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惡性黑色素瘤

2025051608 1

如何使用imiquimod「樂得美」乳膏?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樂得美」乳膏含有一種療效的成份,稱為imiquimod,這是一種免疫調節劑,可刺激第七型類鐸受體(toll-like receptor 7, TLR7),屬於類鐸受體致效劑(TLR agonist),進而調節刺激皮膚的免疫反應,由自身的免疫系統來攻擊受到病毒感染的表皮細胞。目前建議用來治療 18 歲以上成人生殖器外部的疣,肛門周圍的疣和濕性尖疣。   使用說明及建議用量: 一般的使用次數為每週三天,每天於臨睡前使用一次,每逢星期一、三、五或二、四、六或遵照醫生的指示使用。   應持續使用乳膏,直至疣患完全消失為止,但不應連續使用超過十六週。   疣患一般在用後八至十星期消失,也可早至四星期便痊癒。   使用說明及抗癌的作用機制如下:

如何使用imiquimod「樂得美」乳膏? 閱讀全文 »

2025051603 1

外泌體miR-22-3p 有助黑色素瘤病情的控制嗎?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人類間質幹細胞分泌的外泌體miR-22-3p,可以透過調控LGALS1,抑制黑色素瘤細胞的上皮細胞間質轉化(EMT)。 EMT是癌症轉移的關鍵機制。EMT可透過TGFb,EGFR訊息途徑,Wnt訊息途徑,或是腫瘤細胞缺氧所誘發。在此過程中,上皮細胞獲得間充質細胞的特徵,讓癌細胞的運動性和遷移能力增強。   而LGALS1、CPXM1 和 APLNR 在黑色素瘤中的表現量,明顯高於正常組織,且與黑色素瘤患者存活率較低相關。LGALS1 是正常人類皮膚黑色素細胞和黑色素瘤細胞之間差異表達最顯著的基因之一,也被期待為 miR-22-3p 作用的標靶。   藉由雙螢光素酶的實驗結果證實miR-22-3p可以與LGALS1結合。當人類黑色素瘤細胞中過度表現miR-22-3p,黑色素瘤細胞細胞活力下降,可以抑制黑色素瘤細胞的 EMT,從而阻止黑色素瘤的發展。此外,來自人類骨髓間質幹細胞 (MSCs) 的外泌體會包裹了miR-22-3p,進而調節黑色素瘤細胞的EMT過程。

外泌體miR-22-3p 有助黑色素瘤病情的控制嗎? 閱讀全文 »

2024121801 1

治療菜花外用藥imiquimod 可否與免疫治療藥物合併 幫助口腔黏膜黑色素瘤癌友呢?

