,而傳統化療藥物,這種手足症候群情況可能要到治療開始後 2-3 個月才會出現。其根本機制仍不清楚,有幾個因素可以解釋手掌和腳底 為何是手足症候群的好發處,例如:屬於快速細胞分裂、重力、特定的血管解剖結構、溫度梯度以及小汗腺中藥物濃度的增加。   手足症候群的處置,包括停藥和症狀治療,以緩解症狀、減輕水腫並防止重複感染。症狀管理包括傷口護理、止痛藥和/或局部使用不含酒精(抗發炎)的潤膚劑。   針對手足症候群,建議使用經皮膚的近紅外線(800-1100 nm)的LED/雷射裝置的光生物調節療法(Photobiomodulation,簡稱PBM)進行治療,功率密度(治療表面照射度)為10-150 mW/cm2,每個治療區域的使用總劑量為2 Einstein(810 nm 處的光子注量= 9 p.J/cm2),療程應每週重複2 至3次,持續至少2-4 週,臨床效益是最明顯的。     移植物抗宿主疾病(簡稱GVHD) 同種異體的周邊血移植或骨髓移植後發生的併發症之一是移植物抗宿主疾病 (GVHD)。這種副作用常伴隨皮膚、消化和口腔問題。   GVHD 的潛在機制是因為異種供體(移植物)的免疫細胞所引起的免疫反應,這些免疫細胞將移植受贈者(宿主)識別為外來者。當GVHD發生在移植後的前100天內,被定義為急性GVHD,而在這段

光生物調節療法(Photobiomodulation)可以防治癌症治療引起的副作用嗎? PART 6: 手足症候群、移植物抗宿主疾病(簡稱GVHD)與化療引起的週邊神經病變、放療引起的纖維化 閱讀全文 »

2024120305 1

光生物調節療法(Photobiomodulation)可以防治癌症治療引起的副作用嗎? PART 5: 牙關緊閉、放射線骨壞死與發聲構音障礙

血液腫瘤科 陳駿逸醫師   接續光生物調節療法(Photobiomodulation)可以防治癌症治療引起的副作用嗎? PART4   https://mycancerfree.com/totally-6/pbm4-photobiomodulation-t-2024-12-03/   牙關緊閉 牙關緊閉會讓下顎的運動受到限制,可能是由腫瘤侵襲或咀嚼肌或顳顎關節, 放療後遺症、局部感染、組織纖維化、張口疼痛或咀嚼肌強直收縮所導致。它被不同地定義為小於 40 或小於 20 公分的開口。牙關緊閉是(154, 155)。傳統放療後遺症之牙關緊閉的盛行率估計為 25%,IMRT放療後之牙關緊閉的盛行率為 5%,同步放化療後之牙關緊閉的盛行率為為 31%。當累積的放療劑量高於 60 Gy 時,牙關緊閉的風險就會增加。然而,最重要的危險因子是翼外肌被包含在高劑量放療的照野中。牙關緊閉通常在放療結束後 3-6 個月內出現,並且經常成為終生的困擾問題。   多項研究發現,纖維化似乎是放療後牙關緊閉之後續引發的重要事件;其他促進牙關緊閉的因素,包括:術後疤痕組織、神經損傷或這些因素的組合。而下顎活動不足最終會導致肌肉的縮短,並可能導致顳顎關節永久的功能障礙。牙關緊閉和口腔臉部的疼痛對患者整體健康上,會造成很多的負面影響,包括營養攝取減少、說話困難、口腔健康受損與生活品質變差。   所以避免對咀嚼結構進行放射線治療,才可以預防牙關的緊閉。然而,早期介入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牙關緊閉的副作用。有一項病例報告研究調查了 光生物調節療法(Photobiomodulation,簡稱PBM)在放療後兩個月時候,治療牙關緊閉的成效。在最後一次PBM 療程中,患者的張口寬度可以從20增加到30公分,疼痛從視覺模擬評分(VAS) 的9 分下降到1 分。而PBM 在治療牙關緊閉方面可能具有臨床益處的主要原因,是 PBM 具有減少纖維化和促進肌肉再生的潛力。   針對牙關緊閉,建議使用經皮的近紅外線(800-1100 nm)的LED/雷射裝置進行治療,功率密度(治療表面照射度)為10-150 mW/cm2,每個治療區域的使用總劑量為2 Einstein(810 nm 處的光子注量= 9 p.J/cm2),療程應每週重複3 至4 次,持續至少4 -6 週,臨床效益是最明顯的。   骨壞死的副作用 骨壞死是由於

