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頸癌

2025051608 1

如何使用imiquimod「樂得美」乳膏?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樂得美」乳膏含有一種療效的成份,稱為imiquimod,這是一種免疫調節劑,可刺激第七型類鐸受體(toll-like receptor 7, TLR7),屬於類鐸受體致效劑(TLR agonist),進而調節刺激皮膚的免疫反應,由自身的免疫系統來攻擊受到病毒感染的表皮細胞。目前建議用來治療 18 歲以上成人生殖器外部的疣,肛門周圍的疣和濕性尖疣。   使用說明及建議用量: 一般的使用次數為每週三天,每天於臨睡前使用一次,每逢星期一、三、五或二、四、六或遵照醫生的指示使用。   應持續使用乳膏,直至疣患完全消失為止,但不應連續使用超過十六週。   疣患一般在用後八至十星期消失,也可早至四星期便痊癒。   使用說明及抗癌的作用機制如下:

如何使用imiquimod「樂得美」乳膏? 閱讀全文 »

2025051605 1

imiquimod治療子宮頸原位癌和陰道原位癌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樂得美」乳膏含有一種療效的成份,稱為imiquimod,這是一種免疫調節劑,可刺激第七型類鐸受體(toll-like receptor 7, TLR7),屬於類鐸受體致效劑(TLR agonist),進而調節刺激皮膚的免疫反應,由自身的免疫系統來攻擊受到病毒感染的表皮細胞。目前建議用來治療 18 歲以上成人生殖器外部的疣,肛門周圍的疣和濕性尖疣。   子宮頸上皮內贅瘤,又稱為子宮頸上皮贅生瘤,或子宮頸上皮細胞嚴重性病變(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子宮頸原位癌,以下簡稱為CIN)。發表在Obstet Gynecol . 2023 Aug 1;142(2):307-318一篇綜合性研究,探討「樂得美」乳膏對子宮頸上皮內贅瘤(CIN)及陰道上皮內贅瘤變(VAIN)的治療效果及副作用風險,並與安慰劑或無干預之作法進行比較。   「樂得美」乳膏使用後常見副作用為:發燒,關節痛或肌肉痛,腹痛,陰道陰道異常或生殖器出血,陰道外陰部疼痛,陰道潰瘍  

imiquimod治療子宮頸原位癌和陰道原位癌 閱讀全文 »

2025051602 1

外泌體microRNA-22(miR-22)於婦女癌症的角色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外泌體微小RNA(miRNA)是一類新定義的調控基因,它徹底改變了經典雙分子生物學的原理。這些外泌體透過抑制翻譯起始或標靶 mRNA 的降解,來調節基因的表達。外泌體可以參與多種生物的操作,包括增殖、分化和細胞死亡,且其表現在癌症等人類疾病中通常會出現異常。   近年來,miR-22引起了研究者的廣泛關注。其表現在乳癌、子宮頸癌和卵巢癌等女性惡性腫瘤中下調,顯示 miR-22 在這些癌症中發揮腫瘤的抑制作用。   接下來我們聚焦 miR-22 在女性惡性腫瘤中潛在作用的研究結果,重點是乳癌、子宮頸癌和卵巢癌。   MiR-22 值得進一步研究,並且在不同癌症中發揮不同的作用。我們在本篇回顧中總結了 miR-22 在腫瘤進展(尤其是女性癌症進展)中的抑制特性的證據。作為一種腫瘤抑制因子,miR-22 的表達量在女性腫瘤樣本中持續下調。在非腫瘤疾病中,miR-22不僅具有抑癌作用,還可作為致癌基因促進疾病進展。例如在冠心病、肺氣腫、發炎性腸道疾病、急性心肌梗塞等疾病中,其表現量上調。多項研究報告稱,miR-22 是乳癌、子宮頸癌和卵巢癌進展的預後標記。  

外泌體microRNA-22(miR-22)於婦女癌症的角色 閱讀全文 »

2024100301

陳駿逸醫師與世界癌症權威Eric P. Winer教授於健康1+1 談精準抗癌新療法,打擊癌細胞的魔法導彈,抗體藥物複合體(ADC)

ADC是近年抗體藥物的最新趨勢,原理是利用抗體藥物的標靶性,與抗癌藥物複合在一起;也就是連接上藥效強毒性高的小分子藥物,使其具有標靶傳輸的特性,精準治療;用於癌症治療而達到專一殺死腫瘤細胞的效果,也可以大幅降低小分子藥物的毒性與副作用,可對抗10種常見癌症。 Timeline: 00:00 追擊腫瘤細胞、避開健康器官新療法ADC 02:05 ADCs在體內對抗癌細胞機制3關鍵 07:40 ADCs精準投放對抗常見10大癌症

陳駿逸醫師與世界癌症權威Eric P. Winer教授於健康1+1 談精準抗癌新療法,打擊癌細胞的魔法導彈,抗體藥物複合體(ADC) 閱讀全文 »