血液腫瘤科 陳駿逸醫師   皮膚的表皮細胞受到人類乳突狀病毒感染,在型態上除了產生扁平疣,也可能發生「尋常疣」(verruca vulgaris)。在少數幸運的案例中,這類的病毒疣雖然有可能在人體免疫力的運作下,將病毒消滅而自行消退,但更可能發生的情況是,病毒利用某些方式逃避免疫力的監控 (這點和癌細胞會逃脫免疫力的監控是很像的),而讓疣狀組織得以長期存在,甚至逐漸擴散蔓延,或是傳染給周圍其它的人。   而治療扁平疣與尋常疣有一種不錯的選擇,就是塗抹外用藥imiquimod(咪喹莫特/Aldara Cream/樂得美乳膏),這是一種免疫調節劑,可刺激第七型類Toll受體(toll-like receptor 7, TLR7),屬於類Toll受體致效劑(TLR agonist),進而可以調節刺激皮膚的免疫反應,由自身的免疫系統來攻擊受到病毒感染的表皮細胞。   名人陳文茜最近告知其罹患黑色素瘤,大體上這是一種免疫治療敏感的癌症,但陳女士罹患之黑色素瘤,應該不是常見的皮膚來源之黑色素瘤,應該是屬於較為罕見的黏膜黑色素瘤,相對對於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例如pembrolizumab,反應較為不佳。而口腔黏膜黑色素瘤更是少見的黏膜黑色素瘤。但使用局部imiquimod來刺激自身的免疫系統來,我們可否將之合併使用pembrolizumab來治療口腔復發性黏膜黑色素瘤,真的有機會可以讓腫瘤組織出現病理學上的腫瘤完全緩解嗎?   Imiquimod於1997年二月獲得美國FDA核准正式上市,原始核可的適應症為生殖器與肛門部位的尖圭濕疣(也就是俗稱的菜花),但在許多文獻中,imiquimod亦對一般的病毒疣可發揮治療功效,也可與其它治療方式合併進行。台灣市面販售之「樂得美」乳膏,就是含有imiquimod這一種療效的成份,可以改造人體免疫的反應,.讓人體製造更多的干擾素(interferon)。 干擾素是人體內自然產生的抗病毒物質,所以可以用來治療 18 歲以上成人生殖器外部的疣,肛門周圍的疣和濕性尖疣。   但其於癌症治療上確實有其潛力。如上所述,imiquimod是一種Toll受體致效劑,已經被證明具有透過啟動細胞凋亡和活化,來輔助 T 細胞所介導的抗腫瘤作用。當其與 Toll受體致效劑結合後,imiquimod會活化核因子-κB,從而刺激促發炎的細胞激素(介白素-6/8)和先天

治療菜花外用藥imiquimod 可否與免疫治療藥物合併 幫助口腔黏膜黑色素瘤癌友呢? 閱讀全文 »

2024101602

中西醫整合治療癌症論點 實證醫學證實中藥可以有抑制癌症的轉移

高禾醫院整合治療科 陳駿逸醫師   癌症是全球死亡率第⼆⾼的疾病,僅次於⼼臟和腦⾎管疾病,90%的癌症死亡是由於轉移所導致。癌症轉移是指惡性腫瘤細胞離開原發灶,穿透⾎管進⼊患者的⾎液循環和淋巴循環,或是直接在體腔內擴散,癌細胞並繼續到達遠處增殖、⽣⻑,最終發⽣全身擴散的過程。   癌症轉移是⼀個複雜的過程,涉及多個步驟、多個基因及其產物。腫瘤轉移的過程:⾸先癌細胞會先透過減少⾃噬和凋亡,使細胞獲得更多的分裂和增殖能⼒。⾃噬作⽤指的是細胞質蛋⽩或細胞器被包裹到細胞囊泡中,然後與溶酶體形成⾃噬溶酶體,並分解其內容物的過程。適度的⾃噬作⽤是可以有效促進細胞的⽣⻑,⽽過度的⾃噬作⽤反而會殺死細胞。而細胞凋亡是細胞的程序性死亡。如果細胞出現⽼化或異常,細胞就會開始⾃我毀滅的過程,導致⾃然死亡。所以當癌細胞中的調節機制發⽣突變,就會導致癌細胞凋亡無法發⽣。   然後癌瘤細胞透過腫瘤⾎管⽣成來增加癌症從外部吸收營養的能⼒,這兩個步驟都可以增加癌症的遷移和侵襲,從⽽刺激癌細胞的擴散能⼒,最終達到癌症轉移的⽬的。透過腫瘤⾎管的⽣成會穰癌細胞得到更多的營養,腫瘤⾎管新⽣為腫瘤細胞提供充⾜的營養,加速腫瘤細胞的⽣⻑。通常腫瘤周圍的⾎管⽐普通⾎管壁脆弱且有許多的孔洞,這會使得癌細胞可以穿過⾎管壁進⼊⾎液並轉移。   上皮細胞間質轉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簡稱EMT)指的是癌細胞從上⽪細胞轉化為間質細胞的過程,是癌症轉移的關鍵機制,這使得癌細胞因此失去了⼀些上⽪細胞的特性,例如細胞間黏附、細胞極性等,從⽽獲得了⼀些間質細胞的特性,例如細胞移動、侵襲、抗凋亡等。 而EMT會改變了腫瘤細胞的類型,提⾼了降解組織基質的能⼒,減弱細胞間的結合⼒。因此,轉化後的癌細胞會因此更具有更強的轉移和侵襲能⼒,更容易在⾎液循環中存活,且EMT會導致癌症治療抗藥性的產生。   另外,EMT完成後會使癌細胞脫離原發病灶或已經落腳的轉移病灶,形成新的繼發性轉移病灶。因此,EMT被認為是癌細胞擴散進⼊⾎液循環、變成循環腫瘤細胞的重要過程]。而粒線體在腫瘤轉移過程中也扮演重要⾓⾊,粒線體可以為癌細胞的增殖提供能量,調節癌細胞代謝,控制自由基的的產⽣,並透過粒線體凋亡來影響癌細胞的凋亡。     因此,為了抑制腫瘤轉移,需要增加癌細胞的⾃噬作用,促進癌細胞的凋亡,進⽽抑制癌