光生物調節療法(Photobiomodulation)可以防治癌症治療引起的副作用嗎? PART 5: 牙關緊閉、放射線骨壞死與發聲構音障礙 閱讀全文 »

202412030401

光生物調節療法(Photobiomodulation)可以防治癌症治療引起的副作用嗎? PART 4: 淋巴水腫與味覺障礙

血液腫瘤科 陳駿逸醫師   接續光生物調節療法(Photobiomodulation)可以防治癌症治療引起的副作用嗎? PART3   https://mycancerfree.com/totally-6/pbm3-photobiomodulation-t-2024-12-03/   淋巴水腫 淋巴水腫在乳癌和頭頸癌患者中是常見的副作用。大約 20% 的乳癌患者在癌症治療後會出現上肢淋巴水腫。就頭頸癌患者而言,淋巴水腫通常是一種被低估的遲發性副作用,但隨著調強放射治療 (IMRT) 的引入,這種淋巴水腫副作用已經減少。在頭頸癌患者中,淋巴水腫可能發生在外部、臉部和頸部,有時會牽連至內部,包括喉部和咽部;而外部的淋巴水腫可能會對頭頸癌患者的身體形象產生負面影響,而內部淋巴水腫可能會擾亂頭頸癌患者的正常呼吸過程,導致其吞嚥困難和牙關緊閉,並影響言語的發聲。   其實頭頸癌患者淋巴水腫的發生率蠻高。例如,一項針對 81 名頭頸癌患者的單中心研究報告稱,淋巴水腫的發生率就高達 75%,其中 10% 為外部淋巴水腫,39% 為內部淋巴水腫,51% 患有合併兩種類型的淋巴水腫,其中以咽癌患者的風險最高。後來2-6 個月後才發生的慢性淋巴水腫,可能會在某些患者中自行消退,但並非全部都會消失。   淋巴水腫的病理機制開始於外科手術或放射治療破壞淋巴的結構,導致淋巴液在組織間積聚。之後發炎細胞會浸潤受影響的組織。由於淋巴功能障礙而殘留在組織中的細胞激素和趨化激素,會從循環中招募額外的免疫細胞,從而增強這種發炎反,最終將導致額外的軟組織損傷和纖維化,進一步惡化淋巴循環的功能。   目前淋巴水腫的治療主要是從症狀處理和預防疾病惡化著手。因此,淋巴水腫的主要治療選擇是完全減壓的治療法(包括徒手淋巴按摩、淋巴循環按摩機);而有一項病例對照性研究顯示光生物調節療法(Photobiomodulation,簡稱PBM)在治療頭頸癌患者淋巴水腫方面具有幫助。   而PBM 對於乳房切除術後淋巴水腫,是一種極為期待的潛在治療方法。 PBM可以刺激淋巴管的生成、增強淋巴管運動和減少淋巴管的纖維化。一項統合分析結果顯示 ,PBM 可以減輕乳癌術後相關淋巴水腫及手臂腫脹和疼痛。此外, PBM 與完全減壓的治療法合併使用,會比單獨使用完全減壓的治療法,更能有效地減少術後淋巴水腫。一項針對 40 名乳癌患者的

光生物調節療法(Photobiomodulation)可以防治癌症治療引起的副作用嗎? PART 4: 淋巴水腫與味覺障礙 閱讀全文 »