20240831

原研癌症標靶藥與生物相似性藥品 有何差異性?以Avastin癌思停與MVASI艾法施為例

陳駿逸醫師將透過醫生說癌藥 第0025至0027集,陳駿逸醫師會以抗血管新生的標靶藥物bevacizumab原研癌症標靶藥物的Avastin癌思停,與生物相似性藥MVASI艾法施作為例。跟各位介紹原研癌症標靶藥與生物相似性藥品 有何差異性?   生物相似藥在美國稱為Biosimilars或是Follow-on biologics;歐盟稱為Similar Biological Medicinal Products;台灣則稱作「生物相似藥」,是幾乎與原藥廠產品相同,但由不同藥廠所製造的生物製劑。          由於生物製劑是由活體細胞製造,製造過程的條件稍有不同就可能影響結構、純度、有效性的差異;且原開發廠製造過程條件通常是不公開的商業機密,所以其他藥廠研發生產的藥品不會與原開發廠完全相同,但可以「相似」,因此命名為「生物相似藥」。    既然被稱為「相似」藥,所以在免疫特性、生物特性,以及抗體結合的位置、抗癌能力等方面都與原研癌症標靶藥有高度相似之處。但TFDA的適應症,原研癌症標靶藥與生物相似性藥品之間還是有些差異性,而健保給付的範疇,原研癌症標靶藥與生物相似性藥品,則有高度的差異性,    

原研癌症標靶藥與生物相似性藥品 有何差異性?以Avastin癌思停與MVASI艾法施為例 閱讀全文 »

2024021703 1

健保給付標靶治療藥物Bevacizumab(如:Avastin/癌思停)的規定

1.轉移性大腸或直腸癌: (1)Bevacizumab與FOLFIRI(Folinicacid/5-fluorouracil/irinotecan)或FOLFOX(Folinicacid/5-fluorouracil/oxaliplatin)或5-fluorouracil/leucovorin的化學療法合併使用,作為轉移性大腸或直腸癌患者的第一線治療。 (2)使用總療程以36週為上限(106/4/1)。 (3)須經事前審查核准後使用,每次申請事前審查之療程以18週為限,再次申請必須提出客觀證據(如:影像學)證實無惡化,才可繼續使用。   2.惡性神經膠質瘤(WHO第4級)-神經膠母細胞瘤: (1)單獨使用可用於治療曾接受標準放射線治療且含temozolomide在內之化學藥物治療失敗之多型性神經膠母細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復發之成人患者。   (2)須經事前審查核准後使用,每次申請事前審查之療程以12週為限,再次申請必須提出客觀證據(如:影像學)證實無惡化,才可繼續使用。   3.本藥品不得與cetuximab、panitumumab併用。   卵巢上皮細胞、輸卵管或原發性腹膜癌患者之治療: Bevacizumab(限使用Avastin)與carboplatin 及paclitaxel合併使用,接著單獨使用bevacizumab(限使用Avastin)治療(亦即維持性治療),作為第四期卵巢上皮細胞、輸卵管或原發性腹膜癌病人接受初次手術切除後之第一線治療。 Ⅰ.初次申請為手術後一個月後起與化學治療併用5個療程。 Ⅱ.第二次申請時為接續單獨使用bevacizumab維持性治療9個療程。

健保給付標靶治療藥物Bevacizumab(如:Avastin/癌思停)的規定 閱讀全文 »

020703 1

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 Bevacizumab健保給付持續性、復發性或轉移性之子宮頸癌的規定 自113 年3月1 日生效

Bevacizumab與cisplatin及paclitaxel合併使用,可用於持續性、復發性或轉移性之子宮頸癌。   Bevacizumab與paclitaxel及topotecan合併使用,作為無法接受含鉑類藥物治療患者之持續性、復發性或轉移性之子宮頸癌。   須經事前審查核准後使用,每次申請事前審查之療程以15週為限,再次申請必須提出客觀證據(如:影像學)證實無惡化,才可繼續使用。    

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 Bevacizumab健保給付持續性、復發性或轉移性之子宮頸癌的規定 自113 年3月1 日生效 閱讀全文 »

2022120511 1

雙免疫藥物Balstilimab與Zalifrelimab 子宮頸癌治療露身手

針對PD-1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balstilimab,而Zalifrelimab則是CTLA-4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編號NCT02576509的臨床試驗目的在研究評估了balstilimab合併zalifrelimab用於復發/轉移性子宮頸癌患者的第二線治療療效,該研究共收錄155位復發/轉移性的子宮頸鱗狀細胞癌、腺鱗癌或腺癌患者。 該研究結果顯示,此雙免疫治療方案對復發、轉移性子宮頸癌有一定的臨床療效及耐受性,其中對於PD-L1表達陽性或陰性,或是腫瘤的組織學無論為如何,整體上雙免疫治療方均有臨床的療效,但如果PD-L1呈現陽性和鱗狀細胞癌患者的治療的總體緩解率更高。

雙免疫藥物Balstilimab與Zalifrelimab 子宮頸癌治療露身手 閱讀全文 »