中西醫整合治療癌症論點 實證醫學證實中藥可以有抑制癌症的轉移 閱讀全文 »

2024090801

關於健保給付精準醫療的癌症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NGS) 癌友應該知道的事

陳駿逸醫師將透過華佗精準醫療論壇 第94、95、96集,對於2024年5月1日起健保開始給付精準醫療「實體癌/血癌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NGS)」 陳駿逸醫師要告訴癌友你應該知道的事。這次就實體癌症部分做解說。               次世代基因定序(NGS)能協助癌症病人選擇最適合的治療,讓抗癌之路多一份希望,NGS檢測的健保給付原則,以檢測結果有對應”具有藥證的標靶藥物”且”效果明確之癌別及檢測基因”為優先。因為基因檢測的方法、檢測的基因位點多寡,以及病患的需求也有所差異,所以健保採取定額給付,民眾需要自付差額的方式。而基因檢測的結果需要上傳至健保署,未來有新的標靶藥物納入健保給付,則不需要重新檢測,可直接對比資料庫,把握治療黃金期,提升治療效益,降低民眾的經濟負擔。   2024年5月將19種癌別納入NGS部分健保給付,有哪些癌症?

關於健保給付精準醫療的癌症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NGS) 癌友應該知道的事 閱讀全文 »

2024050102 1

19種癌症基因檢測 2024年5月開始部分健保給付 讓陳駿逸醫師告訴你

次世代基因定序(NGS)能協助癌症病人選擇最適合的治療,讓抗癌之路多一份希望,NGS檢測的健保給付原則,以檢測結果有對應”具有藥證的標靶藥物”且”效果明確之癌別及檢測基因”為優先。因為基因檢測的方法、檢測的基因位點多寡,以及病患的需求也有所差異,所以健保採取定額給付,民眾需要自付差額的方式。而基因檢測的結果需要上傳至健保署,未來有新的標靶藥物納入健保給付,則不需要重新檢測,可直接對比資料庫,把握治療黃金期,提升治療效益,降低民眾的經濟負擔。 2024年5月將19種癌別納入NGS部分健保給付,有哪些癌症? 哪些癌別納入給付? 實體癌症14種,實體癌症做NGS的目的有3個:用於診斷。 評估有無對應的藥物治療,這是最主要的目的。預後的預測,例如有些基因代表比較惡性、病程進展快,有的基因代表對某些藥物會有抗藥性。: 非小細胞肺癌(NSCLC),且EGFR和ALK都是陰性 三陰性乳癌(TNBC) 卵巢癌/輸卵管癌/原發性腹膜癌 大腸直腸癌 攝護腺癌 泌尿道上皮癌 肝內膽管癌 黑色素瘤(Melanoma) 腸胃道間質瘤(GIST) 甲狀腺癌 甲狀腺髓質癌 胰臟癌 胃癌 NTRK實體腫瘤 關於實體腫瘤次世代基因定序(Solid tumor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 給付方案有3種,視需求可併用。每人每種癌別一生都有1次NGS給付機會。如果先後得到不同癌種,每個癌別都有一次給付機會。 30301B-BRCA1/2基因檢測 BRCA testing (germline or somatic) 30302B-小套組(≦100個基因) Small panel(≦100 genes) 30303B-大套組(>100個基因) Large panel(>100 genes) 註: 1.適應症:如以下所述。 2.支付規範: (1)醫院資格須符合下列各項條件: A.限區域級以上醫院或主管機關公告通過「癌症診療品質認證醫院」者。 B.需要於院內設立或跨院聯合組成分子腫瘤委員會(Molecular Tumor Board, MTB)。 C.限主管機關核定之實驗室開發檢測施行計畫表列醫療機構(檢測項目類別為「抗癌瘤藥物之伴隨檢測」及「癌症篩檢、診斷、治療及預後之基因檢測」)。 (2)核發檢測報告人員及報告簽署醫師:依「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