2024120303 1

光生物調節療法(Photobiomodulation)可以防治癌症治療引起的副作用嗎? PART 3:急性的吞嚥困難與放射性皮膚炎

血液腫瘤科 陳駿逸醫師   接續光生物調節療法(Photobiomodulation)可以防治癌症治療引起的副作用嗎? PART2   https://mycancerfree.com/totally-6/pbm2-photobiomodulation-t-2024-12-03/   急性的吞嚥困難 頭頸癌患者在放射治療或同步放化療後,出現急性的吞嚥困難的風險會增加,這取決於治療劑量,其特徵是疼痛和吞嚥困難。患者出現吞嚥困難的盛行率為 15.4%。這種疾病可能涉及神經肌肉骨骼結構和功能的變化、解剖學的改變、唾液流量和稠度的變化、頭頸部腫瘤手術期間的副作用和吞嚥疼痛。這些會對患者的生活品質產生負面影響,並可能導致營養缺乏,從而導致醫療費用增加。病理生理學很複雜,多種機制可能重疊,並可能隨著疾病和治療的過程而變化。 其與口腔黏膜炎、口乾症和吞嚥困難之間存在密切關係。此外,這些口腔問題與患者的體能水平之間似乎存在著顯著關聯。   在一項雙盲隨機性臨床試驗中,血液系統惡性腫瘤患者接受高劑量放化療,隨後進行自體周邊血液或骨髓移植,患者接受口腔內 PBM 的預防性治療。接受光生物調節療法(Photobiomodulation,簡稱PBM)治療的患者與對照組相比。一項針對頭頸 患者的前瞻性、隨機、雙盲的3期試驗評估了口腔內 PBM 在預防和治療口腔黏膜炎的應用。研究也發現,接受PBM 患者之後續胃造口的需求性會顯著低於使用安慰劑患者,且生活品質明顯較好。   所以針對急性的吞嚥困難建議使用近紅外線波長810 nm的 LED/雷射設備,每個治療區域的使用總劑量為為1 Einstein(810 n = 4.5 p.J/cm2 時的光子注量),功率密度(power density,即治療表面照射度)為30- 150 mW/cm2 。治療可以每週重複 2 -3 次,持續至少 3 -4 週或直至症狀明顯改善。   急性放射性皮膚炎 高達 95% 接受癌症放射治療的患者會出現急性放射性皮膚炎,這是由於放射線輻射所引起的細胞損傷之後,誘發的發炎性皮膚反應。皮膚反應通常在放射治療療程的兩到三週變得較為明顯,可以根據放射治療腫瘤學組(RTOG) 的標準進行分級,包括紅斑和乾性脫屑(第1 級)、斑狀濕性脫屑(第2 級) ,匯合的濕性脫屑(第3級),或在極少數情況下可能發生壞死伴出血和潰瘍(第4級)

光生物調節療法(Photobiomodulation)可以防治癌症治療引起的副作用嗎? PART 3:急性的吞嚥困難與放射性皮膚炎 閱讀全文 »