2022113019 1

復發或轉移性子宮頸癌治療新曙光 雙免疫治療雙劍出擊果真驚動江湖

子宮頸癌是全球發病率最高的女性惡性腫瘤,也是全球女性癌症死亡的第4大原因。 目前對於復發或轉移性子宮頸癌而言,預後不是很好,尤其是在第一線含鉑類的治療出現失敗後,後續的治療選擇其實是相當有限,而且療效不佳,因此對於復發或轉移性子宮頸癌的第二線如何治療,一直困擾著臨床醫師,也是亟待突破。 《臨床腫瘤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於2021年出現了一項國際多中心的第二期臨床試驗的研究結果發表,該研究室將PD-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balstilima與CTLA-4免疫檢查點抑制劑zalifrelimab,雙免疫藥物合併用於子宮頸癌的第二線治療,雙免疫藥物的治療取得了25.6%的腫瘤客觀緩解率,相比于現有的子宮頸癌雙免疫藥物治療的效果,這一公布的結果令人驚豔,雙免疫藥物的雙劍出擊果真驚動江湖。 PD-1/CTLA-4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雙重阻斷,對於治療子宮頸癌顯然比起單一免疫藥物治療,除了有協同的作用以外,balstilimab合併zalifrelimab用于含鉑化學治療後復發和/或轉移性的子宮頸癌患者,在第二線治療上的安全性和療效更是展露頭角 對于復發和/或轉移性的子宮頸癌,含鉑化學治療合併標靶藥物bevacizumab是目前標準的第一線治療,第一線治療失敗後、癌症進展的患者的治療選擇非常有限,且治療效果很差。迄今爲止,子宮頸癌的第二線治療建議為單一免疫治療藥物,且僅有PD-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pembrolizumab,由於KEYNOTE-158臨床試驗的研究結果獲得美國FDA的許可用於PD-L1表達呈現陽性的復發和/或轉移性子宮頸癌,且在第一線含鉑化學治療期間或化療後腫瘤進展。但pembrolizumab單藥治療的有效率非常有限。 PD-1/CTLA-4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雙重阻斷,在許多癌症上是一種比較強大的組合。從機制上來講二種不同機轉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合用后有協同作用:抑制PD-1/PD-L1可以恢復腫瘤反應性T細胞的反應性;而阻斷了CTLA-4則促進作用性T細胞的活化,進而可以降低調節性T細胞的抑制活性,從而增强抗腫瘤的免疫力。 關於2021年臨床腫瘤期刊的這一項國際多中心的第二期臨床試驗的研究,這是迄今爲止評估評估PD-1/CTLA-4雙免疫檢查點阻斷治療併用於治療復發和/或轉移子性宮頸癌的最大研究案例量的臨床研究。

復發或轉移性子宮頸癌治療新曙光 雙免疫治療雙劍出擊果真驚動江湖 閱讀全文 »

2022112821

復發或轉移性子宮頸癌第二線治療 免疫藥物cemiplimab成新選項

子宮頸癌是高發病率的女性生殖系統癌症之一。 子宮頸癌各分期的治療方式 早期侵襲性子宮頸癌(FIGO分期ⅠB1或ⅠB2)的治療手段是根治性子宮切除術搭配淋巴結切除術以及術後考慮加上輔助治療。 局部晚期子宮頸癌,也就是FIGO分期第1B3~4期的治療手段是放化療與腔內近距離放療。 放療後疾病持續或復發且不適合進行根治性盆腔切除術的患者,以及出現遠端轉移,也就是FIGO分期第4B期的患者,均應該接受含鉑類的化療以及考慮搭配抗血管新生的標靶治療bevacizumab,但是第一線含鉑治療後,大多數患者癌症會復發,此時可以選擇的治療相當有限,最重要是往往療效也不好,針對這類情況,患者迫切需要新藥物或新治療方案。 第4B期子宮頸癌 免疫治療添生力軍 免疫治療大行其道之時候,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就是被寄予厚望的藥物之一,而根據KEYNOTE-158研究的結果,因此讓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pembrolizumab (keytruda) 獲得美國FDA核准,可以用於PD-L1陽性的晚期子宮頸癌於含鉑類的化療失敗後之第二線治療適應證,這也是子宮頸癌第一個獲得美國FDA核准的免疫治療藥物。 Cemiplimab 非小細胞肺癌與子宮頸癌成績驚艷 另一個免疫檢查點抑制劑Libtayo(cemiplimab),cemiplimab是一種高親和力、全人類化的PD-1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已經獲得美國FDA核准第一線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於其第三期臨床試驗中表先出可以顯著延長 PD-L1 高度陽性表現(表達水平大於或等於50%)患者的整體存活期。且2021年ESMO大會上,該藥針對復發/轉移性子宮頸癌的EMPOWER-Cervical 1研究的報告結果令人驚艷。2022年初,該研究的結果以全文發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

復發或轉移性子宮頸癌第二線治療 免疫藥物cemiplimab成新選項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