19種癌症基因檢測 2024年5月開始部分健保給付 讓陳駿逸醫師告訴你 閱讀全文 »

2024021508 1

健保給付免疫治療藥物Aldesleukin(如:Proleukin/普留淨注射劑)的規定

rhIL-2限轉移性腎細胞癌及惡性黑色素癌病患使用。     #健保給付 #免疫治療藥物

健保給付免疫治療藥物Aldesleukin(如:Proleukin/普留淨注射劑)的規定 閱讀全文 »

20240115 1

華佗精準醫療論壇 第020集:來自真實世界的數據 看BRAF基因突變的轉移性黑色素瘤患者在一線免疫治療失敗後的接續治療模式及結果

華佗精準醫療論壇 第020集YouTube首播公告: 題目: 來自真實世界的數據 看BRAF基因突變的轉移性黑色素瘤患者在一線免疫治療失敗後的接續治療模式及結果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xXH2F22Nv9U 2024年01月15日 晚上20:00 開始  

華佗精準醫療論壇 第020集:來自真實世界的數據 看BRAF基因突變的轉移性黑色素瘤患者在一線免疫治療失敗後的接續治療模式及結果 閱讀全文 »

—Pngtree—melanoma promotion month simple black 5528922

認識釔90微球體的選擇性體內放射療法以及用於黑色素瘤肝轉移的的治療

黑色素瘤是一種不太常見但特別致命的皮膚癌,佔皮膚癌相關死亡人數的 75%。最常見的黑色素瘤類型是皮膚型(超過 90%)和眼部型(葡萄膜型,約 5%)。與大多數其他癌症類型不同,皮膚黑色素瘤的發病率正在上升。儘管眼部和皮膚黑色素瘤均起源於黑色素細胞,但它們具有不同的疾病進展模式。 而眼部黑色素瘤有轉移到肝臟的趨勢(發生在 95% 的轉移性疾病中),而肝轉移僅發生在 15%-20% 的轉移性皮膚黑色素瘤患者中。 對於任何一種黑色素瘤,出現肝轉移的預後都是不好,並且通常是死亡的原因。黑色素瘤,出現肝轉移的中位總體生存期為 2.4 個月,而非內臟轉移者則為 7.2 個月,至於肺轉移者尚有 11.4 個月。 作為黑色素瘤,出現肝轉移的一線治療,標準化療一直是無效的,儘管新的研究表明標靶和新的免疫療法可以提高生存率。但是對於那些化療難治性肝轉移的患者,肝臟定向治療是可以考慮用於黑色素瘤僅有肝轉移的情況,可以大幅減少肝臟腫瘤負荷和延長總體生存期。 況且基於廣泛的肝臟或肝外受累,手術切除對於大多數 (91%)黑色素瘤出現肝轉移的患者來說不是可行的選擇。反而是經動脈輸注化療(TAI)和經動脈化療栓塞的經導管治療對於不可切除之肝轉移患者會有良好的反應率和改善的臨床結果。 體內放射療法(Selective Internal Radiation Therapy, SIRT)是一種動脉灌流的癌症治療方法,不過,所灌入的東西是會放出放射線的同位素物質,以治療肝癌爲例,介入放射科的醫生可以透過病人股動脉切口,直接插入導管進行SIRT的治療,將數以百萬計的放射性微球體經由肝動脉分支直接灌流入肝臟的惡性腫瘤。這種微球體通過動脉的血液流通而進入供應肝臟腫瘤的小血管,之後由于其大小限制最終微球體會卡在腫瘤內,並且向腫瘤直接釋放出高劑量的放射線能量,如:β-射線。由於從體內輻射直接作用於腫瘤,所以病人接受到的輻射劑量較體外放射綫治療高出了許多倍,但卻較不會影響肝臟周圍的器官。在台灣目前核准使用的主要是釔90微球體。 目前至少已經對黑色素瘤肝轉移的釔90微球體的選擇性體內放射療法進行了四項研究。 Kennedy 等人於 2009 年進行的第一項釔90微球體的選擇性體內放射療法之研究,報告了 11 名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的驚人有效率,達到 77%,1 年生存率為 80%;且有一名之前 13 次溫和栓塞手術失敗