202412030201

光生物調節療法(Photobiomodulation)可以防治癌症治療引起的副作用嗎? PART 2:口腔黏膜發炎與口乾症和唾液分泌不足

血液腫瘤科 陳駿逸醫師   接續光生物調節療法(Photobiomodulation)可以防治癌症治療引起的副作用嗎? PART1   https://mycancerfree.com/totally-6/pbm1-photobiomodulation-t-2024-12-03/ 急性口腔黏膜發炎 口腔黏膜炎是接受放射治療、化療或是同步化學放射治療所導致的口腔黏膜內層損傷。在接受頭頸部放射治療的口腔或口咽癌患者中,口腔黏膜發炎的發生率為 59-100%,在接受清骨髓性化療和高劑量預處理方案與造血幹細胞移植的血液癌症患者中,大約 80% 的患者發生口腔黏膜發炎。近年來,在接受某些類型的標靶治療和免疫治療的患者中,口腔黏膜發炎也是常見的副作用。考慮到口腔黏膜發炎 的發病機制和病程取決於臨床情況,因此需要針對每種癌症類型和治療所引起口腔黏膜發炎分別討論PBM的治療成績。   口腔黏膜發炎的潛在病理生理學與多種因素有關,它們可能是同時發生的、相互影響,口腔黏膜發炎發生的關鍵因素是過量的活性氧 (ROS) 之產生,與NFκB 的活化,之後微血管損傷、促發炎細胞激素的產生,而宿主-微生物組相互作用以及細胞外基質的改變都與口腔黏膜發炎的發病機制有關。口腔黏膜發炎的臨床特徵是黏膜紅斑改變,可以發展為口腔潰瘍,會顯著損害患者的生活品質和功能狀態,並干擾癌症治療方案的進行。此外,口腔黏膜發炎可能會讓這群免疫受到抑制的癌症患者,增加發生菌血症和敗血症的風險,並且與血液癌症患者之造血幹細胞移植的後 00 天死亡率增加有關。有趣的是,急性口腔黏膜發炎可能會增加患者慢性黏膜發炎的風險。   自從 1963 年 Endre Mester 博士發現 PBM 具有促進傷口癒合的作用,根據薈萃 16 項的研究證實PBM 可以顯著降低兒科癌症患者嚴重口腔黏膜發炎的發生率。   對於使用PBM之口腔內裝置來預防口腔黏膜炎,目前建議在癌症治療前30 至120 分鐘內進行PBM,每個治療區域總劑量為 1.2 Einstein的(650 nm 處的光子注量= 5.7 p.J/cm2),使用可見光波長 (630-680 nm) LED/雷射裝置,功率密度(治療表面照射度)為 10-50 mW/cm2。也可以使用其他波長(400-1100 nm)並適當調整劑量,但必須嚴密監控處理以確保過程中的溫度< 45

光生物調節療法(Photobiomodulation)可以防治癌症治療引起的副作用嗎? PART 2:口腔黏膜發炎與口乾症和唾液分泌不足 閱讀全文 »

202412030101

光生物調節療法(Photobiomodulation)可以防治癌症治療引起的副作用嗎? PART 1

血液腫瘤科 陳駿逸醫師 2018 年10 月3-6 日在尼斯舉行的第12 屆WALT 大會的討論,以及對現有研究的數據,以及由具有該領域專業知識的臨床醫生和研究人員,包括世界級的腫瘤學家、放射腫瘤學家、口腔腫瘤學家、口腔醫學專業人士、物理學家、工程師和腫瘤學研究人員。,共同討論出光生物調節療法(Photobiomodulation)對癌症治療,包括化療、放射治療和造血幹細胞移植副作用的潛在之預防和治療成效。   鑒於目前已經有大量研究揭露光生物調節療法(Photobiomodulation,簡稱PBM) 對於接受頭頸癌患者接受化療、放射治療或是同步化學放射治療的患者,可以預防口腔黏膜發炎 ,也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質、提升對癌症治療療程的依從性和治療結果,同時降低癌症照護的成本。   正如跨國際的癌症支持照護協會/國際口腔腫瘤學會 (MASCC/ISOO) 陳述的,已經有大量醫學實證發現光生物調節療法(PBM)對於預防部分癌症患者之口腔黏膜發炎有其功效。PBM也可輔助治療放射性皮膚炎、吞嚥困難、口乾症、聲音/言語改變、味覺障礙、牙關緊閉、黏膜和骨頭壞死、淋巴水腫、手足症候群、脫髮、化療引起之周邊神經病變、其他口腔和皮膚副作用的預防和治療,對於接受造血幹細胞移植之血液癌症存活者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疾病和晚期纖維化。   PBM的生物效應是由 Endre Mester 在 1965 年所發現。目前,PBM的定義是:「利用可見光和近紅外光譜範圍內的非放射線的光輻射(non-ionizing optical radiation),其可以被內源性生色團吸收,進而引發各種生物學尺度上的光物理和光化學事件,但不會引起熱損傷,從而導致生理變化和治療效果」。   屬於紅色或近紅外光譜中的 PBM 在控制癌症治療的多種併發症方面,是安全且有效的,因此癌症患者可以考慮輔助性地使用。目前已經有許多有力的證據支持,使用 PBM 可以用來預防和治療癌症治療引起的副作用。也有大量醫學實證支持 PBM 對於頭頸癌患者接受放射治療、化療或是同步化學放射治療,以及接受造血幹細胞移植的血液癌症患者,具有預防口腔黏膜發炎的功效。可以因此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質、提升對癌症治療療程的依從性和治療結果,同時降低癌症照護的成本。   一項臨床研究的報告,發現如果與對照組相比,乳癌患者接受 PBM 去治療淋巴水腫,其後癌

光生物調節療法(Photobiomodulation)可以防治癌症治療引起的副作用嗎? PART 1 閱讀全文 »

202412020101

使用優赫得治療華人之HER2陽性晚期胃/胃食道交接處腺癌 最新DESTINY-Gastric 06研究之結果

血液腫瘤科 陳駿逸醫師     2024年歐洲腫瘤內科學會之亞洲年會(2024 ESMO Asia)將於12月6日至8日在新加坡舉行,期間將陸續公佈眾多全球性及亞太地區之癌症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關於過去已經接受過治療的HER2陽性之晚期胃/胃食道交接處腺癌之華人患者,使用優赫得(Enhertu,德曲妥珠單抗,T-DXd)治療的成績,也就是著名的DESTINY-Gastric 06(DG-06)臨床試驗的最終研究分析結果。   在中國,HER2陽性之晚期胃/胃食道交接處腺癌患者的治療上之選擇相當有限。優赫得是一種作用於HER2的抗體化療藥物複合體(ADC),先前已經核准優赫得(6.4 mg/kg)可以用於治療過去已經接受過trastuzumab方案治療過的HER2陽性之晚期胃/胃食道交接處腺癌之患者。而DESTINY-Gastric06研究初步結果顯示,在中國的HER2陽性之晚期胃/胃食道交接處腺癌患者患者中,優赫得表現出臨床有意義的腫瘤客觀緩解率,2024年歐洲腫瘤內科學會之亞洲年會報告DESTINY-Gastric06研究的最終分析結果。   研究方法如下: DESTINY-Gastric06是一項開放標籤、單臂的第二期臨床試驗,該研究的目的在評估優赫得(6.4 mg/kg)每3週靜脈注射一次的治療,對於先前已經接受過2種以上含trastuzumab的治療方案,針對HER2陽性(IHC 3+或IHC 2+/FISH陽性)的晚期胃/胃食道交接處腺癌之中國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  

使用優赫得治療華人之HER2陽性晚期胃/胃食道交接處腺癌 最新DESTINY-Gastric 06研究之結果 閱讀全文 »

202411280201

立體定位放射消融治療(SABR)搭配免疫治療 降低肺癌復發風險 62%!早期肺癌手術之外的另一選擇

血液腫瘤科 陳駿逸醫師   立體定位放射消融治療(Stereotactic ablative radiotherapy, SABR),是一種放射線治療的模式,主要應用於胸腔、腹腔及骨盆腔癌症的治療,其治療原理與SRS (立體定位放射手術)非常接近,SABR是以較少的分次、但高放射線劑量治療癌症,藉由影像導航系統的輔助,來達到精準定位腫瘤的目的,再以弧形照射的方式將高致死性的放射線劑量精準的照射在腫瘤組織上,由於單次給予的放射線劑量相當大,因此對於腫瘤的殺傷力遠比傳統每日低劑量的照射要來得更強、控制效果更好,同時也對於正常組織的傷害可以大幅降低 。   而SABR目前是不可以手術之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標準治療方案,而且也可以用於可以手術切除之早期非小細胞肺癌,其療效也與手術切除腫瘤相當。SABR 的優勢在於局部腫瘤的控制率高,治療相關併發症發生率低,治療相關的死亡風險也很小。雖然 SABR 可用於手術切除之早期非小細胞肺癌,主要為第一 期,而患者總體生存期與無復發率的成績,可以說是與手術切除腫瘤之成績相當,但 SABR 治療後患者的同側肺葉腫瘤復發,以及淋巴結復發的情況,是稍高於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因此亟需進一步找尋更有效的治療模式,而SABR搭配免疫治療就有望達成這一個目標。   在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儼然已經步入免疫治療的時代,SABR 作為放療的一種,也是免疫治療的重要搭檔之一。SABR作為放療的一種,不僅能直接殺傷腫瘤,還能因此啟動患者的免疫系統,特別是SABR高放射線的劑量殺死大量的癌細胞之時,會因此使得腫瘤釋放出大量的相關抗原,從而可以充分啟動抗腫瘤的免疫反應,更發揮出類似「人體內的癌症疫苗 」之角色,有效地協助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藥物的治療,這與手術切除腫瘤會導致患者的免疫狀態受到短暫抑制的情況是截然不同的。所以,SABR搭配免疫治療可以相互協助以增強療效,SABR搭配免疫治療可以進一步低降低早期肺癌患者的復發和死亡風險、增加治癒腫瘤的機會。   2023年 7 月中旬在Lancet醫學期刊上發布了SABR搭配免疫治療的研究結果,該研究共收錄 156 例年齡超過18 歲,經組織學證實期肺癌分期在AJCC 第 8 版分期判定的第1A-1B 期(腫瘤大小不到4公分)、第二A 期(腫瘤大小不到5 公分)或 第二B 期(腫瘤大小為5 -7 公分)的患者,以及出現肺實質