認識釔90微球體的選擇性體內放射療法以及用於黑色素瘤肝轉移的的治療 閱讀全文 »

2022120601 1

天降奇兵? 黑色素瘤藥Encorafenib(迫癌癒)也能治療大腸直腸癌?

黑色素瘤藥物的新生力軍 Encorafenib (商品名迫癌癒/Braftovi)於2018年6月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核准了可與binimetinib併用治療於攜帶有BRAF有V600E 或 V600K基因突變之轉移性黑色素瘤的病人。 Encorafenib被核准用於攜帶有BRAF有V600E 或 V600K基因突變之轉移性黑色素瘤的病人,乃是根據名為COLUMBUS (NCT01909453)的臨床試驗,該試驗收錄了577位攜帶有有BRAF V600E或 V600K 基因突變之不可切除或轉移性黑色素瘤病人。入組的病人被隨機分配到每天早晚服用binimetinib 45毫克兩次,加上每天服用encorafenib 450毫克一次、encorafenib 300毫克每天一次,或是 vemurafenib 960毫克每天兩次,三組受試者人數為1:1:1。治療持續到病情惡化或是產生病人無法耐受的副作用為止。該試驗在歐洲、北美洲以及其它國家共計162家醫院進行。由獨立的中央監測中心,依照RECIST 1.1 反應條件,評估疾病無惡化存活期。合併使用binimetinib 與encorafenib 的病人,疾病無惡化存活期中位數為14.9個月;僅單獨使用 vemurafenib病人的疾病無惡化存活期中位數為7.3個月,顯示binimetinib 與encorafenib合用可以降低惡化的風險達46% 信賴區間。而Encorafenib在治療黑色素瘤上常見的副作用:包括疲倦、 噁心、腹瀉、腹痛、關節疼痛。 Encorafenib 是用於治療黑色素瘤的藥物,是針對MAPK信號路徑中的關鍵酵素BRAF的小分子抑制劑。而MAPK路徑於多種癌症,包括黑色素瘤、大腸直腸癌有重要作用。 大腸直腸癌 Encorafenib也不缺席 2020 年 4 月,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又再度核准encorafenib可以合併cetuximab(商品名Erbitux,爾必得舒、西妥昔單抗)用於治療經美國FDA 核准的基因檢測平台,確定具有 BRAF V600E 基因突變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患者,且在先前已經接受過1-2現含化學治療後病情仍然惡化者。 Encorafenib被核准用於具有 BRAF V600E 基因突變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患者,乃是根據名為BEACON CRC(NCT02928224)的臨

天降奇兵? 黑色素瘤藥Encorafenib(迫癌癒)也能治療大腸直腸癌? 閱讀全文 »