立體定位放射消融治療(SABR)搭配免疫治療 降低肺癌復發風險 62%!早期肺癌手術之外的另一選擇 閱讀全文 »

2024112801

定期偵測ctDNA 可否用來監控EGFR突變陽性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病情變化?

血液腫瘤科 陳駿逸醫師   液態切片(Liquid Biopsy)能用非侵入性或最少侵入性的方式取得檢體,檢體裡可能包含腫瘤脫落的細胞,或與腫瘤相關的DNA。液態切片較常見的是血液檢體,其他如尿液、肺癌的肺積水、肝癌的腹水,或腫瘤轉移腦部的病人有腦脊髓液,這些液態檢體都可界定在液態切片之內。   隨著定序技術越來越進步,可以在茫茫血液中撈出可能與癌症相關的DNA片段,對這群所謂的循環腫瘤DNA(ctDNA)做定序,對於難以取得活體組織切片的病人而言,液態切片不失為一個機會。   血液中有遊離DNA(Circulating Cell Free DNA, 簡稱cfDNA),是在血液中漂來漂去的DNA片段,來源是細胞脫落或凋亡後,其DNA釋放到血液循環內的DNA。如果體內有腫瘤,癌細胞也會釋放DNA到血液中,稱作「循環腫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 ctDNA),它的半衰期很快,一到兩小時就會消失。   癌症病人的cfDNA 中,有部分是ctDNA,可進一步做聚合酶鏈鎖反應(PCR)或次世代定序,分析基因是否異常。循環腫瘤DNA(ctDN)是指腫瘤細胞死亡或代謝釋放到血液中的遊離DNA片段,因此臨床上可以藉由簡單的抽血萃取血液中這些微量懸浮的腫瘤DNA進行基因定序檢測的方式,確認是否帶有標靶藥物所對應的基因突變,若患者帶有對應基因突變,則可以適用該標靶藥物。     透過次世代基因定序(NGS)可以同時檢測多個癌症基因,找尋是否有對應的標靶治療藥物。根據臨床文獻,病友若於手術後/輔助性化療完成後仍可以於血液中檢測到循環腫瘤DNA(ctDNA),通常表示病友體內可能仍有微量殘存疾病且具高度復發風險,因此這樣的資訊可以協助醫師制定病友後續更加個人化的追蹤及治療計畫,以達到個人化精準醫療的目的。   偵測ctDNA可以用於手術後的追蹤以及監控癌症病況的變化,特別是在藥物治療期間及結束療程之後,提早發現是否復發或產生抗藥性基因的突變,與傳統的活體組織切片相比,偵測ctDNA的優點如下: 減少對身體的嚴重侵入性,可以反覆地偵測ctDNA。   由於ctDNA 的半衰期很短,最多兩小時就會消失,可即時反應腫瘤在人體內當下的整體狀況,所以偵測ctDNA可以確切反映當下的腫瘤狀態:不同於傳統的蛋白質生物標記,例如:攝護腺特定抗原(PSA)、癌胚胎抗原(CEA

定期偵測ctDNA 可否用來監控EGFR突變陽性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病情變化?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